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98546.9 (22)申请日 2016.05.26 (73)专利权人 连江圆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镇 马祖西路10号万家城市广场5#楼1508 (72)发明人 卓懋百 (51)Int.Cl. A01K 6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 殖箱, 包括框架, 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中部开有上 滑槽, 且框架的下侧开有下滑槽, 所述上滑槽和 。
2、下滑槽的中部分别安装上滑块和下滑块, 且上滑 块与隔离板的上部连接, 并且下滑块与隔离板的 下部连接, 所述隔离板的中部开有通孔, 且隔离 板的通孔位置安装有隔离网, 所述框架的两侧设 置有立柱, 且框架的上侧中部设置输氧总管, 并 且框架的四周和下部分别安装隔离网, 所述立柱 贯穿框架的上下表面, 且立柱的上端与上侧的连 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并且立柱的下端与下侧的连 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该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提高了不同品种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大大降低了 不同品种鱼苗养殖的难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813230 U 2016.12.21 CN 20581。
3、3230 U 1.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包括框架(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1)的上表面中部 开有上滑槽(10), 且框架(1)的下侧开有下滑槽, 所述上滑槽(10)和下滑槽的中部分别安装 上滑块和下滑块, 且上滑块与隔离板(11)的上部连接, 并且下滑块与隔离板(11)的下部连 接, 所述隔离板(11)的中部开有通孔, 且隔离板(11)的通孔位置安装有隔离网(5), 所述框 架(1)的两侧设置有立柱(8), 且框架(1)的上侧中部设置输氧总管(9), 并且框架(1)的四周 和下部分别安装隔离网(5), 所述立柱(8)贯穿框架(1)的上下表面, 且立柱(8)的上端与上 侧的连板(2。
4、)的一端固定连接, 并且立柱(8)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 上侧 的连板(2)的另一端与导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 且导杆(7)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2)的另一 端固定连接, 并且导杆(7)贯穿泡沫(6), 所述输氧总管(9)与输氧分管(4)的上端连接, 并且 输氧分管(4)的下端固定在框架(1)的下部, 所述输氧总管(9)的两端分别与输氧管(3)的左 侧连接, 且输氧管(3)的左端堵塞, 并且输氧管(3)的右端与设在外部的输氧机的氧气出管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11)的 数量为三个, 且三个隔离板(11)均匀设置在。
5、框架(1)的内部, 并且隔离板(11)的前后端与安 装在框架(1)前后侧的隔离网(5)接触, 而且隔离板(11)的下端与安装在框架(1)下部的隔 离网(5)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7)和立 柱(8)的数量分别为四个, 且四个导杆(7)分别对称设置在框架(1)的外侧, 并且四个立柱 (8)分别对称设置在框架(1)的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氧分管(4) 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且多个输氧分管(4)均匀设置在框架(1)的内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13230 。
6、U 2 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个水产养殖大国, 由于很多鱼类都有摄食初孵鱼苗的习性, 如果不及时将 鱼苗捞出, 将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如果将不同品种的鱼苗养在同一养殖箱内, 由于鱼苗较 小, 筛选时极其困难, 同时品种不同鱼苗的习性和食物不同, 给鱼苗养殖人员带来了很多不 便,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
7、技术方案: 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 包 括框架, 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中部开有上滑槽, 且框架的下侧开有下滑槽, 所述上滑槽和下滑 槽的中部分别安装上滑块和下滑块, 且上滑块与隔离板的上部连接, 并且下滑块与隔离板 的下部连接, 所述隔离板的中部开有通孔, 且隔离板的通孔位置安装有隔离网, 所述框架的 两侧设置有立柱, 且框架的上侧中部设置输氧总管, 并且框架的四周和下部分别安装隔离 网, 所述立柱贯穿框架的上下表面, 且立柱的上端与上侧的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并且立柱 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上侧的连板的另一端与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且导 杆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
8、并且导杆贯穿泡沫, 所述输氧总管与输氧分管 的上端连接, 并且输氧分管的下端固定在框架的下部, 所述输氧总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氧管 的左侧连接, 且输氧管的左端堵塞, 并且输氧管的右端与设在外部的输氧机的氧气出管连 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隔离板的数量为三个, 且三个隔离板均匀设置在框架的内部, 并且隔 离板的前后端与安装在框架前后侧的隔离网接触, 而且隔离板的下端与安装在框架下部的 隔离网接触。 0006 优选的, 所述导杆和立柱的数量分别为四个, 且四个导杆分别对称设置在框架的 外侧, 并且四个立柱分别对称设置在框架的四角。 0007 优选的, 所述输氧分管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且多个输氧。
9、分管均匀设置在框架的内 侧。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分隔式池塘鱼苗养殖箱通过设置 隔离板和隔离网可以将不同品种的鱼苗分隔养殖, 通过滑槽和滑块配合便于调节单个隔离 空间的大小, 不但解决了因鱼苗较小筛选困难的问题, 而且便于不同品种鱼苗的喂养, 减少 鱼苗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节泡沫在导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养殖箱内部 水面的高度, 有利于鱼苗的存活, 通过多个输氧分管给鱼苗供氧, 增氧效果明显, 提高鱼苗 的存活率, 该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大大降低了不同品种鱼苗养殖的难度。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813230 U 3 附。
10、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 图中: 1框架、 2连板、 3输氧管、 4输氧分管、 5隔离网、 6泡沫、 7导杆、 8立柱、 9输氧总 管、 10上滑槽、 11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分隔式池塘鱼苗养。
11、殖箱, 包括框 架1, 框架1的上表面中部开有上滑槽10, 且框架1的下侧开有下滑槽, 上滑槽10和下滑槽的 中部分别安装上滑块和下滑块, 且上滑块与隔离板11的上部连接, 并且下滑块与隔离板11 的下部连接, 隔离板11的中部开有通孔, 且隔离板11的通孔位置安装有隔离网5, 隔离板11 的数量为三个, 且三个隔离板11均匀设置在框架1的内部, 并且隔离板11的前后端与安装在 框架1前后侧的隔离网5接触, 而且隔离板11的下端与安装在框架1下部的隔离网5接触, 通 过设置隔离板11和隔离网5可以将不同品种的鱼苗分隔养殖, 通过滑槽和滑块配合便于调 节单个隔离空间的大小, 不但解决了因鱼苗较小。
12、筛选困难的问题, 而且便于不同品种鱼苗 的喂养, 减少鱼苗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框架1的两侧设置有立柱8, 且框架1的上侧中部设置 输氧总管9, 并且框架1的四周和下部分别安装隔离网5, 立柱8贯穿框架1的上下表面, 且立 柱8的上端与上侧的连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 并且立柱8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2的一端固定连 接, 上侧的连板2的另一端与导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 且导杆7的下端与下侧的连板2的另一 端固定连接, 并且导杆7贯穿泡沫6, 导杆7和立柱8的数量分别为四个, 且四个导杆7分别对 称设置在框架1的外侧, 并且四个立柱8分别对称设置在框架1的四角,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 节泡沫6在导杆7上的位置。
13、从而调节养殖箱内部水面的高度, 有利于鱼苗的存活, 输氧总管9 与输氧分管4的上端连接, 并且输氧分管4的下端固定在框架1的下部, 输氧分管4的数量不 少于两个, 通过多个输氧分管4给鱼苗供氧, 增氧效果明显, 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且多个输氧 分管4均匀设置在框架1的内侧, 输氧总管9的两端分别与输氧管3的左侧连接, 且输氧管3的 左端堵塞, 并且输氧管3的右端与设在外部的输氧机的氧气出管连接, 该装置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大大降低了不同品种鱼苗养殖的难度。 001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81323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813230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