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尤其是驱动直流记忆型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 驱动直流记忆型显示屏(PDP)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为了使初始放电更容易,采用了附加阳极来产生附加放电,和用触发电极产生触发放电。
图1表示传统的直流(DC)记忆型PDP的结构。
参看图1,PDP有两块板,即上板10和下板20。阳极11被设置成上板10上的条。触发电极21布满了整个下板20的表面。触发电极21上覆盖着介电材料22,在其上设有格状的隔离壁23。在隔离壁23的右侧和左侧分别附有条状阴极24和条状支持阳极25。
图2A-2D显示了在每个电极上所测到的波形,这些波形是用于驱动传统的DC记忆型PDP的。
图2A显示了加到阳极上的数据,图2B显示了施加在支持阳极上的脉冲,图2C显示了加到触发电极上的脉冲,图2D显示了加到阴极上的扫描脉冲。
下面参照图1和图2A-2D来说明驱动PDP的方法。
1)当触发信号接通,即当触发电压大约-500V且加到阳极上的电压约+100V时,产生了放电,于是正电荷在介电层上积聚。
2)当第一阴极开始接通,也就是在第一阴极上加上了大约-180V时,在围绕着第一阴极的介电层上所积聚的正电荷开始放电,形成触发放电。
3)如果第一阴极再次接通并且被提供了数据,就感应出初级放电。就是说步骤2)的触发放电促进了初级放电。
4)在步骤3)的初级放电发生之后,借助于加到支持阳极上的支持电压和加到阴极上的电压,这个放电会持续下去。
5)当加到第一阴极上地电压达到最大值时放电停止。这个步骤是为了中止放电。
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接通持续时间太短以及在触发放电期间没有数据电压,触发放电不足以促进初始放电。然而,如触发放电不充分,尽管在初级放电期间没有提供数据信号,仍然会感应出触发放电并由此维持放电。
本发明的目的有在于提供一种依靠充分的触发放电电压来促成初级放电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误放电及随后的持续放电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即使当触发放电不充分时在主扫描周期中没有提供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显示屏上有排列成矩阵的多个放电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阳极、一个支持阳极、一个触发电极和一个阴极,本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触发起动步骤,用于借助加在触发电极上的触发脉冲信号和加在阳极上的数据脉冲信号之间的电压差而产生触发放电,从而在触发电极上的电介质层中积聚正电荷;触发放电步骤,用于借助于加在第一阴极上的第一触发放电脉冲和加在阳极上的数据脉冲信号而产生放电,同时使第一阴极周围的电介质层中积聚的正电荷放电,由此导致充分的触发放电并清除掉积聚在电介质层上的正电荷;初级放电步骤,用于当第阴极于触发放电步骤之后再次被接通时,在阳极上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就不发生放电,而在阳极上有数据的情况下就建立起初级放电;放电维持步骤,用于在初级放电步骤后,利用加到支持阳极上的支持脉冲电压和作用到阴极上的电压之差来维持放电状态;放电熄灭步骤,在完成了放电维持步骤之后,使加到阴极上的脉冲电压和加到支持阳极上的电压之差降低到支持电压之下,从而消除维持着的放电。
总之,依照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实现了充分的触发放电,而且没有数据时可以防止发生放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触发脉冲加到阴极上时,将一个用于使扫描脉冲放电的脉冲加到阳极。所以获得了完全的放电。
通过附图对本发明作更具体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各种优点就十分明显了:
图1显示了直流记忆型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的结构,它可应用本发明和先有技术所涉及的直流记忆型PDP的驱动方法;
图2A-2D显示了为了驱动传统的直流记忆型PDP而加到各电极上的脉冲波形;
图3A-3D表示为了驱动根据本发明直流记忆型PDP而加到各电极上的脉冲波形;
图4是电平图,它表示出加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流记忆型PDP的各部分上的脉冲。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的方法进行描述;
图3A-3D是用于驱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PDP而加到电极上的脉冲波形。
图3A显示了加在阳极上的脉冲,图3B是加到支持阳极上的脉冲,图3C显示了加在触发电极上的脉冲,图3D显示了加在阴极上的脉冲。
图4表示出加在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各部分上的脉冲电平。现在将参照图4对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的方法作描述。
第一步骤(其区间被表示为“a”)进行触发设定。此时如触发器接通,即触发电极加上约-500V,并且数据是约100V,在触发电极和阳极间就产生放电,从而在电介质上积聚正电荷。
第二步骤(其区间被表示为“b”)进行触发放电。当第一阴极刚接通,其上加上约-180V电压时,加了大约100V的数据,因此实现了放电,同时在第一阴极周围电介质上积聚的正电荷开始放电。因此,进行了充分的触发放电,且几乎所有积聚在电介质上的正电荷都被释放掉。
第三步骤(其区间被表示为“C”)进行初级放电。随着时间推移和第一阴极再次被接通,也就是说大约-180V被加到第一阴极上,如没有数据则不发生放电。然而当出现数据时,由于阳极上加上了约100V,发生了初级放电。换言之,充分的触发放电促进了初级放电。没有加上数据时,由于积聚在第一阴极周围电介质上的正电荷已完全释放,不会出现偶然放电。
第四步骤(其区间被表示为“d”)实现维持放电过程。在初级放电完成之后,约140V的电压被加到支持电极上,因此第一阴极的介质电平电压变为约-120V,以便于进一步维持放电。初级放电降低了后续的放电电压,所以放电可在较低的支持电压下得到维持。如在初级放电步骤不存在数据,初级放电就不可能发生。没有初级放电当然也就难以降低后续的放电电压,故而不能维持放电。
第五步骤(此区间被表示为“e”)结束支持放电。如第一阴极具有最大电平(接近-60V),支持阴极和第一阴极之间的电压保持在约200V,支持放电就结束。
如传统的记忆型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特点所暗示的,在帧周期内扫描速度高的。在剩余周期内仍进行着支持放电,从而增强了亮度。而且如通过将帧周期加以适当的分割而进行支持放电,则可以增加灰度等级。
由此可以看到,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驱动方法有下列优点:(1)在触发放电时加上了数据电压,所以触发放电进行得充分,从而促进了相继发生的初级放电,(2)充分的触发放电使积聚在阴极周围电介质上的正电荷完全消失,因此在初级放电阶段,即使在不提供数据时,也能防止积聚的正电荷与阴极之间的偶发放电,也防止随后的支持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