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拖拉机为牵引装置作动力的用于播种作业的农业 机械。
二、背景技术
目前,仍未见有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以拖拉机为牵引装置作动力的应用 于花生、玉米和豆类等多种粒状种子农作物播种作业的播种机。因此,现时 丘陵地区的广大农民在种植这些农作物时,都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播种。因 而,农民作业的强度较大,且难以保证均匀播种,若不能均匀播种则不利于 农作物的生长及浪费、损伤种子。甚至,不能满足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的需要。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合丘陵地区使用,尤其是满足地块面 积较小的耕种环境,以拖拉机为牵引装置作动力的用于播种作业的农业机械, 特别是应用于花生、玉米和豆类等多种粒状种子农作物播种作业的播种机, 以克服现时人工播种,导致加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播种不均匀而不利于农作 物生长及浪费、损伤种子的弊端,以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适应大 面积种植农作物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 抓地轮,所述抓地轮连接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所述被 动齿轮连接链轮,所述链轮连接送种斗式提升链条,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 与入种料斗接触,所述入种料斗的底部连接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下端安装 有开沟深度调节器和开沟器;所述机架在其后面设计有填土板和通过回位弹 簧连接有压土滚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在机架的前面设计有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连续、均匀播种,重播、 漏播率低,又不会损伤种子,而且,能方便调整播种间距,从而满足各种农 作物的种植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播种质量,还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 度。它可广泛适用于花生、玉米和豆类等多种粒状种子农作物的播种作业。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链子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标记:1、机架;2、抓地轮;2-1、爪子;3、主动齿轮;4、被动齿 轮;5、链轮;6、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1、链子;6-2、小斗;7、入种料斗; 8、导料管;9、开沟深度调节器;10、开沟器;11、填土板;12、压土滚轮; 13、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
在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设置抓地轮2,所述抓地轮 2连接主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3与被动齿轮4啮合,所述被动齿轮4连接 链轮5,所述链轮5连接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与入 种料斗7接触,所述入种料斗7的底部连接导料管8,所述导料管8的下端安 装有开沟深度调节器9和开沟器10;所述机架1在其后面设计有填土板11和 通过回位弹簧连接有压土滚轮12。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在机架1的前面设计有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13。
其中,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特采用塑料材料而非由金属材料制成, 是为了使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在输送种子过程中,保护好种子的表面, 避免种子受到任何的损伤而降低种子的质量;所述入种料斗7还在其末端, 安装有由一对毛刷制成的限种装置,其目的是对所输送种子的表面提供保护 而免受损伤和消除重播、漏播的现象;所述压土滚轮12的重量和位置都可以 作出调整,以满足不同种子撒播到泥土上将泥土覆盖种子后碾压泥土程度的 需要。
本实用新型以拖拉机为牵引装置作动力,由牵引装置连接所述平行四连 杆升降机构13,牵引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播种的垄地上来回行走,通过安装在 自身上所述抓地轮2的旋转,由此带动所述主动齿轮3和与此啮合的所述被 动齿轮4转动,来带动链轮5转动和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传动,输送由所述 链条6上小斗6-2所乘载的种子,使种子经过入种料斗7和导料管8,以相同 的间距连续、均匀撒播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沟深度调节器9和开沟器10在播 种前已经平整好的垄地所开出一定深度的沟上,同时通过所述机架1的后面 所设计的填土板11和通过回位弹簧连接的压土滚轮12自动回土,将泥土完 全覆盖种子并碾压泥土,使已播下的种子与泥土能够得到有效的接触。整个 播种过程自然流畅。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所述抓地轮2作为工作动力,因此,将所述抓地轮2 的轮体外周设计有若干个长度相等的爪子2-1,其作用是使爪子2-1通过插入 泥土的形式而形成较强的抓地力并通过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令所述抓地轮2 行走不打滑,并以此借助所述抓地轮2所走过的距离来合理确定播种次数, 以达到播种间距均匀的目的;而且,由于所述抓地轮2的外周带有若干个爪 子2-1,因此,借助改变所述抓地轮2之爪子2-1的长度,即更换所述抓地轮 2,便可以调整播种间距,以满足多种农作物的种植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抓地轮2行走距离相同的前提下,还可通过改 变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被动齿轮4的比数,来调整播种间距。例如,①将 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被动齿轮4的比数设定为1∶2,当所述主动齿轮3旋 转一周时,则所述被动齿轮4旋转两周;或②将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被动 齿轮4的比数设定为1∶3,当所述主动齿轮1旋转一周时,则所述被动齿轮 4旋转叁周。这样,因为由此改变了与所述被动齿轮4连接的链轮5的旋转速 度,并同时改变了与所述链轮5连接的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输送种子的速度, 所以,通过前者方式播种的间距就会大于通过后者方式播种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改变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各个链子6-1之间的连 接结构,以达到调整播种间距的效能。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由若干个链 子6-1相互紧扣连接而成,所述链子6-1的正面设计有用于乘载种子的小斗 6-2而其反面则没有小斗6-2。故此,当需要缩短播种间距时,就将所有链子 6-1均以相同的正面相互紧扣连接;当需要加大播种间距时,就将所有链子6-1 以相同间隔的正、反面相互紧扣连接。这样,欲要播种的种子因为所述不同 方式而落在所述送种斗式提升链条6的小斗6-2之间距离不一致,从而适应不 同播种间距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在机架1的前面设计有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13,除了连接牵 引装置外,还用以控制整个播种机的提升和降落。当播种机需要工作的时候, 将所述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13降落,使所述抓地轮2与垄地接触,整个播种 机便马上开始开沟、播种和回土工作;当不需要进行播种作业时,只要提升 所述平行四连杆升降机构13,使所述抓地轮2离开垄地,所有的播种动作就 立即停止进行。
本实用新型以分组形式设计,以适合不同的牵引功率的行走装置和不同 地块面积需求而由使用者自行配置和组合若干台播种机的特点,从而进一步 提高播种效率。例如,使用者可将两台或以上的播种机间隔并排,同时通过 横杆把它们连接起来,并由同一组牵引装置来牵引,由此借助这些机械的组 合,分别沿着所开不同的沟来同时播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 和改进,这也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 以拖拉机为牵引装置作动力,它还可以悬挂在其他有行走动力的装置或耕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