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717399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548711.9

申请日:

20121024

公开号:

CN202822680U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69/30,A63B69/22

主分类号:

A63B69/30,A63B69/22

申请人:

符敦基,符敦坚

发明人:

符敦基,符敦坚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TW10022005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一弹性气囊、一气嘴、一底座,以及一弹性本体。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该打击体衔接组(1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贯孔(111)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且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一弹性本体(12),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本体(12)是一弹性柱(121)或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贯穿该弹性气囊(13)内层的中空部,该弹性柱(1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结合部(1215),该第二结合部(1215)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14)底部;一第一杆体(1211),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一第二杆体(1212),该第二杆体(1212)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1215)另一端;一弹性部(1213),该弹性部(1213)是弹性体,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还包括:一第一固定组(1216),该第一固定组(1216)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一第二固定组(1217),该第二固定组(1217)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1211)与该第二杆体(1212)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一体成型,该弹性拉带(122)底部固接于该底座(14),且进一步包括:一贯孔(1222),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复数个固定体(50),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一体成型,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且进一步包括:一贯孔(1222),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1211)与该第二杆体(1212)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10.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113)与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缺口(113)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112)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部且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且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一弹性本体(12),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本体(12)是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底部固接于该底座(1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复数个固定体(50),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该弹性拉带(122)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且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40),该挡片组(40)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特别是一种以气囊充气程度带动 弹性体以调整技击训练装置的弹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技击训练器,受外力打击一被打击体(例如速度球或填充袋体 等)时,利用该被打击体所连接的弹性体的弹力使该被打击体来回做摆动或吸 收冲击,以达到技击训练的目的。

其中,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的弹力系数多数为固定,故无法依不同需求 而调整弹性强度与软硬程度,造成技击训练上有所不足;而少部份现有可调整 弹性体弹力的训练器,要不为钢性的调整方法,例如使用螺旋套筒或螺丝去拉 伸,在技击训练中有受到过度冲击时断裂及万一被使用者触击到的伤害性危险 等;又或者单纯只用充气的弹性囊体,致使弹性无法达到训练所需的强度等问 题。

故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仍有前述的问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使该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使符合特定技击运动的所需,且在整 体结构上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冲击,及化解扭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 整组,该弹力调整组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该打击体衔接组中间设有一贯孔,且该打击体衔接组包 括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一端贯穿该贯孔且止 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结合部;

一弹性气囊,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 击体衔接组下方;

一气嘴,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一底座,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且该底座设有一结合部,该 结合部位于该底座下部;

一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侧面且止挡于该 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较佳者,该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或复数条弹性拉带。

较佳者,当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时,该弹性柱贯穿该弹性气囊内层的中空 部,该弹性柱进一步包括:

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底部;

一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一第二杆体,该第二杆体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另一端;

一弹性部,该弹性部是弹性体,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另一端,另一端固接 该第二杆体另一端。

较佳者,该弹性柱还包括:

一第一固定组,该第一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 第一杆体另一端;

一第二固定组,该第二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另一端,另一端固接于 该第二杆体另一端。

较佳者,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较佳者,当弹性本体为弹性拉带时,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该弹 性拉带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一 体成型,而采用后者时,只有侧面的弹性拉带具有弹性,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 于该底座,且进一步包括:

一贯孔,该贯孔位于该弹性拉带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较佳者,该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该固定 贯孔贯穿该卡合套底部;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 贯孔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复数个卡合部,该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与该底 座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 整组,该弹力调整组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该打击体衔接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与一第一结合部, 该缺口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部 且结合于一打击本体结合部;

一弹性气囊,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 击体衔接组下方;

一气嘴,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一底座,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且该底座设有一结合部,该 结合部位于该底座下部;

一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一端套入 该打击体衔接组缺口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底部。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较佳者,该弹性本体是复数条弹性拉带。

较佳者,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于该底座。

较佳者,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该固定 贯孔贯穿该卡合套底部;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 贯孔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该弹性拉带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且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 部,该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较佳者,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该挡片组套设于该打击 体衔接组缺口。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一限制部,该限制部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 结构者,或无弹性或可垂直伸缩的织布结构者;该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用来限 制该弹性气囊的宽度,该织布结构者如玻璃纤维衬布,或人造皮革等材质等等; 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的长度可以不同且可对调,使该弹性本体朝上或朝下 放置,以产生不同该打击本体摆动幅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 囊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因限制部限制了气囊侧 面的膨胀而只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 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 力,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一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另一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又一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再一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另一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又一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打击体衔接组与弹性拉带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再一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弹力调整组;11-打击体衔接组;111-贯孔;112-第一结 合部;113-缺口;12-弹性本体;121-弹性柱;1211-第一杆体;1212-第二杆体; 1213-弹性部;1215-第二结合部;1216-第一固定组;1217-第二固定组;122-弹 性拉带;1221-卡合部;1222-贯孔;13-弹性气囊;131-限制部;14-底座;141- 结合部;142-固定孔;15-卡合套;151-固定贯孔;16-气嘴;20-打击本体;21- 中心杆;211--结合部;30-座体;40-挡片组;41-第一挡片;42-第二挡片;50- 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与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 立体图,图3、图4、图5、图6、图7,以及图11,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 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图9、图10、图12、图13,以及 图1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 中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顶部固接于一打 击本体20底部,该弹力调整组10底部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如图1与图2所 示。

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一弹性气囊13、一气嘴16、一 底座14,以及一弹性本体12,如图8、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

其中,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 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弹性气囊13是可垂直伸缩的充气囊体结构;该 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该弹性本体12 是具弹力的一弹性柱121或复数条弹性拉带122,且该弹性柱121位于弹性气囊 13之中央,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面。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 该限制部131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弹性柱121,该 弹性柱1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结合部1215、一第一杆体1211、一第二杆体1212, 以及一弹性部1213;该第二结合部1215是圆柱体;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 该第二杆体1212是圆柱体;该弹性部1213是弹性体。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 衔接组11正下方;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该弹性柱121止 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首先,该弹性部1213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 杆体1212一端,该弹性柱121贯穿该弹性气囊13内层的中空者。

然后,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且固接该 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20的中心杆 21结合部211。

接着,该第二结合部1215一端贯穿于且止挡于该底座14底部,该第二结 合部1215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该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 座体30顶部。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 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仅往垂直方向膨 胀;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 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柱121弹性部1213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 力。

图7与图6所示结构相似,但该弹性柱121更包括一第一固定组1216与一 第二固定组1217;该第一固定组1216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一端外部,使 该弹性部1213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1211一端;该第二固定组1217一端固接 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外部,使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1212 一端。

如图3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限制部131,该限制部131是可垂直 伸缩或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复数条弹性拉带122,该弹力调 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以及复数个固定 体50;该卡合套15底部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 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该弹性拉带122进一 步包括一贯孔1222与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 部中央;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 衔接组11正下方;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该弹性拉带122 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 底部。

首先,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该第一结合部 112一端贯穿该弹性拉带122贯孔1222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且止挡 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20的中心杆21结合部211。

然后,该弹性拉带122卡合部1221置设于该底座14外侧,该卡合套15套 设于该底座14底部,使该卡合部1221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 并以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该 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 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往垂直方向膨胀; 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 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拉带122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力。

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一弹性气囊13、一气嘴16、一 底座14,以及一弹性本体12,如图13与图14所示。

其中,该打击体衔接组11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113与一第一结合部112, 该缺口113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112位于该打击体 衔接组11上部;该弹性气囊13是可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该底座14设有一结 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该弹性本体12是可调整弹力的复 数条弹性拉带122,且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面。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 复数个挡片组40,该挡片组40更包括一第一挡片41与一第二挡片42。

如图11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该限制部131是 仅可垂直伸缩或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以及复 数个固定体50;该卡合套15底部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底座14固定孔 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该弹性拉带 122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 底部;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首先,该弹性拉带122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且止挡于该 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该挡片组40第一挡片41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 口113,再以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下方的该挡片组40第二挡片42结合 该挡片组40第一挡片41。该打击体衔接组11第一结合部112固接一打击本体 20的中心杆21结合部211。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正下 方。

然后,该弹性拉带122底部置设于该底座14外侧,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 底座14底部,使该弹性拉带122卡合部1221夹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 之间,并以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 该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该弹性拉带122止挡于该打击体 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 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往垂直方向膨胀; 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 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拉带122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力。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凡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 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击弹力调整结构.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2268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7 CN 202822680 U *CN202822680U* (21)申请号 201220548711.9 (22)申请日 2012.10.24 100220053 2011.10.25 TW A63B 69/30(2006.01) A63B 69/22(2006.01) (73)专利权人 符敦基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专利权人 符敦坚 (72)发明人 符敦基 符敦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54) 实用新型名称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57。

2、)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包 括一打击体衔接组、 一弹性气囊、 一气嘴、 一底座, 以及一弹性本体。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充 气, 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 该弹性气囊往垂 直方向膨胀 ; 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 使得该 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 同时将 该弹性本体拉长, 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 以达 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4 页 1/。

3、3 页 2 1.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 (10), 该弹力调整组 (10) 包括 : 一打击体衔接组 (11), 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中间设有一贯孔 (111), 且该打击体衔接 组(1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 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 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 贯穿该贯孔 (111) 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底部, 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 (20) 结 合部 (211) ; 一弹性气囊 (13), 该弹性气囊 (13) 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 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 体衔接组 (11) 下方 ; 一气嘴 。

4、(16), 该气嘴 (16) 连通于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 ; 一底座 (14), 该底座 (14) 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 (13) 底部, 且该底座 (14) 设有一结 合部 (141), 该结合部 (141) 位于该底座 (14) 下部 ; 一弹性本体(12), 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 位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且止挡于 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气囊 (13) 侧面设有 复数个限制部 (13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本体 。

5、(12) 是一弹性 柱 (121) 或复数条弹性拉带 (122)。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柱 (121) 贯穿该弹 性气囊 (13) 内层的中空部, 该弹性柱 (121) 进一步包括 : 一第二结合部 (1215), 该第二结合部 (1215) 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 (14) 底部 ; 一第一杆体(1211), 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 端 ; 一第二杆体 (1212), 该第二杆体 (1212) 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 (1215) 另 一端 ; 一弹性部 (1213), 该弹性部。

6、 (1213) 是弹性体, 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 (1211) 另一端, 另 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 (1212) 另一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柱 (121) 还包括 : 一第一固定组(1216), 该第一固定组(1216)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一端, 另一端 固接于该第一杆体 (1211) 另一端 ; 一第二固定组(1217), 该第二固定组(1217)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 另一 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 (1212) 另一端。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杆体 (1211) 与该。

7、第 二杆体 (1212) 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拉带 (122) 位于该 弹性气囊 (13) 外侧, 该弹性拉带 (122) 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上方, 或 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上方一体成型, 该弹性拉带 (122) 底部固接于该底座 (14), 且进一 步包括 : 一贯孔 (1222), 该贯孔 (1222) 位于该弹性拉带 (122) 顶部中央, 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22680 U 2 2/3 页 3 部 (112) 另一端。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

8、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拉带 (122) 位于该 弹性气囊 (13) 外侧, 该弹力调整组 (10) 进一步包括 : 一卡合套 (15), 该卡合套 (15) 套设于该底座 (14) 底部, 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 (151), 该固定贯孔 (151) 贯穿该卡合套 (15) 底部 ; 复数个底座 (14) 固定孔 (142), 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位于该底座 (14) 底部且对 应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位置 ; 复数个固定体 (50), 该固定体 (50) 锁合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与该底座 (14) 固定孔 。

9、(142) ; 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 或与该打击体衔接 组 (11) 上方一体成型, 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 (15) 与该底座 (14) 之间, 且进一步包括 : 一贯孔 (1222), 该贯孔 (1222) 位于该弹性拉带 (122) 顶部中央, 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 部 (112) 另一端 ; 复数个卡合部 (1221), 该卡合部 (1221) 位于该弹性拉带 (122) 底端, 且卡合于该卡合 套 (15) 与该底座 (14) 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杆体 (1211) 与该第 二杆体 (。

10、1212) 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10.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 (10), 该弹力调整组 (10) 包括 : 一打击体衔接组(11), 该打击体衔接组(11)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113)与一第一结 合部(112), 该缺口(113)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侧面底端, 该第一结合部(112)位于该 打击体衔接组 (11) 上部且结合于一打击本体 (20) 结合部 (211) ; 一弹性气囊 (13), 该弹性气囊 (13) 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 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 体衔接组 (11) 下方 ; 一气嘴 (16), 该气嘴 (16) 。

11、连通于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 ; 一底座 (14), 该底座 (14) 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 (13) 底部, 且该底座 (14) 设有一结 合部 (141), 该结合部 (141) 位于该底座 (14) 下部 ; 一弹性本体 (12), 该弹性本体 (12) 能够调整弹力, 位于该弹性气囊 (13) 外侧, 一端套 入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缺口 (113) 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底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气囊 (13) 侧面设 有复数个限制部 (131)。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

12、征在于 : 该弹性本体 (12) 是复数 条弹性拉带 (122)。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性拉带 (122) 底部 固接于该底座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力调整组 (10) 进一 步包括 : 一卡合套 (15), 该卡合套 (15) 套设于该底座 (14) 底部, 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 (151), 该固定贯孔 (151) 贯穿该卡合套 (15) 底部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22680 U 3 3/3 页 4 复数个底座 (14) 固定孔 (142), 该底座 (1。

13、4) 固定孔 (142) 位于该底座 (14) 底部且对 应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位置 ; 复数个固定体 (50), 该固定体 (50) 锁合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与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 该弹性拉带 (122) 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 (15) 与该底座 (14) 之间, 且进一步包括复数 个卡合部(1221), 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 且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 该底座 (14) 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 10-14 中任一项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弹力调整 组 (10) 进一步包。

14、括复数个挡片组 (40), 该挡片组 (40) 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缺口 (11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22680 U 4 1/6 页 5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特别是一种以气囊充气程度带动弹性体 以调整技击训练装置的弹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常见的技击训练器, 受外力打击一被打击体 (例如速度球或填充袋体等) 时, 利用该被打击体所连接的弹性体的弹力使该被打击体来回做摆动或吸收冲击, 以达到技击 训练的目的。 0003 其中, 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的弹力系数多数为固定, 故无法依不同需求而调整 弹性。

15、强度与软硬程度, 造成技击训练上有所不足 ; 而少部份现有可调整弹性体弹力的训练 器, 要不为钢性的调整方法, 例如使用螺旋套筒或螺丝去拉伸, 在技击训练中有受到过度冲 击时断裂及万一被使用者触击到的伤害性危险等 ; 又或者单纯只用充气的弹性囊体, 致使 弹性无法达到训练所需的强度等问题。 0004 故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仍有前述的问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使该技 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 使符合特定技击运动的所需, 且在整体结构上有足够的 强度以承受冲击, 及化解扭力。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

16、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 0007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 该 弹力调整组包括 : 0008 一打击体衔接组, 该打击体衔接组中间设有一贯孔, 且该打击体衔接组包括一第 一结合部, 该第一结合部是圆柱体, 该第一结合部一端贯穿该贯孔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 组底部, 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结合部 ; 0009 一弹性气囊, 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 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 接组下方 ; 0010 一气嘴, 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 0011 一底座, 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 且该底座设有一结合部, 该结合部位 于该底座。

17、下部 ; 0012 一弹性本体, 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 位于该弹性气囊侧面且止挡于该打击体 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 0013 较佳者, 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0014 较佳者, 该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或复数条弹性拉带。 0015 较佳者, 当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时, 该弹性柱贯穿该弹性气囊内层的中空部, 该弹 性柱进一步包括 : 说 明 书 CN 202822680 U 5 2/6 页 6 0016 一第二结合部, 该第二结合部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底部 ; 0017 一第一杆体, 该第一杆体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 0018 一第二杆体, 该第二杆体是圆柱。

18、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另一端 ; 0019 一弹性部, 该弹性部是弹性体, 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另一端, 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 体另一端。 0020 较佳者, 该弹性柱还包括 : 0021 一第一固定组, 该第一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一端, 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 体另一端 ; 0022 一第二固定组, 该第二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另一端, 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 杆体另一端。 0023 较佳者, 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0024 较佳者, 当弹性本体为弹性拉带时, 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 该弹性拉带顶 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 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一体成型。

19、, 而采用后者 时, 只有侧面的弹性拉带具有弹性, 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于该底座, 且进一步包括 : 0025 一贯孔, 该贯孔位于该弹性拉带顶部中央, 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0026 较佳者, 该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 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 0027 一卡合套, 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 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 该固定贯孔贯穿 该卡合套底部 ; 0028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 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位 置 ; 0029 复数个固定体, 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 0030 复数个卡合部, 该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 且卡合。

20、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0031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 0032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 该 弹力调整组包括 : 0033 一打击体衔接组, 该打击体衔接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与一第一结合部, 该缺 口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侧面底端, 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部且结合于一打击 本体结合部 ; 0034 一弹性气囊, 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 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 接组下方 ; 0035 一气嘴, 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 0036 一底座, 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 且该底座。

21、设有一结合部, 该结合部位 于该底座下部 ; 0037 一弹性本体, 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 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 一端套入该打击体 衔接组缺口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底部。 0038 较佳者, 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0039 较佳者, 该弹性本体是复数条弹性拉带。 0040 较佳者, 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于该底座。 0041 较佳者, 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 说 明 书 CN 202822680 U 6 3/6 页 7 0042 一卡合套, 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 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 该固定贯孔贯穿 该卡合套底部 ; 0043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 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

22、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位 置 ; 0044 复数个固定体, 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 0045 该弹性拉带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且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 该 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 且卡合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0046 较佳者, 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 该挡片组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 组缺口。 0047 较佳者, 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一限制部, 该限制部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 或无弹性或可垂直伸缩的织布结构者 ; 该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用来限制该弹性气囊的宽 度, 该织布结构者如玻璃纤维衬布, 或人造皮革等材质等等 ; 该第一杆体。

23、与该第二杆体的长 度可以不同且可对调, 使该弹性本体朝上或朝下放置, 以产生不同该打击本体摆动幅度。 004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 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 充气, 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 该弹性气囊因限制部限制了气囊侧面的膨胀而只往垂 直方向膨胀 ; 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 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 同 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 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 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 力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4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立体图 ; 005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立体图 ; 0051 图 3 。

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一剖面图 ; 0052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一剖面图 ; 0053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另一剖面图 ; 0054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又一剖面图 ; 0055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再一剖面图 ; 0056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一立体分解图 ; 0057 图 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 0058 图 10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 的立体分解图 ; 0059 图 1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另一剖面图 ; 0060 图 1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又一立体分解图 ; 006。

25、1 图 1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一打击体衔接组与弹性拉带立体分解图 ; 0062 图 1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B 的再一立体分解图。 0063 附图标记说明 : 10-弹力调整组 ; 11-打击体衔接组 ; 111-贯孔 ; 112-第一结合部 ; 113- 缺口 ; 12- 弹性本体 ; 121- 弹性柱 ; 1211- 第一杆体 ; 1212- 第二杆体 ; 1213- 弹性部 ; 1215- 第二结合部 ; 1216- 第一固定组 ; 1217- 第二固定组 ; 122- 弹性拉带 ; 1221- 卡合部 ; 1222- 贯孔 ; 13- 弹性气囊 ; 131- 限制部 ; 1。

26、4- 底座 ; 141- 结合部 ; 142- 固定孔 ; 15- 卡合套 ; 151- 固定贯孔 ; 16- 气嘴 ; 20- 打击本体 ; 21- 中心杆 ; 211- 结合部 ; 30- 座体 ; 40- 挡片组 ; 说 明 书 CN 202822680 U 7 4/6 页 8 41- 第一挡片 ; 42- 第二挡片 ; 50- 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65 请参阅图 1 与图 2, 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 图,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以及图 11, 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

27、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 施例的剖面图,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2、 图 13, 以及图 14, 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 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 10, 该弹力 调整组 10 顶部固接于一打击本体 20 底部, 该弹力调整组 10 底部固接于一座体 30 顶部, 如 图 1 与图 2 所示。 0066 该弹力调整组 10 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 11、 一弹性气囊 13、 一气嘴 16、 一底座 14, 以及一弹性本体 12, 如图 8、 图 9、 图 10, 以及图 12 所示。 0067 其中, 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中间设。

28、有一贯孔 111, 且包括一第一结合部 112, 该第一 结合部112是圆柱体 ; 该弹性气囊13是可垂直伸缩的充气囊体结构 ; 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 部 141, 该结合部 141 位于该底座 14 下部 ; 该弹性本体 12 是具弹力的一弹性柱 121 或复数 条弹性拉带122, 且该弹性柱121位于弹性气囊13之中央, 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 13 外侧面。 0068 如图 4、 图 5, 以及图 6 所示, 该弹性气囊 13 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131, 该限制部 131 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 该弹性本体 12 为弹性柱 121, 该弹性柱 121 进一步包括 一第二。

29、结合部1215、 一第一杆体1211、 一第二杆体1212, 以及一弹性部1213 ; 该第二结合部 1215 是圆柱体 ; 该第一杆体 1211 是圆柱体 ; 该第二杆体 1212 是圆柱体 ; 该弹性部 1213 是 弹性体。 0069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 ; 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正下方 ; 该底座 14 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 13 底部 ; 该弹性柱 121 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 组 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 0070 首先, 该弹性部1213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一端, 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 一端, 该弹性柱 121 贯穿该弹性气。

30、囊 13 内层的中空者。 0071 然后, 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 且固接该第一杆体 1211 另一端, 该第一结合部 112 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 20 的中心杆 21 结合部 211。 0072 接着, 该第二结合部1215一端贯穿于且止挡于该底座14底部, 该第二结合部1215 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 1212 另一端 ; 该底座 14 结合部 141 固接于一座体 30 顶部。 0073 最后, 由该气嘴 16 对该弹性气囊 13 进行充气, 使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压力上升, 该 弹性气囊 13 因该限制部 131 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 而仅往垂直方向。

31、膨胀 ; 因此该弹性气囊 13高度提高, 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加大, 同时将该弹性柱121弹 性部 1213 拉长, 而改变该弹性本体 12 的弹力。 0074 图 7 与图 6 所示结构相似, 但该弹性柱 121 更包括一第一固定组 1216 与一第二固 定组 1217 ; 该第一固定组 1216 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 1213 一端外部, 使该弹性部 1213 一端 固接于该第一杆体 1211 一端 ; 该第二固定组 1217 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 1213 另一端外部, 使该弹性部 1213 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 1212 一端。 说 明 书 CN 20282268。

32、0 U 8 5/6 页 9 0075 如图 3 所示, 该弹性气囊 13 侧面设有限制部 131, 该限制部 131 是可垂直伸缩或 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 ; 该弹性本体 12 为复数条弹性拉带 122, 该弹力调整组 10 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 15、 复数个底座 14 固定孔 142, 以及复数个固定体 50 ; 该卡合套 15 底部设有复数 个固定贯孔 151 ; 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位于该底座 14 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位置 ; 该弹性拉带122进一步包括一贯孔1222与复数个卡合部1221 ; 该贯孔1222位于 该弹性拉带 122 顶部中央 ; 该卡。

33、合部 1221 位于该弹性拉带 122 底端。 0076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 ; 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正下方 ; 该底座 14 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 13 底部 ; 该弹性拉带 122 止挡于该打击体衔 接组 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 ; 该固定贯孔 151 贯穿该卡合套 15 底部。 0077 首先, 该弹性拉带 122 顶部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上方, 该第一结合部 112 一 端贯穿该弹性拉带122贯孔1222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 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底部, 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 20 的中心杆 21 结合部 211。

34、。 0078 然后, 该弹性拉带 122 卡合部 1221 置设于该底座 14 外侧, 该卡合套 15 套设于该 底座 14 底部, 使该卡合部 1221 卡合于该卡合套 15 与该底座 14 之间, 并以该固定体 50 锁 合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与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 该底座 14 结合部 141 固接于一座 体 30 顶部。 0079 最后, 由该气嘴 16 对该弹性气囊 13 进行充气, 使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压力上升, 该 弹性气囊 13 因该限制部 131 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 而往垂直方向膨胀 ; 因此该弹性气囊 13 高度提高, 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 。

35、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的距离加大, 同时将该弹性拉带 122 拉 长, 而改变该弹性本体 12 的弹力。 0080 该弹力调整组 10 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 11、 一弹性气囊 13、 一气嘴 16、 一底座 14, 以及一弹性本体 12, 如图 13 与图 14 所示。 0081 其中, 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 113 与一第一结合部 112, 该缺 口 113 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侧面底端, 该第一结合部 112 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上部 ; 该弹性气囊 13 是可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 ; 该底座 14 设有一结合部 141, 该结合部 141 位于 该底座。

36、14下部 ; 该弹性本体12是可调整弹力的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且位于该弹性气囊13 外侧面。该弹力调整组 10 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 40, 该挡片组 40 更包括一第一挡片 41 与一第二挡片 42。 0082 如图 11 所示, 该弹性气囊 13 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131, 该限制部 131 是仅可垂 直伸缩或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 ; 该弹性本体 12 为复数条弹性拉带 122, 该弹力调整组 10 进 一步包括一卡合套 15、 复数个底座 14 固定孔 142, 以及复数个固定体 50 ; 该卡合套 15 底部 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 151 ; 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位于该。

37、底座 14 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位置 ; 该弹性拉带 122 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 1221 ; 该卡合部 1221 位于该 弹性拉带 122 底端。 0083 该气嘴 16 连通于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 ; 该底座 14 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 13 底部 ; 该固定贯孔 151 贯穿该卡合套 15 底部。 0084 首先, 该弹性拉带122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 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 接组 11 底部。该挡片组 40 第一挡片 41 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缺口 113, 再以位于该打 击体衔接组 11 底部下方的该挡片组 40 第二挡片 42 。

38、结合该挡片组 40 第一挡片 41。该打击 说 明 书 CN 202822680 U 9 6/6 页 10 体衔接组 11 第一结合部 112 固接一打击本体 20 的中心杆 21 结合部 211。该弹性气囊 13 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正下方。 0085 然后, 该弹性拉带 122 底部置设于该底座 14 外侧, 该卡合套 15 套设于该底座 14 底部, 使该弹性拉带 122 卡合部 1221 夹合于该卡合套 15 与该底座 14 之间, 并以该固定体 50 锁合于该卡合套 15 固定贯孔 151 与该底座 14 固定孔 142 ; 该底座 14 结合部 141 固接于 一座体 。

39、30 顶部, 该弹性拉带 122 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 0086 最后, 由该气嘴 16 对该弹性气囊 13 进行充气, 使该弹性气囊 13 内部压力上升, 该 弹性气囊 13 因该限制部 131 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 而往垂直方向膨胀 ; 因此该弹性气囊 13 高度提高, 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 11 与该底座 14 之间的距离加大, 同时将该弹性拉带 122 拉 长, 而改变该弹性本体 12 的弹力。 0087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

40、或等效, 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822680 U 10 1/14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1 2/14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2 3/14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3 4/14 页 14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4 5/14 页 15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5 6/14 页 16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6 。

41、7/14 页 17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7 8/14 页 18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8 9/14 页 19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19 10/14 页 20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20 11/14 页 21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21 12/14 页 22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22 13/14 页 23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23 14/14 页 24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22680 U 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