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718093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682471.1

申请日:

20121211

公开号:

CN203041835U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27/04,A47J36/24,A47J36/00

申请人: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建刚,杨勇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政和南路

优先权:

CN201220682471U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唐强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包括设置有蒸汽室的外壳,蒸汽室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蒸汽室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蒸汽室的内部还设置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蒸汽室内的水利用发热盘组件加热产生高温蒸汽,并且在同一个蒸汽室内利用发热管对产生的高温蒸汽再进行一次加热,使所产生的蒸汽达到更高的温度,有效提高了电蒸笼的热效率,且缩短了蒸煮食物的时间,达到省时省电,节能环保的目的。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蒸制速度快,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包括设置有蒸汽室(7)的外壳(1),蒸汽室(7)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蒸汽室(7)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与蒸笼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蒸汽室(7)的内部还设置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5)设置于蒸汽室(7)的蒸汽出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7)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蒸汽室(7)下端设置有翻边且通过第一密封圈(6)与外壳(1)密封连接,并于内部形成有盛水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7)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组件(4),发热盘组件(4)通过第二密封圈(2)与外壳(1)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4)上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5)呈螺旋状、波浪状或栅格状置于蒸汽室(7)内的蒸汽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7)盛水空腔内的水平线低于发热管(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蒸笼,具体是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蒸笼由于蒸煮过程中食物营养成分不容易散失,能够保持食物营养及 环保而深受人们普遍喜爱。目前市面上的电蒸笼,其主要结构是:大身内蓄 水,当工作时,发热煲加热煲体内的水从而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上升进入 到电蒸笼内蒸熟食物。因为蓄水池容量大,产生蒸汽的时间长,所以工作时 间长,效率低。

中国专利文献CN202015040U于2011年10月26日公开一种二次加热 功能的电蒸笼,二次加热装置由大身、蒸汽室、发热管组件、密封圈、密 封圈、隔热片、固定片组成。其中蒸汽室具有一个加热腔A和一个加热腔B, 加热腔A中的水经过发热煲组件加热而产生蒸汽,并通过蒸汽通道进入到 加热腔B内,发热管组件对加热腔B内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最终产生 高温蒸汽。此结构虽然可以进行蒸汽二次加热产生高温蒸汽,但是由于此 结构设计两个加热腔,且首先在加热腔A中产生蒸汽,然后在经过蒸汽通 道进入加热腔B中二次加热蒸汽,蒸汽最后到达蒸盘的时间长,两个加热 腔成本高,工艺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蒸制速度 快,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以克 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包括设置有蒸汽室的 外壳,蒸汽室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蒸汽室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 蒸汽出口与蒸笼内部相通;其结构特征在于蒸汽室的内部还设置有对蒸汽 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

所述发热管设置于蒸汽室的蒸汽出口的下方。

所述蒸汽室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蒸汽室下 端设置有翻边且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外壳密封连接,并于内部形成有盛水空 腔。

所述蒸汽室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通过第二密封圈与 外壳密封连接。

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

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波浪状或栅格状置于蒸汽室内的蒸汽出口处。

所述蒸汽室盛水空腔内的水平线低于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蒸汽室内的水经发热盘组件加热产生高温蒸汽,并 且在同一个蒸汽室内利用发热管对产生的高温蒸汽再进行一次加热,使所 产生的蒸汽达到更高的温度,有效提高了电蒸笼的热效率,且缩短了蒸煮 食物的时间,达到省时省电,节能环保的目的。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 能可靠,蒸制速度快,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剖视)。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包括设置有蒸汽室7 的外壳1,蒸汽室7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图中未能显示)。蒸汽室7顶部 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蒸汽室7下端设置有翻边且通 过第一密封圈6与外壳1密封连接,并于内部形成有盛水空腔。蒸汽室7 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组件4,发热盘组件4通过第二密封圈2与外壳1密封 连接,发热盘组件4上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3。所述蒸汽室7的内部 还设置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5,发热管5呈螺旋状、波浪状或栅 格状置于蒸汽室7内部,且位于蒸汽出口处的下方,并通过第三密封圈8 与外壳1密封连接。所述蒸汽室7盛水空腔内的水的水平线低于发热管5。

使用时,发热盘组件4将蒸汽室7里的水烧开产生蒸汽,蒸汽经过发 热管5加热后产生高温蒸汽进入到蒸盘里将食物快速蒸熟,发热盘组件4 下方还设置有温控器3控制温度,安全可靠。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 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4183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10 CN 203041835 U *CN203041835U* (21)申请号 201220682471.1 (22)申请日 2012.12.11 A47J 27/04(2006.01) A47J 36/24(2006.01)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政 和南路 (72)发明人 郭建刚 杨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44264 代理人 唐强熙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电蒸笼的。

2、蒸汽再加热结构 (57) 摘要 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包括设置有 蒸汽室的外壳, 蒸汽室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 蒸汽 室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 蒸汽出口与电 蒸笼内部相通, 其特征在于蒸汽室的内部还设置 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本实用新型通 过对蒸汽室内的水利用发热盘组件加热产生高温 蒸汽, 并且在同一个蒸汽室内利用发热管对产生 的高温蒸汽再进行一次加热, 使所产生的蒸汽达 到更高的温度, 有效提高了电蒸笼的热效率, 且缩 短了蒸煮食物的时间, 达到省时省电, 节能环保的 目的。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 性能可靠, 蒸制速度 快, 热效率高, 制造成本低, 节能环保等特点。 (5。

3、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41835 U CN 203041835 U *CN203041835U* 1/1 页 2 1. 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包括设置有蒸汽室 (7) 的外壳 (1) , 蒸汽室 (7) 的上 方搁置有电蒸笼, 蒸汽室 (7) 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 蒸汽出口与蒸笼内部相通 ; 其 特征在于蒸汽室 (7) 的内部还设置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

4、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 (5) 设置于 蒸汽室 (7) 的蒸汽出口的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 (7) 顶部 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 蒸汽室 (7) 下端设置有翻边且通过第一密封圈 (6) 与外壳 (1) 密封连接, 并于内部形成有盛水空腔。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 (7) 的下方 设置有发热盘组件 (4) , 发热盘组件 (4) 通过第二密封圈 (2) 与外壳 (1) 密封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

5、述发热盘组件 (4) 上 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 (3)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5 任一项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 (5) 呈螺旋状、 波浪状或栅格状置于蒸汽室 (7) 内的蒸汽出口处。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 (7) 盛水空 腔内的水平线低于发热管 (5)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41835 U 2 1/2 页 3 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蒸笼, 具体是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蒸笼由于蒸煮过程中食物营养成分不容易散失, 能够保。

6、持食物营养及环保而深 受人们普遍喜爱。 目前市面上的电蒸笼, 其主要结构是 : 大身内蓄水, 当工作时, 发热煲加热 煲体内的水从而产生蒸汽, 产生的蒸汽上升进入到电蒸笼内蒸熟食物。 因为蓄水池容量大, 产生蒸汽的时间长, 所以工作时间长, 效率低。 0003 中国专利文献 CN202015040U 于 2011 年 10 月 26 日公开一种二次加热功能的电蒸 笼, 二次加热装置由大身、 蒸汽室、 发热管组件、 密封圈、 密封圈、 隔热片、 固定片组成。其中 蒸汽室具有一个加热腔 A 和一个加热腔 B, 加热腔 A 中的水经过发热煲组件加热而产生蒸 汽, 并通过蒸汽通道进入到加热腔 B 内,。

7、 发热管组件对加热腔 B 内的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并 最终产生高温蒸汽。此结构虽然可以进行蒸汽二次加热产生高温蒸汽, 但是由于此结构设 计两个加热腔, 且首先在加热腔A中产生蒸汽, 然后在经过蒸汽通道进入加热腔B中二次加 热蒸汽, 蒸汽最后到达蒸盘的时间长, 两个加热腔成本高, 工艺复杂。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改 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 性能可靠, 蒸制速度快, 热效率 高, 制造成本低, 节能环保的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5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包括设置有蒸汽室的外壳, 蒸汽 室的。

8、上方搁置有电蒸笼, 蒸汽室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 蒸汽出口与蒸笼内部相通 ; 其结构特征在于蒸汽室的内部还设置有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 0006 所述发热管设置于蒸汽室的蒸汽出口的下方。 0007 所述蒸汽室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内部相通, 蒸汽室下端设置有翻 边且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外壳密封连接, 并于内部形成有盛水空腔。 0008 所述蒸汽室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组件, 发热盘组件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外壳密封连 接。 0009 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 0010 所述发热管呈螺旋状、 波浪状或栅格状置于蒸汽室内的蒸汽出口处。 0011 所述蒸汽室盛水空腔内的水平。

9、线低于发热管。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蒸汽室内的水经发热盘组件加热产生高温蒸汽, 并且在同一个 蒸汽室内利用发热管对产生的高温蒸汽再进行一次加热, 使所产生的蒸汽达到更高的温 度, 有效提高了电蒸笼的热效率, 且缩短了蒸煮食物的时间, 达到省时省电, 节能环保的目 的。 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 性能可靠, 蒸制速度快, 热效率高, 制造成本低, 节能环保等特点。 说 明 书 CN 203041835 U 3 2/2 页 4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剖视) 。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

10、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 参见图 1 和图 2, 本电蒸笼的蒸汽再加热结构, 包括设置有蒸汽室 7 的外壳 1, 蒸汽 室 7 的上方搁置有电蒸笼 (图中未能显示) 。蒸汽室 7 顶部开设有若干的蒸汽出口与电蒸笼 内部相通, 蒸汽室 7 下端设置有翻边且通过第一密封圈 6 与外壳 1 密封连接, 并于内部形成 有盛水空腔。蒸汽室 7 的下方设置有发热盘组件 4, 发热盘组件 4 通过第二密封圈 2 与外壳 1 密封连接, 发热盘组件 4 上还安装有控制温度的温控器 3。所述蒸汽室 7 的内部还设置有 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发热管5, 发热管5呈螺旋状、 波浪状或栅格状置于蒸汽室7。

11、内部, 且 位于蒸汽出口处的下方, 并通过第三密封圈 8 与外壳 1 密封连接。所述蒸汽室 7 盛水空腔 内的水的水平线低于发热管 5。 0017 使用时, 发热盘组件 4 将蒸汽室 7 里的水烧开产生蒸汽, 蒸汽经过发热管 5 加热后 产生高温蒸汽进入到蒸盘里将食物快速蒸熟, 发热盘组件 4 下方还设置有温控器 3 控制温 度, 安全可靠。 0018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 均 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041835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41835 U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41835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