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63515.4 (22)申请日 2016.06.23 (71)申请人 李海东 地址 748200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 绽坡村六社 (72)发明人 李海东 (51)Int.Cl. A01G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 选好种植园后开 挖种植穴, 将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 制成自 然肥; 将河沙、 自然肥及田土混匀后, 填入种植 穴。
2、; 2)施基肥: 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 待水渗透 完全后, 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 所述混合 肥由家畜粪便、 草木灰、 尿素、 硝酸铵钙和蛭石粉 混合而成; 3)移栽; 4)田间管理: 5)病虫害防治; 6)采收与加工。 本发明选择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 地作野生种植园, 不占用良田且选择了与野生黄 芪相近的生长环境, 使黄芪自然生长, 尽量减少 人为因素干扰, 保证黄芪的原有药用品质。 采用 本发明方法种植黄芪具有成活率高, 药材品质 好, 产量高, 病虫害发病率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105611 A 2016.11.16 CN 106105611 A 1.。
3、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 选择坡度为2035 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 按株行距 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 种植穴呈倒锥形, 边夹角120 , 长25cm, 深10cm; 将穴内挖出的杂 草和根须晒干后, 粉碎至150200目, 得到自然肥; 将干净河沙、 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 0.5: 0.1: 5的比例混匀后, 填入种植穴, 填入量为穴容积1/3; 2)施基肥: 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 待水渗透完全后, 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 所 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 草木灰、 尿素、 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 5: 1: 4: 2混。
4、合而成; 3)移栽: 10月中旬进行移栽, 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 2分钟后, 再用泥浆蘸根处理, 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 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 苗与苗间距 2cm且根须不粘连, 放好苗及时覆土, 压实; 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 条, 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4)田间管理: 间苗和补苗: 移栽35天后, 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 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进行 间苗, 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 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 补苗后及时浇水, 保证每穴 有1株活苗; 中耕除草: 移栽苗成活后, 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 视杂草长势情况, 拔除种 植穴内杂草。
5、, 一般中耕除草23次, 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 追肥: 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 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 施后浇一次透水, 施肥 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 将肥料放入后覆土, 压实; 打顶摘蕾: 为减少消耗, 于花前进行打顶, 防止植株徒长, 以提高产量; 越冬防寒: 土壤封冻前, 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 藤条砍除、 粉碎后混入泥土中, 再加相 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 制成泥肥, 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 以确保黄芪安全越 冬; 5)病虫害防治: 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6)采收与加工: 采收: 移栽第二年收获, 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 小。
6、心挖取全根; 加工: 运回后去泥沙, 趁鲜切去芦头, 去掉须根, 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 将根理顺 直, 捆成小把, 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105611 A 2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是常用中药材之一。 黄芪已有 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其性微温, 味甘, 具有补气固表、 利尿、 脱毒、 生肌等功能, 主治体虚自 汗、 慢性肾炎、 内伤劳倦等症。 黄芪为深根系植物, 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 。
7、肥沃、 疏松、 排水良 好的砂质壤土; 喜凉爽气候, 抗旱性强; 耐寒, 怕热又怕涝; 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 土壤过湿 常引起根部腐烂; 种皮较坚硬, 萌发不喜高温, 当地气温在78时, 土壤保持一定湿度, 一 般12周即可出苗, 发芽适温1415; 忌重茬, 不宜与马铃薯、 菊花、 白术连作。 重盐碱地、 涝洼地、 黏土地不宜种植。 0003 近年来, 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 中药材市场越来越活跃, 黄芪作为常用中药材, 其 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刺激了药农的积极性, 黄芪种植面积快速增加。 然而, 现有人工种植 黄芪都占用良田, 而黄芪种植一般需要两年才能收获,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8、由于人 为干扰因素较多, 失去野生黄芪的药用价值, 使得商品黄芪药用品质明显下降。 为此, 任继 元在天水日报(2007年3月13日)公开了中草药材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 其披露的仿野生栽 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 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 成株后较耐旱, 要求土质疏松, 透水透 气性能好的砂质土壤, 且做好整地施肥; 2)移栽: 春季于3月下旬解冻后移栽, 宜早不宜迟; 秋季于1011月冻前移栽, 移栽时, 选用根长1520cm, 按行距2025cm, 株距1012cm, 沟 深810cm, 将苗子同向横植, 芦头略高; 用40乐果500800倍液喷施于沟内; 3)田间管 理: 每月除草1。
9、次, 注意不要伤及根部; 追肥于7月份花前需肥期空行内开沟, 亩施过磷酸钙 50公斤, 饼肥150公斤, 覆土压实即可; 为减少消耗, 于花前进行打顶, 防止植株徒长, 以提高 产量; 4)病虫害防治; 5)采收与加工。 该种植技术对种植地要求较高, 且人为干扰因素很大, 黄芪的整个生长期均在人为干预下完成的, 相比完全的野生种植虽然产量有所提高, 但仍 然存在上述人工种植黄芪存在的问题。 同时, 现有黄芪种植技术均采用人工种植方法, 尚未 见到仿野生黄芪种植技术的报道。 胡明勋、 郭宝林等人在题为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 芪的质量研究 中披露了 “开垦芪坡, 去掉其他草本植物, 整地后用当。
10、地采集的黄芪种子进 行条播, 不施肥水, 对病虫害和鼠害进行合理的综合防治, 种植56年后统一采收” 的仿野 生种植技术, 相比上述人工种植黄芪技术人工干预明显下降, 但由于种植56年后才可采 收, 种植时间较长, 不符合农民的经济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适度控制人为因素对黄芪 的干扰, 并为黄芪创建仿野生的生长环境, 使黄芪仿自然生长, 解决现有人工种植黄芪技术 中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大且次数多, 导致黄芪抗性及药用性下降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105611。
11、 A 3 0006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选地与整地: 选择坡度为2035 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 按株 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 种植穴呈倒锥形, 边夹角120 , 长25cm, 深10cm; 将穴内挖出 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 粉碎至150200目, 得到自然肥; 将干净河沙、 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 按0.5: 0.1: 5的比例混匀后, 填入种植穴, 填入量为穴容积1/3; 0008 2)施基肥: 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 待水渗透完全后, 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 肥, 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 草木灰、 尿素、 硝酸铵钙。
12、和蛭石粉按10: 5: 1: 4: 2混合而成; 0009 3)移栽: 10月中旬进行移栽, 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 须12分钟后, 再用泥浆蘸根处理, 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 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 苗与苗 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 放好苗及时覆土, 压实; 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 入藤条, 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0010 4)田间管理: 0011 间苗和补苗: 移栽35天后, 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 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 进行间苗, 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 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 补苗后及时浇水, 保证 每穴有1株活苗; 0012 中耕除草: 移栽。
13、苗成活后, 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 视杂草长势情况, 拔 除种植穴内杂草, 一般中耕除草23次, 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 0013 追肥: 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 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 施后浇一次透水, 施肥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 将肥料放入后覆土, 压实; 0014 打顶摘蕾: 为减少消耗, 于花前进行打顶, 防止植株徒长, 以提高产量; 0015 越冬防寒: 土壤封冻前, 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 藤条砍除、 粉碎后混入泥土中, 再 加相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 制成泥肥, 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 以确保黄芪安 全越冬; 0016 。
14、5)病虫害防治: 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0017 6)采收与加工: 0018 采收: 移栽第二年收获, 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 小心挖取全根; 0019 加工: 运回后去泥沙, 趁鲜切去芦头, 去掉须根, 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 将根理 顺直, 捆成小把, 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 1)本发明选择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 不占用良田且选择了与野生 黄芪相近的生长环境, 使黄芪自然生长,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保证黄芪的原有药用品 质。 0022 2)本发明在选好野生种植园后, 并不完全清除园内杂草植物, 而是有选择。
15、性地清 楚种植穴的杂草植物, 并将清楚的杂草植物经处理后作自然肥重新施入, 减少化学肥料的 施用, 保证环境的自然野生性及黄芪的自然生长, 避免肥料、 农药等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0023 3)本发明在移栽后, 在苗处合理范围内插入藤条, 增加苗穴土壤通透性, 促进根须 呼吸, 保证移栽成活率, 试验证明成活率达97。 0024 4)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黄芪具有成活率高, 药材品质好, 产量高, 病虫害发病率低 等优点。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105611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 员的理解。 002。
16、6 实施例1 0027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选地与整地: 选择坡度为2035 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 按株 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 种植穴呈倒锥形, 边夹角120 , 长25cm, 深10cm; 将穴内挖出 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 粉碎至150200目, 得到自然肥; 将干净河沙、 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 按0.5: 0.1: 5的比例混匀后, 填入种植穴, 填入量为穴容积1/3; 0029 2)施基肥: 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 待水渗透完全后, 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 肥, 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 草木灰、 尿素、 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
17、10: 5: 1: 4: 2混合而成; 0030 3)移栽: 10月中旬进行移栽, 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 须12分钟后, 再用泥浆蘸根处理, 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 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 苗与苗 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 放好苗及时覆土, 压实; 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 入藤条, 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0031 4)田间管理: 0032 间苗和补苗: 移栽35天后, 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 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 进行间苗, 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 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 补苗后及时浇水, 保证 每穴有1株活苗; 0033 中耕除草: 移栽苗成活后,。
18、 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 视杂草长势情况, 拔 除种植穴内杂草, 一般中耕除草23次, 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 0034 追肥: 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 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 施后浇一次透水, 施肥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 将肥料放入后覆土, 压实; 0035 打顶摘蕾: 为减少消耗, 于花前进行打顶, 防止植株徒长, 以提高产量; 0036 越冬防寒: 土壤封冻前, 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 藤条砍除、 粉碎后混入泥土中, 再 加相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 制成泥肥, 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 以确保黄芪安 全越冬; 0037 5)病虫害防治: 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0038 6)采收与加工: 0039 采收: 移栽第二年收获, 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 小心挖取全根; 0040 加工: 运回后去泥沙, 趁鲜切去芦头, 去掉须根, 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 将根理 顺直, 捆成小把, 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0041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黄芪的产量与品质, 在试验种植过程中, 栽培当 年及第二年发病率均低于2, 亩产量达380kg左右, 且商品药材比重占95以上。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105611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