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机锥刀.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14967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353261.3

申请日:

20110915

公开号:

CN202234916U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42/02,B02C19/22,A47J42/38

主分类号:

A47J42/02,B02C19/22,A47J42/38

申请人:

赖建宏

发明人:

赖建宏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优先权:

CN20112035326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梁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豆机锥刀,该磨豆机锥刀为穿套置入一研磨环,但该磨豆机锥刀的底部与该研磨环保持一间隙,该磨豆机锥刀的锥面具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所形成的多个螺旋刀刃,且该磨豆机锥刀的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多个螺旋刀刃的锐面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据此,该多个凹槽会在该多个螺旋刀刃上形成尖锐面,且在该多个螺牙沟上形成粗糙面,当该磨豆机锥刀与研磨环相对转动以进行研磨豆子时,该尖锐、粗糙面可增加豆子摩擦阻力,吸收坚韧豆子破裂瞬间所产生的跳动力道,因此,豆子可依序经由粗磨程序后再进入细磨程序,增加研磨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磨豆机锥刀,该磨豆机锥刀具有一锥面,该锥面设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该多个螺牙沟形成多个螺旋刀刃,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螺旋刀刃各具一锐面,且该多个锐面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锥刀,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为两个以上,且所述凹槽两两之间各有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豆机锥刀,其特征在于,该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磨豆机,特别涉及磨豆机用的锥刀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传统磨豆机7,如咖啡与胡椒磨豆机,其 中,磨豆机7具有一组研磨组件,包含一磨豆机锥刀1、一研磨环2与一转动 连杆3;其中该转动连杆3与该磨豆机锥刀1顶部的中心点连接,该磨豆机锥 刀1穿套置入该研磨环2,且其底部周围与该研磨环2保持一间隙5,该磨豆 机锥刀1的锥面具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4所形成多个螺旋刀刃 8A,且该磨豆机锥刀1的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8B。另磨豆机7包括一手 游戏杆6与该转动连杆3连接,以及用以盛装豆子的一碗杯9。

据此,现有技术可于该碗杯9内置入要研磨的豆子,豆子会往下滑落至该 多个螺旋刀刃8A与该研磨环2间的第一研磨区间,当使用者驱动手游戏杆6 来带动该转动连杆3转动时,该磨豆机锥刀1将与该研磨环2呈相对转动方向 以进行粗磨程序,此时,豆子将同时受到该多个螺旋刀刃8A与该研磨环2的 挤压、摩擦而破裂,这些已破裂的豆子碎屑应随着该螺牙沟4的推进入该多个 斜刀刃8B与该研磨环2间的第二研磨区间,以进行细磨程序,再持续受到研 磨力道作用,直至豆子粉末颗粒大小足以通过该间隙5为止。

不过,由于豆子本身具坚韧弹性,当进行粗磨程序时,豆子在被挤压、破 裂瞬间,将会顺着转动力道往外弹跳。然而,现有技术磨豆机锥刀1所采用的 该螺牙沟4为平滑面,当破裂豆子往外弹跳时,豆子经常会顺着该多个螺牙沟 4往上跳出第一研磨区间,亦经常性会出现豆子跳出碗杯9外,因而在使用上 相当的不便。

此外,当已研磨破裂的豆子朝上跳出第一研磨区间时,会使得已破裂的豆 子与第一研磨区上方完整的豆子混合,此现象将造成已破裂的豆子与完整的豆 子会同时进入第一研磨区间的情形。由于粗磨程序所需的施力大于细磨程序, 因此,使用者的施力大小便会取决于该第一研磨区间内破裂豆子与完整豆子的 混合比例,若破裂豆子较多,则可施力减轻;反之,则需加强力道,明显造成 使用者的施力不平均,因此,施用者需忽大忽小、忽快忽慢地调整施力,除将 增大前述第一研磨区内所产生的研磨振动频率及噪音,且将进一步影响研磨效 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豆机锥刀结构,以解 决现有技术豆子在第一研磨区间内所产生跳豆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达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磨豆机锥刀,该磨豆机锥刀具有一锥面,该锥面设有由顶部往底部延 伸的多个螺牙沟,该多个螺牙沟形成多个螺旋刀刃,该多个螺旋刀刃各具一 锐面,且该多个锐面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豆机锥刀,该凹槽为两个以上,且该所述凹槽两 两之间各有一间距。

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豆机锥刀,该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豆机锥刀,该多个凹槽会在该多个螺旋刀刃形成 尖锐面,且在该多个螺牙沟形成粗糙面,当豆子落入该多个螺旋刀刃与该研磨 环间的第一研磨区间以进行第一道粗磨程序时,该尖锐、粗糙面可增加豆子摩 擦阻力。因此,豆子在被挤压、破裂瞬间,前述由该多个凹槽所增加的摩擦阻 力将可吸收破裂豆子的弹跳动能,因而可抑止豆子破裂弹跳现象。

故本实用新型研磨豆子时,豆子经由第一研磨区间粗磨时,不会因为豆子 跳动造成第一研磨区内混豆,而导致第一道粗磨时的受力不均,也就是说使用 者可以均匀的施力,并可降低摩擦振动频率,并增加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磨豆机外观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磨豆机锥刀结构图;

图3,为现有技术磨豆机研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磨豆机锥刀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 应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豆机锥刀10,该磨豆机锥刀10具 有一锥面11,该锥面11具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20,该多个螺牙 沟20形成多个螺旋刀刃21,例如,本实施例的该磨豆机锥刀10为具有6道 螺牙沟20,藉以形成6组螺旋刀刃21。另外,该锥面11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12。且该多个螺旋刀刃21各具一锐面22,且该多个锐面22各相对应位置皆 设置至少一凹槽30。

请再一并参阅图5所示,该磨豆机锥刀10为穿套置入一研磨环50内,且 该磨豆机锥刀10底部周围与该研磨环50保持一间隙40。该多个螺旋刀刃21 与该研磨环50间为第一研磨区间,该多个斜刀刃12与该研磨环50之间为第 二研磨区间。

当豆子进入第一研磨区间,且受到该多个螺旋刀刃21与该研磨环50相互 摩擦、挤压而破裂瞬间,虽破裂豆子会因本身坚韧弹性而弹跳,但随即会受到 该凹槽30在该多个螺旋刀刃21的锐面22形成的尖锐角及在该多个螺牙沟20 形成的粗糙面所阻挡,而降低跳动力道并继续受到研磨力道持续往下方的第二 研磨区间推进。

因此,已经由第一研磨区粗磨后的豆子可顺利进入第二研磨区进行细磨程 序,直到豆子粉粒颗粒大小足以通过该间隙40时为止。

请再一并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该磨豆机锥刀正视图,为在该多个 螺旋刀刃21的锐面22上设置至少一凹槽30,其中该凹槽30可以为两个以上 (图示为以绘制两个为例说明),两凹槽30间为具一间距31,藉由该间距31 的设置,可以保留该螺旋刀刃21,以维持碎裂豆子的效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磨豆机锥刀10藉由该凹槽30所增加的摩擦阻力, 可有效地吸收进行豆子在粗磨程序时所产生的破裂弹跳动能,当豆子的跳动力 道被抑制后,将会顺着该多个螺牙沟20往下方的第二研磨区推进细磨。也就 是说,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磨豆机锥刀10,所有豆子将会依序遵循经由第一研 磨区进行粗磨后,再推进入第二研磨区进行细磨,因此,明显地可增加研磨效 率。

又通过上述特色,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第一研磨区间完整豆子与破裂豆子混 合情形,故不会因为混豆比例不同而导致第一道粗磨时的受力不均,亦即使用 者可以均匀的施力,并可明显地降低摩擦振动频率及噪音。

本实用新型虽采用6组螺旋刀刃21的磨豆机锥刀10作为实施例的说明, 惟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各样式的磨豆机锥刀。

本实施例的磨豆机锥刀10可为铸模或任一合成金属材质或陶瓷材料制 成。

本实施例的磨豆机锥刀10为以手摇式磨豆机作为实施例,惟适用范围不 在此限,也可适用于任何具有锥刀的电气驱动磨豆机。

磨豆机锥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磨豆机锥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磨豆机锥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豆机锥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豆机锥刀.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3491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5.30 CN 202234916 U *CN202234916U* (21)申请号 201120353261.3 (22)申请日 2011.09.15 A47J 42/02(2006.01) B02C 19/22(2006.01) A47J 42/38(2006.01) (73)专利权人 赖建宏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72)发明人 赖建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 (54) 实用新型名称 磨豆机锥刀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豆机锥刀, 该磨豆。

2、机锥 刀为穿套置入一研磨环, 但该磨豆机锥刀的底部 与该研磨环保持一间隙, 该磨豆机锥刀的锥面具 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所形成的多个 螺旋刀刃, 且该磨豆机锥刀的锥面底部具有多个 斜刀刃。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该多个螺旋刀刃 的锐面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 据此, 该多个凹槽会在该多个螺旋刀刃上形成尖锐面, 且在该多个螺牙沟上形成粗糙面, 当该磨豆机锥 刀与研磨环相对转动以进行研磨豆子时, 该尖锐、 粗糙面可增加豆子摩擦阻力, 吸收坚韧豆子破裂 瞬间所产生的跳动力道, 因此, 豆子可依序经由粗 磨程序后再进入细磨程序, 增加研磨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3、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磨豆机锥刀, 该磨豆机锥刀具有一锥面, 该锥面设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 螺牙沟, 该多个螺牙沟形成多个螺旋刀刃, 其特征在于 : 该多个螺旋刀刃各具一锐面, 且该多个锐面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磨豆机锥刀, 其特征在于, 该凹槽为两个以上, 且所述凹槽两 两之间各有一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磨豆机锥刀, 其特征在于, 该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

4、202234916 U 2 1/3 页 3 磨豆机锥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磨豆机, 特别涉及磨豆机用的锥刀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请参阅图 1、 图 2 与图 3 所示, 传统磨豆机 7, 如咖啡与胡椒磨豆机, 其中, 磨豆机 7 具有一组研磨组件, 包含一磨豆机锥刀1、 一研磨环2与一转动连杆3 ; 其中该转动连杆3与 该磨豆机锥刀 1 顶部的中心点连接, 该磨豆机锥刀 1 穿套置入该研磨环 2, 且其底部周围与 该研磨环2保持一间隙5, 该磨豆机锥刀1的锥面具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4所 形成多个螺旋刀刃 8A, 且该磨豆机锥刀 1 的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8B。

5、。另磨豆机 7 包括 一手游戏杆 6 与该转动连杆 3 连接, 以及用以盛装豆子的一碗杯 9。 0003 据此, 现有技术可于该碗杯 9 内置入要研磨的豆子, 豆子会往下滑落至该多个螺 旋刀刃 8A 与该研磨环 2 间的第一研磨区间, 当使用者驱动手游戏杆 6 来带动该转动连杆 3 转动时, 该磨豆机锥刀 1 将与该研磨环 2 呈相对转动方向以进行粗磨程序, 此时, 豆子将同 时受到该多个螺旋刀刃 8A 与该研磨环 2 的挤压、 摩擦而破裂, 这些已破裂的豆子碎屑应随 着该螺牙沟 4 的推进入该多个斜刀刃 8B 与该研磨环 2 间的第二研磨区间, 以进行细磨程 序, 再持续受到研磨力道作用, 。

6、直至豆子粉末颗粒大小足以通过该间隙 5 为止。 0004 不过, 由于豆子本身具坚韧弹性, 当进行粗磨程序时, 豆子在被挤压、 破裂瞬间, 将 会顺着转动力道往外弹跳。然而, 现有技术磨豆机锥刀 1 所采用的该螺牙沟 4 为平滑面, 当 破裂豆子往外弹跳时, 豆子经常会顺着该多个螺牙沟 4 往上跳出第一研磨区间, 亦经常性 会出现豆子跳出碗杯 9 外, 因而在使用上相当的不便。 0005 此外, 当已研磨破裂的豆子朝上跳出第一研磨区间时, 会使得已破裂的豆子与第 一研磨区上方完整的豆子混合, 此现象将造成已破裂的豆子与完整的豆子会同时进入第一 研磨区间的情形。 由于粗磨程序所需的施力大于细磨程。

7、序, 因此, 使用者的施力大小便会取 决于该第一研磨区间内破裂豆子与完整豆子的混合比例, 若破裂豆子较多, 则可施力减轻 ; 反之, 则需加强力道, 明显造成使用者的施力不平均, 因此, 施用者需忽大忽小、 忽快忽慢地 调整施力, 除将增大前述第一研磨区内所产生的研磨振动频率及噪音, 且将进一步影响研 磨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磨豆机锥刀结构, 以解决现有技 术豆子在第一研磨区间内所产生跳豆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7 为达前述的创作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 0008 一种磨豆机锥刀, 该磨豆机锥刀具有一锥面, 该锥面设有由顶部。

8、往底部延伸的多 个螺牙沟, 该多个螺牙沟形成多个螺旋刀刃, 该多个螺旋刀刃各具一锐面, 且该多个锐面各 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0009 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豆机锥刀, 该凹槽为两个以上, 且该所述凹槽两两之间 说 明 书 CN 202234916 U 3 2/3 页 4 各有一间距。 0010 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豆机锥刀, 该锥面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0011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 0012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豆机锥刀, 该多个凹槽会在该多个螺旋刀刃形成尖锐 面, 且在该多个螺牙沟形成粗糙面, 当豆子落入该多个螺旋刀刃与该研磨环间的第一研磨 。

9、区间以进行第一道粗磨程序时, 该尖锐、 粗糙面可增加豆子摩擦阻力。 因此, 豆子在被挤压、 破裂瞬间, 前述由该多个凹槽所增加的摩擦阻力将可吸收破裂豆子的弹跳动能, 因而可抑 止豆子破裂弹跳现象。 0013 故本实用新型研磨豆子时, 豆子经由第一研磨区间粗磨时, 不会因为豆子跳动造 成第一研磨区内混豆, 而导致第一道粗磨时的受力不均, 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均匀的施力, 并可降低摩擦振动频率, 并增加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现有技术磨豆机外观结构图 ; 0015 图 2, 为现有技术磨豆机锥刀结构图 ; 0016 图 3, 为现有技术磨豆机研磨剖视示意图 ; 0017 图 4,。

10、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 0018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结构剖视示意图 ; 0019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磨豆机锥刀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 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但应了解 的是, 下述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 而不应被解释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请参阅图 4 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豆机锥刀 10, 该磨豆机锥刀 10 具有一锥面 11, 该锥面 11 具有由顶部往底部延伸的多个螺牙沟 20, 该多个螺牙沟 20 形成多个螺旋刀 刃21, 例如, 本实施例的该磨豆机锥刀10为具有6道螺牙沟20, 藉以形成6组螺旋刀刃2。

11、1。 另外, 该锥面 11 底部具有多个斜刀刃 12。且该多个螺旋刀刃 21 各具一锐面 22, 且该多个 锐面 22 各相对应位置皆设置至少一凹槽 30。 0022 请再一并参阅图 5 所示, 该磨豆机锥刀 10 为穿套置入一研磨环 50 内, 且该磨豆机 锥刀 10 底部周围与该研磨环 50 保持一间隙 40。该多个螺旋刀刃 21 与该研磨环 50 间为第 一研磨区间, 该多个斜刀刃 12 与该研磨环 50 之间为第二研磨区间。 0023 当豆子进入第一研磨区间, 且受到该多个螺旋刀刃21与该研磨环50相互摩擦、 挤 压而破裂瞬间, 虽破裂豆子会因本身坚韧弹性而弹跳, 但随即会受到该凹槽 。

12、30 在该多个螺 旋刀刃 21 的锐面 22 形成的尖锐角及在该多个螺牙沟 20 形成的粗糙面所阻挡, 而降低跳动 力道并继续受到研磨力道持续往下方的第二研磨区间推进。 0024 因此, 已经由第一研磨区粗磨后的豆子可顺利进入第二研磨区进行细磨程序, 直 到豆子粉粒颗粒大小足以通过该间隙 40 时为止。 0025 请再一并参阅图 6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该磨豆机锥刀正视图, 为在该多个螺旋刀 刃21的锐面22上设置至少一凹槽30, 其中该凹槽30可以为两个以上(图示为以绘制两个 说 明 书 CN 202234916 U 4 3/3 页 5 为例说明), 两凹槽30间为具一间距31, 藉由该间距。

13、31的设置, 可以保留该螺旋刀刃21, 以 维持碎裂豆子的效率。 0026 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磨豆机锥刀10藉由该凹槽30所增加的摩擦阻力, 可有效 地吸收进行豆子在粗磨程序时所产生的破裂弹跳动能, 当豆子的跳动力道被抑制后, 将会 顺着该多个螺牙沟 20 往下方的第二研磨区推进细磨。也就是说,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磨豆机 锥刀 10, 所有豆子将会依序遵循经由第一研磨区进行粗磨后, 再推进入第二研磨区进行细 磨, 因此, 明显地可增加研磨效率。 0027 又通过上述特色,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第一研磨区间完整豆子与破裂豆子混合情 形, 故不会因为混豆比例不同而导致第一道粗磨时的受力不均, 亦即。

14、使用者可以均匀的施 力, 并可明显地降低摩擦振动频率及噪音。 0028 本实用新型虽采用 6 组螺旋刀刃 21 的磨豆机锥刀 10 作为实施例的说明, 惟本实 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此, 也可适用于各样式的磨豆机锥刀。 0029 本实施例的磨豆机锥刀 10 可为铸模或任一合成金属材质或陶瓷材料制成。 0030 本实施例的磨豆机锥刀 10 为以手摇式磨豆机作为实施例, 惟适用范围不在此限, 也可适用于任何具有锥刀的电气驱动磨豆机。 说 明 书 CN 202234916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34916 U 6 2/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34916 U 7 3/3 页 8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34916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