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721003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73673.X

申请日:

20140526

公开号:

CN203915801U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1/02

主分类号:

A62B1/02

申请人:

丽水市红点创意产品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肖晟,王临川

地址: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天宁工业区305幢东面二楼

优先权:

CN20142027367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和充气设备组成,气囊由外壳和内壳组成,外壳和内壳间通过连接绳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空间,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设置能够从外面和里面拉开的拉链,人进去后分别拉上内外拉链,然后再启动爆炸式充气罐充气,使人被充满气的球状空间包围,从高空坠下时就能够使藏在球内的人受到保护,不会受到严重伤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空自救装置,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1)和充气设备(2)组成,所述的气囊(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上设有开口,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密封片连接密封,使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13),在内壳的开口上设有内拉链(14),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使气囊从外部和内部都能够拉开或锁紧;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15),分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极,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将充气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区域,分隔片上设有通气孔,使区域之间相连通;充气设备(2)安置在充气空间内,充气设备的控制开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设备(2)选用爆炸式充气罐,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爆炸式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吸气管(16),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大于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囊上还设有排气管(17),排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和/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从高处跳下时用的高空自救装置,属于高空逃生技术。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较高的位置身处险境需要逃生时,例如高楼,往往只能冒险向下逃,或 向上逃到更高的位置等待救援。另外,还能够通过云梯、绳索甚至直升飞机实现逃生。 通过直升飞机逃生通常都不太现实,一是救援成本过高,二是受救援环境许可限制, 并且每次能够救援的人数较少。如果采用云梯的方式救援,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云梯 的高度有限,现有的楼房往往超过百米,云梯的高度升不到较高的楼层,二是云梯的 通行能力有限,救援速度较慢,三还会受到架设进出场地的限制,四是反应速度较慢, 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最简单实用的是用绳索来逃生,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 绳索固定困难,二是攀爬的过程难度较大,通常人们都没有受过类似的攀爬的专业训 练,容易失手摔下,三是火灾的火苗蹿出楼外时,还可能烧断绳索或烧伤逃生人员。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虽然受困,只能选择被动地等待救援。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主动逃生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主动逃生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自救装置,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1和充气设 备2组成,所述的气囊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在外壳和 内壳的相同位置上设有开口,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密封片连接 密封,使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 13,在内壳的开口上设有内拉链14,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使气 囊从外部和内部都能够拉开或锁紧;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15,分 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极,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将 充气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区域,分隔片上设有通气孔,使区域之间相连通;充 气设备2安置在充气空间内,充气设备的控制开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所述的充气设备2选用爆炸式充气罐,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爆炸式 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吸气管16,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大于30cm。

在气囊上还设有排气管17,排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另一端开口位于 内壳内壁。

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一半。

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18。

在外壳和/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

有益效果

1、设置中空的球形气囊,气囊由外壳和内壳组成,外壳和内壳间通过连接绳连 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空间,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设置能够从外面和里面 拉开的拉链,人进去后分别拉上内外拉链,然后再启动爆炸式充气罐充气,使人 被充满气的球状空间包围,从高空坠下时就能够使藏在球内的人受到保护,不会 受到严重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位于下部的分隔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高空自救装置,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1和充气设备2 组成,所述的气囊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在外壳和内壳 的相同位置上设有开口,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密封片连接密 封,使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13, 在内壳的开口上设有内拉链14,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使气囊从 外部和内部都能够拉开或锁紧;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15,分隔片 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极,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将充气 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区域,分隔片上设有通气孔,使区域之间相连通;充气设 备2安置在充气空间内,充气设备的控制开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所述的充气设备2选用爆炸式充气罐,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爆炸式 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吸气管16,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大于30cm。由于高空逃生器的内部空间有限,储 存的空气量有限,因此,藏在里面的人能够通过吸气管吸入外界的空气,避免窒息。 吸气时,人能够将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一端放到口中实现主动式呼吸。

在气囊上还设有排气管17,排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另一端开口位于 内壳内壁。由于人不断呼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气囊内的空气就不能再呼吸,因此, 设置排气管将气囊内的二氧化碳通过空气自然对流排出一部分。

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一半。

在高空逃生器坠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翻滚,为避免藏在里面的人完全被动地跟 着翻滚,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18,人双手抓紧拉手,翻滚相对受控,还能够增加安全 感。

在外壳和/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有时爆炸式充气罐产生的 气量不够时,还能够通过自主或借助外人帮忙往气蠹的充气空间打气。当高空逃生器 坠落到地面后,人从里面拉开内拉链,双手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推开开口两侧的密封片, 再拉开外拉链,使人能够从开口走出气囊。或者依靠外人帮忙,从外拉开外拉链,再 掰开密封片,拉开内拉链,使气囊内的人能够走出来。或者先通过阀门将充气空间的 气排出,再拉开拉链。

当需要逃生时,先找到适合从高空跳下的地方,例如开阔的阳台或楼顶,人先从 开口进入内壳,然后依次拉上外拉链和内拉链,将吸气管含在嘴里保证呼吸正常,一 只手先抓紧拉手,另一只手操作充气设备的控制开关启动充气设备充气,然后双手都 抓紧拉手。充好气后,藏在里面的向要跳下的方向滚动,使高空逃生器坠下,从而实 现逃生,或在外人的协助下从高处坠下逃生。如果没有外人的帮助,就要依靠自己滚 动实现高空坠下,因此,如果有阻碍就难以实现,必须事前做些准备,例如将较高的 桌子搬到阳台,桌面的高度要接近阳台栏杆的高度,将高空逃生器放在桌面,人进入 后进行充气,充完气后朝阳台外的方向滚动就能够实现坠下。

在外壳和/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高空逃生器除用于高空逃 生,还能够用在高山逃生、雪崩逃生甚至高空逃生。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 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空自救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580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203915801 U (21)申请号 201420273673.X (22)申请日 2014.05.26 A62B 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丽水市红点创意产品设计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天宁工业区 305 幢东面二楼 (72)发明人 肖晟 王临川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 (57) 摘要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 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 和充气设备组成, 气囊由外壳和内壳组成, 外壳和 内壳间通过连接绳连接, 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空 间, 在外。

2、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设置能够从外面和 里面拉开的拉链, 人进去后分别拉上内外拉链, 然 后再启动爆炸式充气罐充气, 使人被充满气的球 状空间包围, 从高空坠下时就能够使藏在球内的 人受到保护, 不会受到严重伤害。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5801 U CN 203915801 U 1/1 页 2 1.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 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 (1) 和充气设备 (2) 。

3、组成, 所述的气囊 (1) 包括外壳 (11) 和内壳 (12), 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 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上设有 开口, 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密封片连接密封, 使内壳和外壳之间形 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 ; 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 (13), 在内壳的开口上设有内拉 链 (14), 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 使气囊从外部和内部都能够拉开或锁 紧 ; 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 (15), 分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 极, 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 将充气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区域, 分 隔片上设有通气孔, 使区域之间相。

4、连通 ; 充气设备 (2) 安置在充气空间内, 充气设备的控制 开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充气设备 (2) 选用爆炸 式充气罐, 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 ; 爆炸式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 吸气管 (16), 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 大于 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5、 在气囊上还设有排气管(17), 排 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壁。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 一半。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 (18)。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空自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外壳和 / 或内壳上设有能够 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15801 U 2 1/3 页 3 一种高空自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从高处跳下时用的高空自救装置, 属于高空逃生技术。 背景技术 00。

6、02 当人们在较高的位置身处险境需要逃生时, 例如高楼, 往往只能冒险向下逃, 或向 上逃到更高的位置等待救援。另外, 还能够通过云梯、 绳索甚至直升飞机实现逃生。通过直 升飞机逃生通常都不太现实, 一是救援成本过高, 二是受救援环境许可限制, 并且每次能够 救援的人数较少。如果采用云梯的方式救援, 存在以下不足 : 一是云梯的高度有限, 现有的 楼房往往超过百米, 云梯的高度升不到较高的楼层, 二是云梯的通行能力有限, 救援速度较 慢, 三还会受到架设进出场地的限制, 四是反应速度较慢, 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最简单实用 的是用绳索来逃生, 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 一是绳索固定困难, 二是攀。

7、爬的过程难度较 大, 通常人们都没有受过类似的攀爬的专业训练, 容易失手摔下, 三是火灾的火苗蹿出楼外 时, 还可能烧断绳索或烧伤逃生人员。 0003 所以, 很多时候人们虽然受困, 只能选择被动地等待救援。 0004 因此, 需要寻找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主动逃生的工具。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主动逃生的工具。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自救装置, 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 1 和充气设 备2组成, 所述的气囊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 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 在外壳和内壳的相 同位置上设有开口, 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

8、密封片连接密封, 使内壳 和外壳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 ; 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 13, 在内壳的开口 上设有内拉链 14, 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 使气囊从外部和内部都能够 拉开或锁紧 ; 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 15, 分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 囊的两极, 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 将充气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 区域, 分隔片上设有通气孔, 使区域之间相连通 ; 充气设备 2 安置在充气空间内, 充气设备 的控制开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0007 所述的充气设备 2 选用爆炸式充气罐, 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 ; 爆炸式 。

9、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0008 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吸气管 16, 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 另 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0009 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大于 30cm。 0010 在气囊上还设有排气管 17, 排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 壳内壁。 0011 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一半。 0012 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 18。 说 明 书 CN 203915801 U 3 2/3 页 4 0013 在外壳和 / 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 0014 有益效果 0015 1、 设置中空的球形气囊, 气囊由外壳和内壳组成, 外壳和内壳间通。

10、过连接绳连接, 形成一个封闭的充气空间, 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设置能够从外面和里面拉开的拉链, 人进去后分别拉上内外拉链, 然后再启动爆炸式充气罐充气, 使人被充满气的球状空间包 围, 从高空坠下时就能够使藏在球内的人受到保护, 不会受到严重伤害。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 0017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 0018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 0019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 0020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位于下部的分隔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 1 到图 5 所示, 一种高空自救。

11、装置, 主要由中空的球形气囊 1 和充气设备 2 组 成, 所述的气囊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 外壳和内壳为同心圆球, 在外壳和内壳的相同位置 上设有开口, 位于开口的外壳和内壳两侧之间的剖面通过密封片连接密封, 使内壳和外壳 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充气空间 ; 在外壳的开口上设有外拉链 13, 在内壳的开口上设有 内拉链 14, 外拉链和内拉链选用具有双面拉手的拉链, 使气囊从外部和内部都能够拉开或 锁紧 ; 在充气空间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多条分隔片 15, 分隔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气囊的两 极, 另外两条弧形边缘分别与外壳或内壳相连, 将充气空间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多个区域, 分 隔片上设有通气。

12、孔, 使区域之间相连通 ; 充气设备 2 安置在充气空间内, 充气设备的控制开 关穿过内壳壁设在内壳内。 0022 所述的充气设备 2 选用爆炸式充气罐, 爆炸式充气罐安置在某个区域内 ; 爆炸式 充气罐内充填制氮剂或制氦剂。 0023 在气囊上设有穿过充气空间的吸气管 16, 吸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外表面, 另 一端开口位于内壳内。 0024 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部分长度大于 30cm。由于高空逃生器的内部空间有限, 储存 的空气量有限, 因此, 藏在里面的人能够通过吸气管吸入外界的空气, 避免窒息。 吸气时, 人 能够将吸气管位于内壳内的一端放到口中实现主动式呼吸。 0025 在气囊上还设。

13、有排气管 17, 排气管的一端开口设在外壳表面, 另一端开口位于内 壳内壁。 由于人不断呼出二氧化碳, 时间一长, 气囊内的空气就不能再呼吸, 因此, 设置排气 管将气囊内的二氧化碳通过空气自然对流排出一部分。 0026 所述的开口的长度小于圆周的一半。 0027 在高空逃生器坠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翻滚, 为避免藏在里面的人完全被动地跟 着翻滚, 在内壳内壁设有拉手 18, 人双手抓紧拉手, 翻滚相对受控, 还能够增加安全感。 0028 在外壳和 / 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有时爆炸式充气罐产生的 气量不够时, 还能够通过自主或借助外人帮忙往气蠹的充气空间打气。当高空逃生器坠落 。

14、说 明 书 CN 203915801 U 4 3/3 页 5 到地面后, 人从里面拉开内拉链, 双手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推开开口两侧的密封片, 再拉开外 拉链, 使人能够从开口走出气囊。 或者依靠外人帮忙, 从外拉开外拉链, 再掰开密封片, 拉开 内拉链, 使气囊内的人能够走出来。或者先通过阀门将充气空间的气排出, 再拉开拉链。 0029 当需要逃生时, 先找到适合从高空跳下的地方, 例如开阔的阳台或楼顶, 人先从开 口进入内壳, 然后依次拉上外拉链和内拉链, 将吸气管含在嘴里保证呼吸正常, 一只手先抓 紧拉手, 另一只手操作充气设备的控制开关启动充气设备充气, 然后双手都抓紧拉手。 充好 气后,。

15、 藏在里面的向要跳下的方向滚动, 使高空逃生器坠下, 从而实现逃生, 或在外人的协 助下从高处坠下逃生。如果没有外人的帮助, 就要依靠自己滚动实现高空坠下, 因此, 如果 有阻碍就难以实现, 必须事前做些准备, 例如将较高的桌子搬到阳台, 桌面的高度要接近阳 台栏杆的高度, 将高空逃生器放在桌面, 人进入后进行充气, 充完气后朝阳台外的方向滚动 就能够实现坠下。 0030 在外壳和 / 或内壳上设有能够用于排气和充气的阀门。高空逃生器除用于高空逃 生, 还能够用在高山逃生、 雪崩逃生甚至高空逃生。 0031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用途, 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 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 也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说 明 书 CN 203915801 U 5 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5801 U 6 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5801 U 7 3/5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5801 U 8 4/5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5801 U 9 5/5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5801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