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高楼逃 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人也都搬进了人口相对密集的楼房里面,而 往往在高楼里各种灾害(如火灾)发生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当此类灾害易在 各大高校中发生,这些涉及面广、破坏性强的灾害往往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 严重损害。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高楼里活动的人,一旦发生火灾,电 梯不能用,楼梯被人群阻塞。怎样让突发情况下受困于高楼的人员安全快速的 脱离险境已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
CN03225588公布了一种微电脑控制的可移动式高空缓降救生器,采用微电 脑控制的,这种设备成本较高且在火灾这种特殊工况中容易出故障,安全性得 不到保障。CN93218292-公布了一种多用高楼安全升降逃生装置,主要特征采用 惯性阻尼与调速轮系制动使钢索连同逃生者一起逃生,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操 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的高楼逃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高楼逃生装置, 包括横杆、竖杆、旋转轴以及刹车装置,所述的横杆为八根,所述的竖杆为四 根,横杆和竖杆围成方形框体,该框体的底部设置有承重底板;所述的旋转轴 贯穿框体顶部两根平行的横杆并配合有相应的轴承,在该旋转轴的两端均设置 有绕线盘;在一组相邻的两根竖杆外侧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的刹车装置与旋 转轴配合。
所述的刹车装置包括滑轨、刹车板、支撑杆以及弹簧,所述的滑轨对应设 置在旋转轴所贯穿的两根平行的横杆上,所述的支撑杆为多根,且均匀布置在 刹车板两侧,每根支撑杆一端与刹车板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轮; 所述的弹簧一端连接一根横杆,另一端连接刹车板,使得刹车板与旋转轴时刻 保持分离状态。
所述的旋转轴的中部设置有摩擦块,在刹车板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相应的橡 胶块。
所述的竖杆底部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的框体其中一个侧面开口,其余侧面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楼逃生装置,通过横杆、竖杆、 旋转轴以及刹车装置等的配合,能帮助发生突发事件时受困于室内的人从高空 中安全迅速的逃脱,对人们的安全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且成本较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楼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杆,2—横杆,3—旋转轴,4—绕线盘,5—滑轨,6—刹车板, 7—支撑杆,8—滑轮,9—摩擦块,10—弹簧,11—侧面,12—滚轮,13—缓冲 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 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楼逃生装置,包括横杆2、竖杆1、旋转轴3 以及刹车装置,所述的横杆2为八根,所述的竖杆1为四根,横杆2和竖杆1 围成方形框体,该框体的底部设置有承重底板;所述的旋转轴3贯穿框体顶部 两根平行的横杆2并配合有相应的轴承,在该旋转轴3的两端均设置有绕线盘4; 在一组相邻的两根竖杆1外侧设置有多个滚轮12;所述的刹车装置与旋转轴3 配合。本实用新型的高楼逃生装置,通过横杆2、竖杆1、旋转轴3以及刹车装 置等的配合,能帮助发生突发事件时受困于室内的人从高空中安全迅速的逃脱, 对人们的安全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等特点。 绕线盘4上预先备好钢丝绳,使用时,钢丝绳挂在房屋外表面,滚轮12与墙面 贴合,刹车装置处于制动位置,逃生人员进入框体中,适当松开刹车,使得框 体以安全速度下降,待整个装置下降到地面,逃生人员从中逃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刹车装置包括滑轨5、刹车板6、支撑杆7以及弹簧10, 所述的滑轨5对应设置在旋转轴3所贯穿的两根平行的横杆2上,所述的支撑 杆7为多根,且均匀布置在刹车板6两侧,每根支撑杆7一端与刹车板6连接, 另一端设置有与滑轨5配合的滑轮8;所述的弹簧10一端连接一根横杆2,另 一端连接刹车板6,使得刹车板6与旋转轴3时刻保持分离状态。使用时,推动 刹车板6靠近旋转轴3实现制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刹车的松紧,尽量保 证人员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弹簧10一端连接一根横杆2,另一端连 接刹车板6,刹车板6与旋转轴3时刻保持分离状态,是指弹簧10在常态下保 持刹车板6不制动,当需要制动时,操作人员可以推动支撑杆7或者刹车板6 靠近旋转轴3与旋转轴3摩擦实现制动。当然为了方便操作,还可以在刹车板6 上设置便于操作人员省力操作的手柄等。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轴3的中部设置有摩擦块9,在刹车板6对应位置 处设置有相应的橡胶块,提高了摩擦性能,同时橡胶块的使用减少了碰撞硬伤, 减轻了振动,提高了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竖杆1底部设置有缓冲垫13,当下落到地面时,可以 减轻振动,提高了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框体其中一个侧面11开口,其余侧面11密封,比起 只有框架的情况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