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908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16 CN 203709088 U (21)申请号 201420056044.1 (22)申请日 2014.01.28 A01K 8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殿君 地址 065301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夏垫镇大厂渔具城一期北东楼 1-2 号 文兴钓具 (72)发明人 张殿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竿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竿, 包括杆体和手 柄, 还包括失手轮, 所述失手轮。
2、与所述手柄的尾端 连接 ; 所述失手轮的轮槽内缠绕有连接鱼线, 其 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失手轮, 第二端穿过所述手柄 的内腔固定于所述杆体 ; 所述手柄与所述杆体可 拆卸连接。如此, 失手轮的设置, 使得作为失手绳 的连接鱼线能够与鱼竿连为一体, 便于携带, 且由 于连接鱼线的体积和重量小, 并长度足够满足使 用需求, 所以不会影响钓鱼者的使用 ; 当钓到大 鱼时, 只需将与失手轮连接的手柄与杆体拆卸分 离即可, 使用方便 ; 连接鱼线缠绕于失手轮的轮 槽内, 通过失手轮的控制能够收放自如, 便于钓鱼 者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
3、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9088 U CN 203709088 U 1/1 页 2 1. 一种鱼竿, 包括杆体 (110) 和手柄 (120) ,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失手轮 (130) , 所述失 手轮 (130) 与所述手柄 (120) 的尾端连接 ; 所述失手轮 (130) 的轮槽 (133) 内缠绕有连接鱼 线 (150) , 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失手轮 (130) , 第二端穿过所述手柄 (120) 的内腔固定于所 述杆体 (110) ; 所述手柄 (120) 与所述杆体 (110) 可拆。
4、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体 (110) 的尾端设置有连接件 (140) , 所述手柄 (120) 与所述连接件 (140) 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 件 (140) 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 (120) 与所述连接件 (140) 通过螺 纹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 (120) 与所述连接件 (140) 连接配 合的螺纹为双线螺纹。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 (140) 或所述手柄 (120) 的外周 设。
5、置有防滑棱 (143) 。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 (140)的内腔设置有金属链 (141) , 所述连接鱼线 (150) 固接于所述金属链 (141) 。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 (140) 的首端设有伸入其内腔的 螺钉 (142) , 所述金属链 (141) 固定于所述螺钉 (142) 。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 (120) 的首端具有供所述连接鱼线 (150) 穿过的通孔, 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磁眼 (121) 。 9. 如权利要求 1 至 8 任一项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
6、述失手轮 (130) 上设置有位于 所述轮槽 (133) 上端的挡线轴 (131) , 所述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从所述轮槽 (133) 绕出 后, 还绕经所述挡线轴 (131) 。 10. 如权利要求 1 至 8 任一项所述的鱼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失手轮 (130) 上设置有控 制所述连接鱼线 (150) 收放的摇柄 (132) 和用于调节所述连接鱼线 (150) 收放力的调整手 轮 (13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09088 U 2 1/4 页 3 一种鱼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鱼竿。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钓鱼爱。
7、好者普遍采用手杆钓鱼, 而传统手杆受到鱼线长度的限制, 在钓到身 形较大的鱼后, 无法遛鱼, 鱼在水中挣扎, 难以拖近网捞。 在钓到大鱼时, 若直接提杆拉起鱼 身有可能拽豁鱼嘴, 更有甚者会断线断杆, 导致跑鱼。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多采用失手绳, 当钓到大鱼时, 将失手绳的一端与鱼竿 连接, 另一端由钓鱼者手持, 此时松开鱼竿, 通过收放失手绳来遛鱼, 等到大鱼体力耗尽时, 利用失手绳将大鱼和鱼竿一起捞起。 0004 然而, 若采用上述方式, 钓到大鱼时, 布置失手绳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此期间稍有 不慎, 大鱼容易将鱼竿拖走, 造成损失。 0005 当然, 也可在钓鱼时, 就。
8、将失手绳的一端与鱼竿连接, 另一端由钓鱼者手持, 当钓 到大鱼时, 即可直接松开鱼竿。 0006 但是, 为了防止大鱼将鱼竿拖走, 失手绳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 即失手绳的直径较 大, 为了能够顺利遛鱼, 失手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长度, 如此, 失手绳的体积和重量较大, 若 采用该方式, 会增加鱼竿尾部的重量, 给钓鱼者的操作带来不便, 如手感不佳, 无法有效控 制鱼竿等。 0007 此外, 由于失手绳的体积和重量较大, 在钓大鱼过程中, 遛鱼时, 失手绳的收放无 法控制自如, 也会给钓鱼者带来不便, 并失手绳的长度有限, 不能很好地遛鱼。 0008 有鉴于此, 如何改进鱼竿, 便于携带失手绳, 。
9、且不会影响钓鱼者的操作, 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竿, 该鱼竿能够方便携带失手绳, 并不会影响钓 鱼者的操作。 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竿, 包括杆体和手柄, 还包括失手 轮, 所述失手轮与所述手柄的尾端连接 ; 所述失手轮的轮槽内缠绕有连接鱼线, 其第一端固 定于所述失手轮, 第二端穿过所述手柄的内腔固定于所述杆体 ; 所述手柄与所述杆体可拆 卸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竿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 0012 失手轮的设置, 使得作为失手绳的连接鱼线能够与鱼竿连为一体, 便于携带, 且由 。
10、于连接鱼线的体积和重量小, 并长度足够满足使用需求, 所以不会影响钓鱼者的使用 ; 当钓 到大鱼时, 只需将与失手轮连接的手柄与杆体拆卸分离即可, 使用方便 ; 0013 连接鱼线缠绕于失手轮的轮槽内, 通过失手轮的控制能够收放自如, 便于钓鱼者 使用。 说 明 书 CN 203709088 U 3 2/4 页 4 0014 优选地, 所述杆体的尾端设置有连接件, 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 连接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5 优选地, 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 0016 优选地, 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连接配合的螺纹为双线螺纹。 0017 优选地, 所述连接。
11、件或所述手柄的外周设置有防滑棱。 0018 优选地, 所述连接件的内腔设置有金属链, 所述连接鱼线固接于所述金属链。 0019 优选地, 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设有伸入其内腔的螺钉, 所述金属链固定于所述螺钉。 0020 优选地, 所述手柄的首端具有供所述连接鱼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磁 眼。 0021 优选地, 所述失手轮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轮槽上端的挡线轴, 所述连接鱼线的第二 端从所述轮槽绕出后, 还绕经所述挡线轴。 0022 优选地, 所述失手轮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接鱼线收放的摇柄和用于调节所述连接 鱼线收放力的调整手轮。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鱼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12、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2 为图 1 中所示鱼竿的分解示意图 ; 0025 图 3 为图 1 中所示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 0026 图 4 为图 1 中所示手柄的剖面示意图 ; 0027 图 5 为图 1 中所示失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6 示出了所述鱼竿钓大鱼时的工作示意图。 0029 图 1-6 中 : 0030 杆体 110、 手柄 120、 磁眼 121、 失手轮 130、 挡线轴 131、 摇柄 132、 轮槽 133、 调整手 轮 134、 连接件 140、 金属链 141、 螺钉 142、 防滑棱 143、 连接鱼线 1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实用。
13、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鱼竿, 该鱼竿能够方便携带失手绳, 并不会影响钓 鱼者的操作。 003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 请参考图 1-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鱼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中所示鱼竿的分解示意图。 0034 该实施例中, 所述鱼竿包括杆体 110 和手柄 120, 还包括失手轮 130, 失手轮 130 与 手柄 120 的尾端连接 ; 失手轮 130 的轮槽 133 内缠绕有连接鱼线 150, 该连接鱼线 150 的第 一端固定于失手轮 130, 。
14、第二端穿过手柄 120 的内腔固定于杆体 110 ; 手柄 120 与杆体 110 可拆卸连接。 0035 所述鱼竿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 0036 失手轮130的设置, 使得作为失手绳的连接鱼线150能够与鱼竿连为一体, 便于携 带, 且由于连接鱼线 150 的体积和重量小, 并长度足够满足使用需求, 正常情况下, 连接鱼 说 明 书 CN 203709088 U 4 3/4 页 5 线 150 收纳于失手轮 130 内, 不会影响钓鱼者的使用 ; 当钓到大鱼时, 只需将与失手轮 130 连接的手柄 120 与杆体 110 拆卸分离即可, 使用方便 ; 0037 连接鱼线 150 缠绕于失手轮。
15、 130 的轮槽内, 通过失手轮 130 的控制能够收放自如, 便于钓鱼者使用。 0038 需要指出的是, 上文中的尾端是指钓鱼时, 靠近钓鱼者的一端, 相应地, 钓鱼时, 靠 近鱼钩的一端为首端, 下文表述与此一致, 不再赘述。 0039 该实施例中, 杆体 110 的尾端设置有连接件 140, 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可拆卸连 接, 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与连接件 140 固定连接。 0040 连接件 140 的设置可以提高手柄 120 及失手轮 130 的通用性, 不同的杆体 110 可 以通过更换连接件 140 实现与手柄 120 及失手轮 130 的连接。 0041 请一。
16、并结合图 3-5, 图 3 为图 1 中所示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 图 4 为图 1 中所示手 柄的剖面示意图 ; 图 5 为图 1 中所示失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 手柄120与连接件14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其中一种为螺纹连接。 0043 具体到该实施例中, 手柄120的首端外部设有外螺纹, 连接件140的尾端内部设有 内螺纹, 两者通过螺纹连接, 在钓到大鱼时, 便于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的分离。当然, 实际 设置时, 手柄 120 设置内螺纹, 连接件 140 设置外螺纹也是可行的。 0044 进一步地, 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连接配合的螺纹为双线。
17、螺纹。如此, 手柄 120 与 连接件 140 只需旋转半圈即可实现分离, 提高了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的分离速度, 即手柄 120 与杆体 110 的分离速度, 在钓到大鱼时, 可以快速将手柄 120 与杆体 110 拆卸, 便于遛 鱼。 0045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件 140 或所述手柄 120 的外周设置有防滑棱 143。如此, 当需 要将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分离, 旋转手柄 120 或连接件 140 时, 可以防止打滑, 提高分离 速度。 0046 具体地, 防滑棱 143 可以直接设置于手柄 120 或连接件 140 的外周, 当然, 也可以 设置防滑套, 将。
18、所述防滑套外套于手柄 120 或连接件 140, 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该实施例 中, 示出了将防滑棱 143 设置于连接件 140 外周的结构。防滑棱 143 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 为多种, 如图 2 中示出的直线形, 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曲线形或其他形状的花纹结构, 只要能 够起到增大摩擦力, 快速分离手柄 120 和连接件 140 的作用即可。 0047 当然, 在实际设置时, 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如锁扣连接或卡勾连接等。 0048 连接鱼线 150 的第一端固定于失手轮 130 的轮槽 133, 连接鱼线 150 缠绕于轮槽 133 后, 其第二端穿过手柄 120 的内腔与连接件 1。
19、40 固定连接。当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分 离后, 两者通过连接鱼线150连接, 最终可通过收缩连接鱼线150将杆体110、 与杆体110连 接的连接件 140 以及大鱼捞起。 0049 显然, 手柄 120 的首端具有供连接鱼线 150 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 该通孔内可设 置磁眼 121, 具体地, 磁眼 121 可以由碳化硅材料制成。磁眼 121 的设置可以降低连接鱼线 150 与手柄 120 之间的摩擦系数, 减少连接鱼线 150 的磨损。 0050 具体地, 连接件 140 的首端具有螺纹孔, 螺钉 142 旋入该螺纹孔内, 螺钉 142 伸入 连接件 140 内腔的端部。
20、设置有通孔, 其上可固定连接金属链 141, 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与 该金属链 141 固接。当然, 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与螺钉 142 直接固定连接也是可行的, 只 说 明 书 CN 203709088 U 5 4/4 页 6 是金属链 141 的设置可以减少连接鱼线 150 的磨损, 延长其使用寿命。 0051 进一步地, 失手轮130上设置有挡线轴131, 该挡线轴131位于轮槽133的上端, 如 图 2 中所示, 连接鱼线 150 的第二端从轮槽 133 绕出后, 还绕经该挡线轴 131。如此, 收放连 接鱼线 150 时, 可以避免连接鱼线 150 出现乱线现象。 005。
21、2 进一步地, 失手轮130上还设置有控制连接鱼线收放的摇柄132。 当杆体110与手 柄 120 分离后, 钓鱼者可以通过转动摇柄 132 收放连接鱼线 150, 从而进行遛鱼。 0053 为了控制连接鱼线 150 的收放力度, 失手轮 130 上还设置有调节连接鱼线 150 收 放力的调整手轮 134, 在收放连接鱼线 150 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旋转该调整手轮 134 调节连 接鱼线 150 的收放力度, 便于钓鱼者遛鱼。 0054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 失手轮 130 与手柄 120 的连接、 连接件 140 与杆体 110 的连接 均可通过螺纹连接来实现, 若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22、 便于拆卸检修。当然, 也可采取 其他连接方式。 0055 钓鱼者在钓鱼时, 鱼竿呈图 1 中所示状态, 杆体 110 首端与鱼线、 鱼钩依次连接。 0056 钓到小鱼时, 所述鱼竿的失手轮 130 不发挥作用, 使用与普通手杆无区别。 0057 结合图 6 理解, 图 6 示出了所述鱼竿钓大鱼时的工作示意图。钓到大鱼时, 钓鱼者 将手柄 120 与连接件 140 旋转以分离手柄 120 和杆体 110, 此时, 钓鱼者手持手柄 120 和失 手轮130, 连接件140和杆体110松开放入水中, 被大鱼拉动在水中移动, 钓鱼者通过调整手 轮 134 和摇柄 132 可反复收放连接鱼线 150,。
23、 待大鱼筋疲力尽时, 转动摇柄 132 将连接鱼线 150 收回, 从而将连接件 140、 杆体 110 拉近, 直至可以将大鱼捞起。 005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鱼竿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 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709088 U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09088 U 7 2/3 页 8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09088 U 8 3/3 页 9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09088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