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22590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98833.3

申请日:

20180523

公开号:

CN108668755A

公开日:

2018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7/00,A01G7/06

主分类号:

A01G17/00,A01G7/06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昌润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廖承飞,金杰,李贵华,韩学琴,陆自芹,赵广,孔维喜,吕维梧,何璐,钱坤建,龙会英,陈云光,坝德坤,郝毅云,起开斌

地址:

6513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马镇南城街150号

优先权:

CN201710368228A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康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属于经济林木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挖沟、垄墒、种植和修剪四个步骤,挖沟是挖成条沟种植,保水保肥促根;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墒垄面至墒沟顶面垂直高度为10~15cm,墒沟宽度170~180cm;种植是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种植行呈交错种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株行距均为50cm;修剪是植株主干30cm以下不留萌芽侧枝,在60~80cm进行截杆修剪;一、二级分支分别留3~5个侧枝,在30cm处截枝修剪。本发明方法减低了根腐病的发生,缩短了15天~20天的辣木蔬菜(嫩稍)生长时间,且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节省了辣木蔬菜采收劳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沟、垄墒、种植和修剪四个步骤,所述的种植方式是:采用挖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所述的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墒垄高于墒沟10~15cm;所述种植是以双行种植呈“W”型排列,且株行距均为50cm;所述的修剪是植株主干和一、二级分支进行截杆修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沟采用挖掘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深、宽度均为60cm,种植沟中心间距为3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墒垄高于墒沟10~15cm,斜面为14.14~21.21cm,墒沟宽170~1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是在每条种植沟内沿种植沟中心线的两边交错种植一行辣木,辣木的株行距均为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剪包括以下步骤:(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全部截枝修剪;(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其株高60~80cm处截杆,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枝;(3)一级分枝直径1.5cm以上,在其一级分枝30cm处截枝,待萌芽后保留3~5个二级分枝;(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木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为多年生热带亚热带小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3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四川等省的热带、亚热带区域。目前较常食用的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种辣木(印度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和非洲辣木(原产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

辣木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20种氨基酸、46种抗氧素和36种自然防炎体。每100克的辣木中含有的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4倍,钙质是牛奶的4倍,钾是香蕉的3倍,蛋白质是酸奶的2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全世界有20亿人口缺铁、8亿人口缺碘、2.5亿人口缺乏维生素A。健康的身体来自均衡的营养,缺乏任何一种营养要素,都会造成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长期食用辣木可缓解和治疗营养缺乏症。同时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辣木的各个部位具有消炎、强心、治中风、神经衰弱、骨质疏松症、肠绞痛、腰痛、便秘、痛风、风湿病、皮肤病、脾脏和肝脏肿大以及肿瘤、溃疡、贫血、失眠和眼疾等功效。

辣木属喜温耐旱、耐贫瘠、怕涝的速生性植物,树龄一般可达20年,树高可达7~12m,树干直径可达20~40cm,树皮为软木质,根有辛辣味,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叶。辣木繁育以种子育苗为主,也可用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式育苗。辣木3~4月种植,因生长速度快,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开花和当年结果,亩产鲜叶1000~1500kg。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可达2000kg以上,亩产值近万元。

辣木为多年生木本植物,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目前尚无机械化采收设备。因此,常用的栽培方法主要以采收辣木叶片(加工原料)的种植方式较多,不利于管护和采收,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还增加空间占有面积,种植株数少,产量低,经济可行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究适宜辣木作为蔬菜栽培的垄墒、矮化、密植和整形修剪,目的是通过垄墒减少辣木根腐的发生,以矮化来降低采摘辣木的劳力成本,用适宜的密植提高辣木作为蔬菜的产量,用整形修剪来促进侧枝萌芽,提高光照和通透性,减少虫害发生,提升其作为蔬菜的品质,为规模化发展辣木蔬菜栽培提供省时、省工、省地的技术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沟、垄墒、种植和修剪四个步骤,所述的种植方式是:采用挖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所述的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墒垄高于墒沟顶面10~15cm;所述种植是以双行种植呈“W”型排列,且株行距均为50cm;所述的修剪是对植株主干和一、二级分支进行截杆修剪。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沟采用挖掘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深、宽度均为60cm,种植沟中心间距为300cm。

3.根据技术方案1和2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墒垄高于墒沟顶面10~15cm,斜面宽度为14.14~21.21cm,墒沟宽170~180cm(详见附图1)。

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是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种植行呈“W”型排列,辣木交错种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株行距均为50cm(详见附图2)。

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剪包括以下步骤:

(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全部截枝修剪;

(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其株高60~80cm处截杆,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枝;

(3)一级分枝直径1.5cm以上,在其一级分枝30cm处截枝,待萌芽后保留3~5个二级分枝;

(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创新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

1.种植沟开挖,保水保肥促根系。

辣木为块状根系,开挖种植沟,辣木种植在种植沟内,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效锁住肥力不流失,疏松土壤将增加水分下渗,种植沟内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种植沟以外的土壤,且种植沟内辣木根系通过丛枝菌形成水肥共享的网络,为辣木体系养分汲取和植株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2.垄墒处理,防涝透气,减根腐。

本发明旨在考虑辣木不耐涝的生物学特性,在种植沟上面(种植沟顶面)垄墒,墒垄高于墒沟顶面,利于水涝排水,种植沟上的垄墒高于垄沟顶面,其土壤含水量可通过下渗和水分蒸发进行调整,从而减少辣木根腐的发生,避免水涝影响辣木的正常生长。

3.矮化密植,省时省工省地。

常规种植方式是以采收辣木叶片为主的1m×1m、2m×1m、1.5m×1m等种植密度,且采摘和运输极为不便,树体之间相互影响较大,透光性和透气性差,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现在主要以辣木嫩稍作为蔬菜,而不主要以其叶片为蔬菜,因而,本发明辣木的蔬菜化栽培主要是以采收辣木嫩稍为主,鲜叶的产量不以考虑。因此,本发明采用宽窄行和矮化种植,可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和空气通透性,种植沟里两行种植行呈“W”型排列密植辣木(两行辣木交错),可有效利用种植行辣木生长空间,同时密植辣木可有效弥补宽窄行浪费的土地面积,可抑制辣木茎秆生长消耗过多水肥。通过整形修剪,发挥辣木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丛枝萌芽,进而提高辣木嫩稍(蔬菜)产量。

由于上述创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不仅辣木生长旺盛,还有效降低了辣木根腐的发生,同时方便辣木嫩稍(作为蔬菜)的采摘和日常管护,每亩节约30%的劳力成本,辣木嫩稍生长时间缩短15~30天,缩短了33.3%以上的生长时间。同时每亩种植辣木880株,增加31.9%以上的辣木种植量,亩产量增加了2.6倍以上,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垄墒横截面示意图。

图2:种植平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1—辣木,2—墒沟,3—墒面,4—种植沟,5—墒斜面,6—种植行,7—种植沟中心线,A表示墒面宽,B表示墒垄高度,C表示种植沟的深度,D表示种植沟的宽度,C=D,E表示墒沟宽,G表示相邻两种植沟中心间距,K表示墒斜面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各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方法,参见图1-图2,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挖沟:采用挖掘机在已规划的种植行上开挖深、宽均为60cm的种植沟4(种植沟的深度C=60cm,种植沟的宽度D=60cm),相邻两种植沟4中心间距G为300cm。后条沟施肥(所施肥为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600kg)回填土壤。在相邻两种植沟4之间挖墒沟2,墒沟2的深度为25-30cm,墒沟宽E为170-180cm,

二、垄墒:在施肥回填土的种植沟上面,采用机械起垄和人工平整墒面,墒面3的墒面宽A为100cm,墒垄高度B(即墒垄墒面至墒沟顶面的垂直高度,墒垄面高于墒沟顶面10-15cm)为10~15cm,墒斜面5的宽度即墒斜面的宽度K为14.14~21.21cm,墒沟宽E为170~180cm。

三、种植:在每条种植沟内沿种植沟中心线(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的两边交错种植一行辣木,种植行呈W型排列,即在每条种植沟内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辣木交错种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株行距均为50cm。

四、修剪步骤如下:

(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全部截枝修剪;

(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其株高60~80cm处截杆,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枝;

(3)对直径1.5cm以上的一级分枝,在直径1.5cm以上的一级分枝的30cm处截枝,待萌芽后保留3~5个二级分枝;

(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五、效果比较详见表1。

实施例2对照1

实施例2是目前辣木蔬菜栽培的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一、挖塘:采用人工或小型挖机开挖种植塘,塘穴长40cm×宽40cm×深40cm。

二、种植(密度):辣木株行距为1m×1m。

三、整形修剪:主干株高80~100cm截杆(一次修剪)。

实施例3对照2

实施例3是目前辣木蔬菜栽培的方法之二,具体步骤如下:

一、挖塘:塘穴长40cm×宽40cm×深40cm,覆盖地膜(保水)。

二、种植(密度):株行距为1m×1.5m。

三、修剪:主干株高80~100cm截杆(一次修剪)。

实施本发明方法,与目前栽培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如下:

方法 实例1 实例2(对照1) 实例3(对照2) 种植数量 880株 667株 444株 土地利用率 66.6% 100% 100% 根腐发病率 1.02% 4.65% 4.95% 光照利用率 96.7% 71.2% 81.3% 生产周期 30~40天 45~65 40~60 辣木蔬菜产量(亩) 703.9kg 267.6kg 270.1kg 采收情况 便捷省力 费力费时 费力 采收劳务成本(亩) 960元 1920元 1620元

上述实施例表明:实例1从种植数量均比实例2和实例3较多,但土地利用率仅为66.6%。根据辣木不耐涝的生物学特性,实例1的根腐发病率较低,同时光照利用率明显高于实例2和实例3,生长时间也明显缩短了15~20天,产量较实例2和实例3大幅增加(增加2.6倍)。通过本种植方式的处理,实例1在采收时轻巧便捷,省时省力省工,不但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产量。辣木蔬菜即使按一般蔬菜价格10元/kg出售,每亩将增加4364元经济收入,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98833.3 (22)申请日 2018.05.23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710368228.X 2017.05.23 CN (71)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 究所 地址 6513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 县元马镇南城街150号 申请人 云南昌润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 (72)发明人 廖承飞 金杰 李贵华 韩学琴 陆自芹 赵广 孔维喜 吕维梧 何璐 钱坤建 龙会英 陈云光 坝德坤 郝毅云 起开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

2、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G 7/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属 于经济林木栽培技术领域。 该方法包括挖沟、 垄 墒、 种植和修剪四个步骤, 挖沟是挖成条沟种植, 保水保肥促根; 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 墒垄面 至墒沟顶面垂直高度为1015cm, 墒沟宽度170 180cm; 种植是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 种植行 呈交错种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 株行距均为 50cm; 修剪是植株主干30cm以下不留萌芽侧枝。

3、, 在6080cm进行截杆修剪; 一、 二级分支分别留3 5个侧枝, 在30cm处截枝修剪。 本发明方法减低 了根腐病的发生, 缩短了15天20天的辣木蔬菜 (嫩稍)生长时间, 且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土地 资源, 节省了辣木蔬菜采收劳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8668755 A 2018.10.19 CN 108668755 A 1.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挖沟、 垄墒、 种植和修剪四个步骤, 所 述的种植方式是: 采用挖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 所述的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 墒垄高于 墒沟1015cm; 所述种植是以双行种植呈 “W” 。

4、型排列, 且株行距均为50cm; 所述的修剪是植 株主干和一、 二级分支进行截杆修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挖沟采用挖掘机开 挖成条状种植沟, 深、 宽度均为60cm, 种植沟中心间距为3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垄墒是起垄墒 面宽100cm, 墒垄高于墒沟1015cm, 斜面为14.1421.21cm, 墒沟宽1701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是在每条种植 沟内沿种植沟中心线的两边交错种植一行辣木, 辣木的株行距均为50cm。 5.根据。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修剪包括以下步 骤: (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 全部截枝修剪; (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其株高6080cm处截杆, 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枝; (3)一级分枝直径1.5cm以上, 在其一级分枝30cm处截枝, 待萌芽后保留35个二级分 枝; (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668755 A 2 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木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

6、002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为多年生热带亚热带小乔木, 全世界约有14个品 种, 分布于亚洲、 非洲和中美洲的30多个热带、 亚热带国家或地区。 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 广 东、 广西、 海南、 福建、 贵州、 四川等省的热带、 亚热带区域。 目前较常食用的有以下三种: 印 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 印度改良种辣木(印度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和 非洲辣木(原产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 0003 辣木富含多种矿物质、 维生素、 20种氨基酸、 46种抗氧素和36种自然防炎体。 每100 克的辣木中含有的维生素C。

7、是柑橘的7倍, 铁是菠菜的3倍, 维生素A是胡萝 卜的4倍, 钙质是牛 奶的4倍, 钾是香蕉的3倍, 蛋白质是酸奶的2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 全世界有 20亿人口缺铁、 8亿人口缺碘、 2.5亿人口缺乏维生素A。 健康的身体来自均衡的营养, 缺乏任 何一种营养要素, 都会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 长期食用辣木可缓解和治疗营养缺乏症。 同时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辣木的各个部位具有消炎、 强心、 治中风、 神经衰弱、 骨质疏松 症、 肠绞痛、 腰痛、 便秘、 痛风、 风湿病、 皮肤病、 脾脏和肝脏肿大以及肿瘤、 溃疡、 贫血、 失眠 和眼疾等功效。 0004 辣木属喜温耐旱、 。

8、耐贫瘠、 怕涝的速生性植物, 树龄一般可达20年, 树高可达7 12m, 树干直径可达2040cm, 树皮为软木质, 根有辛辣味, 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 叶。 辣木繁育以种子育苗为主, 也可用扦插、 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方式育苗。 辣木34月种植, 因生长速度快, 可实现当年种植、 当年开花和当年结果, 亩产鲜叶10001500kg。 进入盛产 期后, 亩产可达2000kg以上, 亩产值近万元。 0005 辣木为多年生木本植物, 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 目前尚无机械化采收设备。 因此, 常用的栽培方法主要以采收辣木叶片(加工原料)的种植方式较多, 不利于管护和采收, 不 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

9、动力, 还增加空间占有面积, 种植株数少, 产量低, 经济可行性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究适宜辣木作为蔬菜栽培的垄墒、 矮化、 密植和整 形修剪, 目的是通过垄墒减少辣木根腐的发生, 以矮化来降低采摘辣木的劳力成本, 用适宜 的密植提高辣木作为蔬菜的产量, 用整形修剪来促进侧枝萌芽, 提高光照和通透性, 减少虫 害发生, 提升其作为蔬菜的品质, 为规模化发展辣木蔬菜栽培提供省时、 省工、 省地的技术 需求。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1.一种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挖沟、 垄墒、 种植和修剪四个步 骤, 所述的种。

10、植方式是: 采用挖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 所述的垄墒是起垄墒面宽100cm, 墒垄 高于墒沟顶面1015cm; 所述种植是以双行种植呈 “W” 型排列, 且株行距均为50cm; 所述的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668755 A 3 修剪是对植株主干和一、 二级分支进行截杆修剪。 0009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挖沟采用挖掘 机开挖成条状种植沟, 深、 宽度均为60cm, 种植沟中心间距为300cm。 0010 3.根据技术方案1和2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垄墒是起 垄墒面宽100cm, 墒垄高于墒沟顶面1015c。

11、m, 斜面宽度为14.1421.21cm, 墒沟宽170 180cm(详见附图1)。 0011 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是以种植 沟中心线为中轴, 种植行呈 “W” 型排列, 辣木交错种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 株行距均为50cm (详见附图2)。 0012 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辣木的蔬菜化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修剪包括以 下步骤: 0013 (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 全部截枝修剪; 0014 (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其株高6080cm处截杆, 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 枝; 0015 (3)一级分枝直径1。

12、.5cm以上, 在其一级分枝30cm处截枝, 待萌芽后保留35个二 级分枝; 0016 (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创新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8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 0019 1.种植沟开挖, 保水保肥促根系。 0020 辣木为块状根系, 开挖种植沟, 辣木种植在种植沟内, 可增加土壤孔隙度, 有效锁 住肥力不流失, 疏松土壤将增加水分下渗, 种植沟内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种植沟以外的土 壤, 且种植沟内辣木根系通过丛枝菌形成水肥共享的网络, 为辣木体系养分汲取和植株生 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0021 2.垄墒。

13、处理, 防涝透气, 减根腐。 0022 本发明旨在考虑辣木不耐涝的生物学特性, 在种植沟上面(种植沟顶面)垄墒, 墒 垄高于墒沟顶面, 利于水涝排水, 种植沟上的垄墒高于垄沟顶面, 其土壤含水量可通过下渗 和水分蒸发进行调整, 从而减少辣木根腐的发生, 避免水涝影响辣木的正常生长。 0023 3.矮化密植, 省时省工省地。 0024 常规种植方式是以采收辣木叶片为主的1m1m、 2m1m、 1.5m1m等种植密度, 且 采摘和运输极为不便, 树体之间相互影响较大, 透光性和透气性差, 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不 高。 0025 现在主要以辣木嫩稍作为蔬菜, 而不主要以其叶片为蔬菜, 因而, 本发明辣木。

14、的蔬 菜化栽培主要是以采收辣木嫩稍为主, 鲜叶的产量不以考虑。 因此, 本发明采用宽窄行和矮 化种植, 可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和空气通透性, 种植沟里两行种植行呈 “W” 型排列密植辣木 (两行辣木交错), 可有效利用种植行辣木生长空间, 同时密植辣木可有效弥补宽窄行浪费 的土地面积, 可抑制辣木茎秆生长消耗过多水肥。 通过整形修剪, 发挥辣木顶端生长优势, 促进丛枝萌芽, 进而提高辣木嫩稍(蔬菜)产量。 0026 由于上述创新,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方法不仅辣木生长旺盛, 还有效降低了辣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668755 A 4 木根腐的发生, 同时方便辣木嫩稍(作为蔬菜。

15、)的采摘和日常管护, 每亩节约30的劳力成 本, 辣木嫩稍生长时间缩短1530天, 缩短了33.3以上的生长时间。 同时每亩种植辣木 880株, 增加31.9以上的辣木种植量, 亩产量增加了2.6倍以上, 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 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 垄墒横截面示意图。 0028 图2: 种植平面示意图。 0029 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 1辣木, 2墒沟, 3墒面, 4种植沟, 5墒斜面, 6种 植行, 7种植沟中心线, A表示墒面宽, B表示墒垄高度, C表示种植沟的深度, D表示种植沟 的宽度, CD, E表示墒沟宽, G表示相邻两种植沟中心间距, K表示墒斜面的宽度。 具体实。

16、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 各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0031 实施例1: 本发明方法, 参见图1-图2, 按以下步骤进行: 0032 一、 挖沟: 采用挖掘机在已规划的种植行上开挖深、 宽均为60cm的种植沟4(种植沟 的深度C60cm, 种植沟的宽度D60cm), 相邻两种植沟4中心间距G为300cm。 后条沟施肥 (所施肥为腐熟农家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600kg)回填土壤。 在相邻两种植沟4之间挖墒沟 2, 墒沟2的深度为25-30cm, 墒沟宽E为170-180cm, 0033 二、 垄墒: 在施肥回填土的种植沟上面, 采用机械起垄和人工平整墒面。

17、, 墒面3的墒 面宽A为100cm, 墒垄高度B(即墒垄墒面至墒沟顶面的垂直高度, 墒垄面高于墒沟顶面10- 15cm)为1015cm, 墒斜面5的宽度即墒斜面的宽度K为14.1421.21cm, 墒沟宽E为170 180cm。 0034 三、 种植: 在每条种植沟内沿种植沟中心线(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的两边交错 种植一行辣木, 种植行呈W型排列, 即在每条种植沟内以种植沟中心线为中轴, 辣木交错种 植于中轴两侧25cm处, 株行距均为50cm。 0035 四、 修剪步骤如下: 0036 (1)距地面30cm以下的主干上不留萌芽侧枝, 全部截枝修剪; 0037 (2)将直径3cm以上的主干在。

18、其株高6080cm处截杆, 待萌芽后保留35个一级分 枝; 0038 (3)对直径1.5cm以上的一级分枝, 在直径1.5cm以上的一级分枝的30cm处截枝, 待 萌芽后保留35个二级分枝; 0039 (4)对步骤(1)至(3)修剪后辣木植株高度控制在100130cm。 0040 五、 效果比较详见表1。 0041 实施例2对照1 0042 实施例2是目前辣木蔬菜栽培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 0043 一、 挖塘: 采用人工或小型挖机开挖种植塘, 塘穴长40cm宽40cm深40cm。 0044 二、 种植(密度): 辣木株行距为1m1m。 0045 三、 整形修剪: 主干株高80100cm。

19、截杆(一次修剪)。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668755 A 5 0046 实施例3对照2 0047 实施例3是目前辣木蔬菜栽培的方法之二, 具体步骤如下: 0048 一、 挖塘: 塘穴长40cm宽40cm深40cm, 覆盖地膜(保水)。 0049 二、 种植(密度): 株行距为1m1.5m。 0050 三、 修剪: 主干株高80100cm截杆(一次修剪)。 0051 实施本发明方法, 与目前栽培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如下: 0052 方法实例1实例2(对照1)实例3(对照2) 种植数量880株667株444株 土地利用率66.6100100 根腐发病率1.024.654.95 。

20、光照利用率96.771.281.3 生产周期3040天45654060 辣木蔬菜产量(亩)703.9kg267.6kg270.1kg 采收情况便捷省力费力费时费力 采收劳务成本(亩)960元1920元1620元 0053 上述实施例表明: 实例1从种植数量均比实例2和实例3较多, 但土地利用率仅为 66.6。 根据辣木不耐涝的生物学特性, 实例1的根腐发病率较低, 同时光照利用率明显高 于实例2和实例3, 生长时间也明显缩短了1520天, 产量较实例2和实例3大幅增加(增加 2.6倍)。 通过本种植方式的处理, 实例1在采收时轻巧便捷, 省时省力省工, 不但节约了成 本, 还增加了产量。 辣木蔬菜即使按一般蔬菜价格10元/kg出售,每亩将增加4364元经济收 入, 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668755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8668755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