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65751.7 (22)申请日 2016.11.28 (71)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号 (72)发明人 周旋 朱海平 王杰 黄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代理人 梁鹏 (51)Int.Cl. A62B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安全救援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其包括顶部档杆、 球 头连杆。
2、、 中段杆和固定底座, 顶部档杆和固定底 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中段杆, 顶部档杆设置在顶端 中段杆的上部, 顶部档杆一侧设置有一平面, 另 一侧固定有定滑轮; 底端中段杆的底部与球头连 杆的顶部连接, 球头连杆与中段杆的连接处设置 有若干辅助固定装置, 辅助固定装置呈爪形支撑 在球头连杆的周围, 且辅助固定装置的底端设有 底座, 且该底座与所述固定底座处于同一平面 上。 本发明的救援设备能够在高层建筑发生意外 尤其是火灾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快速而又安全的 一种救援, 可在高层建筑楼宇发生火宅、 地震等 意外事件时进行紧急救援逃生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6730430 A。
3、 2017.05.31 CN 106730430 A 1.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顶部档杆(3)、 球头连杆(4)、 中段 杆(5)和固定底座(6); 其中, 所述顶部档杆(3)和固定底座(6)之间设置有若干中段杆(5), 所述中段杆(5)的 数量根据楼层高度来增加或减少, 所述顶部档杆(3)设置在顶端中段杆(5)的上部, 所述顶 部档杆(3)一侧设置有一平面, 另一侧固定有定滑轮(31); 底端中段杆(5)的底部与所述球 头连杆(4)的顶部连接, 所述球头连杆(4)底部的球头与所述固定底座(6)通过转轴连接, 所 述球头连杆(4)与中段杆(5)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辅助固。
4、定装置(1),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1) 呈爪形支撑在球头连杆(4)的周围, 且每个辅助固定装置(1)的底端均设有底座, 且该底座 与所述固定底座(6)处于同一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救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段杆(5)为一侧封闭的空心 管, 所述中段杆(5)的封闭端设置有外螺纹凸起, 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 各段中段杆(5)之间 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顶部档杆(3)和固定底座(6)均与中段杆(5)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救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段杆(5)为钛合金空心 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救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段杆(5)上设置有升降踏。
5、板 装置(2), 该升降踏板装置(2)可沿所述中段杆(5)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2)环设在 所述中段杆(5)周围,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2)包括纵向设置在踏板底部的缓冲弹簧(21), 以 及横向设置在所述中段杆(5)和升降踏板装置(2)之间的控制弹簧(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救援设备, 其特征在于, 顶端中段杆(5)的两端还设置有手 部保护海绵(7)和腹部保护海绵(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层救援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底座(6)底部为一底板, 所 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配重孔(61),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固定座, 固定座上对称 设置有轴孔(62), 所述轴。
6、孔(62)通过转轴将所述球头连杆(4)的球头固定在两固定座之间 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730430 A 2 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安全救援设备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该救 援设备可快速拆卸、 快速安装, 还可以根据被困人员所在的地方移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向高层 或者超高层建成, 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进入高层楼房居住或者办公。 高层楼宇的建成不仅 容纳了更多的人口而且相当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 然而随着高层楼宇的建设密度变 大, 。
7、安全隐患随着变大, 比如发生火宅、 地震、 燃气泄漏等事故时, 高层楼房的逃生及救援问 题难度显著加大。 0003 目前各种临时安置的升降绳索式和滑杆式逃生装置都是通过各种专门式辅助设 备, 在楼房发生火灾等意外时使被困人员迅速安全的从高层降落到安全地面的迅速安全救 援逃生技术, 但是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救援设备都比较笨重、 体积大, 不易安装, 在遇到狭 窄的小巷或者环境不允许进入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施救援。 且由于建筑过高, 消防救援设 备受高度限制, 进行救援特别困难。 这样火灾造成重大伤亡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如何在高层楼宇上进行高效、 安全的救援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 0。
8、004 基于此, 针对现有高层楼宇缺乏安全、 快捷的救援设备的情况, 本领域亟需对现有 的高层救援设备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和设计, 提供一种速度可控、 快捷智能的高层救援设备, 能够满足运输方便、 安装便捷的要求, 且能在火灾发生特殊地段, 如狭窄小巷以及大型救援 车无法进入的场地实施救援。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 置, 由钛合金空心连接管以螺纹连接形式组成救援管从而根据被困人员所在楼层高度进行 人工智能调整。 救援设备底部由固定底座装置进行固定还可根据现场需求进行配重, 以及 支撑杆进行支撑。 救援设备顶部有缓冲设备以及安全设备。
9、可对被困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本 发明能在高层建筑发生意外尤其是火灾时对被困人员进行快速而又安全的一种救援, 可在 高层建筑楼宇发生火宅、 地震等意外事件时进行紧急救援逃生技术。 是一种可以从外墙由 专业救生人员在地面进行快速固定、 快速安装、 且可根据楼层高度进行拼接的高层救援设 备。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 其 特征在于, 其包括顶部档杆、 球头连杆、 中段杆和固定底座; 0007 其中, 所述顶部档杆和固定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中段杆, 所述中段杆的数量根据 楼层高度来增加或减少, 所述顶部档杆设置在顶端中段杆的上部, 所述顶部档杆。
10、一侧设置 有一平面, 另一侧固定有定滑轮; 底端中段杆的底部与所述球头连杆的顶部连接, 所述球头 连杆底部的球头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球头连杆与中段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若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730430 A 3 干辅助固定装置,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呈爪形支撑在球头连杆的周围, 且每个辅助固定装置 的底端均设有底座, 且该底座与所述固定底座处于同一平面上。 0008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用于稳定设置在连接管与地面之间; 顶部档杆的平面与高层楼 宇的外墙面相贴合。 定滑轮上设置有定滑轮绳索, 定滑轮绳索一端连救援安全背心及安全 腰带, 另一端由救援人员控制。 0009 进一。
11、步优选地, 所述中段杆为一侧封闭的空心管, 所述中段杆的封闭端设置有外 螺纹凸起, 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 各段中段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顶部档杆和固定底座 均与中段杆螺纹连接。 0010 优选地, 所述中段杆为钛合金空心管。 由于钛合金具有强度高、 质量轻等优点, 采 用空心的钛合金空心管, 能够大大减轻中段杆的质量, 同时其还具有强度高、 便于安装携带 以及安全性良好等优点, 用于救援装置时能便于搬运和安装, 大大地节省救援时间。 0011 优选地, 所述中段杆上设置有升降踏板装置, 该升降踏板装置可沿所述中段杆上 下移动,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环设在所述中段杆周围,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包括纵。
12、向环设在踏 板底部的缓冲弹簧, 以及横向设置在所述中段杆和升降踏板装置之间的控制弹簧。 升降踏 板装置可根据需要沿所述中段杆上下移动, 从而满足救援人员的使用需要。 0012 优选地, 顶端中段杆的两端还设置有手部保护海绵和腹部保护海绵。 在救援装置 上安装的升降踏板装置和手部保护海绵和腹部保护海绵, 能够有效避免被救援人员受重力 加速度影响下降较快导致的不安全, 同时减少肢体与装置的摩擦, 对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 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013 优选地, 所述固定底座底部为一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配重孔, 所述底板上 还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固定座, 固定座上对称设置有轴孔, 所述轴孔通过转轴。
13、将所述球头连 杆的球头固定在两固定座之间连接。 所述配重孔上设置的配重物可根据救援现场需求随时 添加或减少以调整救援设备重心, 满足不同的现场的安装需求。 0014 总体而言,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和 有益效果: 0015 (1)本发明的高层救援装置主体由钛合金空心连接管以螺纹连接形式组成救援 管, 从而能够根据被困人员所在楼层高度进行人工智能调整。 救援设备底部由固定底座装 置进行固定还可根据现场需求进行配重, 以及支撑杆进行支撑。 救援设备顶部有缓冲设备 以及安全设备可对被困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该救援装置适用性强, 公共场所、 写字楼、 住宅 楼等各。
14、种低高层建筑, 可在火灾救援现场临时迅速安装搭建, 且无需额外在楼墙外部建设, 随用随安装, 具有使用面广, 使用市场巨大的优点。 0016 (2)在火灾等意外发生时救援时间紧迫, 所以救援设备的到场及时与否至关重要, 本发明适用各种场景如救援车难以进入的街道、 狭窄的小巷等为挽救生命安全赢得了时 间。 本申请的救援装置采用可以拆卸的钛合金空心管作为中段杆, 由于钛合金具有强度高、 质量轻等优点, 采用空心的钛合金空心管, 能够大大减轻中段杆的质量, 同时其还具有强度 高、 便于安装携带以及安全性良好等优点。 且整个救援设备可快速拆卸、 快速安装、 适应不 同楼层高度的需求, 还可以根据被困人。
15、员所在的地方移动, 能够极大程度地节约时间并满 足不同现场的需要。 0017 (3)在救援装置上安装的升降踏板装置和手部保护海绵和腹部保护海绵, 能够有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730430 A 4 效避免被救援人员受重力加速度影响下降较快导致的不安全, 同时减少肢体与装置的摩 擦, 对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018 (4)本申请的救援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拆卸及移动方便迅速, 救援速度可控安全性 高, 救援效率高; 设备整体质量轻、 稳定性高便于运输; 且具有双重安全保护以保障救援过 程安全。 且救援设备占地面积小, 不到两平方米, 可根据现场被困人员楼层的高。
16、度进行安装 调整, 所以投资小、 成本低、 效果好, 解决了高层楼宇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时被困人员现场救 援这一难题。 附图说明 0019 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辅助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踏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顶部档杆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球头连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中段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底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在所有附图中, 相。
17、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 其中: 1辅助固定装 置, 2升降踏板装置, 3顶部档杆, 4球头连杆, 5中段杆, 6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 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 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8 图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拆卸的高层救援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 示, 该高层救援装置包括顶部档杆3、 球头连杆4、 中段杆5和。
18、固定底座6; 0029 其中, 所述顶部档杆3和固定底座6之间设置有若干中段杆5, 所述中段杆5的数量 根据楼层高度来增加或减少, 所述顶部档杆3设置在顶端中段杆5的上部, 所述顶部档杆3一 侧设置有一平面, 另一侧固定有定滑轮31; 底端中段杆5的底部与所述球头连杆4的顶部连 接, 所述球头连杆4底部的球头与所述固定底座6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球头连杆4与中段杆5 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辅助固定装置1, 所述辅助固定装置1呈爪形支撑在球头连杆4的周围, 且每个辅助固定装置1的底端均设有底座, 且该底座与所述固定底座6处于同一平面上。 003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 所述中段杆。
19、5为一侧封闭的空心管, 所 述中段杆5的封闭端设置有外螺纹凸起, 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 各段中段杆5之间通过螺纹 连接, 所述顶部档杆3和固定底座6均与中段杆5螺纹连接。 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中段杆5为钛合金空心管, 所述中段杆5的数 量根据楼层高度来增加或减少。 0032 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踏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 选实施例中, 所述中段杆5上设置有升降踏板装置2, 该升降踏板装置2可沿所述中段杆5上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730430 A 5 下移动,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2环设在所述中段杆5周围, 所述升降踏板装置2包括。
20、纵向环设在 踏板底部的缓冲弹簧21, 以及横向设置在所述中段杆5和升降踏板装置2之间的控制弹簧 22。 003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 顶端中段杆5的两端还设置有手部保护海绵7和腹 部保护海绵8。 0034 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底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先实 施例中, 所述固定底座6如图6所示, 底部为一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配重孔61, 所述 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固定座, 固定座上对称设置有轴孔62, 所述轴孔62通过转轴将 所述球头连杆4的球头固定在两固定座之间连接。 003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 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730430 A 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106730430 A 7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10673043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