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18359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513860.4

申请日:

20160630

公开号:

CN106069941A

公开日:

2016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0,A23K50/80,A23K10/30

主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0,A23K50/80,A23K10/30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发明人:

张友胜,陈彬,张业辉,汪婧瑜,刘学铭,程镜蓉,陈智毅

地址: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优先权:

CN201610513860A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燕玲;杨晓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藤茶提取物29.00~31.00%、茶叶提取物29.00~31.00%、紫苏提取物29.00~31.00%、食盐9.00~10.00%。上述配方应用于快速去除鱼腥味,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所述紫苏提取物,以紫苏醛计,质量百分含量≥10.0%;所述食盐,为食用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取藤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紫苏提取物和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20m,宽为1~5m,高为1~3m;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在池外用管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管道中间加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时,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将第一个水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启动水泵,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第一个水泥池,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池中循环流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鱼类养殖面积的扩大,技术的不断进步,鱼类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但鱼的味道较野生鱼也差了不少,其中鱼腥味物质的增多是品质下降的一个明显特点。目前,对待鱼腥味物质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去腥方法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优选地,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所述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所述紫苏提取物,以紫苏醛计,质量百分含量≥10.0%;所述食盐,为食用盐。

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称取藤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紫苏提取物和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上述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使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20m,宽为1~5m,高为1~3m;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在池外用管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管道中间加循环泵,启动循环泵,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时,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将第一个水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启动水泵,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第一个水泥池,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池中循环流动。

本发明的原理是:

藤茶提取物:藤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类茶植物,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中显齿蛇葡萄植物种,各地俗称很多,如广东广西又称“白茶”、“白茶饼”、“溪黄草茶”,湖南张家界又称为“茅岩霉茶”。专著《藤茶学》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张友胜等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公开号CN 1288747A、CN 1288892A等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具有治疗肝炎、保肝护肝、抗菌消炎、镇痛、降血脂、祛痰和增强免疫系统免疫力的作用以及通过溶剂提取、超声提取、色谱分离等方法提取分离二氢杨梅素及其组合物的方法。专利号ZL20041002778204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通过微波法进行提取的方法。专利号ZL2004100516327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可以用作天然果蔬及果蔬制品护色剂的用途。系列研究证明,藤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为提取物中的两个主要单体成分。二氢杨梅素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①二氢杨梅素能明显抑制油脂中丙二醛(MDA,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能够引起种子膜系统的严重损伤)的生成,且随纯度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强;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②二氢杨梅素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脂过氧自由基ROO·具有很强的清除率,同时抑制亚油酸过氧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非常高,是一个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③二氢杨梅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二氢杨梅素可以加速乙醛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降低对种子细胞的损害。另外,有实验表明,当藤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超过40%且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之间时,对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最强。

藤茶提取物在本专利中的直接原理为,鱼吸收其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一方面起着杀菌作用,将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生;二是与原有的贮藏在鱼体内或粘附在鱼体内外的腥味物质络合,使之变成无味物质或其它非腥味物质,从而达到清除腥味物质的目的;三是促进鱼体代谢循环,增加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增加鱼的鲜度。

茶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杀菌、保鲜、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等活性,而且还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等。鱼吸收茶叶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一方面起着杀菌作用,将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生;二增加鱼的免疫力、提高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减少腥味物质产生。

紫苏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柠檬烯及多种多酚类活性成分。研究证明,紫苏提取物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抑菌作用以及对蛋白质合成酶具有抑止作用。本配方中紫苏提取物的作用主要为杀菌、抑止腥味物质产生以及利用其芳香气味物质与腥味物质络合,以此减少鱼体中腥味物质含量。

食盐: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本配方中利用其的主要作用是杀虫灭菌。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配方产品原料系天然植物提取物,无任何毒性,价格低,直接投放在养殖鱼上市销售或加工处理前的暂养池中,工艺方便、简单且无环境污染。

(2)本发明配方去腥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水泵为成都新为诚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SP3820小型水泵,流量为1.5吨/小时。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各原料来源如下:

1、藤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藤茶的新鲜茎叶,在温度35~45℃条件下干燥后得到藤茶干燥原料;将藤茶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藤茶提取液,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藤茶提取物;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藤茶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95%。所得藤茶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

2、茶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红茶或乌龙茶作为原料,乙醇浸提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提取液至原体积的30%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萃取2次去掉杂质;将氯仿萃取后余下的水相又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后喷雾干燥余下的水相即得茶叶提取物;所述乙醇浸提使用的乙醇浓度为70~80%,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浸提温度80~85℃,浸提时间为1小时。所得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

3、紫苏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紫苏的新鲜茎叶或干燥原料投入提取罐中,加6~8倍的水,在温度为75~80℃的真空提取罐中提取1.5小时,过滤去滤渣,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紫苏提取物。

4、食盐为市售食盐。

实施例1:称取30公斤藤茶提取物、30公斤茶叶提取物、30公斤紫苏提取物和10公斤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实施例2:称取31公斤藤茶提取物、29公斤茶叶提取物、31公斤紫苏提取物和9公斤食盐,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水泥池之间以管道相连,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在室温为25℃的夏季,接通来自地下深水井的井水管道,将暂养池水面灌至1m深,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入第一个水泥池,水又从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深保持1m和流动(2个水泥池中水的总质量为20,000kg)。

取预先准备的500条重量为1~1.5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250条;同时用暂养池中的水将40公斤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溶解(水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倒入暂养池中;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的对照组CK。

72小时后,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检测方法依照“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具体结果如表1:

表1添加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μg/k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水泥池之间以管道相连,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在室温为10℃的冬季,接通自来水管道,将暂养池水面灌至0.5m深(2个暂养池中水的总质量为10,000kg),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入第一个水泥池,水又从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深保持0.5m和流动。

取预先准备的600条重量为0.75~1.0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个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放养300条;同时将25公斤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用暂养池中的水溶解并直接倒入暂养池中(水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的对照组CK。

96小时后,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检测方法依照“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具体结果如表2:

表2添加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μg/kg)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13860.4 (22)申请日 2016.06.30 (71)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 工研究所 地址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 一横路133号 (72)发明人 张友胜 陈彬 张业辉 汪婧瑜 刘学铭 程镜蓉 陈智毅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代理人 张燕玲 杨晓松 (51)Int.Cl. A01K 61/00(2006.01) A01K 63/00(2006.01) A23K 50/80(2016.01) 。

2、A23K 10/3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 公开了一种快速去 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配方由 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藤茶提取物 29.0031.00、 茶叶提取物29.0031.00、 紫苏提取物29 .0031 .00、 食盐9 .00 10.00。 上述配方应用于快速去除鱼腥味, 包括 以下操作步骤: 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 前的4-5天, 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 根据暂养池 中水的重量, 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使配 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

3、 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 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 暂养 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6069941 A 2016.11.09 CN 106069941 A 1.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其特征在于: 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 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其特征在于: 该配方由以下按重 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藤茶提取物 中, 以总黄酮计, 质量百分含量40, 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 量比例为1。

4、012: 1; 所述茶叶提取物中, 以茶多酚计, 质量百分含量90.0; 所述紫苏提 取物, 以紫苏醛计, 质量百分含量10.0; 所述食盐, 为食用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操作步骤: 称取藤茶提取物、 茶叶提取物、 紫苏提取物和食盐, 置于调配罐中, 搅拌均匀, 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养殖鱼上 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 将养殖鱼移至暂养池中; 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

5、量, 投加快 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使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 液, 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养殖鱼移至暂养池 后, 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 联一起使用, 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20m, 宽为15m, 高为13m; 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 流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 在池外用管 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 管道中间加循环泵, 启动循环泵, 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 。

6、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 时, 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 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将第一个水 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水泵连接, 启动水泵, 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 第一个水泥池, 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池中循环流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069941 A 2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鱼养殖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着鱼类养殖面积的扩大, 技术的不断进步, 鱼类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鱼的味道。

7、较野生鱼也差了不少,其中鱼腥味物质的增多是品质下降的一个明显特点。 目 前, 对待鱼腥味物质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去腥方法工艺复杂, 成本较 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 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应用。 0006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0008 0009 优选地, 该配方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

8、计的原料制成: 0010 0011 所述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提取物中, 以总黄酮计, 质量百分含量 40, 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 1; 所述茶叶提 取物中, 以茶多酚计, 质量百分含量90.0; 所述紫苏提取物, 以紫苏醛计, 质量百分含量 10.0; 所述食盐, 为食用盐。 0012 上述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称取藤茶提取物、 茶 叶提取物、 紫苏提取物和食盐, 置于调配罐中, 搅拌均匀, 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 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

9、069941 A 3 0013 上述配方在快速去除鱼腥味中的应用。 0014 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养殖鱼上市销售前或加工处理前的4-5天, 将养殖 鱼移至暂养池中; 根据暂养池中水的重量, 投加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使快速去除鱼腥味 的配方溶解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比为23的溶液, 让养殖鱼在暂养池自主吸食溶解在水 中的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 养殖鱼移至暂养池后, 暂养池中不再投放任何饲料。 0015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或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 每个水泥池的长为3 20m, 宽为15m, 高为13m; 所述暂养池中的水是循环流动的。 0016 所述暂养池为一个水泥池时, 在池外用。

10、管道连接水泥池的两端, 管道中间加循环 泵, 启动循环泵, 水在暂养池内外循环流动。 0017 所述暂养池为多个水泥池串联一起使用时, 多个水泥池之间用管道依次相连的, 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将第一个水泥池和最后一个水泥池在池外用管道和 水泵连接, 启动水泵, 将最后一个水泥池的水泵到第一个水泥池, 水泥池中的水在多个水泥 池中循环流动。 0018 本发明的原理是: 0019 藤茶提取物: 藤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类茶植物, 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葡萄科蛇葡萄 属中显齿蛇葡萄植物种, 各地俗称很多, 如广东广西又称 “白茶” 、“白茶饼” 、“溪黄草茶” , 湖 南张家界又称为 “茅岩霉茶。

11、” 。 专著 藤茶学 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张友胜等著, 广东科技出 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公开号CN 1288747A、 CN 1288892A等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具有治疗 肝炎、 保肝护肝、 抗菌消炎、 镇痛、 降血脂、 祛痰和增强免疫系统免疫力的作用以及通过溶剂 提取、 超声提取、 色谱分离等方法提取分离二氢杨梅素及其组合物的方法。 专利号 ZL20041002778204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通过微波法进行提取的方法。 专利号 ZL2004100516327已经公开了该提取物可以用作天然果蔬及果蔬制品护色剂的用途。 系列 研究证明, 藤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类。

12、化合物, 其中二氢 杨梅素和杨梅素为提取物中的两个主要单体成分。 二氢杨梅素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二 氢杨梅素能明显抑制油脂中丙二醛(MDA, 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能够引起 种子膜系统的严重损伤)的生成, 且随纯度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强; 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很 强的抗氧化作用。 二氢杨梅素对超氧自由基O2-、 羟基自由基OH和脂过氧自由基ROO具 有很强的清除率, 同时抑制亚油酸过氧化,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非常高, 是一个很好的 天然抗氧化剂。 二氢杨梅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氢杨梅素可以加速 乙醛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 降低对种子细胞的损害。 另外, 。

13、有实验表明, 当藤茶提取物中总 黄酮含量超过40且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 1之间时, 对细菌和真 菌等微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最强。 0020 藤茶提取物在本专利中的直接原理为, 鱼吸收其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 一方面 起着杀菌作用, 将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 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 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 生; 二是与原有的贮藏在鱼体内或粘附在鱼体内外的腥味物质络合, 使之变成无味物质或 其它非腥味物质, 从而达到清除腥味物质的目的; 三是促进鱼体代谢循环, 增加鱼体内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 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 增加鱼的鲜度。 0021 茶叶提取物: 。

14、茶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 具有很强的杀菌、 保鲜、 抗 氧化性, 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等活性, 而且还可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069941 A 4 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等。 鱼吸收茶叶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入鱼体, 一方面起着杀菌作用, 将 鱼体内外的微生物杀灭, 改善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 阻碍新的腥味物质产生; 二增加鱼的免 疫力、 提高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 提高鱼体内循环速度, 减少腥味物质 产生。 0022 紫苏提取物: 主要成分为紫苏醛、 柠檬烯及多种多酚类活性成分。 研究证明, 紫苏 提取物具有。

15、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作用; 抑菌作用以及对蛋白质合成酶具有 抑止作用。 本配方中紫苏提取物的作用主要为杀菌、 抑止腥味物质产生以及利用其芳香气 味物质与腥味物质络合, 以此减少鱼体中腥味物质含量。 0023 食盐: 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 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 特别是防治细 菌、 真菌、 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有显著的效果。 本配方中利用其的主要作用是杀虫灭菌。 0024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5 (1)本发明配方产品原料系天然植物提取物, 无任何毒性, 价格低, 直接投放在养 殖鱼上市销售或加工处理前的暂养池中, 工艺方便、 简单且无。

16、环境污染。 0026 (2)本发明配方去腥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水泵为成都新为诚科技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SP3820小型水 泵, 流量为1.5吨/小时。 0029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各原料来源如下: 0030 1、 藤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采用藤茶的新鲜茎叶, 在温度3545条 件下干燥后得到藤茶干燥原料; 将藤茶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藤茶提取液, 再经喷 雾干燥法得到藤茶提取物; 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藤茶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 10 12, 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17、为8595。 所得藤茶提取物中, 以总黄酮计, 质量百分含量 40, 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 1。 0031 2、 茶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采用红茶或乌龙茶作为原料, 乙醇浸提2 次, 合并提取液; 浓缩提取液至原体积的30后,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萃取2次去掉杂质; 将氯 仿萃取后余下的水相又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 每次20min, 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减压 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后喷雾干燥余下的水相即得茶叶提取物; 所述乙醇浸提使用的乙醇浓度 为7080, 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 1012, 浸提温度8085, 浸提时间为1小时。 所 得茶。

18、叶提取物中, 以茶多酚计, 质量百分含量90.0。 0032 3、 紫苏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将紫苏的新鲜茎叶或干燥原料投入提取罐 中, 加68倍的水, 在温度为7580的真空提取罐中提取1.5小时, 过滤去滤渣, 再经喷雾 干燥法得到紫苏提取物。 0033 4、 食盐为市售食盐。 0034 实施例1: 称取30公斤藤茶提取物、 30公斤茶叶提取物、 30公斤紫苏提取物和10公 斤食盐, 置于调配罐中, 搅拌均匀, 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 品。 0035 实施例2: 称取31公斤藤茶提取物、 29公斤茶叶提取物、 31公斤紫苏提取物和9公斤 说 明 书 3/5 。

19、页 5 CN 106069941 A 5 食盐, 置于调配罐中, 搅拌均匀, 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快速去除鱼腥味的配方产品。 0036 实施例3 0037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 水泥池之间 以管道相连, 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0038 在室温为25的夏季, 接通来自地下深水井的井水管道, 将暂养池水面灌至1m深, 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 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入第一个水泥池, 水又从 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 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深保持1m和流动(2个水泥 池中水的总质量为20, 000kg)。 0039 取预先准备。

20、的500条重量为11.5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个水 泥池中, 每个水泥池放养250条; 同时用暂养池中的水将40公斤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溶解(水 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 倒入暂养池中; 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施例1制备的 产品的对照组CK。 0040 72小时后, 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 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 检测方法依照 “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 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 具体结果如表1: 0041 表1添加。

21、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 g/kg) 0042 0043 实施例4 0044 本实施例使用的暂养池为2个长宽高分别为522m的水泥池, 水泥池之间 以管道相连, 管道的端口设置在水泥池的侧面底部。 0045 在室温为10的冬季, 接通自来水管道, 将暂养池水面灌至0.5m深(2个暂养池中 水的总质量为10, 000kg), 打开安放在第二个水泥池上面的水泵, 使第二个水泥池中的水泵 入第一个水泥池, 水又从第一个水泥池的底部流入第二个水泥池, 以此保持二个水泥池水 深保持0.5m和流动。 0046 取预先准备的600条重量为0.751.0kg/条的腥味明显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上述2 个水泥。

22、池中, 每个水泥池放养300条; 同时将25公斤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用暂养池中的水溶 解并直接倒入暂养池中(水中配方产品的质量百分比为2.0)。 实验过程中同时设不加实 施例2制备的产品的对照组CK。 0047 96小时后, 分别取喂饲配方产品的罗非鱼和对照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以典型腥味 物质成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含量表示, 检测方法依照 “王国超.罗非鱼腥味特征成分 检测及脱除方法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中的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 具体结果如表2: 0048 表2添加配方产品后罗非鱼中腥味物质含量( g/kg)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069941 A 6 0049 0050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069941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