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17175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26378.9

申请日:

2014.01.21

公开号:

CN103741799A

公开日:

2014.04.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36申请日:20140121|||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E04B 1/36收件人:王洪森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36; E04B1/98

主分类号:

E04B1/36

申请人:

王洪森

发明人:

王洪森; 刘鹏; 闫伟帝; 周锴; 杨晓宇; 管天成; 熊安奇; 郝燚; 韩旭; 宋恩泽; 张泽宇; 李泽昊; 乔红军; 皮学斌

地址:

100079 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顺八条八号院3区6号楼29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结构装置,主要由支座板、平衡球、支座凹槽组成;所述的支座板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与支座板固连,支座板与支座凹槽通过限位环连接,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放置平衡球;支座板与钢球间设有橡胶垫,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本发明的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支座板(1)、平衡球(2)、支座凹槽(3)组成;所述的支座板(1)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7)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2)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3)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为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8)与支座板(1)固连,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通过限位环(4)连接,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中放置平衡球(2);支座板(1)与平衡球球(2)间垫有橡胶垫(6),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5),以减小摩擦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球,其特征是,所述平衡球(2)的直径等于支座凹槽(3)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2)与支座板(1)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凹槽,其特征是,支座凹槽(3)与建筑的基础(9)固结。

说明书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尤其是一种消耗地震能量和自动恢复结构位置的抗震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球形抗震支座结构复杂,不利于抗震装置的生产加工,同时,由于的连接装置的连接件非常多,以至于抗震结构装置的抵抗地震的水平和竖向荷载的能力差。同时,当今市面上的球形抗震支座在实现结构自动复位的功能的方面出现很多不足,甚至难以实现结构构件的自动恢复到原本的位置。因此,这些装置安装在房屋的基础构件上,存在很大的安全和功能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尤其是一种消耗地震能量和自动恢复结构位置的抗震结构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其结构特点是,主要由支座板、平衡球、支座凹槽组成;所述的支座板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次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与支座板固连,支座板与支座凹槽通过限位环连接,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中放置平衡球;支座板与钢球间垫有橡胶垫,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与支撑凹槽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以减小摩擦力。
本发明的抗震支座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平衡球的直径等于支座凹槽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与支座板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所述的支座凹槽与建筑的基础固结。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抗震结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支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支座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一所述的种抗震结构装置,主要由支座板(1)、平衡球(2)、支座凹槽(3)组成;所述的支座板(1)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7)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2)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3)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8)与支座板(1)固连,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通过限位环(4)连接,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中放置平衡球(2);支座板(1)与平衡球球(2)间垫有橡胶垫(6),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5),以减小摩擦力。
所述平衡球(2)的直径等于支座凹槽(3)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2)与支座板(1)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
所说的支座凹槽(3)与建筑的基础(9)固结。
当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面相对结构发生水平位移,由于聚四氟乙烯减少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的摩擦力,因而两者将发生相对位移,在限位环的作用下结构构件发生的位移在安全范围之内,通过此过程消耗地面对建筑物传入的能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当支座板与支座凹槽存在相对位移,由于平衡球在重力作用下,平衡球将促使支座板恢复到原来位置。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震结构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741799A43申请公布日20140423CN103741799A21申请号201410026378922申请日20140121E04B1/36200601E04B1/9820060171申请人王洪森地址100079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顺八条八号院3区6号楼2904室72发明人王洪森刘鹏闫伟帝周锴杨晓宇管天成熊安奇郝燚韩旭宋恩泽张泽宇李泽昊乔红军皮学斌54发明名称一种抗震结构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结构装置,主要由支座板、平衡球、支座凹槽组成;所述的支座板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

2、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与支座板固连,支座板与支座凹槽通过限位环连接,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放置平衡球;支座板与钢球间设有橡胶垫,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本发明的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741799ACN103741799A1/1页21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支座板1、平衡球2、支座凹。

3、槽3组成;所述的支座板1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7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2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3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为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8与支座板1固连,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通过限位环4连接,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中放置平衡球2;支座板1与平衡球球2间垫有橡胶垫6,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5,以减小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球,其特征是,所述平衡球2的直径等于支座凹槽3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2与支座板1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凹槽,其特征是,支座凹槽3与建筑的基。

4、础9固结。权利要求书CN103741799A1/2页3一种抗震结构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尤其是一种消耗地震能量和自动恢复结构位置的抗震结构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市面上的球形抗震支座结构复杂,不利于抗震装置的生产加工,同时,由于的连接装置的连接件非常多,以至于抗震结构装置的抵抗地震的水平和竖向荷载的能力差。同时,当今市面上的球形抗震支座在实现结构自动复位的功能的方面出现很多不足,甚至难以实现结构构件的自动恢复到原本的位置。因此,这些装置安装在房屋的基础构件上,存在很大的安全和功能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抗震结构装置。

5、,尤其是一种消耗地震能量和自动恢复结构位置的抗震结构装置。0004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其结构特点是,主要由支座板、平衡球、支座凹槽组成;所述的支座板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次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与支座板固连,支座板与支座凹槽通过限位环连接,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中放置平衡球;支座板与钢球间垫有橡胶垫,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与支撑凹槽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以减小摩擦力。0006本发明的抗震支座的结构特点也在于0007所述平衡球的直径等于支座。

6、凹槽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与支座板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0008所述的支座凹槽与建筑的基础固结。0009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0010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抗震结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支座板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是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例的支座凹槽的结构示意图。001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741799A2/2页40015。

7、参见图1图3,一所述的种抗震结构装置,主要由支座板1、平衡球2、支座凹槽3组成;所述的支座板1为方形钢板,钢板上焊接有四个螺栓7和四个螺栓孔;所述的平衡球2为钢制实心球体;所述的支座凹槽3为一面球形凹进,且在此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栓,另一面方形凸起的钢制实体;房屋建造时钢柱8与支座板1固连,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通过限位环4连接,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中放置平衡球2;支座板1与平衡球球2间垫有橡胶垫6,以增大摩擦力,支座板1与支座凹槽3之间垫有聚四氟乙烯5,以减小摩擦力。0016所述平衡球2的直径等于支座凹槽3的球形凹槽的半径相等,以保证平衡球2与支座板1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0017所说的支座凹槽3与。

8、建筑的基础9固结。0018当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面相对结构发生水平位移,由于聚四氟乙烯减少支座板与支座凹槽之间的摩擦力,因而两者将发生相对位移,在限位环的作用下结构构件发生的位移在安全范围之内,通过此过程消耗地面对建筑物传入的能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0019当支座板与支座凹槽存在相对位移,由于平衡球在重力作用下,平衡球将促使支座板恢复到原来位置。0020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抗震结构装置在地震的水平位移作用下,通过平衡球的滚动实现能量的消耗,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实现钢柱的位置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说明书CN103741799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741799A2/2页6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74179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