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714471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76131.4

申请日:

20151222

公开号:

CN205337281U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5/01,A01K93/00

主分类号:

A01K85/01,A01K93/00

申请人:

浙江海洋学院

发明人:

李颖杰,林慧敏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优先权:

CN20152107613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孙国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包括鱼丝线、浮标橡胶套、荧光球体、鱼钩、四个活动箍套和收纳泡沫圈,鱼丝线的上端与手竿或海竿相连接,其下端与鱼钩固定连接;鱼丝线自上而下依次串设有浮标橡胶套和荧光球体,浮标橡胶套和荧光球体可相对于鱼丝线上下移动;四个活动箍套分别安装在荧光球体的外侧,收纳泡沫圈可将鱼丝线、浮标橡胶套、荧光球体、鱼钩、四个活动箍套收纳在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制作简单;在不降低鱼蟹捕获率的同时,具备同时捕获鱼蟹的功能,通过荧光球体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晚上鱼蟹的捕获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鱼丝线(1)、浮标橡胶套(2)、荧光球体(3)、鱼钩(4)、四个活动箍套(5)和收纳泡沫圈,所述鱼丝线(1)的上端与手竿(8)或海竿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鱼钩(4)固定连接;所述鱼丝线(1)自上而下依次串设有所述浮标橡胶套(2)和所述荧光球体(3),所述浮标橡胶套(2)和荧光球体(3)可相对于所述鱼丝线(1)上下移动;四个所述活动箍套(5)分别安装在所述荧光球体(3)的外侧,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线(1)、所述浮标橡胶套(2)、所述荧光球体(3)、所述鱼钩(4)、所述四个活动箍套(5)收纳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球体(3)上设有六个固定点,所述固定点间两两相对且相通形成一条纵向通道(6)和两条横向通道(7),所述纵向通道(6)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7)互不相通;所述鱼丝线(1)穿过所述纵向通道(6)与所述鱼钩(4)相连接,每个所述横向通道(7)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5),两个所述活动套箍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通道(7)的固定点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7)内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箍套(5)为圈状抽紧式尼龙线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球体(3)可持续在暗处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球体(3)的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泡沫圈包括缠绕柱(13)、第一挡片(10)、第二挡片(11)和用于固定所述鱼线的固定针(12),所述缠绕柱(13)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为大小相同的圆片,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13)的两侧且三者的轴线重合;所述固定针(12)扎在所述缠绕柱(13)上;所述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的直径大于所述缠绕柱(1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球体(3)具有小于鱼钩(4)重力的浮力。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渔具,尤其涉及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钓螃蟹用具的案例比较少,如今存在的钓鱼钓蟹用具用途比 较单一,还没有一款可满足实现高效钓鱼钓蟹的用具。针对现今人们追求简 洁,便捷的生活方式,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方便携带,又能简单操作 的集钓鱼钓蟹一体的两用用具。众所周知,螃蟹有五对脚,前面一对成钳状 用于捕食或攻击敌方,横着爬,是杂食性动物。针对这特性,浙江富阳天洋 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提出了专利案号为201420627145.X的项目,利用用饵料 吸引螃蟹,然后用能收紧的活动结把螃蟹的脚套住从而捕捉螃蟹,但其结构 较为复杂,安装和制造都比较困难,而且由于结构复杂会不利于捕捉时的操 作,如上钓时松绑螃蟹并恢复原样继续捕捉时的过程不方便。而且此钓具不 能用于钓鱼,在人们选择钓鱼或者钓蟹的时候必须拆装钓具,这显得十分的 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针对以上的情况提供可以高效 钓取于鱼和蟹、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的钓鱼钓蟹两用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包 括鱼丝线、浮标橡胶套、荧光球体、鱼钩、四个活动箍套和收纳泡沫圈,所 述鱼丝线的上端与手竿或海竿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鱼钩固定连接;所述鱼 丝线自上而下依次串设有所述浮标橡胶套和所述荧光球体,所述浮标橡胶套 和荧光球体可相对于所述鱼丝线上下移动;四个所述活动箍套分别安装在所 述荧光球体的外侧,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线、所述浮标橡胶套、所 述荧光球体、所述鱼钩、所述四个活动箍套收纳在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荧光球体上设有六个固定点,所述固定点间两两相对且相 通形成一条纵向通道和两条横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互 不相通;所述鱼丝线穿过所述纵向通道与所述鱼钩相连接,每个所述横向通 道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两个所述活动套箍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通道的固 定点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内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动箍套为圈状抽紧式尼龙线套。

进一步,所述荧光球体可持续在暗处发光。

进一步,所述荧光球体的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材料。

进一步,所述收纳泡沫圈包括缠绕柱、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和用于固定 所述鱼线的固定针,所述缠绕柱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 片为大小相同的圆片,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 的两侧且三者的轴线重合;所述固定针扎在所述缠绕柱上;所述所述第一挡 片和所述第二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缠绕柱。

进一步,所述荧光球体具有小于鱼钩重力的浮力。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多数海底生物的正趋光性,荧光球 体的设置可有效提高鱼蟹诱捕率;在水域底或浅水域,可把荧光球体往下移 动,以使活动套尽可能靠近鱼钩,以期增大螃蟹捕获的几率;若钓深水域中 层的鱼类,可使荧光球体网上移动,避免妨碍钓鱼,而且在不进行任何拆卸 组装中实现了高效钓鱼钓蟹的便捷功能;不使用钓具时,可将钓具整体有序 缠绕收纳在收纳泡沫圈上,收纳使用非常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制作简单; 在不降低鱼蟹捕获率的同时,具备同时捕获鱼蟹的功能,通过荧光球体的运 用可有效提高晚上鱼蟹的捕获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箍套和荧光球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纳泡沫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鱼丝线,2、浮标,3、荧光球体,4、鱼钩,5、活动箍套,6、纵向 通道,7、横向通道,8、手竿,9、鱼饵,10、第一挡片,11、第二挡片, 12、固定针,13、缠绕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 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鱼蟹两用钓具,包括鱼丝线1、浮标橡胶套2、 荧光球体3、鱼钩4、四个活动箍套5和收纳泡沫圈,所述荧光球体3上设 有六个固定点,所述固定点间两两相对且相通形成一条纵向通道6和两条横 向通道7,所述纵向通道6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7互不相通;所述鱼丝线1 的上端与手竿8或海竿相连接,所述鱼丝线1的下端穿过所述纵向通道6与 所述鱼钩4相连接;四个所述活动箍套5分别安装在所述荧光球体3的外侧, 每个所述横向通道7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5,两个所述活动套箍分别安装 在所述横向通道7的固定点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7内相连接。所述荧光球体 3可持续在暗处发光,所述荧光球体3的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材料。所述荧光 球体3具有小于鱼钩4重力的浮力。

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线1、所述浮标橡胶套2、所述荧光球体3、 所述鱼钩4、所述四个活动箍套5收纳在内。所述收纳泡沫圈包括缠绕柱13、 第一挡片10、第二挡片11和用于固定所述鱼线的固定针12,所述缠绕柱13 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为大小相同的圆片,所 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13的两侧且三者 的轴线重合;所述固定针12扎在所述缠绕柱13上;所述所述第一挡片10 和所述第二挡片11的直径大于所述缠绕柱1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箍套5为圈状抽紧式尼龙线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如图4所示,首先将鱼丝线1从 收纳泡沫圈中取下,将鱼线1的一端系在手竿8或海竿上,然后把鱼饵9置 于鱼钩4上。根据水域的大小深浅,把浮标橡胶套2移至适当的位置,同时 将活动箍套5展开;最后通过海竿或手竿8将钓具抛进水中,当鱼吃鱼饵9 的时候,浮标橡胶套2会上下前后移动;当螃蟹进入捕获范围时,其五对脚 会无规则摆动,当其中的一只或几只脚进入活动箍套5的时候,活动箍套5 在受到螃蟹脚摆动的力的时候,会自动把螃蟹的脚牢牢锁住,这时螃蟹会使 劲挣扎,使得浮标橡胶套2有明显的移动,这类情况应立即起竿。在钓鱼结 束后,把系于手竿8或海竿一端的鱼丝线1解下,把活动箍套5拉紧,然后 有序地一圈一圈把鱼丝线1缠绕在收纳泡沫圈的缠绕柱13上,用固定针12 固定住鱼丝线1,方便下次取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蟹两用钓具.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76131.4 (22)申请日 2015.12.22 A01K 85/01(2006.01) A01K 9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学院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 海大南路 1 号 (72)发明人 李颖杰 林慧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68 代理人 孙国栋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包括鱼 丝线、 浮标橡胶套、 荧光球体、 鱼钩、 四个活动箍套 和收纳泡沫圈。

2、, 鱼丝线的上端与手竿或海竿相连 接, 其下端与鱼钩固定连接 ; 鱼丝线自上而下依 次串设有浮标橡胶套和荧光球体, 浮标橡胶套和 荧光球体可相对于鱼丝线上下移动 ; 四个活动箍 套分别安装在荧光球体的外侧, 收纳泡沫圈可将 鱼丝线、 浮标橡胶套、 荧光球体、 鱼钩、 四个活动箍 套收纳在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 整体体积小、 携带方便, 制作简单 ; 在不降低鱼蟹捕获率的同 时, 具备同时捕获鱼蟹的功能, 通过荧光球体的运 用可有效提高晚上鱼蟹的捕获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337。

3、281 U 2016.06.29 CN 205337281 U 1.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鱼丝线(1)、 浮标橡胶套(2)、 荧光球体(3)、 鱼 钩(4)、 四个活动箍套(5)和收纳泡沫圈, 所述鱼丝线(1)的上端与手竿(8)或海竿相连接, 其 下端与所述鱼钩(4)固定连接; 所述鱼丝线(1)自上而下依次串设有所述浮标橡胶套(2)和 所述荧光球体(3), 所述浮标橡胶套(2)和荧光球体(3)可相对于所述鱼丝线(1)上下移动; 四个所述活动箍套(5)分别安装在所述荧光球体(3)的外侧, 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 线(1)、 所述浮标橡胶套(2)、 所述荧光球体(3)、 所述鱼。

4、钩(4)、 所述四个活动箍套(5)收纳在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球体(3)上设有六个 固定点, 所述固定点间两两相对且相通形成一条纵向通道(6)和两条横向通道(7), 所述纵 向通道(6)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7)互不相通; 所述鱼丝线(1)穿过所述纵向通道(6)与所述 鱼钩(4)相连接, 每个所述横向通道(7)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5), 两个所述活动套箍分别 安装在所述横向通道(7)的固定点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7)内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箍套(5)为圈状抽紧 式尼龙线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5、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球体(3)可持续在暗 处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球体(3)的材料为无 毒无害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泡沫圈包括缠绕柱 (13)、 第一挡片(10)、 第二挡片(11)和用于固定所述鱼线的固定针(12), 所述缠绕柱(13)为 圆柱体结构, 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为大小相同的圆片, 所述第一挡片 (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13)的两侧且三者的轴线重合; 所述固定 针(12)扎在所述缠绕柱(13)上; 所述所述第。

6、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的直径大于所 述缠绕柱(1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球体(3)具 有小于鱼钩(4)重力的浮力。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37281 U 2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渔具, 尤其涉及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涉及钓螃蟹用具的案例比较少, 如今存在的钓鱼钓蟹用具用途比较单一, 还 没有一款可满足实现高效钓鱼钓蟹的用具。 针对现今人们追求简洁, 便捷的生活方式, 本实 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方便携带, 又能简单操作的集钓鱼钓蟹一。

7、体的两用用具。 众所周知, 螃蟹有五对脚, 前面一对成钳状用于捕食或攻击敌方, 横着爬, 是杂食性动物。 针对这特性, 浙江富阳天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提出了专利案号为201420627145.X的项目, 利用用饵料吸 引螃蟹, 然后用能收紧的活动结把螃蟹的脚套住从而捕捉螃蟹, 但其结构较为复杂, 安装和 制造都比较困难, 而且由于结构复杂会不利于捕捉时的操作, 如上钓时松绑螃蟹并恢复原 样继续捕捉时的过程不方便。 而且此钓具不能用于钓鱼, 在人们选择钓鱼或者钓蟹的时候 必须拆装钓具, 这显得十分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针对以上的情况提供可以高效钓取于鱼。

8、 和蟹、 方便携带、 操作简单的钓鱼钓蟹两用的工具。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包括鱼丝线、 浮标橡胶套、 荧光球体、 鱼钩、 四个活动箍套和收纳泡沫圈, 所述鱼丝线的上端与手竿或海 竿相连接, 其下端与所述鱼钩固定连接; 所述鱼丝线自上而下依次串设有所述浮标橡胶套 和所述荧光球体, 所述浮标橡胶套和荧光球体可相对于所述鱼丝线上下移动; 四个所述活 动箍套分别安装在所述荧光球体的外侧, 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线、 所述浮标橡胶 套、 所述荧光球体、 所述鱼钩、 所述四个活动箍套收纳在内。 000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

9、如下改进: 0006 进一步, 所述荧光球体上设有六个固定点, 所述固定点间两两相对且相通形成一 条纵向通道和两条横向通道, 所述纵向通道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互不相通; 所述鱼丝线穿 过所述纵向通道与所述鱼钩相连接, 每个所述横向通道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 两个所述 活动套箍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通道的固定点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内相连接。 0007 进一步, 所述活动箍套为圈状抽紧式尼龙线套。 0008 进一步, 所述荧光球体可持续在暗处发光。 0009 进一步, 所述荧光球体的材料为无毒无害的材料。 0010 进一步, 所述收纳泡沫圈包括缠绕柱、 第一挡片、 第二挡片和用于固定所述鱼线的 固定针, 。

10、所述缠绕柱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为大小相同的圆片, 所述 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的两侧且三者的轴线重合; 所述固定针扎 在所述缠绕柱上; 所述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缠绕柱。 0011 进一步, 所述荧光球体具有小于鱼钩重力的浮力。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37281 U 3 00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多数海底生物的正趋光性, 荧光球体的设置 可有效提高鱼蟹诱捕率; 在水域底或浅水域, 可把荧光球体往下移动, 以使活动套尽可能靠 近鱼钩, 以期增大螃蟹捕获的几率; 若钓深水域中层的鱼类, 可使荧光球体网上。

11、移动, 避免 妨碍钓鱼, 而且在不进行任何拆卸组装中实现了高效钓鱼钓蟹的便捷功能; 不使用钓具时, 可将钓具整体有序缠绕收纳在收纳泡沫圈上, 收纳使用非常便捷。 001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 整体体积小、 携带方便, 制作简单; 在不降低鱼蟹 捕获率的同时, 具备同时捕获鱼蟹的功能, 通过荧光球体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晚上鱼蟹的捕 获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箍套和荧光球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纳泡沫圈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图。 0018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

12、表如下: 0019 1、 鱼丝线, 2、 浮标, 3、 荧光球体, 4、 鱼钩, 5、 活动箍套, 6、 纵向通道, 7、 横向通道, 8、 手竿, 9、 鱼饵, 10、 第一挡片, 11、 第二挡片, 12、 固定针, 13、 缠绕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鱼蟹两用钓具, 包括鱼丝线1、 浮标橡胶套2、 荧光球体3、 鱼 钩4、 四个活动箍套5和收纳泡沫圈, 所述荧光球体3上设有六个固定点, 所述固定点间两两 相对且相通形成一条纵向通道6和两。

13、条横向通道7, 所述纵向通道6和两条所述横向通道7互 不相通; 所述鱼丝线1的上端与手竿8或海竿相连接, 所述鱼丝线1的下端穿过所述纵向通道 6与所述鱼钩4相连接; 四个所述活动箍套5分别安装在所述荧光球体3的外侧, 每个所述横 向通道7对应两个所述活动箍套5, 两个所述活动套箍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通道7的固定点 处且在所述横向通道7内相连接。 所述荧光球体3可持续在暗处发光, 所述荧光球体3的材料 为无毒无害的材料。 所述荧光球体3具有小于鱼钩4重力的浮力。 0022 所述收纳泡沫圈可将所述鱼丝线1、 所述浮标橡胶套2、 所述荧光球体3、 所述鱼钩 4、 所述四个活动箍套5收纳在内。 所述收纳。

14、泡沫圈包括缠绕柱13、 第一挡片10、 第二挡片11 和用于固定所述鱼线的固定针12, 所述缠绕柱13为圆柱体结构, 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 二挡片11为大小相同的圆片, 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述第二挡片11对称固定在所述缠绕柱13 的两侧且三者的轴线重合; 所述固定针12扎在所述缠绕柱13上; 所述所述第一挡片10和所 述第二挡片11的直径大于所述缠绕柱13。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活动箍套5为圈状抽紧式尼龙线套。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 如图4所示, 首先将鱼丝线1从收纳泡沫圈 中取下, 将鱼线1的一端系在手竿8或海竿上, 然后把鱼饵9置于鱼钩4上。

15、。 根据水域的大小深 浅, 把浮标橡胶套2移至适当的位置, 同时将活动箍套5展开; 最后通过海竿或手竿8将钓具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37281 U 4 抛进水中, 当鱼吃鱼饵9的时候, 浮标橡胶套2会上下前后移动; 当螃蟹进入捕获范围时, 其 五对脚会无规则摆动, 当其中的一只或几只脚进入活动箍套5的时候, 活动箍套5在受到螃 蟹脚摆动的力的时候, 会自动把螃蟹的脚牢牢锁住, 这时螃蟹会使劲挣扎, 使得浮标橡胶套 2有明显的移动, 这类情况应立即起竿。 在钓鱼结束后, 把系于手竿8或海竿一端的鱼丝线1 解下, 把活动箍套5拉紧, 然后有序地一圈一圈把鱼丝线1缠绕在收纳泡沫圈的缠绕柱13上, 用固定针12固定住鱼丝线1, 方便下次取用。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37281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337281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