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升降堰.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721330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77179.2

申请日:

2015.04.15

公开号:

CN104775402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7/42申请公布日:201507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7/42申请日:20150415|||公开

IPC分类号:

E02B7/42; E02B7/54

主分类号:

E02B7/42

申请人:

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文珠; 陈文重

地址:

225004江苏省扬州市广陵经济开发区元辰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代理人:

董旭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利设施领域内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上部开口的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门体安装在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本发明通过进出水口向门库中充水,使得门体升起,实现蓄水;通过进出水口将门库中的水排出,门体落下,可实现放水;该装置无需设置启闭机和中墩,其操控方便,成本低,可用于各种河道水位的调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所述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所述门库上部设有开口,门体安装在门库的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上均设有面板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两道径向封闭段与挡水段之间形成密闭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上设有与河道上游或下游或门库接通的连通阀。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挡水段的中部与转轴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为圆弧形,转轴设置在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上游一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一与水泵的进口相连,另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二与门库的进出水口相连,水泵出口也与门库的进出水口之间经管道相连,所述门库的进出水口还与河道下游之间经出水管相连,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位于进水阀一和进水阀二的阀前设有检修阀一,所述出水管上位于出水阀的阀后设有检修阀二,与进出水口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检修阀三,检修阀一、检修阀二、检修阀三、水泵、进水阀一、进水阀二和出水阀均设置在机房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在河道两侧的闸墙外侧各设置有一间。

说明书

水力升降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设施,特别涉及一种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建设中,常采用蓄水装置对水位进行调节,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蓄水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升降运动的,通过门体升降运动打开或关闭闸门。还有一种是钢坝,其在河道两侧设置闸墙,河道底部位于闸墙之间设置有若干铰座,底轴穿过铰座设置,底轴两端穿过闸墙伸入到启闭机室内,门叶固定在底轴上,启闭机室内的启闭机与底轴端部安装的拐臂相连。其通过启闭机驱动拐臂运动,拐臂带动底轴转动,从而带动门叶立起或放倒,实现蓄水或放水。当河道较宽时,还需要在河道中间设置中墩,中墩内也需要设置启闭机。此外,还有弧形门、人字门等结构,其门叶安装在转轴上,通过转轴转动,驱动门叶旋转,达到关闭闸门的目的。上述蓄水装置,均需要强大的动力装置,例如启闭机、卷扬机等驱使门叶转动,实现蓄水或放水。其不足之处在于:这些装置的建造和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运行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力升降堰,使其能利用水压实现门体的升降运动,以达到降低成本及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所述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所述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所述门库上部开口,门体安装在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本发明工作时,通过进出水口向门库中充水,水压迫使门体绕转轴转动,使得门体升起,挡水段可拦阻水流,实现蓄水;通过进出水口将门库中的水排出,门体在自重作用下落下,可实现放水;通过特定水流量的控制,使进入门库中的水和泄漏的水量相等,可以使门体悬停在任意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水力控制门体的升降,无需设置启闭机或卷扬机等设备,仅需简单的水泵即可控制门体升降运动,更为重要的是,当上下游水位达到一定落差时,通过控制上游与进出水口直接接通,或上游河道的水经密封件向门库中泄漏,使得上游河道的水压直接作用在门体上,可在没有任何外界动力的情况下,将门体保持在升起位置。而将门库中的水压卸压后,门体可在自重作用下降下,实现放水。当门体处于限位位置时,如上游水位持续上涨,门顶可以溢流过水。门体放下时,可全部进入门库中,河道的水流可毫无阻碍地通过门体上方。该装置不仅建造成本低,无需设置中墩,管理成本也很低,其操控方便,运行能耗低。该装置可用于各种河道水位的调控。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支撑件起加强作用,保证挡水段和径向封闭段形成具有较好刚度的整体;在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置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可以使挡水段对应的空间与门库通连,这样作用在挡水段上的压力较小,水力主要由上侧的支撑件承受,可大大降低门体的自重,节省建造成本。还可以具有如下方案: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还可以是: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上均设有面板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两道径向封闭段与挡水段之间形成密闭腔。密闭腔可以形成与门体自重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门体自重的浮力,使得门体开关更加方便。该密闭腔上还可以设置与河道上游或下游或门库接通的连通阀。通过开启或关闭连通阀,可以调控门体浮力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挡水段的中部与转轴之间经径向封闭段相连。该方案可进一步节省材料。
本发明中,挡水段优选为圆弧形,转轴设置在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位置。该方案易于实现密封。
为便于操控门体的升降,所述河道上游一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一与水泵的进口相连,另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二与门库的进出水口相连,水泵出口也与门库的进出水口之间经管道相连,所述门库的进出水口还与河道下游之间经出水管相连,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需要将门体升起时,通过水泵从河道上游向门库中注水,水压驱动门体绕转轴转动升起,当门体升起到限位位置后,且河道上下游的水位形成一定的落差后,可停止水泵运行,将上游河道和门库通连,水压可使门体保持在升起的位置。由于上游河道经密封件连接位置向门库中泄漏不可避免,通过内部泄漏也能保证门体处于升起位置,使得内部泄漏也能成为有利于门体保持在蓄水位置的有利因素。当需要将门体放下时,关闭进水阀一和进水阀二,打开出水阀,门库中的水向河道下游释放,门体在自重作用下,可落入门库中,实现河道上下游直接贯通。
为便于检修,所述进水管上位于进水阀一和进水阀二的阀前设有检修阀一,所述出水管上位于出水阀的阀后设有检修阀二,与进出水口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检修阀三,检修阀一、检修阀二、检修阀三、水泵、进水阀一、进水阀二和出水阀均设置在机房内。关闭检修阀一、检修阀二和检修阀三,可更换或检修水泵、进水阀一、进水阀二和出水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门体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门顶过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门库,2进出水口,3限位机构,4密封件,5挡水段,6径向密封段,7面板,8上侧的支撑件,9转轴,10下侧的支撑件,11连通阀,12进水管,13检修阀一,14进水阀一,15机房,16水泵,17进水阀二,18出水阀,19检修阀二,20出水管,21门体,22闸墙,23检修阀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为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22,闸墙22之间设有门体21,门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转轴9可以是整体式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河道较宽时,可在中间设置若干铰接点,门体21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5和一条径向封闭段6,径向封闭段6与挡水段5相连,挡水段5为圆弧形,转轴9位于挡水段5的圆弧形的圆心位置;河道的底部设有门库1,门库1两端延伸至闸墙22,门库1上部开口,门体21安装在门库1内,门体21与门库1的开口之间经密封件4密封连接,即在门体21与闸墙22之间、挡水段5与门库1的开口之间、转轴周围与门库1的开口之间设有密封件4;门库1内还设有进出水口2,进出水口2可设置在闸墙22上,也可设置在门库1的内底部;门库1边缘与门体2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3,该限位机构还可以设置在门体与闸墙之间,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3为相互对应的两个台阶,其中一个台阶设置在门库1的开口边缘,另一个台阶设置在挡水段5的下端,当挡水段5的台阶运动到抵触在门库1开口边缘的台阶上时,门体21到达限位位置,不能再继续升起。挡水段5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9之间经支撑件相铰接,分别为上侧的支撑件8和下侧的支撑件10,支撑件起加强作用,保证挡水段5和径向封闭段6形成具有较好刚度的整体。位于上侧的支撑件8上设置面板7形成径向封闭段6,挡水段5对应的空间与门库1通连,当门库1充满水且与上游河道接通时,作用在挡水段5上的压力较小,水力主要由上侧的支撑件8承受,可大大降低门体21的自重,节省建造成本。
为便于操控门体21的升降,在河道上游一侧设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一14与水泵16的进口相连,另一条支路经进水阀二17与门库1的进出水口2相连,水泵16出口也与门库1的进出水口2之间经管道相连,所述门库1的进出水口2还与河道下游之间经出水管20相连,出水管20上设有出水阀18。
为便于检修,所述进水管12上位于进水阀一14和进水阀二17的阀前设有检修阀一13,所述出水管20上位于出水阀18的阀后设有检修阀二19,与进出水口2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检修阀三23,检修阀一13、检修阀二19、检修阀三23、水泵16、进水阀一14、进水阀二17和出水阀18均设置在机房15内。关闭检修阀一13、检修阀二19和检修阀三23,可更换或检修水泵16、进水阀一14、进水阀二17和出水阀18。机房15在河道两侧的闸墙22外侧各设置有一间,可互为备用,也可同时启用。机房15也可以只设置一间。
该装置中,挡水段5的凸面朝向河道的上有一侧设置;需要将门体21升起时,通过水泵16从河道上游向门库1中注水,水压驱动门体21绕转轴9转动升起,当门体21升起到限位位置,且河道上下游的水位形成一定的落差后,可停止水泵16运行,关闭进水阀一14,打开进水阀二17,使将上游河道和门库1通连,水压可使门体21保持在升起的位置。由于上游河道经密封件4连接位置向门库1中泄漏不可避免,通过内部泄漏也能保证门体21处于升起位置,使得内部泄漏也能成为有利于门体21保持在蓄水位置的有利因素,当然,这种泄漏要在可控范围内,即水泵16的流量要远大于泄漏量,同时,门库1向下游的泄漏量小于上游向门库1的泄漏能力,即可通过泄漏保持门体21处于升起位置。当需要将门体21放下时,关闭进水阀一14和进水阀二17,打开出水阀18,门库1中的水向河道下游泄放,门体21在自重作用下,可落入门库1中,实现河道上下游直接贯通。
如图5所示,通过特定水流量的控制,使进入门库1中的水和泄漏的水流量相等,可以使门体21悬停在任意位置。可实现门顶过水,以调节上游水位。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为第二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下侧的支撑件10上设置面板7形成径向封闭段6。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为第三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10上均设置面板7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6,两道径向封闭段6与挡水段5之间形成密闭腔。密闭腔可以形成与门体21自重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门体21自重的浮力,使得门体21开关更加方便。为避免漏水降低密闭腔的作用效果,密闭腔上可设置排水装置。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为第四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10上均设置面板7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6,两道径向封闭段6与挡水段5之间形成密闭腔。该密闭腔上还设置与门库1接通的连通阀11。通过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连通阀11,可以调控门体21的浮力大小。连通阀11设置在如图8所示的下侧的径向封闭段6上,开启连通阀11,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关闭连通阀11,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
该连通阀还可以设置在上侧的径向封闭段6上,开启连通阀,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关闭连通阀,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为第五种水力升降堰,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挡水段5的中部与转轴9之间经径向封闭段6相连。该方案可进一步节省材料。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径向封闭段可以设置有多条;挡水段可以是近似圆弧的形状,其离转轴较远时,甚至可以是平板形状;所述的密封件可以是门体和门库之间形成的狭缝,只要其泄漏量不大即可。

水力升降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力升降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力升降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力升降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力升降堰.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水利设施领域内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上部开口的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门体安装在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