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点火系,特别是利用红外光控制汽车点火适合于各种汽车点火之用。 传统的点火方式基本上两大类型,即白金点火和电子点火,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汽车电瓶供电的情况下,点火强度的关键是点火线圈初级通电时间的长短,显然白金点火在高速时点火强度会显著下降,电子点火只能在性能上改善,但根本没有解决。
本发明的任务是:利用红外控制电火、提高点火强度、点火时间调整直观无误差,去除了传统的分火头,延长点火系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红外探头(图一)和遮光器(图二)按装在点火系外壳内(以下简称外壳)这个外壳是由分电器外壳改制而成,大圆空间的高度适度增加,真空调节器的位置有所提高,分电器盖去除,其他的规格不变。当汽车发动,遮光器被驱动轴驱动时,两弧形遮光片13沿运行线4分别依次切割两探头红外对管间的红外线,两探头产生的两信号电压驱动各自的开关电路产生高压,通过两双输出点火线圈B1B2供给四个缸的火花塞点火工作,在本发明中点火强度进一步提高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去除了分火头和使用了红外遮光器结构,这样点火线圈初级通电时间比白金点火结构提高三倍以上,其决定的根本就是遮光器叶片的夹角大小所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红外探头及其组件的视图
图2是遮光器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参照图1、一个由轴孔座板3探头座板2,真空调节器拉销孔1红外发射管D1.3红外接收管D2.4′红外管支架5真空调节限位缺口7穿线孔6固定螺丝8,圆压片9,圆托盘10轴11组成的红外探头置于外壳地上口位置,图中4是遮光片13的运行线,在这里附图中外壳没画出。
参照图2,由原分电器中的拨板增加弧形遮光片13制成遮光器,遮光器轴孔14和拨板销滑框12与驱动轴组合状态不变,其位置和原来完全相同,其固定方式和原来凸轮轴套的固定方法相似,必需灵活。
下面是红外点火系的工作过程:当驱动轴转动时,遮光片13沿着运行线4旋转,依次经过第一探头、(红外发射管D1与红外接收管D2组成)第二探头(红外发射管D3和红外接收管D4组成),当遮光片13遮住D1的红外光时,D2的内阻变高,这时R3和D2间的电位升高,由于IC1(555电路)的2.6脚是高电平3脚输出低电平,TR1和TR2截止,这时B1断电,高压跳火。这个状态等同于白金开路。当遮光片13越过第一探头时,D2内阻降低,IC1的2.6脚是低电平,3脚输出高电平,TR1TR2导通,这时等同白金闭合。这是第一探头和IC1相关电路的工作过程,当遮光器叶片经过第二探头时,工作状态和上述完全相同,只不过第1探头和第2探头相差90°。
双输出点火线圈B1B2的接法:(以四缸汽车为例)首先调准点火正时,(假若点火顺序是1.2.3.4缸)然后转动点火系外壳,当发光管D7刚开始亮,这时将B1的高压线圈两端接1.3缸的火花塞,B2的高压线圈接2.4缸即可。在这里两个点火线圈点四个缸,其过程和挎斗偏三摩托车一个点火线圈点两个缸道理完全一样,就这样去除了分火头。六缸机也同样道理,不过相应的增加了探头和相关电路、探头之间是60°或120°为什么六缸汽车探头的分度是两个分法,这是因为遮光器具有两个遮光片所决定的。
参照图3,由电阻R1、2、3、4、5、6、7、8、9、10′三极管TR1、2、3、4红外发射管D1.3红外接收管D2、4集成电路555IC1、2发光二极管D7.8双输出点火线圈B1.2转换干黄管J1.2电感线圈L1.2组成的电原理图,其中几个元件的特殊用途如下述:R1和R6是分别和R2、7并联后给红外发射管D1.3增补电流用的,这是因为汽车起动时,电瓶电压下降太大,这样从汽车起动开关K通过D5.6和R1.6给D1和D3以补充电流来保证D1.3红外发射量,保证探头正常工作。转换干黄管J1.2的作用是防止汽车总开关打开后。长时间不起动发动机而烧坏TR1.2.3.4和点火线圈B1.2′只有汽车起动开关K打开时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电阻R5通过起动开关K才得电而导通。这时L1.2产生磁场J1.2才动作转换,给TR1.3以基极电流进入正常点火运行。
汽车使用本发明的操作方法:1、使用起动机时和传统方法相同。2、手摇起动时需将起动开关打开一下然后手摇,如不能及时起动需将总开关关闭一次,这是防止TR1.2.3.4和点火线圈B1.2长时通电而烧坏。这也是可控硅的特性所决定的。3、调整点火:先调准点火正时,再旋转外壳使发光管D7刚开始亮,这时是1.3缸火花塞点火时间(指本说明四缸机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