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条蒸制装置及面条蒸制方法。更加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适 用于蒸制生面条的面条蒸制装置及面条蒸制方法。
背景技术
蒸面、方便面被高速且大量地生产。作为蒸面、方便面的制造方法,通 常,放入小麦粉、荞麦粉、淀粉等原材料后加入和面水(溶解了食盐、碱水、 增稠多糖类等的水;日语:練水)并搅拌,调制被称作面团的面团坯料。然 后,在使调制后的面团坯料(面团)熟化后,利用压延机调制复合为面带。 利用多台压延机对复合而成的面带进行压延,将压延后的面带利用切刀辊切 出后层叠于传送带上而进行输送。
接着,一边输送被层叠于传送带上的面条群,一边通过隧道型的蒸制装 置,从而进行蒸制。蒸制后的面条群被称作蒸面,在被包装后在市场上流通。 另外,在将该蒸面经过调味等后转入干燥工序,通过油热、热风进行干燥, 从而制成方便面块。
在此,在蒸制生面条的工序中,多为使用隧道型的蒸器连续地处理大量 面条群的情况。由于在该工序中,需要以高速蒸熟连续的面条群,因此需要 大量的蒸汽。另外,在该蒸制的工序中,若蒸制不充分,则蒸面本身的口感 还残留着夹生的感觉。另外,此后,在通过油热干燥、热风干燥完成方便面 块的情况下,在将该方便面块放回热水中食用时,也残留有所谓的夹生的感 觉。由此,蒸制的工序在蒸面、方便面的制造中是极为重要的工序。
因此,使用的蒸汽的量较多,为了产生该蒸汽消耗了较多的能量。因此, 在本蒸制的工序中,如果能够通过进一步提高蒸制的效率来降低所使用的蒸 汽的量,进一步高效地使用能量,则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也更加环保。
作为通常用于提高隧道型的蒸制装置中的面等的蒸制效率的方法,公开 有各种现有技术。例如,可列举以下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517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现有技术均是优秀的发明,上述专利文献1能够高效地进行蒸制, 但是被指出了构造复杂这一点。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由于需要维 持基于密封件的密封,因此被指出要求精度这一点。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目的在于,开发在蒸面、方便面的生产中的 蒸制的工序中更加高效地进行蒸制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大量研究的结果发现:在用于制造蒸面、方便面的面 条的隧道型的蒸制装置中,通过对运送至蒸制装置的入口的面条群供给充分 的蒸汽并进行规定时间的蒸制,即使在至中途为止进行了现有的蒸制工序之 后,以随后中止了蒸汽供给的状态持续进行隧道内的输送,也能够获得与现 有的蒸制相同的蒸制效率。
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面条的蒸制方法,
其为“蒸制使用了面条蒸制装置的面条群的蒸制方法,该面条蒸制装置 具有:传送带,其载置切出后的面条群并输送上述面条群;以及隧道型的主 体部,其设为上述面条群伴随着该传送带的输送而通过,该面条的蒸制方法 包含如下工序:通过将切出后的上述面条群一边在传送带上输送一边从上述 主体部的入口部输入,并向上述面条群供给蒸汽,从而进行规定时间的蒸制, 之后,在不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上述面条群,并输送至出口部。”
一技术方案的面条的蒸制方法,也可以是,
“通过在上述传送带上输送上述面条群,
在使上述面条群通过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入口侧且向上述面条群供给蒸 汽而蒸制上述面条群的第1部分之后,
使上述面条群通过在上述主体部的出口侧与上述第1部分连续设置且在 不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上述面条群的第2部分。”
并且,发现了:在利用上述蒸制方法进行高效蒸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 处于以上述主体部的入口部的内部侧的内部温度为98℃以上、且出口部的内 部侧的内部温度也达到98℃以上的方式保持温度的状态。通过像这样维持入 口部和出口部的温度状态,即使在使用现有蒸制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 适当地进行蒸制工序。
即,一技术方案的面条的蒸制方法,也可以是,
“上述主体部的入口部的内部温度为98℃以上,并且出口部的内部温度 被维持在98℃以上。”
另外,本发明也设计了能够实现上述蒸制方法的蒸制装置。
即,一技术方案的面条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一种面条蒸制装置,其具有:
传送带,其载置切出后的面条群并输送上述面条群;以及
隧道型的主体部,其设为上述面条群伴随着该传送带的输送而通过,在 该面条蒸制装置中,
上述主体部具有:
第1部分,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入口侧,通过向在该传送带上输送的上 述面条群供给蒸汽来蒸制上述面条群;以及
第2部分,其在上述主体部的出口侧与上述第1部分连续设置,在不供给 蒸汽的情况下蒸制上述面条群。”
并且,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中,为了维持入口部的温度,也可以设置用 于吸引气体等的排气装置。
即,一技术方案的面条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的主体部的入口侧设置有入口侧排气装置。”
进而,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中,为了维持出口部的温度,也可以设置用 于吸引气体等的排气装置。
即,一技术方案的面条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的主体部的出口侧设置有出口侧排气装置。”
进而,也可以在上述蒸汽供给部与蒸汽停止部间的边界设置分隔构件, 用以防止蒸汽供给部的蒸汽的逸散。
即,一技术方案的面条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在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间的边界设置有分隔构件。”
发明的效果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面条的蒸制方法及面条蒸制装置,能够在蒸面、方便 面生产的蒸制工序中更加高效地进行蒸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改变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型的剖面示意 图。
图6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现有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试验例1的实施例1所使用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试验例1的比较例1所使用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现有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试验例2的实施例2所使用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试验例2的实施例3所使用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试验例2的比较例2所使用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面条蒸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 范围。
切出后的面条
生面条是在搅拌机内放入小麦粉、淀粉等原材料,并加入预先调制的和 面水后搅拌而制得的。从搅拌机中取出的面坯料被称作“面团”,在熟化后利 用辊压延机压成2片面带,并利用辊压延机复合为1片面带。
该复合后的面带的厚度为8mm~12mm,这厚度是利用数组连续辊压延 机依次压延而成的规定的面带厚度。使压延后的面带通过辊状的旋转切出机 的刀刃之间而切出为面条状。
面条存在截面为大致方形状的面、截面为圆状的面。这样的面条即使很 大,截面的一条边或直径也大致在1mm~2mm左右以内,因此具有细长状的 线状形状。
因此,利用由来自外部的蒸汽等所进行的加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加 热至其中心部。另外,由于在传送带上形成为存在有错综复杂的多根面条的 状态,因此易于揽入蒸汽,从而推断这样的面条群所具有的形状上的特征有 助于实现本发明。
传送带
上述切出后的面条群层叠于传送带上并由传送带连续地输送。此外,本 传送带的材质能够选择各种材质。具体而言,可列举不锈钢制的网状传送带、 橡胶制、树脂性的传送带等。通常使用网状的类型。
隧道型的面条群蒸制装置
本发明所说的隧道型的面条蒸制装置指的是具有如上所述的传送带和 相对于该传送带而设置的蒸制装置主体部的装置。蒸制装置主体部配置为伴 随着传送带的行进而将面条群运送至蒸制装置的主体。生面条从蒸制装置主 体部的入口侧进入而在内部被蒸制,在传送带于主体部的内部行进的过程 中,利用从设置于主体部内部的上部或传送带下部的蒸汽官等喷出的蒸汽对 面条群进行蒸制。此外,主体部具有沿输送方向延伸、并且在内部形成有空 间的箱型(也可以是筒型)的形状。主体部具备在输送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端 壁部,由形成于一个端壁部的开口部构成入口部,而由形成于另一个端壁部 的开口部构成出口部。传送带中的、至少载置有面条群的部分从主体部的入 口部起穿过内部空间并延伸至出口部。
当面条群伴随着传送带的输送而从主体部的出口到达至外部时,蒸制结 束,面条群被向下一道工序输送。此外,在隧道型蒸制装置的情况下,通常, 蒸汽管被从外部导入而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
具体而言,存在有蒸汽管配置于传送带下部的情况、配置于传送带上部 的情况。另外,关于蒸汽管的配置,也存在有多根蒸汽管并列地配置于传送 带的行进方向的情况、在与传送带的行进方向正交那样的位置处配置有多根 的情况。
从入口部输入并进行规定时间的蒸制
在本发明中,在面条群的蒸制中,施行在进行了预定时间段的蒸制后、 以停止蒸汽供给的状态进行输送的工序。即,在通过在预定时间段内向面条 群供给蒸汽而进行蒸制之后,在不向面条群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面条群。 因此,需要与面条群从入口部输入并进行通常的蒸制的情况相同地进行蒸 制。此外,“在不向面条群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面条群”指的是通过在供给 蒸汽而进行蒸制的阶段预先供给足量的蒸汽,从而无需供给新的蒸汽,而是 利用面条群所揽入的蒸汽和伴随着面条群的输送而运送过来的蒸汽等进行 蒸制。“停止蒸汽供给的状态”不仅是停止被设于面条群通过的位置处的蒸汽 管的运行来停止上述供给,也包括在面条群通过的位置不设置蒸汽管、以及 通过堵塞蒸汽管的孔等而实现停止蒸汽供给的状态。即,所谓的“停止蒸汽 供给的状态”,只要是不对面条群进行蒸汽供给的状态,则可以是任意的状 态。此外,以使蒸汽管的喷出口的喷出方向朝向面条群的方式供给蒸汽相当 于“蒸汽供给”。即,在蒸汽管喷出后,蒸汽失去原有的势头而向与喷出方向 不同的方向流动并最终在流动目的地处被供给到面条群,这种情况并不是本 实施方式中的“蒸汽供给”。
在使用了现有蒸制装置的情况下,面条的蒸制时间通常为1分20秒(80 秒)~2分30秒(150秒)左右。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研究后发现,通过进行上 述蒸制时间的1/4左右以上(大致20秒以上)的蒸制,优选1/3左右以上(大 致27秒以上)的蒸制,之后以停止蒸汽供给的状态将面条输送至出口,从而 能够完成蒸制工序。
此外,若该蒸制时间过短,则造成蒸制不充分,另外,若进行长时间的 蒸制,则无法减少所使用的使用蒸汽。此外,蒸制时间根据供给的蒸汽量、 面条的粗细等而变动。
入口部的温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隧道型蒸制装置的入口部保持蒸汽,并维持为 高温。即,由于蒸制装置主体部的从入口部至出口部的距离被限定,因此为 了高效地进行蒸制,优选从入口部处适当地进行蒸汽供给。
另外,在传送带上的面条的蒸制中,由于期望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面 条,因此传送带的速度也较快,为8m/分左右。例如,在方便面的生产线中, 为了以高速度处理面条,还存在传送带的速度也为大致1.5m/分~12m/分 左右的情况。大致上说,面条的输送速度也相同。
若是这样速度较快的传送带,则蒸汽随着传送带的行进而被向传送带的 行进方向运送。因此,有可能导致主体部入口部附近的蒸汽密度下降,入口 部的内部侧的内部温度也下降。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以短时间处理前半段的 蒸制,然后以停止蒸制的状态进行输送,因此前半段的蒸制需要在短时间内 高效地进行。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主体部入口附近(即,主体部的入口侧) 的管道并利用该管道排出主体部入口附近的气体等的方法是有效的。本发明 中的管道的意义在于,以通过将如上所述地由传送带运送的蒸汽吸回而提高 入口部附近的蒸汽密度来提高温度为目的。
这样,在本发明中,是抑制了由伴随着传送带的行进的蒸汽移动所导致 的蒸汽密度和温度的降低这样的意义,与现有管道的意义不同。
此外,优选的是,通过使用上述管道等,从而使主体部的入口部附近、 例如从入口部起10cm左右的内部侧的温度为98℃以上。另外,更加优选为 99℃以上。
蒸汽供给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蒸汽供给之后,停止蒸汽供给,直接将面条群输送 至出口部。首先,蒸汽供给通常是利用设于传送带的下部、上部的蒸汽管供 给的。另外,在蒸汽管上设有多个孔,通过从该孔喷出蒸汽来供给蒸汽。
对于蒸汽管的配置方向、方法并无特殊限定,通常,以与传送带的行进 方向并行或垂直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蒸汽管。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从主体部的 入口部起至蒸汽供给部、即主体部的内部前半部(蒸汽供给部)中进行蒸汽 供给,而之后的部分停止蒸汽供给,因此蒸汽管只要从入口部到达至停止供 给蒸汽的主体部的内部部分即可。
另外,即使在蒸汽管到达主体部的出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堵塞后 半部的蒸汽孔等方法停止蒸汽供给。由此,由于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堵塞后半 部的蒸汽孔而形成同样的蒸制状态,因此这样的方法也是可行的。
另外,蒸汽管无需是从主体部的入口部至出口部为止遍布全长的长管, 也可以朝向传送带的行进方向间断地沿传送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多根的短蒸 汽管。
此外,优选的是,在停止蒸汽供给时,利用分隔件等将主体部划分为供 给蒸汽的部分与不供给蒸汽地进行输送的部分。即,优选的是,在蒸汽供给 部(通过向面条群供给蒸汽而蒸制面条群的第1部分)和蒸汽停止部(在不 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面条群的第2部分)的边界处,以不妨碍传送带输送 的程度设置板等分隔构件。推断通过像这样地设置分隔构件,能够提高蒸汽 供给部的密封度,将蒸汽向蒸汽停止部的移送设为所需最低限。
停止蒸汽供给状态下的输送
如上所述,在前半段的蒸汽供给中供给充分的蒸汽,在至中途为止进行 了面条蒸制状态下停止蒸汽供给,之后继续以载置在传送带上的状态在主体 内进行面条输送。
由于在蒸汽供给部(前半部)向面条群供给了蒸汽,因此不会马上出现 温度的下降。另外,从前半段的蒸汽供给部自然流动来的蒸汽以及在前半部 供给的蒸汽伴随着向后半部的输送而被运送,该蒸汽伴随着面条和传送带的 输送被运送至出口部附近。
传送带上的面条群具有细长的绳状物错综复杂地层叠而成的形态。因 此,与通常的块状物不同,作为面条整体,具有包含了较多空间的形态。
由于在生面条的蒸制中,层叠于传送带上的蒸制对象物为面条群,因此 考虑这样的情况下的特征所造成的影响。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推断为应用这样 的蒸制时的传送带上的面条群所具有的特殊性。
此外,在前半段的蒸汽供给部供给的蒸汽与传送带一起被输送并被运送 至蒸汽停止部。在蒸汽停止部,蒸汽也以伴随着揽入了在蒸汽供给部供给的 蒸汽的状态下的传送带上的面条群和传送带移动的方式移动。但是,由于在 蒸汽停止部中不进行蒸汽供给,因此存在有蒸汽未到达出口附近而逸散的情 况。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主体部的出口附近(即主体部的出口侧) 的排气装置管道并利用该管道排出主体部出口附近的气体等方法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出口侧的管道的意义在于,以通过将如上所述地与传送带一起被输 送的蒸汽吸引至出口侧从而提高出口部附近的蒸汽密度来提高温度为目的。
另外,优选的是,通过使用上述排气装置管道,使主体部的出口部附近、 例如靠主体侧的距出口部10cm左右的部位的温度为98℃以上。另外,更加优 选99℃以上。
此外,上述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温度指的是实质上开始或结束面条群蒸制 时的面条群附近的温度。
因而,例如,在出口部的情况下,只要是通过使设置于出口部的排气装 置(管道)从主体部的隧道出口部较深地插入至内部来排出气体的类型,形 式上也存在隧道出口部附近的内部温度低于98℃的情况。
然而,由于实际上面条群的蒸制已完成,因此并不能将上述温度设为本 申请发明中的出口部的内部温度,而是指上述排气装置(管道)的插入的顶 端部、即实质上面条蒸制完成时的面条群附近的温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面条群的蒸制方法,以下列举本发明的蒸制装置 的一例来进行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范围。针对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 容。
图1是本发明的面条蒸制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第一实施方式的蒸制装置具有载置有切出后的面条群M并对其进行输送的 传送带1和隧道型主体部2。另外,主体部内被分隔构件3-1划分成蒸汽供给 部2-1和蒸汽停止部2-2,仅在蒸汽供给部2-1这一侧设有蒸汽管4。
另外,在主体部2的入口部配置有第一排气装置(管道)5-1,在出口 部配置有第二排气装置(管道)5-2。此外,输送传送带1构成为通过主体 部2。
面条群
面条群M在本工序的上一工序中被切出,并以较长的线状状态作为多个 面条群M在传送带1上被输送。面条群M在传送带上形成错综复杂的状态,且 具有规定的厚度。此外,无论面条群M的错综复杂的状态是所谓的波浪上还 是非波浪上均能够应用本发明。
载置有面条且对其进行输送的传送带
在上述工序中切出而成的面条被层叠于传送带上而进行输送。传送带1 由传送带带部和链轮构成,对于类型等并无特殊限定。另外,关于传送带带 部,也只要是通常的类型即可,可列举不锈钢制的网状传送带、橡胶制、树 脂性的传送带等。通常使用有网状的类型。另外,传送带的速度也根据生产 的需要而不同,通过为大致1.5m/分~12m/分。
蒸汽供给部
主体部2构成为供传送带的传送带带部通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蒸汽供给部采用了如下构造:在传送带的下部设置有蒸汽管4,在该蒸汽 管4的下部设有孔而喷出蒸汽。
另外,主体部2在传送带1的行进方向上从主体部2的入口EN朝向出口划 分为蒸汽供给部2-1和蒸汽停止部2-2。另外,在蒸汽供给部2-1与蒸汽停 止部2-2间的边界,以不妨碍基于传送带1的面条M输送的程度设有分隔构 件3-1。
此外,蒸汽V的供给量也根据主体部2的大小、传送带1的速度、外部环 境而变动。例如,在主体部2的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即使主体部2的内部单位 容积的蒸汽供给量较少,大多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内部的温度和蒸制状态。
分隔构件
分隔构件3-1发挥如下作用:用于分隔上述蒸汽供给部2-1与后述的蒸 汽停止部2-2,并且对在蒸汽供给部2-1中供给的蒸汽V向蒸汽停止部2-2 流出的情况进行控制。由此,是为了防止前半部的蒸汽供给部2-1中的蒸汽 V过量地向后半部的蒸汽停止部2-2流动、以能够实现高效的蒸制而配置的。 在分隔构件3-1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设定为能够供传送带1的输送部 分和该输送部分上的面条群M通过的大小。分隔构件3-1在除贯通孔以外的 部分将蒸汽供给部2-1与蒸汽停止部2-2之间分隔开。
即使设置了本分隔构件3-1,在蒸汽供给部2-1中向面条群供给的蒸汽 V也能够伴随着面条群M的行进而被向后半部的蒸汽停止部2-2输送。因而, 也存在有从分隔构件3-1的开口部向蒸汽停止部2-2输送的蒸汽V。
进而,在蒸汽供给部2-1中的供给的蒸汽流量的大小、蒸汽供给部2-1 的容积、传送带方向上的截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存在有无需设置分隔构件 3-1的情况。另外,如后所述,在蒸汽停止部2-2的容积或其在传送带方向 上的截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存在有无需设置分隔构件3-1的情况。
例如,如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不在蒸汽供给部2-1与蒸汽 停止部2-2之间设置分隔构件3-1。由此,构成蒸汽供给部2-1的空间与构 成蒸汽停止部2-2的空间形成为大小相同且连续的结构为佳(在设置了分隔 构件3-1的情况下,空间本身虽然连续,但是在分隔构件3-1的贯通孔的部 分,空间变得极窄)。此外,在省略分隔构件2-2的情况下,主体部2的输送 方向上的区域中的、通过向面条M供给蒸汽而进行蒸制的区域,即,配置有 蒸汽管4并且从蒸汽管4供给蒸汽的区域相当于蒸汽供给部2-1。另外,主体 部2的输送方向上的区域中的、不向面条M供给蒸汽而进行蒸制的区域,即, 未配置有蒸汽管4的区域、或即使配置有蒸汽管4也不供给蒸汽的区域相当于 蒸汽停止部2-2。
蒸汽停止部
蒸汽停止部构成为能够供通过了分隔构件3-1的传送带上的面条M通 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进行蒸汽V的供给,因此未设置如设置于蒸汽 供给部2-1那样的蒸汽管4。
此外,即使在设置了蒸汽管4的情况下,只要停止该管4的蒸汽供给、或 堵塞该蒸汽管4的孔,当然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图16所示,在蒸汽停止部2-2内的空间内,也可以代替蒸汽管 4而设置代用构件10。
此外,比主体部2的出口部靠下游侧的区域,即主体部2外侧的区域并不 相当于蒸汽停止部2-2。由于比主体部2靠外侧的区域是向大气开放的空间, 因此传送带1上的面条M所揽入的蒸汽和滞留在面条M周围的蒸汽向大气中 逸散。在该部分中,不进行面条群M的蒸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蒸汽停止部2-2中,利用主体部2的壁部包围传送带1和面条群M的周围。 因而,在蒸汽停止部2-2内形成为易于揽入蒸汽的结构。由此,蒸汽易于滞 留在面条群M的周围和内部,从而进行面条群M的蒸制。
在蒸汽停止部2-1,传送带1中的、输送面条M的部分的至少上方、下 方以及输送方向上的侧方被壁面覆盖为佳。此外,壁面彼此无间隙地相连接 (但是,只要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形成有很小的间隙)。对于壁 面的截面形状并无特殊限定,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多边形,也可以是圆 形。另外,蒸汽停止部2-1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入口侧)被壁面(由分 隔构件构成的壁面)所分隔,下游侧(出口侧)被壁面(由分隔构件、或主 体部2的出口侧的外壁构成的壁面)所分隔为佳。
另外,对于上述蒸汽供给部2-1与蒸汽停止部2-2的容积之比并无特殊 限定,其为供给蒸汽并进行蒸制的时间与中止蒸汽供给而仅进行输送的时间 之比,大致为蒸汽供给部:蒸汽停止部=1:4~4:1左右。
例如,可以将蒸汽停止部2-2的容积相对于蒸汽供给部2-1的容积的比 率设为1/4以上、1/3以上、1/2以上、2/3以上或3/4以上。通过设为该 范围,能够在不供给蒸汽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蒸制面条M的时间。另外,可 以将蒸汽停止部2-2的容积相对于蒸汽供给部2-1的容积设为4倍以下、3倍 以下、2倍以下或1.5倍以下。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在面条附近的蒸汽不发 生扩散的情况下可靠地蒸制面条M。此外,蒸汽停止部2-2的输送方向上的 大小比蒸汽供给部2-1内的蒸汽管4与主体部2的入口侧的壁面之间的距离 大、且比蒸汽供给部2-1内的蒸汽管4与分隔构件3-1之间的距离大为佳。 另外,蒸汽停止部2-2的输送方向上的大小比蒸汽停止部2-2的上下方向上 的大小大为佳,且比蒸汽停止部2-2的横向上的大小大为佳。
此外,蒸汽停止部2-2无需在蒸汽停止部2-2的整个区域内形成为在不 供给蒸汽的情况下蒸制面条M的状态,例如,也可以是面条M内部、周围的 蒸汽在出口部附近扩散而实质上不进行蒸制(但是,在蒸汽停止部2-2的上 游侧充分地进行蒸制,在出口部附近,对于面条M而言必要的蒸制已完成。)
第一排气装置(管道)(入口侧管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入口侧设置有第一排气装置的管道5-1。利用本管 道5-1吸引入口部附近的气体。如上所述,由于蒸汽V通过面条的输送传送 带1的输送而与面条M一起被运送,因此存在入口部附近的蒸汽密度减少而 温度下降的情况。
因此,利用本第一管道5-1吸引入口部附近的气体等。由此,使向传送 带1的行进方向运送的蒸汽V返回至入口部,从而能够提高入口部的蒸汽密 度,并且维持温度不下降。
在现有的蒸制装置中,也大多装配有排气装置,但其目的是防止蒸汽从 蒸制装置向外部飞散,从而维持工厂内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本申请发明中, 使用第一排气装置5-1的目的与通常的蒸制装置不同。本发明的发明人们通 过认真研究,发现:通过使用这样的排气装置,显著地提高了蒸制面条M时 的蒸制效率本身。
即,当如像本发明这样对传送带上的面条群M的层叠体进行蒸制时,蒸 汽V伴随着传送带1的行进而移动。但是,在像本发明这样将蒸制装置分为前 半部和后半部并在后半部中不供给蒸汽而一边保持蒸汽环境一边进行输送 的情况下,由于在后半部中不存在蒸汽供给,因此引起蒸汽从前半部向后半 部移动。
因此,与通常相比,入口部EN处的由传送带行进引起的蒸汽移动变得 更显著。因此,入口部EN处的蒸汽确保和温度维持变得极其重要。即,入 口部的排气装置(管道)5-1的存在变得重要。
另外,对于上述现象,只要传送带1的行进速度为低速,入口部EN的温 度下降这一问题就不严重。通常,对于方便面生产线所使用的蒸制装置,出 于与生产速度间的关系,面条以1.5m/分~12m/分左右的速度被输送。
若传送带1的速度较大,则蒸汽V随着传送带1的行进的移动量也增大, 出现入口部的温度、蒸汽环境下降的倾向。
在由传送带1高速地输送面条群M的情况下,蒸汽V的滞留与传送带1的 行进一起向行进方向移动。因此,主体部2入口部附近的蒸汽V被吸入内部, 空气进入入口附近,因此入口部附近的温度下降。因此,产生该部分的蒸制 变得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由于以高效地进行蒸制对象的面条群M为目的,因此需要 在蒸汽供给部分进行高效的蒸制。这样,在本发明中,在供传送带上的面条 通过的隧道型蒸制装置中,通过吸引蒸汽V来提高入口附近的蒸汽的密度和 温度的方法是有效的。
第二排气装置(管道)(出口侧管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出口部EX设有第二排气装置(管道)5-2。本发 明中的出口侧的第二管道5-2的意义在于,以通过将像上述那样与传送带一 起被输送的蒸汽吸引至出口侧来提高出口部附近的蒸汽密度、温度为目的。
在这一点上,与现有蒸制装置中的排气装置(管道)的目的、即防止蒸 汽从蒸制装置向外飞散而维持工厂的环境这一点不同。此外,优选的是,通 过使用上述第二排气装置(管道)5-2,从而使得主体部2的出口部EX附近、 例如靠主体侧的距出口部10cm左右的部位的温度为98℃以上。另外,进而优 选为99℃以上。
通过至出口部附近为止提高温度,从而能够提高蒸制效率。另外,能够 将主体部分的长度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通过出口后的面条的处理
通过主体部出口部后的面条在完成蒸制、并保持该状态或在添加了水、 油等之后进行包装,从而能够直接作为蒸制面进行贩卖。另外,经过对蒸制 后的面条群进行拉伸并浸渍调味液等的工序后进行裁切,对该裁切后的面条 群进行油热干燥、热风干燥,从而还能够制作方便面。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 式的图。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主体 部2的蒸汽停止部2-2的部分的容积设为比主体部2的蒸汽供给部2-1的部 分的容积小。由此,一边抑制来自输送的面条群的蒸汽的逸散,一边高效地 利用穿过分隔部运送来的蒸汽。
具体而言,在蒸汽停止部2-2的传送带下嵌入下方分隔构件3-2,减小 比下方分隔构件3-2靠下的空间的内部体积。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蒸汽停 止部与蒸汽供给部相比,传送带行进方向上的截面积减少了40%左右,由此, 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从作为前半部的蒸汽供给部2-1处伴随着传送带的行 进而输送来的蒸汽、经由分隔构件3-1而泄漏的蒸汽。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 式的图。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改变了 蒸汽供给部2-1与蒸汽停止部2-2的大小的比例,缩小了蒸汽停止部2-2的 大小。
另外,在蒸汽停止部2-2较大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仅 设置第一分隔构件3-1,但是从进一步防止蒸汽从主体部的内部逸散的观点 出发,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设置第2分隔构件3-1-2。另外,进而也可以 增加分隔构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5所示那样在蒸汽停止部2-2的下部 设置下部分隔构件来缩小容积,从而也能够高效地利用蒸汽。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以下的图6所示那样的蒸汽供给部2-1和蒸 汽停止部2-2这两者的容积减少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下部分隔 构件3-2和上部分隔构件3-3这两者。这样,通过使蒸汽供给部2-1和蒸汽 停止部2-2这两者的容积减少,能够高效地进行蒸制。
第5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说明本申请第5实施方式。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蒸汽供给部2-1-1→蒸汽停止部2-2-1→蒸汽 供给部2-1-2→蒸汽停止部2-2-2的方式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重复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中间部的蒸汽减少。在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从入口侧起的“蒸汽供给部→蒸汽停止部→蒸汽供 给部”的部分看作一个蒸汽供给部。此外,当然也可以进一步重复“蒸汽供给 →蒸汽停止”的次数。
实施例
以下记载了本发明中的试验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试验例。
试验例1(将主体部的内部分割为两部分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现有的隧道型蒸制装置的主体部(全长为大 致4m,内部截面积为大致0.06m2,装配了分别与前后半部相对应的蒸汽管) 的内部划分为均等的两部分,将前一半设为蒸汽供给部,将后半部设为蒸汽 停止部来进行试验。
另外,在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设置了分隔部,将分隔部的分隔区域的开 口相对于上述内部截面积的比例(开口相对于截面积的比例)设为大致38%。
将通过蒸汽内部的传送带的速度设为1.6m/分来进行试验,面条从进入 主体部的入口部至从出口部出来的时间为2分30秒。
关于供试验的面条群,通过混合小麦粉900g和淀粉100g,并在其中加入 碱水2.28g、水340g而调制成面团。在对该面团进行了复合后,重复多次压延, 调制成厚度0.75mm的面带。使用20号角刀的切刀装置(宽度1.5mm)将该处 理后的面带切成面条,将该面条载置于传送带上并进行输送,供给至主体部 的蒸制工序。
关于蒸汽流量,在现有方法(以往例1)中,如图8所示未设置分隔构件, 前半部和后半部均以120kg/h的流量进行蒸汽供给。
接着,关于实施例1,如图9所示在中间部设置分隔构件,将前半部设为 蒸汽供给部,与以往相同地进行120kg/h的蒸汽供给。在后半部的蒸汽停止 部停止蒸汽的供给。
另外,作为比较例1,如图10所示在中间部设置分隔构件,在前半部和 后半部分别进行实施例1的前半部的蒸汽流量120kg/h的一半即60kg/h的 蒸汽供给。
另外,关于实施例1,以设于距入口部10cm的内部侧的温度计(用于测 量内部的面条上部空间的温度)和设于距出口部10cm的内部侧的温度计(用 于测量内部的面条上部空间的温度)所显示的温度显示为98℃以上的方式调 整管道的风量。但是,关于比较例1,即使在对管道进行了调整后,温度也 只能上升至97℃以下。
对于在上述以往例1、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各条件下进行蒸制处理后 的面条,同时取出一部分来测量面条的α化度,并且在将该面条浸渍在调味 液中后,每隔30cm进行裁切,将105g该面条收纳于油炸盒,将该盒浸渍在 150℃的油炸用油(棕榈油)中2分30秒来进行油炸处理,从而制成方便面块。 将所获得的方便面块放入碗状的容器内,并对其注入450g热水,加盖3分钟 后进行面条试吃。
试吃是由5名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的。将以现有蒸制条件(以往例1) 蒸制的面条为标准,比较相对于此的蒸制感的强弱。在表1中示出结果。
[表1]
与以往例1那样在前半部和后半部同样地进行蒸制的情况相比,如实施 例1所示那样仅前半部进行蒸制的情况也获得同等的α化度和试吃评价。示出 了与现有蒸汽流量相比能够大幅地削减蒸汽量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比较例1所示,即使在与实施例1同流量的情况下,若是不 向蒸汽供给部(前半部)供给蒸汽的方式,则α化度和试吃结果也不如实施 例1,出现残留有夹生的口感。
试验例2(将主体部的内部分割为3部分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比试验例1所使用的装置大型的隧道型蒸 制装置来进行试验。此外,关于进行试验的蒸制装置的主体部,使用了全长 为大致18m、内部截面积为大致0.27m2、且装配了分别与前半部、中间部、 后半部相对应的蒸汽管的装置。将该主体部的内部划分为均等的3个部分, 仅将前半部、或前半部和中间部设为蒸汽供给部,仅将后半部、或后半部和 中间部设为蒸汽停止部来进行试验。
另外,在前半部和中间部、中间部和后半部之间设置了分隔构件,将分 隔构件的分隔区域的开口相对于上述内部截面积的比例(开口相对于截面积 的比例)设为大致27%。
将通过蒸汽内部的传送带的速度设为8m/分来进行试验,从面条进入 主体部的入口部至从出口部出来的时间为2分15秒。
关于供试验的面条群,通过混合小麦粉900g和淀粉100g,并在其中加入 碱水2.28g、水340g而调制成面团。在对该面团进行了复合后,重复多次压延, 调制成厚度0.75mm的面带。使用20号角刀的切刀装置(宽度1.5mm)将该处 理后的面带切成面条,将该面条载置于传送带上并进行输送,供给至主体部 的蒸制工序。
关于蒸汽流量,关于现有的方法(以往例2),如图11所示未设置分隔构 件,前半部、中间部、后半部均以400kg/h的流量进行蒸汽供给。
接着,关于实施例2,如图12所示那样在前半部与中间部之间以及中间 部与后半部之间设置分隔构件,将前半部和中间部作为蒸汽供给部,与以往 相同地分别进行400kg/h的蒸汽供给。在后半部的蒸汽停止部停止蒸汽供 给。
另外,关于实施例3,如图13所示,在与实施例2相同地设置了分隔构件 的状态下,仅在前半部进行400kg/h的蒸汽供给,而停止中间部和后半部的 蒸汽供给。
接着,作为比较例2,如图14所示,在前半部、中间部、后半部分别进 行实施例3的前半部的400kg/h蒸汽流量的3分之1即133kg/h流量的蒸汽供 给。
关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以设于距入口部10cm的内部侧的温度计(用于 测量内部的面条上部空间的温度)和设于距出口部10cm的内部侧的温度计 (用于测量内部的面条上部空间的温度)所显示的温度显示为98℃以上的方 式调整管道的风量。但是,关于比较例2,即使在对管道进行了调整后,温 度也只能上升至97℃以下。
关于在上述以往例2、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比较例2的各条件下进行蒸 制处理后的面条,同时取出一部分来测量面条的α化度,并且与试验例1所示 方法相同地进行处理,制成方便面块,继而进行试吃试验。此外,关于试吃, 将以现有蒸制条件(以往例1)蒸制的面条作为标准,比较相对于此的蒸制 感的强弱。在表2中示出结果。
[表2]
与像以往例2那样在前半部、中间部、后半部同样地进行蒸制的情况相 比,在如实施例2所示那样仅在前半部和中间部进行蒸制的情况和仅在前半 部进行蒸制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等的α化度和试吃评价。
示出了与现有蒸汽流量相比能够大幅地削减蒸汽量的结果。另一方面, 如比较例2所示,即使在与实施例3的总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若处于不向蒸汽 供给部(前半部)不集中供给蒸汽的形态,则α化度和试吃结果也不如实施 例3,形成为残留有夹生的口感。
技术方案1的面条的蒸制方法,也可以是,
“一种使用了面条蒸制装置的面条群的蒸制方法,该面条蒸制装置具 有:传送带,其载置切出后的面条群并输送上述面条群;以及隧道型的主体 部,其设为上述面条群伴随着该传送带的输送而通过,
该面条的蒸制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将切出后的上述面条群一边在传送带 上输送一边从上述主体部的入口部输入,从而进行规定时间的蒸制,之后, 在停止蒸汽供给的状态下将该面条群输送至出口部。”
技术方案2的面条的蒸制方法,也可以是,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面条的蒸制方法,其中,上述主体部的入口 部的内部温度为98℃以上,并且将出口部的内部温度维持在98℃以上。”
技术方案3的面条的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一种面条蒸制装置,其具有:
传送带,其载置切出后的面条群并输送上述面条群;以及
隧道型的主体部,其设为上述面条伴随着该传送带的输送而通过,在该 面条蒸制装置中,
上述主体部具有:
蒸汽供给部,其从上述主体部的入口侧起向在传送带上输送的面条群供 给蒸汽;以及
蒸汽停止部,其与该蒸汽供给部相连续,用于停止蒸汽的供给。”
技术方案4的面条的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面条蒸制装置,其中,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 中,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的主体部的入口附近设置有排气装置。”
技术方案5的面条的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面条蒸制装置,其中,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 中,另外在上述面条蒸制装置的主体部出口附近设置有排气装置。”
技术方案6的面条的蒸制装置,也可以是,
“根据技术方案3~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面条蒸制装置,其中,在上述蒸 汽供给部与蒸汽停止部间的边界设置有分隔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传送带;2、主体部;2-1、蒸汽供给部;2-2、蒸汽停止部;3、 分隔部;3-1、分隔构件;3-2、下部分隔构件;3-3、上部分隔构件;4、 蒸汽管;4-1、第一蒸汽管;4-2、第二蒸汽管;4-3、第三蒸汽管;5、 管道;5-1、第一排气装置(管道)(入口侧);5-2、第二排气装置(管道) (出口侧);EN、主体部入口部;EX、主体部出口部;M、面条群;V、蒸 汽;T、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