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用热水锅炉.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715923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2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23265.X

申请日:

1996.12.20

公开号:

CN1163380A

公开日:

1997.10.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4.9|||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4H1/08

主分类号:

F24H1/0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根岸宣匡; 池户桂; 田幡三男; 宇佐见忠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6.03.12 JP 54532/96; 1996.09.06 JP 236529/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可得到低费用、结构紧凑、高性能的取暖用热水锅炉。本发明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具有:燃烧用燃烧器1,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1的上部形成燃烧室2的内筒11以及在以小间隔包围该内筒11的外周、且与该内筒11之间形成水壁层13的外筒12构成的中空圆筒形状的第1热交换器15,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15的内侧上部且为圆筒容器形状的第2热交换器16,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在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周与顶板之间以形成排气路19,22的方式设置空隙地装设第2热交换器。同时,这些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燃烧用燃烧器、中 空圆筒形状的第1热交换器、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内部上侧的圆筒形 状的第2热交换器、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所述第1 热交换器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的上部形成燃烧室的内筒以及在以小间隔 包围该内筒的外周、且与该内筒之间形成水壁层的外筒构成,所述第1 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周与顶板之间以形成排气路的方式设置空隙地装 设第2热交换器,同时,第1与第2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由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形成。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 1热交换器中,在内筒上形成与外筒的内径几乎同一尺寸的肋,并且在与 该内筒的肋相对的外筒的部分上形成沿同方向突出的突起部。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 1热交换器的大略中心部设置比燃烧器的直径小的筒状赤热辐射体。
5: 一种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燃烧用燃烧器, 中空圆筒状的第1热交换器,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的内部上侧的有顶 圆筒状的第2热交换器,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所 述第1热交换器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的上部形成燃烧室的内筒以及在以 小间隔包围该内筒的外周、且与该内筒之间形成水壁层的外筒构成,并 且使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周与顶板之间以形成排气路的方式 设置空隙地装设第2热交换器,同时,第1与第2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由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形成。
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热交换器的水壁层通过在内筒或外筒上形成的环状肋沿上下方向被隔开 成多层,并且,相邻的水壁层之间局部交互地连通。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热交换器的水壁层通过在内筒上形成的环状肋沿上下方向被隔开成多 层,并且,相邻的水壁层之间由在所述环状肋的局部上所形成的凹陷部 相连通。
9: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 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的大略中央部上设置比燃烧器的直径小的筒 状赤热辐射体。

说明书


取暖用热水锅炉

    本发明涉及取暖用的燃油(石油)热水锅炉,特别涉及其热交换器部分的构造。

    图8是示出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34126号公报中所示的、以往的热水供暖装置的热水锅炉的断面图,在图中,1是燃烧用燃烧器,2是安装在该燃烧器头部上方的燃烧室,3是绕在该燃烧室2外周面上的预加热用水管,4是多片构成的受热片,5是与预加热用水管3相连通、且与受热片4紧密固定的热交换管部,6是由这些受热片4及热交换管部5所构成的热水热交换器,7是上盖,8是设置在该上盖7上的排气管,9是返回口,10是热水出口。

    以下说明其动作。

    借助于由燃烧用燃烧器1所产生的燃烧气体,从返回口9进入的低温水首先通过来自燃烧室2的壁的热传导而对预加热用水管3进行预热,接着在通过热交换管部5时,在受热片4上所接受的热量朝热交换管部5进行热传导,通过该管内的预热水升至高温,再由热水出口10供给到取暖处。热交换后的燃烧气体由设置在上盖7上地排气管8排出。

    由于以往的热水取暖装置的热交换器装置是如上构成的,因而从燃烧室2的壁向预加热用水管3、从受热片4向热交换管部5的热交换作用都必须依赖板厚面内的热传导,构成燃烧室2壁的材料需使用高价的、热传导非常好的铜板,且预加热用水管3及热交换管部5需使用铜管,并且,为使热接触阻力变小而对燃烧室2的壁进行钎焊,此外,为防止由于燃烧气体的结露所产生的腐蚀,必须进行铅溶融电镀处理等,存在着制造工程极其复杂,且费用很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消除上述的问题,使制造工程简单,生产性良好,且以便宜的材料实现优良品质及高性能,得到经济、且结构紧凑的取暖用热水锅炉。

    本发明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具有:燃烧用燃烧器,中空圆筒形状的第1热交换器,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内部上侧的圆筒形状的第2热交换器,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所述第1热交换器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的上部形成燃烧室的内筒以及在以小间隔包围该内筒的外周、且与该内筒之间形成水壁层的外筒构成,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周与顶板之间以形成排气路的方式设置空隙地装设第2热交换器,同时,第1与第2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并且,上述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由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形成。

    再有,在上述第1热交换器中,在内筒上形成与外筒的内径几乎同一尺寸的肋,并且在与该内筒的肋相对的外筒的部分上形成沿同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形成水壁层的水流通路。

    此外,在上述第1热交换器的大略中心部设置比燃烧器直径小的筒状赤热辐射体。

    并且,本发明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具有:燃烧用燃烧器,中空圆筒状的第1热交换器,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内部上侧的、有顶圆筒状的第2热交换器,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所述第1热交换器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的上部形成燃烧室的内筒以及在以小间隔包围该内筒的外周、且与该内筒之间形成水壁层的外筒构成,并且使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周与顶板之间以形成排气路的方式设置空隙地装设第2热交换器,同时,第1与第2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并且,上述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由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形成。

    还有,上述第1热交换器的水壁层通过在内筒或外筒上形成的环状肋沿上下方向被隔开成多层,并且,相邻的水壁层之间局部交互地连通。

    再有,上述第1热交换器的水壁层通过在内筒上形成的环状肋沿上下方向被隔开多个层,并且,相邻的水壁层之间由在所述环状肋的局部上所形成的凹陷部相连通。

    此外,在上述第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的大略中央部上设置比燃烧器直径小的筒状赤热辐射体。

    图1是展示本发明取暖用热水锅炉的实施例1的侧面断面图。

    图2是图1中A-A线的断面图。

    图3是图1中B-B线的断面图。

    图4是展示本发明取暖用热水锅炉的实施例2的侧面断面图。

    图5是展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侧面断面图。

    图6是展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侧面断面图。

    图7是图6中A-A线的断面图。

    图8是展示以往热水取暖装置的热交换器部分的断面图。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取暖用热水锅炉的实施例1。

    在图1中,1是燃烧用燃烧器,1a是该燃烧器的头部,1b是火焰稳定用的导板。11是围绕着所述燃烧器1的头部1a、且在其上部形成燃烧室2的内筒,11a是以所定间隔将该内筒11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环状肋,12是以小间隔包围所述内筒11的外周、且其上下两端部以与内筒11焊接等形成水密接合的外筒,在该外筒上形成有突起部12a,它是与所述内筒11的环状肋11a相面对的部分向外方突出的。

    13是在所述内筒11与外筒12之间形成的水壁层,该水壁层通过内筒11的环状肋11a沿上下方向被隔开成多个层,通过由外筒12的突起部12a所形成的间隙使邻接部分的上下水壁层13间交互地连通。

    9是设置在外筒12下部的返回口,14是设置在外筒12上部的连通口,15是由这些构件所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第1热交换器。

    16是配置在第1热交换器15内侧上部的圆筒容器状或形成有顶圆筒状的第2热交换器,在该第2热交换器的一侧上设置将所述第1热交换器15的连通口14与连接管17连接的连通口18,并在其相反侧上设置热水出口10。

    19是由在第1热交换器15的内壁与第2热交换器16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小间隙构成的排气路,20是覆盖第1热交换器15上部开口的顶板,其上具有排气口21。

    22是在顶板20与第2热交换器16的上面之间形成的排气路,23是筒状赤热辐射体,它的上端部固定到位于第2热交换器16底部的凹部16a上,而它的下端部装设到燃烧器1的头部1a附近,它的直径由比燃烧器1的头部1a直径小一些的直径构成,它的下端开口部由盖24封闭。

    25,26是设置在所述赤热辐射体23内的上方部及中央部略下方侧的燃烧气体通气孔。

    并且,构成受热部的第1热交换器15及第2热交换器16分别由铁氧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构成。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1的构成和作用。

    首先,热水从外筒12下部的返回口9流入到第1热交换器15内。流入到该第1热交换器15内的低温水在内筒11的外周面分流成左右二路、沿最下部的水壁层13转半周,再在位于与返回口9相对的相反侧的内筒11的环状肋11a与外周12的突起部12a之间形成的小间隙部处合流上升,移到上一段的水壁层13内。流动到上一段的水壁层13上的热水在内筒11的外周面上时再分流成左右二路、转半周在相反侧上形成的外筒12的突起部12a处合流,再移到上段的水壁层13处。由此,重复进行所述的流动而到达外筒12上部的连通口14,再经过连接管17而从连通口18进入到第2热交换器16内,导入从热水出口10到放热机(图中未示)的循环回路中。

    另一方面,在燃烧器1的头部1a上形成的火焰沿赤热辐射体23的外表面上升,燃烧反应终了的高温燃烧气体将内筒11的内壁面及第2热交换器16的底部直接加热的同时,所述赤热辐射体23被加热到600~800度成赤热状,发射辐射热。由此,内筒11的内壁面和第2热交换器16的底部通过再次被加热而使受热量再度增加。

    通过这样受热而降温的燃烧气体在通过狭窄的排气路19,22的同时,再次将第1热交换器15的上部、第2热交换器16的侧面及上面加热,将燃烧热有效地传递给热交换器,并将气体从顶板20的排气孔21中排出。

    如上所述,由于在中空圆筒形的第1热交换器15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底面呈凹状的圆筒容器状的或有顶圆筒状的第2热交换器16,因而从高温燃烧气体到低温燃烧气体能有效地进行热交换。并且,将赤热辐射体23设置在这些第1及第2热交换器15,16的中心部,不但无热交换不良,还做到了紧凑化。

    并且,由于是一种不依赖仅仅通过以往的燃烧室壁的板厚面进行热传导的结构,因而对水及排出气体的耐腐蚀性好,且在材料上可使用热传导低的价格便宜的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此外,在内筒11上形成与外筒12接触的环状肋部11a,且在与该环状肋11a对面的外筒12的部分上形成与环状肋部11a相同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2a,构成不滞留的热水流路,在能防止局部沸腾的同时,环状肋11a与突起部12a也具有加强强度的效果,且由于使内筒11及外筒12的材料薄壁化,因而更加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附图,其中设置在内筒11上的环状肋11a是倾斜形成的。

    根据这种结构,热水沿肋11a倾斜地流动,热水的流动平滑地进行,能使沿第1热交换器15内流动的热水以更加没有滞留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3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附图,在外筒12上设置向内侧突出的环状肋12b,在内筒上设置突起部11b。

    这种构成,也可以得到与前述实施例1同等的效果。

    实施例4

    图6、图7是展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附图。在该实施例4中所展示的是,在内筒11上设置环状肋11a,并且等间隙地在该环状肋11a的部分上形成多个凹陷部11c。

    这种构成,也可以得到与前述的实施例1和3同等的效果,另外,由于不必相对外筒12形成突起部12a,提高了加工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1发明,从高温燃烧气体到低温燃烧气体能有效地受热,可提供结构紧凑、热效率高的热水锅炉。

    并且,根据第2发明,可使用价格便宜的、热传导低的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使费用降低。

    根据第3发明,在形成不滞留的热水流路、且可防止局部沸腾的同时,可使材料薄壁化,可提供低费用、高品质、高性能的取暖用热水锅炉。

    再者,根据第4发明,通过由赤热辐射体发出的辐射热再次加热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的底部,可使受热量再次增加。

    根据本申请的第5发明,从高温燃烧气体到低温燃烧气体能有效地受热,可提供结构紧凑,热交换率高的热水锅炉。

    根据第6发明,可使用价格便宜、热传导低的铁素体系耐腐蚀不锈钢板,实现低费用化。

    根据第7发明,在形成不滞留的热水流路、且能防止局部沸腾的同时,由于使第1热交换器的强度增大,可使材料薄壁化,能提供低费用、高品质、高性能的取暖热水锅炉。

    根据第8发明,在形成不滞留热水的流路、且能防止局部沸腾的同时,由于使第1热交换器的强度增大,可使材料薄壁化,并且,由于不必相对外筒形成突起部等,可提供低费用、高品质、高性能的取暖用热水锅炉。

    此外,根据第9发明,通过由赤热辐射体放出的辐射热再次加热第1热交换器及第2热交换器的底部,可使受热量再次增加。

    符号的说明

    1         燃烧器

    2         燃烧室

    9         返回口

    10        热水出口

    11        内筒

    11a       环状肋

    11b       突起部

    11c       凹陷部

    12        外筒

    12a       突起部

    12b       环状肋

    13        水壁层

    14        连通口

    15        第1热交换器

    16        第2热交换器

    18        连通口

    19        排气路

    20        顶板

    22        排气路

    23        赤热辐射体

取暖用热水锅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取暖用热水锅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取暖用热水锅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暖用热水锅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暖用热水锅炉.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可得到低费用、结构紧凑、高性能的取暖用热水锅炉。本发明的取暖用热水锅炉具有:燃烧用燃烧器1,由在该燃烧用燃烧器1的上部形成燃烧室2的内筒11以及在以小间隔包围该内筒11的外周、且与该内筒11之间形成水壁层13的外筒12构成的中空圆筒形状的第1热交换器15,设置在该第1热交换器15的内侧上部且为圆筒容器形状的第2热交换器16,覆盖所述第1及第2热交换器上部的顶板;在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部内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