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1857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71649.4

申请日:

2013.11.13

公开号:

CN104632136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21B 41/02申请公布日:201505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1/02申请日:20131113|||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1/02; C09K8/54; C12N11/14; C12N11/10; C12N11/08; C12N11/04; C12R1/38(2006.01)N; C12R1/36(2006.01)N; C12R1/07(2006.01)N

主分类号:

E21B41/0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岩; 毛怀新; 朱国君; 曾亚勤; 周立辉; 穆谦益; 张璇; 刘沛华; 冀忠伦; 任小荣

地址:

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3

代理人:

谢小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奈瑟菌(Neisseria)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三类微生物菌属;微生物复合菌剂中产碱假单胞菌、奈瑟菌、耐盐芽孢杆、硝酸钠培养液的质量百分比依次为:2-5%、2-7%、0.2-3%、30%,其余为水;现场投加方式为:在套管口加入硫化氢生物抑制剂包埋小球,加入量为单井50g~1500g,最后加入3m3水将包埋小球冲入井底,每次加药间隔25天;本发明从源头控制硫化氢的生成,具有抑制硫化氢时间长、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奈 瑟菌(Neisseria)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三类微生物菌属;
微生物复合菌剂中产碱假单胞菌、奈瑟菌、耐盐芽孢杆、硝酸钠培养 液的质量百分比依次为:2-5%、2-7%、0.2-3%、30%,其余为水;
(2)包埋小球的制作:
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钙和水,按百分比质 量浓度计,聚乙烯醇为6~10%,海藻酸钠0.6~2%,碳酸钙0.3-0.5%, 其余为水;将反应器中以上四种物质搅拌混匀后加热至80℃后恒温,搅 拌直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钙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至35℃恒温保 存;
2)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悬液与1)中制备的包埋剂按照体积比为1:2 混合后,用蠕动泵逐滴加入含5-7%硼酸和1-2%二氧化硅的4%混合溶 液,交联10小时后滤出小球,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冷藏备用;
(3)现场投加方式为:在套管口加入硫化氢生物抑制剂包埋小球,加 入量为单井50g~1500g,最后加入3m3水将包埋小球冲入井底,每次加 药间隔25天。

说明书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油井硫化氢的微生物复合菌剂。
背景技术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危害严重。就石油行业而言,H2S 气体的分布非常广泛,对作业工人存在潜在的生命伤害等安全隐患。 而相当一部分硫化氢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目前国内关于 油田脱硫剂主要有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虽然这些技术能够迅速将油 井和集输系统中硫化氢气体降低至10mg/m3以下,但是治理效果持续 性差,费用高昂,甚至对原油炼化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 以从单井和集输系统中筛选并培养出的多种高效的硫化氢抑制细菌为基 体进行协同培养和降解效果研究,将降解不同成分的微生物进行复合培 养,在营养液的作用下,其降解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本技术采用直接 投加的方法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其微生 物复合菌剂包括: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奈瑟菌 (Neisseria)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三类微生物菌属。
微生物复合菌剂中产碱假单胞菌、奈瑟菌、耐盐芽孢杆、硝酸钠培养 液的质量百分比依次为:2-5%、2-7%、0.2-3%、30%,其余为水。
包埋小球的制作
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钙和水,其百分比质 量浓度计聚乙烯醇浓度为6~10%,海藻酸钠0.6~2%,碳酸钙0.3-0.5%, 其余为水,四种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反应器中以上四种物 质搅拌混匀后加热至80℃后恒温,搅拌直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 钙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至35℃恒温保存。
2)将微生物复合菌剂悬液与1)中制备的包埋剂按照体积比为1:2 混合后,用蠕动泵逐滴加入含5-7%硼酸和1-2%二氧化硅的混合溶液 4%,交联10小时后滤出小球,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冷藏备用。
(3)现场投加方式为:在套管口加入硫化氢生物抑制剂包埋小球,加 入量为单井50g~1500g,最后加入3m3水将包埋小球冲入井底,每次加 药间隔25天。
发明的效果
发明的目的是从生物代谢过程源头入手控制油井次生硫化氢的生 成,利用本发明实现从油井硫酸盐还原菌生成硫化氢的源头予以控制, 使得油井硫化氢浓度达到目前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GBZ2-2002)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的要求,消除集输系统 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危害的安全隐患,降低硫化氢对管线的腐蚀作用,实 现以人为本,改善油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 经济效益。
图附说明
图1生物抑制剂对单井和集输系统硫化氢的抑制效果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以一口硫化氢浓度为260mg/m3,原油产量为1立方米每天,除硫作业 25天的油井硫化氢气体防护技术现场实施方案为例。
(1)该混合药剂主要由质量浓度3%的产碱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alcaligenes)AB288317、3%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EF532901细菌和7%奈瑟菌(Neisseria)属AJ535704细菌组 成。其余成分为培养液,该培养液硝酸钠质量百分比占30%,水占57%。
(2)包埋小球的制作
1)向反应器中加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钙和水,其百分比质 量浓度计聚乙烯醇浓度为10%,海藻酸钠2%,碳酸钙0.5%,其余为水, 四种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反应器中以上四种物质搅拌混匀后 加热至80℃后恒温,搅拌直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碳酸钙完全溶解, 然后冷却至35℃恒温保存。
2)将微生物混合药剂菌悬液与1)中制备的包埋剂按照积比为1:2 混合后,用蠕动泵逐滴加入含5%硼酸和2%二氧化硅4%的混合溶液中, 交联10小时后滤出小球,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冷藏备用。
(3)单井加药。经测算向单井中加入60g经过包埋的药剂。静置48小时后开 始测量硫化氢浓度。
监测取样点:单井测试于套管口,储油罐量油口呼吸带,拉油站于 储油罐量油口;测试方法:利用气象色谱测试硫化氢。实施效果:单井 和集输系统均可在第3天降低至100mg/m3,在试验周期第18天硫化氢浓度 可降低至10mg/m3以下,并可以维持抑制效果25天。如图1所示。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治理油井硫化氢的方法;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奈瑟菌(Neisseria)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三类微生物菌属;微生物复合菌剂中产碱假单胞菌、奈瑟菌、耐盐芽孢杆、硝酸钠培养液的质量百分比依次为:2-5%、2-7%、0.2-3%、30%,其余为水;现场投加方式为:在套管口加入硫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