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使汽车发动机在起动过程预先得到压力润滑的发动机辅助装置,属于发动机附件。 背景技术可由现行汽车设计文献给出。众所周知,现代汽车发动机是在高温、高压、高速和化学腐蚀的条件下工作的,为了保证机件的正常工作,发动机都设有如附图1所示的压力润滑系统。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泵2由凸轮轴带动,从机油盘1中吸取机油,压入粗滤器3;滤清后的机油大部分经主油道6和分油道7送往各个润滑部位,少量的机油经细滤器4直接流回机油盘;机油表8用以显示系统压力,其正常范围为0.1~0.4MPa;当油压降至0.05~0.08MPa时,受主油道油压控制的油压开关9的触点闭合,仪表板上的欠压警告灯10亮起,向驾驶员发出警报;系统允许的最高压力由限压阀5自动控制,一般在0.4~0.5MPa左右。
汽车运用实践说明,上述设计并不完美,因为它不能使发动机在起动过程得到压力润滑,由此导致机件在起动和初运行阶段磨损严重。尤其是在冷机起动时,发动机需运行10~30秒后,机油才能流到曲轴、连杆等摩擦部位,摩擦副经常处于干摩擦状态,表面磨损十分剧烈。由于这一缺陷的存在,大大缩短了发动机应有的使用寿命。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有的大功率柴油机在系统中并联设置了手摇泵,可在起动前预先向主油道打油。显而易见,此方案操作不便、效能欠佳,不宜在汽车上应用。另据文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润滑研究公司最近研制出了汽车发动机预润滑装置。这个装置由油泵、电子控制系统及连接件等组成。驾驶员仅需将点火锁拨至‘接通’位置,6秒钟后,润滑油便流到发动机曲轴、连杆及轴承等部位,此时再启动发动机,就可延长寿命10至100倍。”(四川成都《汽车杂志》社出刊的《汽车知识天天学》1991年台历第128页)不难看出,上述美国方案在克服缺陷方面确实效能显著,但在应用的广泛性上却又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因为据文献推断,此方案需改变发动机的主体设计,难以在已设计定型和已投入使用的汽车上应用。并且,此方案为他人技术,涉及知识产权,恐怕也不能直接为我所用。另外,此方案还不具备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
鉴于上情,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新型汽车发动机起动预润滑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润滑系视为发动机上的一个液压工作系统,在系统内增设蓄压油路,让能储存压力油地蓄压器起预润滑泵的作用;在发动机工作时,利用系统压力顶开油路中的止回装置,向蓄压器充油;到下次起动时,先利用控制元件打开止回装置,让蓄压器靠其内压向系统放油,待系统压力升高,发动机得到预润滑后,再将发动机起动。
按照上述方案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起动预润滑装置,由加设在原机润滑系中的蓄压油路和结构型式不同、需分别配用或选用的控制系统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蓄压油路中的蓄压器14用输油管12与发动机的主油道相连通,在输油管与蓄压器的入口相接处设有带控制电磁铁15的充电单向阀13,在输油管与主油道的出口相接处设有在工作中保持常开的手控截止阀11;
在采用电磁操纵式起动机的车型或机型上,需配用与原机起动系相耦合的ZD型控制系统,在原机起动系控制电路中增设受主油道油压控制、在预润滑后自动接通起动机控制电路的油压继电器16和设有“预润起动”、“常规起动”两个档位的三接柱转换开关17,油压继电器、转换开关的电源线均与原机起动按钮22的输出端(柴油机)或点火开关起动档(汽油机)相连,电磁铁的电源线与转换开关的“预润起动”接柱相联,起动机电磁开关23(有的机型是起动继电器)的两条电源线分别与油压继电器的输出端和转换开关的“常规起动”接柱相联;
在采用人工操纵式起动机或利用其它方式起动的车型或机型上,需配用独立的RD型控制系统,在原机电系中加设预润按钮18,电磁铁的电源线与预润按钮的输出端相联,预润按钮的电源线与原机电门开关21的输出端相联。
ZD型装置的工作情况如下:
初始充油:关闭蓄压油路截止阀,将转换开关打入常规起动档,按下起动按钮,起动机控制电流从蓄电池24流出,经起动按钮、转换开关常规起动档,进入起动机电磁开关,起动机开始运转,油压继电器被短路而不起作用。
发动机起动后转入中速运转,让润滑系油压升至0.3MPa以上,逐渐将截止阀打至全开,让压力油顶开充电单向阀,充入蓄压器。在充油过程中,应打开排气阀,放尽蓄压油路中的空气。当蓄压器内的油压与润滑系的最高压力相平齐时,充油结束。
预润起动:将转换开关打入预润起动档,按下起动按钮后,一路电流沿蓄电池、起动按钮、转换开关预润起动档,流入电磁铁。这时,电磁铁的磁芯动作,将充油单向阀打开,蓄压器的压力油经输油管、开放的截止阀迅速射入主油道。数秒钟后,主油道油压上升,在欠压警告灯熄灭的同时,油压继电器导通。另一路电流沿蓄电池、起动按钮、油压继电器,流入起动机电磁开关,起动机开始运转,此时,蓄压器和机油泵共同向主油道供油。起动完毕,松开起动按钮,电磁铁和起动机电磁开关同时断电回位。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后,润滑系重新向蓄压器充油。
RD型装置的工作情况如下:
初始充油:同ZD型类同
预润起动:打开电门开关,在欠压警告灯亮起后,按下预润按钮,让电磁铁打开充油单向阀,使蓄压器向主油道放油。待系统油压上升,在欠压警告灯熄灭的同时,开始发动机的起动程序。起动完毕,可在结束起动程序的同时,松开预润按钮。
对于采用压缩空气起动的车型或机型,也可选用RQ型控制系统,把充油单向阀的控制电磁铁改成气动控制缸19,并在气动控制缸和原机储气筒25的联接管路中间串接二位三通阀20。
图1为汽车发动机润滑系原理图。
图2为ZD型装置示意图。
图3为RD型装置示意图。
图4为RQ型装置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要点如下:
1、蓄压器为本发明的主要元件,设计时应优先选用弹簧式,设定的充油初始压力不低于0.1MPa,以保证系统的正常润滑功能不受影响。其充油终了压力由系统限压阀调定的压力所决定。蓄压器充至内压与系统最高限压相平齐时的容量为额定容量,其值应根据系统机油盘允许的油面高度变动量来确定,以保证蓄压器充满时,油面高度不低于油尺下限,蓄压器放空时,油面高度不高于油尺上限。
2、截止阀、油压继电器的安装可利用与主油道相通的缸体外壁工艺孔。蓄压器应在机体或机体附近靠近截止阀的适当位置牢固安装,以尽量减少输油管的长度。输油管最好采用大口径的耐油胶管、尼龙管。充油单向阀的弹力不宜过大。蓄压油路应密封、通畅,尽量减少节流损失,在油路的最高位置需设排气阀。
3、转换开关、预润按钮均应安置在仪表板上,以便操作。为减少电磁铁的功率,可在充油单向阀的阀芯上加设先导阀。
本发明是为克服汽车发动机润滑系设计上的缺陷,满足起动预润滑的技术要求而设计的。应用本发明,可以大大减轻发动机的磨损,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成数倍地延长发动机乃至汽车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地降低运输生产的成本费用。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由于它不改变原机的主体设计,不影响原机的所有性能,因而可以在新设计、已定型或已投入使用的汽车上普遍应用。生产厂家应用本发明后,可显著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不仅汽车,在摩托车、拖拉机、工程机械、机动船、内燃机车和其它设备发动机上也可应用。据此推测,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