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98287.3 (22)申请日 2017.07.24 (73)专利权人 张金荣 地址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 东三路1号202栋1单元2号 (72)发明人 张金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代理人 曹明兰 (51)Int.Cl. A23P 10/20(2016.01) A23P 30/20(2016.01) B26D 1/06(2006.01) B26D 5/12(2006.01) (ESM)同样的。
2、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 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壳体上通过U型座固定 有输料管, 所述输料管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 轴, 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和破碎刀片,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旋转轴传动连接, 所 述输料管一端固定有圆孔板, 所述圆孔板上呈发 射状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 本实用新型中, 输料 管内部设置的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 采用螺 旋叶片输料, 输料的效率稳定, 使得圆孔板上的 圆孔出料速度相同, 使得切刀切下的原料大小相 同, 提高了该造粒装置的品质, 其次旋转轴上还 设置有。
3、破碎刀片, 可以对输料管内部的原料进行 破碎处理, 使得圆孔板上的圆孔出料稳定, 不会 堵塞, 提高了该造粒装置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322657 U 2018.05.08 CN 207322657 U 1.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壳体上通过U 型座(2)固定有输料管(3), 所述输料管(3)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轴(4), 所述旋转轴(4)上 设置有螺旋叶片(6)和破碎刀片(5), 所述底座(1)上位于U型座(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座 (7), 且电机座(7)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 所述驱动电机(8)通过。
4、减速器与旋转轴(4)传动连 接, 所述输料管(3)上壳体一侧设置有加料仓(9), 且加料仓(9)的顶部开口处通过旋转轴转 动连接有密封盖(10), 所述输料管(3)一端固定有圆孔板(11), 所述底座(1)的一侧位于圆 孔板(1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仓(12), 所述圆孔板(11)上呈发射状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 (13), 所述圆孔板(11)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有YQ-伸缩气缸(16), 且YQ-伸缩气缸(16)通过 活塞杆(15)与切刀(1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4)上与 圆孔板(11)的连接处套接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5、的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座(2)共设置 有三个, 且三个U型座(2)两两之间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刀(14)与圆孔 板(11)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座(2)内部设 置有减震弹簧(17)。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22657 U 2 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品加工设备, 即食品机械, 是将食品原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
6、成品的所有机械设 备的总称, 食品加工设备可分为: 通用设备: 速冻设备、 清洗设备、 干燥设备、 杀菌设备、 灌装 设备、 水处理设备、 分选设备、 提取设备、 热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专用设备: 休闲食品设备蔬 菜加工设备、 水果加工设备、 肉制品加工设备、 烘焙设备、 水产品加工设备、 果蔬加工设备、 乳制品设备、 调味品加工设备、 饮料加工设备; 试验设备: 测量仪器、 计量设备、 包装设备、 包 装机、 封口机、 打包设备、 贴标设备、 填充设备、 裹包设备。 0003 然而现有的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结构复杂, 操作不是十分的方便, 其次造粒的品质较。
7、低, 造粒装置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用 造粒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壳体上通过U型座固定有输料管, 所述输料管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 轴, 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和破碎刀片, 所述底座上位于U型座的一侧设置有电机 座, 且电机座上固定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旋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输料管 上壳体一侧设置有加料仓, 且加料仓的顶部开口处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密封盖, 所述输 料管一端固定有圆孔板, 所述底。
8、座的一侧位于圆孔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仓, 所述圆孔板上 呈发射状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 所述圆孔板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有YQ-伸缩气缸, 且YQ-伸 缩气缸通过活塞杆与切刀固定连接。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 所述旋转轴上与圆孔板的连接处套接有轴承。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U型座共设置有三个, 且三个U型座两两之间间距相等。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切刀与圆孔板相互平行。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U型座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 0014 本实用新型中, 该造粒装置通过输料管将食品原。
9、料输送, 利用圆孔板上的圆孔挤 出, 通过切刀切断进行造粒,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输料管内部设置的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 叶片, 采用螺旋叶片输料, 输料的效率稳定, 使得圆孔板上的圆孔出料速度相同, 使得切刀 切下的原料大小相同, 提高了该造粒装置的品质, 其次旋转轴上还设置有破碎刀片, 可以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322657 U 3 输料管内部的原料进行破碎处理, 使得圆孔板上的圆孔出料稳定, 不会堵塞, 提高了该造粒 装置的稳定性, 再有切刀为可双向切割的刀片, 通过活塞杆的带动可以实现来回切割, 相比 于传统的单向切割刀片, 这样的来回切割的切割方式, 切刀不会影。
10、响到圆孔板上圆形孔洞 的出料,输料管通过U型座固定在底座上, 相比于传统的焊接连接方法, 固定要更加的稳定, U型座内部减震弹簧的设置, 有效的降低了输料管的震动性, 提高了该造粒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U型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例说明: 0019 1-底座、 2-U型座、 3-输料管、 4-旋转轴、 5-破碎刀片、 6-螺旋叶片、 7-电机座、 8-驱 动电机、 9-加料仓、 10-密封盖、 11-圆孔板、 12-收集仓、 13-圆形孔洞、。
11、 14-切刀、 15-活塞杆、 16-YQ-伸缩气缸、 17-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1 参照图1-3, 一种食品加工用造粒装置, 包括底座1, 底座1上壳体上通过U型座2固 定有输料管3, 输料管3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轴4, 旋转轴4上设置有螺旋叶片6和破碎刀片 5, 底座1上位于U型座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座7, 且电机座7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 驱动电机8通 过减速器与旋转轴4传动连接, 输料管3上壳体一。
12、侧设置有加料仓9, 且加料仓9的顶部开口 处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密封盖10, 输料管3一端固定有圆孔板11, 底座1的一侧位于圆孔 板11的下方设置有收集仓12, 圆孔板11上呈发射状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13, 圆孔板11的顶 部通过支架固定有YQ-伸缩气缸16, 且YQ-伸缩气缸16通过活塞杆15与切刀14固定连接。 0022 旋转轴4上与圆孔板11的连接处套接有轴承, U型座2共设置有三个, 且三个U型座2 两两之间间距相等, 切刀14与圆孔板11相互平行, U型座2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17。 0023 切刀14为可双向切割的刀片, 通过活塞杆15的带动可以实现来回切割, 相比于传 统的单向切。
13、割刀片, 这样的来回切割的切割方式, 切刀14不会影响到圆孔板11上圆形孔洞 13的出料, 活塞杆15共设置有两个, 且两个活塞杆15在带动切刀14升降时, 不会影响的圆孔 板11上的圆形孔洞13的出料。 0024 工作原理: 首先将该食品用造粒装置, 连接好电源和控制器, 使用时, 打开密封盖 10, 向加料仓9内部加入适量的食品原料, 此时打开驱动电机8, 同时定时控制YQ-伸缩气16 缸工作, 驱动电机8带动旋转轴4转动, 利用旋转轴4上的螺旋叶片6将原料通过输料管3传输 到圆孔板11上, 利用圆孔板11上的圆形孔洞13, 将原料挤出, 此时YQ-伸缩气缸16通过活塞 杆15带动切刀14。
14、定时的往返运动, 对圆形孔洞13挤出的食品进行造粒切割, 造粒完成的食 品落入到收集仓12收集, 整个装置完整运行。 0025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322657 U 4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322657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322657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32265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