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144688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293205.0

申请日:

20100816

公开号:

CN201766869U

公开日:

2011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F25/02

主分类号:

A01F25/02

申请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发明人:

王庆美,张海燕,张立明,李爱贤,侯夫云,解备涛,董顺旭,吕伍群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28号

优先权:

CN201020293205U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慰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它包括窖室和拱棚,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拱棚位于地上,窖室是倒梯形土沟,上宽下窄,窖室长度方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在所述的窖室内一侧设置有送货台阶;在窖室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入口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井窖保温性能差、窖内湿度大、换气通风困难的缺陷,且成本低、贮藏量大、易操作,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包括窖室、拱棚和出入台阶,其中窖室的两端设置有出入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拱棚位于地上,窖室是倒梯形土沟,窖室长度方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所述窖室长度为50-100m,窖室顶宽度3.8-4.2m,窖室底宽度2.4-2.8m,窖室深度1.8-2.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棚的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口间距12-15m,所述的送货口间距28-3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送货口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在窖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入口处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其特征在于,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送货台阶,送货台阶的高50cm、宽50cm,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及应用,属于食品工程中的农产品贮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又名红薯、番薯、白薯、地瓜、山芋等,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从我国东北到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甘薯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烂窖现象,其主要原因总结为“五害一缺”,“五害”为:冷害、冻害、湿害、干害和病害,“一缺”为:缺氧。甘薯性喜温怕寒冷潮湿,贮藏适温10~14℃,相对湿度80%左右(品种间有差别,济薯18应高于75%,济薯22号应低于80%)。低于10℃易发生冷害,表皮出现凹陷斑块,导致腐烂。甘薯无生理休眠期,贮藏期间如果温度较高(15-20℃),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不好,会随时发芽,发芽消耗内部营养,导致不能食用。甘薯表皮薄,收获时易受破伤,受伤的薯块,易受病菌侵染,贮藏时破伤染菌的薯块,如遇高温多湿,极易变质腐烂。15-25℃时易发生软腐病,23-27℃时易发生黑斑病。因此安全贮藏甘薯成为甘薯生产过程中棘手的问题。

甘薯在贮藏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技术操作:

1.贮房消毒。用来贮藏的薯窖,应清扫干净,认真消毒,通常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按每平方米5~15克多点燃烧,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充分通风。

2.适时收获。甘薯易受冷害,须适时收获。收获时气温不能低于10℃。收获当天稍经晾晒就要装袋入窖。

3.精选薯块。入窖甘薯要选择无伤、无病的优良薯块进行贮藏。

4.加强管理。入窖初期,库温高,湿度大,易使薯块发芽或染病,应注意通风,降温排湿;贮藏中期,外温很低,甘薯易遭受冷害,此期应注意保温,温度保持12℃以上;贮藏后期,外部天气回暖,甘薯呼吸作用增强,窖内应加强通风,防止因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累积造成“闷窖”烂薯。

5.注意方法。甘薯入窖容量不可超过2/3,留出空间,以利通风排湿,防止“闷窖”。贮藏中如发现病薯应立即拣出,以防蔓延。

为保证甘薯越冬安全贮藏,除了采用以上技术操作以外,还需要有特定的贮藏窖对甘薯进行贮藏,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甘薯窖有井窖、地上或半地下的大屋窖、大棚窖等。但是以上各种甘薯窖存在以下技术不足:采用井窖贮藏的初期,由于外界气温高,易使窖内发生湿害,且甘薯搬运困难,另外由于封窖过早或薯块贮藏量过大,薯块呼吸作用加强,使窖内氧气减少,CO2达4-5%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使薯块因缺氧而造成腐烂;地上或半地下的大屋窖要求墙身厚、屋顶厚、结构严密且需要加温设备,建设成本高;大棚窖的建设也要求必须有四面墙体围成的贮藏间、拱棚和正反两面墙体,并且在低温地区保温困难,因此大棚窖的性价比低,不适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贮藏量大、易搬运、易操作、保温保湿效果好的安全贮藏甘薯的耐低温贮藏窖,不但解决了甘薯贮藏过程中的安全越冬问题,而且可以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包括窖室和拱棚,在窖室的两端设置有出入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拱棚位于地上,窖室是倒梯形土沟,上宽下窄,窖室长度方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

所述窖室长度为50-100m,窖室顶宽度3.8-4.2m,窖室底宽度2.4-2.8m,窖室深度1.8-2.2m。

所述的拱棚的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cm。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既克服了井窖保温性能差、窖内湿度大、换气通风差、搬运困难的缺陷,又保留了传统大屋窖和大棚窖的温湿度控制方便和保温性能好的优点,而且窖室内两侧墙具有一定的斜度,有利于承重,使窖室的稳固度增加。窖室长度可根据贮藏量调整。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口间距12-15m,所述的送货口间距28-32m。

优选的,所述的与送货口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此处设计方便人们将甘薯运入运出。

在窖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入口处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旨在寒冷天气时提升窖内温度时,通过燃烧秸秆等方式加热火墙,方便调节甘薯贮藏窖窖内的温度。

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送货台阶,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方便种薯入窖和出窖的操作。送货台阶尺寸按常规设置。可优选高50cm、宽50cm的送货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优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将传统的井窖与传统的大屋窖、大棚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克服了井窖保温性能差、窖内湿度大、换气通风困难的缺陷,又保留了传统大屋窖和大棚窖的温湿度控制方便和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建设成本低,仅相当于传统大屋窖的1/30,大棚窖的1/10;

3、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湿度控制方便,可根据品种调整湿度,如贮藏济薯18号甘薯时,相对湿度要高于75%,以保证其商品性,贮藏济薯22号甘薯时,相对湿度要低于80%,以防止发生软腐等病害;

4、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贮藏量大,贮藏甘薯量约500kg/m3;

5、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易操作,设置一个或多个送货口和送货平台,便于种薯出窖和入窖时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农民在生产上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1、土壤地面;2、拱棚;3、通风口;4、送货口;5、竹竿;6、甘薯堆;7、送货台阶;8、入口;9、火墙;10、送货平台;11、窖室;12、出入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中搭建拱棚选用的薄膜是无滴塑料薄膜,潍坊远丰塑胶有限公司产长寿牌无滴塑膜,厚度为0.1mm。

实施例1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窖室11和拱棚2,所述的窖室11位于地下,拱棚2位于地上,窖室是倒梯形土沟,上宽下窄,窖室长度方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所述窖室长度为50m,窖室顶宽度4m,窖室底宽度2.6m,窖室深度2m。所述的拱棚2最顶端离地面的高度为70cm。详细说明如下:

1)选择周围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在地下挖一个长50m的倒梯形土沟作为窖室11,土沟内两边的土墙倾斜,有利于承重,沟深(即窖室深)2m,沟顶宽(即窖室顶宽)4m,沟底宽(即窖室底宽)2.6m;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高50cm、宽50cm的送货台阶7,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以方便种薯入窖和出窖时的运送;在窖室两端火墙外侧设置有出入台阶12,出入台阶12的高50cm、宽50cm。设置此台阶方便人们进出窖室。

2)在窖室顶上搭建拱棚2,采用竹竿5搭建出拱形支架,并在拱形支架上顺序覆盖薄膜、草苫子、薄膜、草苫子和薄膜,草苫子厚度为20mm,薄膜厚度为0.1mm。在窖室11内垂直竖立竹竿5以支撑拱形支架,即所述的竹竿5的一端与拱棚2最高点相连,另一端垂直支撑在窖室11低部;所述的拱棚2高70cm,在拱棚2的一侧面每隔15m设置一个通风口3,每隔30m设置一个送货口4;与送货口4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10;在窖室11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8,入口8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9。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应用

利用以上耐低温甘薯贮藏窖贮藏甘薯的方法,步骤如下:

贮藏甘薯品种:济薯18号甘薯;贮藏时间:当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初。

1)将窖室清扫干净,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按每平方米10克硫磺投放,多点燃烧的方式进行消毒,密闭熏蒸消毒22小时后通风24个小时,完成贮藏窖窖室消毒;

2)适时收获甘薯,收获甘薯时气温高于10℃,收获当天,需将甘薯晾晒3-4小时,然后选择无伤、无病的优良薯块装袋入窖;

3)控制窖内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为76-80%,甘薯堆放高度为1.8m,堆放宽度为4m,相邻两甘薯堆之间的空隙为10cm,贮藏甘薯量约480kg/m3。

未提及的管理步骤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结构实施例1所示,所不同的是:所述窖室11长度为100m,窖室顶宽度4.1m,窖室底宽度2.8m,窖室深度2.2m。所述的拱棚2离地面的高度为75cm。详细说明如下:

1)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地下挖一个长100m的倒梯形土沟作为窖室11,土沟内两边的土墙倾斜,有利于承重,沟深(即窖室深)2.2m,沟顶宽(即窖室顶宽)4.1m,沟底宽(即窖室底宽)2.8m;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高50cm、宽50cm的送货台阶7,送货台阶7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在窖室两端火墙外侧设置有出入台阶12,出入台阶12的高50cm、宽50cm。

2)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地上搭建拱棚2,所述的拱棚2高75cm,在拱棚2的一侧每隔13m设置一个通气口3,每隔28m设置一个送货口4;与送货口4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10;其余同实施例1。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应用

利用以上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贮藏甘薯的方法,步骤如下:

贮藏甘薯品种:济薯22号甘薯;贮藏时间:当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初。

1)贮藏窖窖内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按每平方米8克硫磺投放,多点燃烧的方式进行消毒,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后通风24个小时,完成贮藏窖窖室消毒;

2)与实施例2步骤2)相同;

3)甘薯入窖管理:控制窖内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为75-78%,甘薯堆放高度为2.0m,堆放宽度为3m,相邻两甘薯堆之间的空隙为15cm,贮藏甘薯量约500kg/m3。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6686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3.23 CN 201766869 U *CN201766869U* (21)申请号 201020293205.0 (22)申请日 2010.08.16 A01F 2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 28 号 (72)发明人 王庆美 张海燕 张立明 李爱贤 侯夫云 解备涛 董顺旭 吕伍群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19 代理人 周慰曾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57) 摘要。

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 它 包括窖室和拱棚, 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 拱棚位于 地上, 窖室是倒梯形土沟, 上宽下窄, 窖室长度方 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 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 送货口 ; 在所述的窖室内一侧设置有送货台阶 ; 在窖室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 入口处 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井 窖保温性能差、 窖内湿度大、 换气通风困难的缺 陷, 且成本低、 贮藏量大、 易操作, 适于推广应用。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3、 附图 3 页 CN 201766869 U1/1 页 2 1.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包括窖室、 拱棚和出入台阶, 其中窖室的两端设置有出入台 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 拱棚位于地上, 窖室是倒梯形土沟, 窖室长度方向的 两侧墙向内倾斜, 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所述窖室长度为 50-100m, 窖室顶宽度 3.8-4.2m, 窖室底宽度 2.4-2.8m, 窖室深度 1.8-2.2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拱棚的最高点与地 面之间的距离为 60-80c。

4、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风口间距12-15m, 所述的送货口间距 28-32m。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与送货口相对应的 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在窖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分别设一个入口, 入口处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其特征在于, 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 设置送货台阶, 送货台阶的高 50cm、 宽 50cm, 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7。

5、66869 U1/4 页 3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及应用, 属于食品工程中的农产品贮藏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甘薯又名红薯、 番薯、 白薯、 地瓜、 山芋等, 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主要作物之一, 从 我国东北到西南地区广泛种植。 甘薯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烂窖现象, 其主要原因总结为 “五害 一缺” ,“五害” 为 : 冷害、 冻害、 湿害、 干害和病害,“一缺” 为 : 缺氧。甘薯性喜温怕寒冷潮湿, 贮藏适温 10 14, 相对湿度 80左右 ( 品种间有差别, 济薯 18 应高于 75, 济薯 22 号 应低于 80 )。低于 10。

6、易发生冷害, 表皮出现凹陷斑块, 导致腐烂。甘薯无生理休眠期, 贮藏期间如果温度较高 (15-20 ), 相对湿度 85以上, 通风不好, 会随时发芽, 发芽消耗 内部营养, 导致不能食用。甘薯表皮薄, 收获时易受破伤, 受伤的薯块, 易受病菌侵染, 贮藏 时破伤染菌的薯块, 如遇高温多湿, 极易变质腐烂。15-25时易发生软腐病, 23-27时易 发生黑斑病。因此安全贮藏甘薯成为甘薯生产过程中棘手的问题。 0003 甘薯在贮藏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技术操作 : 0004 1.贮房消毒。 用来贮藏的薯窖, 应清扫干净, 认真消毒, 通常采用硫磺熏蒸消毒, 按 每平方米 5 15 克多点燃烧, 密闭。

7、熏蒸 24 小时, 然后充分通风。 0005 2. 适时收获。甘薯易受冷害, 须适时收获。收获时气温不能低于 10。收获当天 稍经晾晒就要装袋入窖。 0006 3. 精选薯块。入窖甘薯要选择无伤、 无病的优良薯块进行贮藏。 0007 4. 加强管理。入窖初期, 库温高, 湿度大, 易使薯块发芽或染病, 应注意通风, 降温 排湿 ; 贮藏中期, 外温很低, 甘薯易遭受冷害, 此期应注意保温, 温度保持 12以上 ; 贮藏后 期, 外部天气回暖, 甘薯呼吸作用增强, 窖内应加强通风, 防止因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累积 造成 “闷窖” 烂薯。 0008 5. 注意方法。甘薯入窖容量不可超过 2/3, 留。

8、出空间, 以利通风排湿, 防止 “闷窖” 。 贮藏中如发现病薯应立即拣出, 以防蔓延。 0009 为保证甘薯越冬安全贮藏, 除了采用以上技术操作以外, 还需要有特定的贮藏窖 对甘薯进行贮藏, 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甘薯窖有井窖、 地上或半地下的大屋窖、 大棚窖等。但 是以上各种甘薯窖存在以下技术不足 : 采用井窖贮藏的初期, 由于外界气温高, 易使窖内发 生湿害, 且甘薯搬运困难, 另外由于封窖过早或薯块贮藏量过大, 薯块呼吸作用加强, 使窖 内氧气减少, CO2达 4-5时, 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使薯块因缺氧而造成腐烂 ; 地上或半地下 的大屋窖要求墙身厚、 屋顶厚、 结构严密且需要加温设备, 建。

9、设成本高 ; 大棚窖的建设也要 求必须有四面墙体围成的贮藏间、 拱棚和正反两面墙体, 并且在低温地区保温困难, 因此大 棚窖的性价比低, 不适于推广应用。 说 明 书 CN 201766869 U2/4 页 4 发明内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 贮藏量大、 易搬运、 易操作、 保温保湿效果 好的安全贮藏甘薯的耐低温贮藏窖, 不但解决了甘薯贮藏过程中的安全越冬问题, 而且可 以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2 一种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包括窖室和拱棚, 在窖室的两端设置有出入台阶,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窖室位于地下, 拱棚位于地上,。

10、 窖室是倒梯形土沟, 上宽下窄, 窖室长度方向的 两侧墙向内倾斜, 拱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 0013 所述窖室长度为 50-100m, 窖室顶宽度 3.8-4.2m, 窖室底宽度 2.4-2.8m, 窖室深度 1.8-2.2m。 0014 所述的拱棚的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 60-80cm。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既克服了井窖保温性能差、 窖内湿度大、 换气通 风差、 搬运困难的缺陷, 又保留了传统大屋窖和大棚窖的温湿度控制方便和保温性能好的 优点, 而且窖室内两侧墙具有一定的斜度, 有利于承重, 使窖室的稳固度增加。窖室长度可 根据贮藏量调整。 0016 优选的。

11、, 所述的通风口间距 12-15m, 所述的送货口间距 28-32m。 0017 优选的, 所述的与送货口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此处设计方便人 们将甘薯运入运出。 0018 在窖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 入口处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 旨在寒冷天气时提升窖内温度时, 通过燃烧秸秆等方式加热火墙, 方便调节甘薯贮藏窖窖 内的温度。 0019 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送货台阶, 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 方 便种薯入窖和出窖的操作。送货台阶尺寸按常规设置。可优选高 50cm、 宽 50cm 的送货台 阶。 0020 本实用新型的优良效果在于 : 0021 1、 本。

12、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将传统的井窖与传统的大屋窖、 大棚窖有机 地结合起来, 既克服了井窖保温性能差、 窖内湿度大、 换气通风困难的缺陷, 又保留了传统 大屋窖和大棚窖的温湿度控制方便和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 0022 2、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建设成本低, 仅相当于传统大屋窖的 1/30, 大 棚窖的 1/10 ; 0023 3、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湿度控制方便, 可根据品种调整湿度, 如贮藏 济薯18号甘薯时, 相对湿度要高于75, 以保证其商品性, 贮藏济薯22号甘薯时, 相对湿度 要低于 80, 以防止发生软腐等病害 ; 0024 4、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

13、藏窖贮藏量大, 贮藏甘薯量约 500kg/m3; 0025 5、 本实用新型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易操作, 设置一个或多个送货口和送货平台, 便于种薯出窖和入窖时的操作。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农民在生产上推广和应用。 说 明 书 CN 201766869 U3/4 页 5 附图说明 0027 图 1 是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2 是耐低温甘薯贮藏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 3 是图 2 的 A-A 向剖面示意图。 0030 其中, 1、 土壤地面 ; 2、 拱棚 ; 3、 通风口 ; 4、 送货口 ; 5、 竹竿 ; 6、 甘薯堆 ; 7、 送货台 阶 ;。

14、 8、 入口 ; 9、 火墙 ; 10、 送货平台 ; 11、 窖室 ; 12、 出入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但不限于此。 0032 实施例中搭建拱棚选用的薄膜是无滴塑料薄膜, 潍坊远丰塑胶有限公司产长寿牌 无滴塑膜, 厚度为 0.1mm。 0033 实施例 1 0034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结构如图1-3所示, 包括窖室11和拱棚2, 所述的窖室11位于 地下, 拱棚 2 位于地上, 窖室是倒梯形土沟, 上宽下窄, 窖室长度方向的两侧墙向内倾斜, 拱 棚的侧面开有通风口和送货口。所述窖室长度为 50m, 窖室顶宽度 4m, 窖室底宽度 2.6。

15、m, 窖 室深度 2m。所述的拱棚 2 最顶端离地面的高度为 70cm。详细说明如下 : 0035 1) 选择周围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的地块, 在地下挖一个长 50m 的倒梯形土沟作 为窖室 11, 土沟内两边的土墙倾斜, 有利于承重, 沟深 ( 即窖室深 )2m, 沟顶宽 ( 即窖室顶 宽 )4m, 沟底宽 ( 即窖室底宽 )2.6m ; 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高 50cm、 宽 50cm 的送货 台阶 7, 送货台阶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 以方便种薯入窖和出窖时的运送 ; 在窖室两端 火墙外侧设置有出入台阶12, 出入台阶12的高50cm、 宽50cm。 设置此台阶方便人们进出窖 室。

16、。 0036 2)在窖室顶上搭建拱棚2, 采用竹竿5搭建出拱形支架, 并在拱形支架上顺序覆盖 薄膜、 草苫子、 薄膜、 草苫子和薄膜, 草苫子厚度为 20mm, 薄膜厚度为 0.1mm。在窖室 11 内垂 直竖立竹竿 5 以支撑拱形支架, 即所述的竹竿 5 的一端与拱棚 2 最高点相连, 另一端垂直支 撑在窖室 11 低部 ; 所述的拱棚 2 高 70cm, 在拱棚 2 的一侧面每隔 15m 设置一个通风口 3, 每 隔 30m 设置一个送货口 4 ; 与送货口 4 相对应的窖室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 10 ; 在窖室 11 的两端分别设一个入口 8, 入口 8 处设置一面内有烟道的火墙 9。 。

17、0037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应用 0038 利用以上耐低温甘薯贮藏窖贮藏甘薯的方法, 步骤如下 : 0039 贮藏甘薯品种 : 济薯 18 号甘薯 ; 贮藏时间 : 当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初。 0040 1) 将窖室清扫干净, 采用硫磺熏蒸消毒, 按每平方米 10 克硫磺投放, 多点燃烧的 方式进行消毒, 密闭熏蒸消毒 22 小时后通风 24 个小时, 完成贮藏窖窖室消毒 ; 0041 2) 适时收获甘薯, 收获甘薯时气温高于 10, 收获当天, 需将甘薯晾晒 3-4 小时, 然后选择无伤、 无病的优良薯块装袋入窖 ; 0042 3) 控制窖内温度为 10 14, 相对湿度为 76-80, 甘。

18、薯堆放高度为 1.8m, 堆放 宽度为 4m, 相邻两甘薯堆之间的空隙为 10cm, 贮藏甘薯量约 480kg/m3。 0043 未提及的管理步骤与现有技术相同。 0044 实施例 2、 说 明 书 CN 201766869 U4/4 页 6 0045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 结构实施例 1 所示, 所不同的是 : 所述窖室 11 长度为 100m, 窖 室顶宽度 4.1m, 窖室底宽度 2.8m, 窖室深度 2.2m。所述的拱棚 2 离地面的高度为 75cm。详 细说明如下 : 0046 1) 采用与实施例 1 相同的方法在地下挖一个长 100m 的倒梯形土沟作为窖室 11, 土沟内两边的土墙倾。

19、斜, 有利于承重, 沟深 ( 即窖室深 )2.2m, 沟顶宽 ( 即窖室顶宽 )4.1m, 沟底宽 ( 即窖室底宽 )2.8m ; 在窖室底有送货口的一侧设置高 50cm、 宽 50cm 的送货台阶 7, 送货台阶 7 的长度与窖室的长度相同 ; 在窖室两端火墙外侧设置有出入台阶 12, 出入台阶 12 的高 50cm、 宽 50cm。 0047 2) 采用与实施例 1 相同的方法在地上搭建拱棚 2, 所述的拱棚 2 高 75cm, 在拱棚 2 的一侧每隔 13m 设置一个通气口 3, 每隔 28m 设置一个送货口 4 ; 与送货口 4 相对应的窖室 侧墙处设一个送货平台 10 ; 其余同实施。

20、例 1。 0048 耐低温甘薯贮藏窖的应用 0049 利用以上的耐低温甘薯贮藏窖贮藏甘薯的方法, 步骤如下 : 0050 贮藏甘薯品种 : 济薯 22 号甘薯 ; 贮藏时间 : 当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初。 0051 1) 贮藏窖窖内采用硫磺熏蒸消毒, 按每平方米 8 克硫磺投放, 多点燃烧的方式进 行消毒, 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通风 24 个小时, 完成贮藏窖窖室消毒 ; 0052 2) 与实施例 2 步骤 2) 相同 ; 0053 3) 甘薯入窖管理 : 控制窖内温度为 10 14, 相对湿度为 75-78, 甘薯堆放高 度为 2.0m, 堆放宽度为 3m, 相邻两甘薯堆之间的空隙为 15cm, 贮藏甘薯量约 500kg/m3。 说 明 书 CN 201766869 U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6869 U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6869 U3/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