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滑救生装置.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721543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151722.7

申请日:

20171120

公开号:

CN108126278A

公开日:

2018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1/20

主分类号:

A62B1/20

申请人:

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伟藩,段鳗珊

地址:

515646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浮岗村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71115172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唐维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滑救生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逃生入口、软梯杠、钢索、高强滑布、逃生出口、钢索收紧盘、地钩、窗口,主要特征是多根钢索贯穿于高强滑布筒由并逐根经地钩收紧,利用斜置于空中的高强滑布筒对重力分解,软梯杠既方便第一个垂直下降的逃生者踏步又作高强滑布筒成型之用,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度,此救生装置安全快捷、便于收藏、经久耐用和用途广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斜滑救生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逃生入口、软梯杠、钢索、高强滑布筒、逃生出口、钢索收紧盘、地钩、窗口,其特征在于:多根钢索(4)贯穿于高强滑布筒(5)由并逐根经地钩(8)收紧;斜置于空中的高强滑布筒(5)对重力分解;软梯杠(3)既方便第一个垂直下降的逃生者踏步又作高强滑布筒(5)成型之用,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根斜拉至地面并可以逐根收紧的钢索组成的高强滑布筒,利用斜坡对重力的分解和人与高强滑布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控制逃生时人体下滑速度的斜滑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若身处高楼,楼下浓烟滚滚。电梯停开、楼道封死、整栋楼都有烧焦或坍塌的危险,我们怎么办?

火灾太恐怖了。新疆克拉玛依举行文艺演出时4楼灯光烤焦纱幕着火,造成325人死亡;洛阳东都商厦5楼电焊火花溅落到沙发上着火,造成309人死亡。这些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楼层均在6层以下。

防止火灾国家太重视不过了。消防在把关、各级在宣传、全民在关注。

若真的遇上火灾了,除了找应急通道之外,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中又有什么什么逃生工具可以救生?在公共场所可以找消防水带顺着外墙往下滑,但十分危险,非一般人所能为。在居民家庭就只能扯床单、窗帘做成绳索用以逃生。这些都是人们在慌乱之时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与其从高楼下跳没多大区别,摔死的不胜枚举。至于专利网上公开的多种速降逃生工具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从未见过,不是造价太高、过于笨重就是安全保障方面有问题。N年以来的消防演习中,我们也未曾演练过一种可以安全可行、适合民众普及的逃生工具。有一次消防工作会上我问过教导员一个问题:如果我身处工厂的6楼,没有什么作为绳索的代用品,5楼的火势已经快漫延到6楼并且楼道已被大火封死,我怎么办?教导员回答说:实在没办法了,你就只有抱着一个大一点的物体往下跳。这,就是我们目前工厂消防防范措施的普遍现状。听了这样的回答,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实用、造价低廉又便于收藏的逃生工具?我们作了如下探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根斜拉至地面并可以逐根收紧的钢索组成的高强滑布筒,利用斜坡对重力的分解和人与高强滑布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控制逃生时人体下滑速度的斜滑救生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斜滑救生装置而解决的,该斜滑救生装置包括:固定支架、逃生入口、软梯杠、钢索、高强滑布、逃生出口、钢索收紧盘、地钩、窗口,其特征在于:多根钢索贯穿于高强滑布筒由并逐根经地钩收紧;斜置于空中的高强滑布筒对重力分解;软梯杠既方便第一个垂直下降的逃生者踏步又作高强滑布筒成型之用,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度。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与现行人们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式相比,因为我们现在只有找消防通道逃生这一种方法,所以没有可比性。倘若火势已经把消防通道吞噬,人们困在楼上下不来,比起用床单、窗帘做消防绳来说,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安全快捷。斜滑,是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主要特征。当高强滑布筒倾斜到一定角度,摩擦力与下滑力相对平衡时,人是被两根钢索之下的高强滑布筒裹着,无论是男女老少、老弱病残的被困者都可以安全、迅速逃生。如果胆小或嫌速度稍快,手抓软梯杠可自由控制。

二、便于收藏。高强滑布筒折叠好后体积很小,钢索可以环状收藏,软梯杠依次错位摆放。这样,整个装置就可压缩为很小的体积长期置于固定支架之下。

三、经久耐用。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所采用的均为性能稳定性极久的材料,无须经常检测。

四、用途广泛。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不受楼层高低的限制,只要固定支架之下空旷的地面上能挂上地钩就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2—逃生入口,3—软梯杠,4—钢索,5—高强滑布筒,6—逃生出口,7—钢索收紧盘,8—地钩,9—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支架1牢牢地结构在建筑物窗口9下沿。钢索4上间隔安装软梯杠3。钢索4的上端头与固定支架1的外角牢固连接,下端头接钢索收紧盘7和地钩8。高强滑布筒5的两长边均与钢索4牢固连接,并依顺固定支架1的开口牢固连接形成逃生入口2。当斜滑救生装置开始使用时,在钢索4的下方会形成逃生出口6。

平时没有火警时,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装置依次叠加放在固定支架下的一个防雨防潮的罩子里。

当高楼火警发生后,不要惊恐,首先要查看救生楼梯是否畅通。如果消防通道已经被大火吞噬,我们便启用斜滑救生装置。

当我们拆下防雨防潮的罩子前,应确保固定支架1下无人,以免地钩8、钢索收紧盘7伤害地面上的人。

高楼着火了,地面上总会有人看见并马上赶来施救。如果万一是遇到地处偏远、夜深人静的情况,在被困者中挑选出一位身强力壮、动作机敏的人充当第一个下滑者。此时,这第一人只能象爬软梯一样从逃生入口2脚先进去,脚、手都依次顺着软梯杠3往下降直到地面。着地后,拉着地钩8对应在地面上的预埋件挂好,然后用力收紧钢索收紧盘7。

毫无疑问,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还可以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钢索设置的位置及数量、软梯杠、固定支架的种种变幻等。总之,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交换、替代及改形。

斜滑救生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斜滑救生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斜滑救生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滑救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滑救生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51722.7 (22)申请日 2017.11.20 (71)申请人 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地址 515646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 浮岗村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谢伟藩 段鳗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57 代理人 唐维铁 (51)Int.Cl. A62B 1/20(2006.01) (54)发明名称 斜滑救生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滑救生装置, 它包括: 固定支架、 逃生入口、 软梯杠。

2、、 钢索、 高强滑布、 逃 生出口、 钢索收紧盘、 地钩、 窗口, 主要特征是多 根钢索贯穿于高强滑布筒由并逐根经地钩收紧, 利用斜置于空中的高强滑布筒对重力分解, 软梯 杠既方便第一个垂直下降的逃生者踏步又作高 强滑布筒成型之用, 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 度, 此救生装置安全快捷、 便于收藏、 经久耐用和 用途广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8126278 A 2018.06.08 CN 108126278 A 1.一种斜滑救生装置, 它包括: 固定支架、 逃生入口、 软梯杠、 钢索、 高强滑布筒、 逃生出 口、 钢索收紧盘、 地钩、 窗口, 其特征在于: 多根钢索。

3、(4)贯穿于高强滑布筒(5)由并逐根经地 钩(8)收紧; 斜置于空中的高强滑布筒(5)对重力分解; 软梯杠(3)既方便第一个垂直下降的 逃生者踏步又作高强滑布筒(5)成型之用, 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126278 A 2 斜滑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根斜拉至地面并可以逐根收紧的 钢索组成的高强滑布筒, 利用斜坡对重力的分解和人与高强滑布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控 制逃生时人体下滑速度的斜滑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若身处高楼, 楼下浓烟滚滚。 电梯停开、 楼道封死、 整栋楼都有烧焦或。

4、坍塌的 危险, 我们怎么办? 0003 火灾太恐怖了。 新疆克拉玛依举行文艺演出时4楼灯光烤焦纱幕着火, 造成325人 死亡; 洛阳东都商厦5楼电焊火花溅落到沙发上着火, 造成309人死亡。 这些特大火灾事故发 生的楼层均在6层以下。 0004 防止火灾国家太重视不过了。 消防在把关、 各级在宣传、 全民在关注。 0005 若真的遇上火灾了, 除了找应急通道之外, 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中又有什么什么逃 生工具可以救生? 在公共场所可以找消防水带顺着外墙往下滑, 但十分危险, 非一般人所能 为。 在居民家庭就只能扯床单、 窗帘做成绳索用以逃生。 这些都是人们在慌乱之时没有办法 的办法了, 如果没有受。

5、过专业训练, 与其从高楼下跳没多大区别, 摔死的不胜枚举。 至于专 利网上公开的多种速降逃生工具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从未见过, 不是造价太高、 过于笨重就 是安全保障方面有问题。 N年以来的消防演习中, 我们也未曾演练过一种可以安全可行、 适 合民众普及的逃生工具。 有一次消防工作会上我问过教导员一个问题: 如果我身处工厂的6 楼, 没有什么作为绳索的代用品, 5楼的火势已经快漫延到6楼并且楼道已被大火封死, 我怎 么办? 教导员回答说: 实在没办法了, 你就只有抱着一个大一点的物体往下跳。 这, 就是我们 目前工厂消防防范措施的普遍现状。 听了这样的回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0006 有没有一。

6、种既安全实用、 造价低廉又便于收藏的逃生工具? 我们作了如下探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根斜拉至地面并可以逐根收紧的 钢索组成的高强滑布筒, 利用斜坡对重力的分解和人与高强滑布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控 制逃生时人体下滑速度的斜滑救生装置。 0008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斜滑救生装置而解决的, 该斜 滑救生装置包括: 固定支架、 逃生入口、 软梯杠、 钢索、 高强滑布、 逃生出口、 钢索收紧盘、 地 钩、 窗口, 其特征在于: 多根钢索贯穿于高强滑布筒由并逐根经地钩收紧; 斜置于空中的高 强滑布筒对重力分解; 软梯杠既方便第一个垂。

7、直下降的逃生者踏步又作高强滑布筒成型之 用, 还能辅助控制人体的斜滑速度。 0009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与现行人们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式相比, 因为我们现在只有 找消防通道逃生这一种方法, 所以没有可比性。 倘若火势已经把消防通道吞噬, 人们困在楼 上下不来, 比起用床单、 窗帘做消防绳来说,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优势十分明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8126278 A 3 0010 一、 安全快捷。 斜滑, 是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主要特征。 当高强滑布筒倾斜到一 定角度, 摩擦力与下滑力相对平衡时, 人是被两根钢索之下的高强滑布筒裹着, 无论是男女 老少、 老弱病残的被困者都可。

8、以安全、 迅速逃生。 如果胆小或嫌速度稍快, 手抓软梯杠可自 由控制。 0011 二、 便于收藏。 高强滑布筒折叠好后体积很小, 钢索可以环状收藏, 软梯杠依次错 位摆放。 这样, 整个装置就可压缩为很小的体积长期置于固定支架之下。 0012 三、 经久耐用。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所采用的均为性能稳定性极久的材料, 无须经 常检测。 0013 四、 用途广泛。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不受楼层高低的限制, 只要固定支架之下空旷 的地面上能挂上地钩就行。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5 图1是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实施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1固定支架, 2逃生入。

9、口, 3软梯杠, 4钢索, 5高强滑布筒, 6逃生 出口, 7钢索收紧盘, 8地钩, 9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图1示出了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固定支架1牢牢地结构在建筑物 窗口9下沿。 钢索4上间隔安装软梯杠3。 钢索4的上端头与固定支架1的外角牢固连接, 下端 头接钢索收紧盘7和地钩8。 高强滑布筒5的两长边均与钢索4牢固连接, 并依顺固定支架1的 开口牢固连接形成逃生入口2。 当斜滑救生装置开始使用时, 在钢索4的下方会形成逃生出 口6。 0018 平时没有火警时,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装置依次叠加放在固定支架下的一个防雨防 潮的罩子里。 0019 当高楼火警发生后, 。

10、不要惊恐, 首先要查看救生楼梯是否畅通。 如果消防通道已经 被大火吞噬, 我们便启用斜滑救生装置。 0020 当我们拆下防雨防潮的罩子前, 应确保固定支架1下无人, 以免地钩8、 钢索收紧盘 7伤害地面上的人。 0021 高楼着火了, 地面上总会有人看见并马上赶来施救。 如果万一是遇到地处偏远、 夜 深人静的情况, 在被困者中挑选出一位身强力壮、 动作机敏的人充当第一个下滑者。 此时, 这第一人只能象爬软梯一样从逃生入口2脚先进去, 脚、 手都依次顺着软梯杠3往下降直到 地面。 着地后, 拉着地钩8对应在地面上的预埋件挂好, 然后用力收紧钢索收紧盘7。 0022 毫无疑问, 本发明斜滑救生装置还可以有多种变换及改型,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方式的具体结构, 如钢索设置的位置及数量、 软梯杠、 固定支架的种种变幻等。 总之, 本发明 斜滑救生装置的保护范围还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交换、 替 代及改形。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8126278 A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8126278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