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228883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44282.8

申请日:

20160809

公开号:

CN106258934B

公开日:

2019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1/02,A01H1/04

主分类号:

A01H1/02,A01H1/04

申请人: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发明人:

王伟,何庆才,陈天青,隋建枢

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金农社区省农科院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亮;程新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本发明采用抗病亲本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再多地同时进行稳定性、丰产性、抗病性鉴定,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所育成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与贵州省内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相当(平均亩产280公斤),较原有种质增产40%左右,高抗条锈病、白粉病,适宜在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贵农系列的小麦作为抗病亲本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在4个以上不同地区进行稳定性、丰产性、抗病性鉴定,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所述的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具体是指,1)种植密度:150~200株/m;2)选择时期: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株高、穗型、株型及叶型进行选择,蜡熟期对粒色、生育期、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3)入选原则: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高抗以上或中抗以上,株高80cm以下,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抽穗期较早,穗茎节较细,根系发达,叶片宽度适中;4)单株确定: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选择的株数视群体抗病性而定,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叶锈病中抗及以上的群体选择10~15株,抗病性不好的群体对符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对蓝粒较少、后期发病、生育期太晚、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5)收获脱粒: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对于部分F5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也采用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至抗病性稳定;所述的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具体是指,1)单株种植: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在10个以上,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组合,采用单株单独种植,将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选择的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然后再在不同类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2)单穗种植: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不超过5个的组合,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快选出纯系,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1株只选1个穗子,下一年播1-2行,播种前淘汰蓝色籽粒少于80%的穗系,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下一年种植的穗系,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对农艺性状好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相同类型的稳定穗行选择2-3个,选定的穗系蓝色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对于还没有稳定、农艺性状好且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样的单株,继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抗病性再鉴定一次,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天然色素的食品,蓝色籽粒小麦籽粒表皮呈蓝色,胚与胚乳部分呈蓝色,制粉后面粉因花青素含量较多而呈绿色,所以蓝色籽粒小麦制作的食品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贵州省小麦生产上条锈病、白粉病发生严重,最初创制的蓝色籽粒小麦不抗条锈病、白粉病,且产量水平较低,难以在小麦生产上直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它育成的小麦新品系与贵州省内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相当,且高抗条锈病、白粉病,适宜在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采用贵农系列的小麦作为抗病亲本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在4个以上不同地区进行稳定性、丰产性、抗病性鉴定,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

所述的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具体是指,

1)种植密度:150~200株/m2;

2)选择时期: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株高、穗型、株型及叶型进行选择,蜡熟期对粒色、生育期、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

3)入选原则: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高抗以上或中抗以上、株高80cm以下、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抽穗期较早、穗茎节较细、根系发达、叶片宽度适中;

4)单株确定: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选择的株数视群体抗病性而定,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叶锈病中抗及以上的群体选择10~15株,抗病性不好的群体对符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对蓝粒较少、后期发病、生育期太晚、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

5)收获脱粒: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对于部分F5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也采用混合选择法至抗病性稳定。

所述的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具体是指,

1)单株种植: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分离类型在10个以上,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组合,采用单株单独种植将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选择的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然后再在不同类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

2)单穗种植: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不超过5个的组合,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快选出纯系,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1株只选1个穗子,下一年播1-2行,播种前淘汰蓝色籽粒少于80%的穗系,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没有稳定单株大量占地的问题;下一年种植的穗系,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对农艺性状好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相同类型的稳定穗行选择2-3个,选定的穗系蓝色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对于还没有稳定、农艺性状好且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样的单株,继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抗病性再鉴定一次,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抗病亲本(贵农系列)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再多地同时进行稳定性、丰产性、抗病性鉴定,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所育成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与贵州省内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相当(平均亩产280公斤),较原有种质增产40%左右,高抗条锈病、白粉病,适宜在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试验地点:贵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内),黔西南州兴义市,毕节地区威宁县。

试验时间:2001年起每年都配制蓝粒小麦杂交组合与对育种中间材料进行选育,于2010年开始育成稳定、高产、抗病的蓝粒小麦新品系,至2015年已育成10个稳定新品系,其中0147与09197两个品系产量潜力较高

亲本配制方案:以蓝粒小麦育种资源“贵阳绿麦”为作父本,以对条锈病、白粉病高抗以上的自育或外引夏繁22、9639、内麦836、绵麦367、节燕970012、9504等作母本进行杂交

低代材料采用选单株选择混合种植、选育

针对低代(F5代以下)材料分离类型太多,且抗病性材料需早代严格选择,才有可能育成抗病性好的高代材料的特点,所以低代材料的选育主要以抗病性为主,结合需要的株高、穗型、株型、叶型、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择。

(1)种植密度:田间尽量稀植,150~200株/m2为宜,以方便后期观察、鉴定、选择。

(2)选择时期: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株高、穗型、株型、叶型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择,蜡熟期对粒色、生育期、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

(3)入选原则:是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高抗以上与叶锈病中抗以上、株高80cm以下、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抽穗期较早、穗茎节较细、根系发达、叶片宽度适中等。

(4)单株确定: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选择的株数视群体抗病性而定,一般抗病性好的群体在10~15株为宜,抗病性不好的群体对符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对蓝粒较少、后期发病、生育期太晚、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

(5)收获脱粒: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对于部分F5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也采用混合选择法至抗病性稳定。

高代材料采用选择单株、单穗单独种植法

针对F5代以后大多数高代材料的群体抗病性已趋于稳定,如果继续采用混合选择则不利于不同的小麦类型的分离,减慢了育成稳定品系的步伐,因此这类材料选择的重点是群体内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离,因此就采用选单株、单穗单独种植法。

(1)单株种植: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10种以上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组合,采用单株单独种植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但选择的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然后再在不同类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可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但采用这种选择法材料应很少,否则会加大育种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2)单穗种植:对于群体类型小于5个的组合,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快选出纯系,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1株只选1个穗子,下一年播1-2行,播种前淘汰蓝色籽粒少于80%的穗系,所以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没有稳定单株大量占地的问题。下一年种植的穗系,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对农艺性状好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一般相同类型的稳定穗行选择2~3个为宜,选定的穗系蓝色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对于还没有稳定、农艺性状好且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样的单株,继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抗病性再鉴定一次,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经过本方法一般稳定性好的组合可以选择到3~5个稳定的穗行成为新品系。

(3)稳定性与丰产性鉴定;对已育成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主要对其稳定性、抗病性、丰产性进行鉴定,并以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作为对照,特别要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进行考察,鉴定结果可以作为在不同地区参加区域试验作参考,这样就增加了不同蓝色小麦新品系通过小麦区域试验的可能性。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644282.8 (22)申请日 2016.08.0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25893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1.04 (73)专利权人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 金农社区省农科院内 (72)发明人 王伟 何庆才 陈天青 隋建枢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李亮 程新敏 (51)Int.Cl. A01H 1/02(2006.01) A01H 1。

2、/04(2006.01) (56)对比文件 WO 02/059269 A2,2002.08.01,全文. CN 1826875 A,2006.09.06,全文. CN 101755668 A,2010.06.30,全文. 袁明璐.紫蓝粒小麦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 技 .2008, (第1期),第32-37页. 王鹏科等.蓝标型小麦核不育系在轮回选择 育种中的应用. 麦类作物 .1998,第18卷(第5 期),摘要、 第12页左栏第3段. 审查员 夏文静 (54)发明名称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 育方法。 本发明采用抗病亲本与蓝色籽粒小麦进。

3、 行杂交, 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 采用改良 混合选择法选择, 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 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 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 再多地同时进行稳定性、 丰产性、 抗病性鉴定, 最 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 所育成 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与贵州省内推广的小麦 品种产量相当(平均亩产280公斤), 较原有种质 增产40左右, 高抗条锈病、 白粉病, 适宜在贵州 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258934 B 2019.02.15 CN 106258934 B 1.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贵农系列的小麦作为抗病亲 本。

4、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 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 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 即低 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 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 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 在4个以上不同 地区进行稳定性、 丰产性、 抗病性鉴定, 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 所述的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具体是指, 1)种植密度: 150200株/m2; 2)选择时期: 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 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 株高、 穗型、 株型及叶型 进行选择, 蜡熟期对粒色、 生育期、 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 3)入选原则: 对条锈病、 白粉病、 叶锈病高抗以上或中抗以上, 株高80cm以下, 株型紧凑 或半紧凑。

5、, 抽穗期较早, 穗茎节较细, 根系发达, 叶片宽度适中; 4)单株确定: 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 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 选择的株数 视群体抗病性而定, 对小麦条锈病、 白粉病及叶锈病中抗及以上的群体选择1015株, 抗病 性不好的群体对符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 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 对蓝粒 较少、 后期发病、 生育期太晚、 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 5)收获脱粒: 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 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 对于部分F5 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 也采用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至抗病性稳定; 所述的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具体是指, 1)单株种植: 对。

6、于群体内分离类型在10个以上, 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组合, 采用单株 单独种植, 将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 选择的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 然后再在不同类 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 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 2)单穗种植: 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不超过5个的组合, 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快选 出纯系, 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 1株只选1个穗子, 下一年播1-2行, 播种前淘汰蓝色籽 粒少于80的穗系, 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 下一年种植的穗系, 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 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对农艺性状好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 相同类型的稳定 穗行选择2-3个, 选定的。

7、穗系蓝色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 对于还没有稳定、 农艺性状好且 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样的单株, 继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 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 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抗病性再鉴定一次, 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258934 B 2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0002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天然色素的食品, 蓝色籽粒小麦籽粒表皮呈蓝色, 胚 与胚乳部分呈蓝色, 制粉后面粉因花青素含量较多而呈绿色, 所以蓝色籽粒小麦制作的食 品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但由于贵。

8、州省小麦生产上条锈病、 白粉病发生严重, 最初创制的蓝色 籽粒小麦不抗条锈病、 白粉病, 且产量水平较低, 难以在小麦生产上直接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它育成的小麦新品系 与贵州省内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相当, 且高抗条锈病、 白粉病, 适宜在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 种植,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采用贵农系列的小麦作为 抗病亲本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杂交, 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 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 择, 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 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 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

9、, 在4个以 上不同地区进行稳定性、 丰产性、 抗病性鉴定, 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 0005 所述的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植具体是指, 0006 1)种植密度: 150200株/m2; 0007 2)选择时期: 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 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 株高、 穗型、 株型及 叶型进行选择, 蜡熟期对粒色、 生育期、 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 0008 3)入选原则: 对条锈病、 白粉病、 叶锈病高抗以上或中抗以上、 株高80cm以下、 株型 紧凑或半紧凑、 抽穗期较早、 穗茎节较细、 根系发达、 叶片宽度适中; 0009 4)单株确定: 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 。

10、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 选择的 株数视群体抗病性而定, 对小麦条锈病、 白粉病及叶锈病中抗及以上的群体选择1015株, 抗病性不好的群体对符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 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 对 蓝粒较少、 后期发病、 生育期太晚、 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 0010 5)收获脱粒: 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 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 对于部 分F5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 也采用混合选择法至抗病性稳定。 0011 所述的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具体是指, 0012 1)单株种植: 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分离类型在10个以上, 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 组合, 采用单株单独种植将。

11、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 选择的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 然 后再在不同类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 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 0013 2)单穗种植: 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不超过5个的组合, 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 快选出纯系, 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 1株只选1个穗子, 下一年播1-2行, 播种前淘汰蓝 色籽粒少于80的穗系, 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 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没有稳定单株大量占 地的问题; 下一年种植的穗系, 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对 农艺性状好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 相同类型的稳定穗行选择2-3个, 选定的穗系蓝色 说 明 书 1/。

12、3 页 3 CN 106258934 B 3 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 对于还没有稳定、 农艺性状好且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样的单株, 继 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 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 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抗病性再鉴 定一次, 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 0014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抗病亲本(贵农系列)与蓝色籽粒小麦进行 杂交, 在感病严重的地块进行种植, 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择, 即低代混合选择与混合种 植, 高代分穗系选择与鉴定, 育成稳定的抗病品系后再多地同时进行稳定性、 丰产性、 抗病 性鉴定, 最终育成可以利用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 所育成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与贵州 省内。

13、推广的小麦品种产量相当(平均亩产280公斤), 较原有种质增产40左右, 高抗条锈 病、 白粉病, 适宜在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的实施例: 抗病蓝色籽粒小麦的选育方法, 0016 试验地点: 贵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内), 黔西南州兴义市, 毕节地区威宁县。 0017 试验时间: 2001年起每年都配制蓝粒小麦杂交组合与对育种中间材料进行选育, 于2010年开始育成稳定、 高产、 抗病的蓝粒小麦新品系, 至2015年已育成10个稳定新品系, 其中0147与09197两个品系产量潜力较高 0018 亲本配制方案: 以蓝粒小麦育种资源 “贵阳绿麦” 为作父本, 以。

14、对条锈病、 白粉病高 抗以上的自育或外引夏繁22、 9639、 内麦836、 绵麦367、 节燕970012、 9504等作母本进行杂交 0019 低代材料采用选单株选择混合种植、 选育 0020 针对低代(F5代以下)材料分离类型太多, 且抗病性材料需早代严格选择, 才有可 能育成抗病性好的高代材料的特点, 所以低代材料的选育主要以抗病性为主, 结合需要的 株高、 穗型、 株型、 叶型、 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择。 0021 (1)种植密度: 田间尽量稀植, 150200株/m2为宜, 以方便后期观察、 鉴定、 选择。 0022 (2)选择时期: 分为小麦乳熟期与蜡熟期, 乳熟期主要对抗病性。

15、、 株高、 穗型、 株型、 叶型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择, 蜡熟期对粒色、 生育期、 熟相以及后期抗病性进行选择。 0023 (3)入选原则: 是对条锈病、 白粉病、 叶锈病高抗以上与叶锈病中抗以上、 株高80cm 以下、 株型紧凑或半紧凑、 抽穗期较早、 穗茎节较细、 根系发达、 叶片宽度适中等。 0024 (4)单株确定: 没有抗病株的组合直接淘汰, 乳熟期对当选的单株进行挂牌, 选择 的株数视群体抗病性而定, 一般抗病性好的群体在1015株为宜, 抗病性不好的群体对符 合要求的单株全部挂牌, 蜡熟期对乳熟期挂牌的单株进行检查, 对蓝粒较少、 后期发病、 生 育期太晚、 熟相不好的单株予以淘汰。。

16、 0025 (5)收获脱粒: 按挂牌单株分组合进行收获, 混合脱粒供作为下一代的种子。 对于 部分F5代以上抗病性未稳定的高代材料, 也采用混合选择法至抗病性稳定。 0026 高代材料采用选择单株、 单穗单独种植法 0027 针对F5代以后大多数高代材料的群体抗病性已趋于稳定, 如果继续采用混合选择 则不利于不同的小麦类型的分离, 减慢了育成稳定品系的步伐, 因此这类材料选择的重点 是群体内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离, 因此就采用选单株、 单穗单独种植法。 0028 (1)单株种植: 对于群体内分离类型10种以上且不同类型都有特点的组合, 采用单 株单独种植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材料保留下来, 但选择的。

17、单株蓝色籽粒在60以上, 然后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258934 B 4 在不同类型的单株群体内选择单穗, 可以加快不同类型材料的稳定速度, 但采用这种选择 法材料应很少, 否则会加大育种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0029 (2)单穗种植: 对于群体类型小于5个的组合, 则采用选单穗单独种植来加快选出 纯系, 每个组合选择80100个穗子, 1株只选1个穗子, 下一年播1-2行, 播种前淘汰蓝色籽 粒少于80的穗系, 所以穗子只选留蓝色籽粒, 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没有稳定单株大量占 地的问题。 下一年种植的穗系, 在小麦灌浆期对每个穗系的稳定性与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对 农艺性状好。

18、与性状稳定的穗行进行挂牌, 一般相同类型的稳定穗行选择23个为宜, 选定 的穗系蓝色籽粒比例要在98以上, 对于还没有稳定、 农艺性状好且类型与已选穗行不一 样的单株, 继续选择单穗进行下一年种植, 直至育成稳定的穗系为止, 收获时对农艺性状与 抗病性再鉴定一次, 淘汰已选的不好穗行, 经过本方法一般稳定性好的组合可以选择到3 5个稳定的穗行成为新品系。 0030 (3)稳定性与丰产性鉴定; 对已育成的蓝色籽粒小麦新品系主要对其稳定性、 抗病 性、 丰产性进行鉴定, 并以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作为对照, 特别要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进 行考察, 鉴定结果可以作为在不同地区参加区域试验作参考, 这样就增加了不同蓝色小麦 新品系通过小麦区域试验的可能性。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258934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