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灭火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31084.9 (22)申请日 2017.03.10 (73)专利权人 北京惟泰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 科技园26号楼 (72)发明人 李雪昆 冯晓 朱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周美华 (51)Int.Cl. A62C 13/62(2006.01) A62C 13/76(2006.01) A62C 13/7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灭火装置 (57。
2、)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 包括, 喷 嘴组件: 作用方向朝向保护区域设置, 用于向保 护区域喷射灭火剂; 支撑组件: 包括落地座和与 落地座相连的支撑杆, 喷嘴组件安装于支撑杆; 储蓄瓶: 用于用储存高压的灭火剂; 连接管路: 连 接储蓄瓶与和喷嘴组件; 电磁开关: 开启或关闭 储蓄瓶与喷嘴组件之间的联通; 检测元件: 安装 于支撑杆, 朝向保护区域设置, 用于检测是否发 生火情; 控制器与检测元件和电磁开关电连接; 在检测元件检测到火情时控制电磁开关开启。 该 灭火装置可设置于箱子、 架子、 墙壁、 展台等区 域, 实现了有针对性、 实时性、 多角度的灭火目 的。 并且, 运用。
3、高压推动灭火剂形成雾化射流的 自动化喷射, 极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和灭火剂的利 用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535032 U 2017.10.03 CN 206535032 U 1.一种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喷嘴组件(10): 作用方向朝向保护区域(5)设置, 用于向保护区域(5)喷射灭火剂; 支撑组件: 包括落地座(3)和与所述落地座(3)相连的支撑杆, 所述喷嘴组件(10)安装 于所述支撑杆; 储蓄瓶(11): 用于用储存高压的灭火剂; 连接管路: 连接所述储蓄瓶(11)与和所述喷嘴组件(10); 电磁开关: 开启或关闭所述储蓄瓶(11)与所述喷嘴组件。
4、(10)之间的联通; 检测元件: 安装于所述支撑杆, 朝向保护区域(5)设置, 用于检测是否发生火情; 控制器(12): 与所述检测元件和所述电磁开关电连接; 在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火情时 控制所述电磁开关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包括通过转动连接件相连 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 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落地座(3)相连, 所述第二 支撑杆(1)与所述喷嘴组件(10)和所述检测元件相连; 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 所述第一支撑 杆(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之间相对角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
5、2)和/或所述第二支 撑杆(1)为长度可调的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储蓄瓶 (11)设置于所述落地座(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 所述连接管 路以及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器(12)之间的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烟雾传感器(6)、 光 传感器(7)和热传感器(8), 任一传感器被触发即检测到火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圆形的安装盘(9), 所述安装盘 (9)安装于所述。
6、支撑杆, 所述喷嘴组件(10)和所述检测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盘(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烟雾传感器(6)、 光 传感器(7)和热传感器(8), 所述烟雾传感器(6)、 所述光传感器(7)和所述热传感器(8)均匀 分布于所述安装盘(9), 任一传感器被触发即检测到火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所述喷嘴组件(10), 多个所 述喷嘴组件(10)通过管路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蓄瓶(11)包括上储液腔和下 储气腔, 所述上储液腔用于容置灭火剂, 所述下储气。
7、腔用于容置高压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火剂为全氟己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地盘(3)设置有行走轮(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软管和管路连接 件, 所述软管两端通过快接结构与所述储蓄瓶和所述喷头组件可拆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35032 U 2 一种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火灾是一种发生频率很高, 危害性较大的灾害, 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
8、 大的威胁。 因此, 工作和生活的各领域均应着重考虑防火灭火的问题。 0003 对于展画、 博物馆名贵文物等特定区域或者特定物品应当进行专门的防火保护, 并且要求较快的灭火响应速度, 应在起火初期进行有效的灭火, 将火灾损害降到最低。 0004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灭火设备可分为固定式的和移动式的。 固定式灭火设备主要指 固定安装在某处, 并与其他系统联合使用。 在发生火情时, 受控制系统控制启动, 实施消防 保护。 但是该类型灭火设备无法针对特定区域或者特定物品进行专门的灭火保护, 针对性 和灵活性较差。 移动式灭火装备主要指按照法规要求在需要进行消防保护的场所附近配置 手提式灭火器、 推车式灭。
9、火器等类型的灭火设备, 该类灭火装备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操作。 灭 火响应速度慢, 灭火时通常火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 灭火效果有限, 具有很大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因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灭火装置针对性和灵 活性较差、 灭火响应速度慢, 具有很大局限性的缺陷, 从而提供一种灭火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 包括, 0007 喷嘴组件: 作用方向朝向保护区域设置, 用于向保护区域喷射灭火剂; 0008 支撑组件: 包括落地座和与所述落地座相连的支撑杆, 所述喷嘴组件安装于所述 支撑杆; 0009 储蓄瓶: 用于用储存高压的灭火剂; 00。
10、10 连接管路: 连接所述储蓄瓶与和所述喷嘴组件; 0011 电磁开关: 开启或关闭所述储蓄瓶与所述喷嘴组件之间的联通; 0012 检测元件: 安装于所述支撑杆, 朝向保护区域设置, 用于检测是否发生火情; 0013 控制器: 与所述检测元件和所述电磁开关电连接; 在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火情时 控制所述电磁开关开启。 0014 可选的, 所述支撑杆包括通过转动连接件相连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所述 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落地座相连, 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喷嘴组件和所述检测元件相连; 通 过所述转动连接件,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相对角度可调。 0015 可选的,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或所。
11、述第二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结构。 0016 可选的,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储蓄瓶设置于所述落地座中。 0017 可选的, 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 所述连接管路以及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控制器 之间的连接线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中。 0018 可选的,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烟雾传感器、 光传感器和热传感器, 任一传感器被触发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35032 U 3 即检测到火情。 0019 可选的, 包括圆形的安装盘, 所述安装盘安装于所述支撑杆, 所述喷嘴组件和所述 检测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盘。 0020 可选的,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烟雾传感器、 光传感器和热传感器, 所述烟雾传感器、 所。
12、述光传感器和所述热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所述安装盘, 任一传感器被触发即检测到火情。 0021 可选的, 包括多个所述喷嘴组件, 多个所述喷嘴组件通过管路连接件连接于所述 连接管路。 0022 可选的, 所述储蓄瓶包括上储液腔和下储气腔, 所述上储液腔用于容置灭火剂, 所 述下储气腔用于容置高压气体。 0023 可选的, 所述灭火剂为全氟己酮。 0024 可选的, 所述落地盘设置有行走轮。 0025 可选的, 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软管和管路连接件, 所述软管两端通过快接结构与所 述储蓄瓶和所述喷头组件可拆卸连接。 002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具有如下优点: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 。
13、该灭火装置可设置于箱子、 架子、 墙壁、 展台等 区域, 对要保护的物品进行实时保护, 实现了有针对性、 实时性、 多角度的灭火目的。 可用于 展画、 博物馆名贵文物的防火保护。 并且, 该灭火装置运用高压推动灭火剂形成雾化射流的 自动化喷射, 极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和灭火剂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
14、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3为图1中落地座3的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 0033 1-第二支撑杆、 2-第一支撑杆、 3-落地座、 4-行走轮、 5-保护区域、 6-烟雾传感器、 7-光传感器、 8-热传感器、 9-安装盘、 10-喷嘴组件、 11-储蓄瓶、 1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15、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实施例。 0036 该灭火装置包括喷嘴组件10、 支撑组件、 储蓄瓶11、 连接管路和控制系统。 其中, 控 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2、 检测元件和电磁开关。 检测元件和电磁开关与控制器12电连接。 检测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535032 U 4 元件对应保护区域5设置, 具体包括烟雾传感器6、 光传感器7和热传感器8, 分别用于检测在 燃烧初期产生烟雾、 光和热, 任一传感器被触发即表明检测到火情。 0037 喷嘴组件10作用方向朝向保护区域5设置, 用于向保护区。
16、域5喷射灭火剂。 该灭火 装置还包括圆形的安装盘9。 喷嘴组件10安装于安装盘9, 烟雾传感器6、 光传感器7和热传感 器8均匀分布于安装盘9。 安装盘9安装于支撑组件。 0038 支撑组件包括落地座3、 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 第一支撑杆2一端与落地座3 连接, 另一端与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1相连。 第二支撑件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第 一支撑杆2相连, 另一端与安装盘9相连。 第一支撑杆2和/或第二支撑杆1为可伸缩结构, 高 度可调。 另外, 转动连接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之间的相对角度可调。 在 使用该灭火装置时, 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安装盘9的高度和角度, 使喷嘴。
17、组件10和检测元件 更好的对准保护区域5, 实现更好的灭火效率。 0039 本实施例中, 喷嘴组件10和检测元件安装于同一安装盘9, 如此设计使灭火装置整 体结构简单, 调节更为方便。 显而易见地, 喷嘴组件10和检测元件可分开设置。 0040 本技术方案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喷嘴组件10, 以更好地实现对保护区域5 的保护。 多个喷嘴组件10可设置于同一安装盘9, 也可设置于不同的安装结构。 0041 安装盘9可采用适用于保护区域5的任意形状, 如圆形, 方形等。 0042 落地座3中安装储蓄瓶11和控制器12。 储蓄瓶11包括上储液腔和下储气腔。 上储液 腔储存高压气体, 下储气腔中。
18、储存有灭火剂。 高压气体释放可推动下储气腔推出灭火剂。 储 蓄瓶11开关由电磁开关控制, 通过连接管路与喷嘴组件10相连通。 灭火剂通过如此的管路 被喷射出去。 0043 连接管路包括软管和管路连接件。 软管两端与储蓄瓶11和喷头组件均为快插式连 接, 实现了快速安装、 拆卸的目的。 当喷嘴组件10为多个时, 可通过多根子软管与三通连接 实现对灭火剂的分流。 0044 该落地座3的底部还安装行走轮4, 便于移动该灭火装置。 0045 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为中空结构。 连接管路以及控制器12与检测元件之间 的连接线均设置在中空结构中。 0046 在灭火剂经过连接管路和喷嘴组件10实现两级雾。
19、化喷射, 达到高效的灭火效果。 0047 灭火剂使用全氟己酮灭火剂, 该灭火剂具有如下优点: 0048 1)灭火无污染, 无痕, 对文物无损害; 2)当达到49摄氏度时, 灭火剂就可气化, 提高 了灭火效率; 3)灭火剂比重大, 喷出后能够快速下沉, 在保护区形成高浓度的全氟己酮蒸 汽, 争夺氧气浓度, 达到灭火效果; 4)室温下为液体, 储存方便。 0049 该灭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0050 当使用此设备时, 工作人员将该灭火设备推到目标位置, 并将检测元件和喷嘴组 件10对准保护区域5。 0051 当保护区域5在燃烧初期产生烟雾、 光、 热时, 对应的烟雾传感器6、 光传感器7、 热 传感。
20、器8感应到烟雾、 光、 热, 只要检测到了烟雾、 光、 热其中的一种, 则控制器12判定发生火 灾, 从而控制电磁开关打开, 高压灭火剂喷出, 经过连接管路, 最终由喷嘴组件10射向保护 区域5, 实现灭火。 0052 此灭火装置可根据实际保护区域5进行具体结构设计, 当需要保护展品时, 可直接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535032 U 5 把设备推到展品处, 实现有针对、 快速、 高效的预防保护功能。 灭火装置的大小和管路分配 不受局限, 但原理不变。 灭火剂的用量可根据实际计算用量进行调整。 0053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35032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535032 U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535032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