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190615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5632.X

申请日:

20140724

公开号:

CN104115697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02,A01G25/06

主分类号:

A01G9/02,A01G25/06

申请人: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巧女,赵冬,杨丽晶,郭宏凯,高彦波,谭德远,樊蓓莉,王婉清,翟鹏辉,邢萌萌,蔡飞

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绣菊园7号

优先权:

CN20141035563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文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所述景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储水池、结构层、种植土层、景观植物层,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通过微渗管与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相连。本发明的景观花坛显著地提升了道路绿化带周边的景观效果,并且实现了对道路绿化带的灌溉的功能。一方面,采用微渗管道能够将水源准确输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量损失,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另一方面,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景观花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化带灌溉的劳动力,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源消耗,仅利用灌溉水本身的重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节约了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花坛设置在道路绿化带的侧部,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述道路绿化带0.2~1m,所述景观花坛的外部设有侧壁,景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1)、储水池(2)、结构层(3)、种植土层(4)、景观植物层(5),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1)、种植土层(4)和景观植物层(5),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通过微渗管(6)与所述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4)相连,所述结构层(3)为防渗结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花坛上部设有进水口(7)。 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绿化带的种植土层(4)中设有微渗管(6),并且所述微渗管(6)沿管道壁设有出水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渗管(6)在种植土层(4)中的深度为距离土壤表面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花坛还包括在储水池(2)隐蔽处设置的观察口,观察水位变化,或者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2)内水位变化。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花坛,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和半 干旱地区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背景技术

道路绿化带或花坛几乎都高于路面,即使其本身不高于路面,在 其周围也会用石块围砌一个凸起的边沿,在植物周围堆一个土堆,或 在树坑周围用石块围砌一个凸起的边沿,这些做法都有意无意的加剧 了道路绿化带的干旱程度,导致经常需要人工灌溉进行补水。

目前,有三种较为常见的绿化带灌溉方法,其一是用抽水机和消 防水带由养护工人逐段浇水,作业时水管拖得很长,十分不便,中央 绿化分隔带纵深的浇灌更是困难;其二是采用洒水车浇灌,不仅浪费 了大量水资源,而且由于其浇灌覆盖面较大,均摊到单位面积上水量 较少,无法满足绿化带两侧苗木的水量需要,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 有些比较嫩小的花木由于缺少水分而枯死,并且该方法给交通和作业 人员的安全也带来很大的隐患;其三是埋设地下管道实施浇灌,该方 法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但是成本高,而且埋设于地下的管道给维修 和故障排查造成了很大障碍。

因此,在绿化带灌溉过程中,如何兼顾灌溉节水、降低投入成本、 减少灌溉作业量、降低灌溉中的能耗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使得所述 景观花坛既能灌溉节水、降低投入成本,又能减少灌溉作业量、降低 灌溉中的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 坛,所述景观花坛设置在道路绿化带的侧部,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 述道路绿化带0.2~1m,所述景观花坛的外部设有侧壁,景观花坛的内 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储水池、结构层、种植土层、 景观植物层,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 种植土层和景观植物层,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通过微渗管与所述道 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相连,所述结构层为防渗结构层。

优选地,所述景观花坛上部设有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道路绿化带的种植土层中设有微渗管,并且所述微 渗管沿管道壁设有出水小孔。

优选地,所述微渗管在种植土层中的深度为距离土壤表面 5~20cm。

优选地,所述景观花坛还包括在储水池隐蔽处设置的观察口,观 察水位变化,或者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内水位变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景观花坛显著地提升了道路绿化带周边的景观效果,并 且实现了对道路绿化带的灌溉的功能。一方面,采用微渗管道能够将 水源准确输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 量损失,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另一方面,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景观花 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化带灌溉的劳动力,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 源消耗,仅利用灌溉水本身的重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节约了投入成 本和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 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 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截面示意图;

其中,1~防渗层;2~储水池;3~结构层;4~种植土层;5~景观植 物层;6~微渗管;7~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 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所述景观花坛设 置在道路绿化带的侧部,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述道路绿化带 0.2~1m,所述景观花坛的外部设有侧壁,景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 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1、储水池2、结构层3、种植土层4、景观植 物层5,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1、种植 土层4和景观植物层5,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通过微渗管6与所 述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4相连,所述结构层3为防渗结构层。

在所述景观花坛侧上方设有进水口7,可连接外部水源,通过水 车或者人工的方式,定期由进水口7向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中蓄水。

所述微渗管6道布设于道路绿化带内部土壤下方,高度为与土壤 表面距离5~20cm处,并且沿管道壁设有出水小孔。

在本发明中,灌溉通过景观花坛储水池2内水位高程提供压力, 通过管路输水,通过布设于道路绿化带下方的微渗管6实现免动力、 免人工的自动节水灌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在隐蔽处设有观察口, 可以观测水的剩余量;或者直接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内水位变化。 而流动加水车定期将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加满水,根据植物的需水量 和储水池2内水的消耗速度,决定加水周期。

优选地,根据绿化带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在储水池2中针对性 的加入肥料或者农药,起到施肥及杀虫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借助景观花坛设计创造性地将浇灌系统景观化表达,显著 提升了道路绿化带周边的景观效果,并且实现了对道路绿化带的灌溉 的功能。并且相对于传统浇灌方式,采用微渗管道能够将水源准确输 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量损失,更 有利于植物吸收,特别适用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

与此同时,针对绿化带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足及病虫害 等问题,可由进水孔加入肥料或农药药剂,经微渗管传输准确输送至 植物根系,利于肥料或农药药剂的最大化吸收,避免了其他施肥或打 药方式的传输损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进一步,在景观花坛储水池隐蔽处设有观察口或者观察槽,可以 随时观测水的消耗情况,可以根据灌溉水的消耗速度合理安排灌溉频 率,使道路绿化带既不会干旱缺水,也不会因为过度灌溉影响植物生 长或者浪费灌溉水。

本发明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景观花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 化带灌溉的劳动力,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源消耗,仅利用灌溉水本身 的重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节约了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 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56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9 CN 104115697 A (21)申请号 201410355632.X (22)申请日 2014.07.24 A01G 9/02(2006.01) A01G 25/06(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绣菊园 7 号 (72)发明人 何巧女 赵冬 杨丽晶 郭宏凯 高彦波 谭德远 樊蓓莉 王婉清 翟鹏辉 邢萌萌 蔡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代理人 张文祎 (54) 发明名称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

2、观花坛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 坛, 所述景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 包括防渗层、 储水池、 结构层、 种植土层、 景观植物 层, 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通过微渗管与道路绿 化带中的种植土层相连。本发明的景观花坛显著 地提升了道路绿化带周边的景观效果, 并且实现 了对道路绿化带的灌溉的功能。 一方面, 采用微渗 管道能够将水源准确输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 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量损失, 更有利 于植物吸收 ; 另一方面, 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景 观花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化带灌溉的劳动 力, 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源消耗, 仅利用灌溉水本 身的重力即可达到。

3、灌溉目的, 节约了投入成本和 运营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5697 A CN 104115697 A 1/1 页 2 1.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景观花坛设置在道路绿化带的 侧部, 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述道路绿化带 0.2 1m, 所述景观花坛的外部设有侧壁, 景观 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1)、 储水池(2)、 结构层(3)、 种植土层(4)、 景观植物层。

4、 (5), 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 (1)、 种植土层 (4) 和景观植物层(5), 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2)通过微渗管(6)与所述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 土层 (4) 相连, 所述结构层 (3) 为防渗结构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景观花坛,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景观花坛上部设有进水口 (7)。 3.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景观花坛,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道路绿化带的种植土层 (4) 中 设有微渗管 (6), 并且所述微渗管 (6) 沿管道壁设有出水小孔。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景观花坛,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渗管 (6) 在种植土层 (4。

5、) 中的深度为距离土壤表面 5 20c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景观花坛,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景观花坛还包括在储水池 (2) 隐蔽处设置的观察口, 观察水位变化, 或者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 (2) 内水位变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15697 A 2 1/3 页 3 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花坛,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灌溉道 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背景技术 0002 道路绿化带或花坛几乎都高于路面, 即使其本身不高于路面, 在其周围也会用石 块围砌一个凸起的边沿, 在植物周围堆一个土堆, 或在树坑周围用。

6、石块围砌一个凸起的边 沿, 这些做法都有意无意的加剧了道路绿化带的干旱程度, 导致经常需要人工灌溉进行补 水。 0003 目前, 有三种较为常见的绿化带灌溉方法, 其一是用抽水机和消防水带由养护工 人逐段浇水, 作业时水管拖得很长, 十分不便, 中央绿化分隔带纵深的浇灌更是困难 ; 其二 是采用洒水车浇灌, 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 而且由于其浇灌覆盖面较大, 均摊到单位面积 上水量较少, 无法满足绿化带两侧苗木的水量需要, 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 有些比较嫩小的 花木由于缺少水分而枯死, 并且该方法给交通和作业人员的安全也带来很大的隐患 ; 其三 是埋设地下管道实施浇灌, 该方法减轻了工人的工作。

7、量, 但是成本高, 而且埋设于地下的管 道给维修和故障排查造成了很大障碍。 0004 因此, 在绿化带灌溉过程中, 如何兼顾灌溉节水、 降低投入成本、 减少灌溉作业量、 降低灌溉中的能耗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使得所述景观花坛既能灌 溉节水、 降低投入成本, 又能减少灌溉作业量、 降低灌溉中的能耗。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所述景观花坛 设置在道路绿化带的侧部, 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述道路绿化带 0.2 1m, 所述景观花坛 的外部设有侧壁, 景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

8、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 储水池、 结构层、 种 植土层、 景观植物层, 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 种植土层和景 观植物层, 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通过微渗管与所述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相连, 所述 结构层为防渗结构层。 0007 优选地, 所述景观花坛上部设有进水口。 0008 优选地, 所述道路绿化带的种植土层中设有微渗管, 并且所述微渗管沿管道壁设 有出水小孔。 0009 优选地, 所述微渗管在种植土层中的深度为距离土壤表面 5 20cm。 0010 优选地, 所述景观花坛还包括在储水池隐蔽处设置的观察口, 观察水位变化, 或者 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内水位变化。 00。

9、1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优点是 : 0012 本发明的景观花坛显著地提升了道路绿化带周边的景观效果, 并且实现了对道路 说 明 书 CN 104115697 A 3 2/3 页 4 绿化带的灌溉的功能。 一方面, 采用微渗管道能够将水源准确输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 避 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量损失, 更有利于植物吸收 ; 另一方面, 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 景观花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化带灌溉的劳动力, 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源消耗, 仅利 用灌溉水本身的重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 节约了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

10、一部分, 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0014 图 1 为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截面示意图 ; 0015 其中, 1防渗层 ; 2储水池 ; 3结构层 ; 4种植土层 ; 5景观植物层 ; 6微 渗管 ; 7 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溉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花坛, 所述景观花坛设置在道路绿化带 的侧部, 且所述景观花坛高于所述道路绿化带 0.2 1m, 所述景观花坛的外部设有侧壁, 景 观花坛的内部水平层面自下而上分别包括防渗层1、 储。

11、水池2、 结构层3、 种植土层4、 景观植 物层 5, 所述道路绿化带的水平层面自下而上至少包括防渗层 1、 种植土层 4 和景观植物层 5, 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 2 通过微渗管 6 与所述道路绿化带中的种植土层 4 相连, 所述结 构层 3 为防渗结构层。 0018 在所述景观花坛侧上方设有进水口 7, 可连接外部水源, 通过水车或者人工的方 式, 定期由进水口 7 向景观花坛的储水池 2 中蓄水。 0019 所述微渗管 6 道布设于道路绿化带内部土壤下方, 高度为与土壤表面距离 5 20cm 处, 并且沿管道壁设有出水小孔。 0020 在本发明中, 灌溉通过景观花坛储水池 2 内水位高程。

12、提供压力, 通过管路输水, 通 过布设于道路绿化带下方的微渗管 6 实现免动力、 免人工的自动节水灌溉。 0021 进一步, 优选地, 所述景观花坛的储水池 2 在隐蔽处设有观察口, 可以观测水的剩 余量 ; 或者直接通过液位装置监测储水池内水位变化。而流动加水车定期将景观花坛的储 水池 2 加满水, 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储水池 2 内水的消耗速度, 决定加水周期。 0022 优选地, 根据绿化带植物的生长状况, 可以在储水池 2 中针对性的加入肥料或者 农药, 起到施肥及杀虫的作用。 0023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 0024 本发明借助景观花坛设计创造性地将浇灌系统景观化表达, 显著提升了。

13、道路绿化 带周边的景观效果, 并且实现了对道路绿化带的灌溉的功能。 并且相对于传统浇灌方式, 采 用微渗管道能够将水源准确输送至绿化带的植物根系, 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水量 损失, 更有利于植物吸收, 特别适用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 0025 与此同时, 针对绿化带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足及病虫害等问题, 可由进 水孔加入肥料或农药药剂, 经微渗管传输准确输送至植物根系, 利于肥料或农药药剂的最 大化吸收, 避免了其他施肥或打药方式的传输损失, 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说 明 书 CN 104115697 A 4 3/3 页 5 0026 进一步, 在景观花坛储水池隐蔽处设有观察口或。

14、者观察槽, 可以随时观测水的消 耗情况, 可以根据灌溉水的消耗速度合理安排灌溉频率, 使道路绿化带既不会干旱缺水, 也 不会因为过度灌溉影响植物生长或者浪费灌溉水。 0027 本发明所述具有灌溉功能的景观花坛有效地解放了用于道路绿化带灌溉的劳动 力, 而且不需要电能等能源消耗, 仅利用灌溉水本身的重力即可达到灌溉目的, 节约了投入 成本和运营成本。 002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 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 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4115697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15697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