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7139135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86590.7

申请日:

20130520

公开号:

CN103238554A

公开日:

201308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申请人:

天津市兴盛海淡水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志敏

地址:

300480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杨家泊镇付庄村

优先权:

CN201310186590A

专利代理机构: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戴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主要利用天然海水、地下咸水、地下淡水和地热水调配并使用建造生产无公害健康海鲜食品工业化养殖基地。以固液分离净化设施,代替生物滤池砂滤,再经过生物滤池中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氨氮、亚硝酸氮,水体颗粒物的总净化率达到99%以上。设置曝气池对养殖水体进行曝气增氧,使养鱼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保持8-14mg/L,最后经紫外线消毒灭菌,将清洁的生态水输入养鱼池,养鱼池回水反复净化,循环利用。养殖系统排出的污水,经过露天池塘净化后流回到蓄水沉淀池,实现零排放的完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鱼类养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包括:(1)养鱼水源(31):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1),在蓄水沉淀池(1)附近打地热井(3)、咸水井(4)和淡水井(5);由蓄水沉淀池(1)、地热井(3)、咸水井(4)和淡水井(5)向配水车间(8)供水;(2)配水车间(8):配水车间(8)包括第一、第二砂滤池(6,7)、配水池(9)、输水管道(30);第二砂滤池(7)通过管道与蓄水沉淀池(1)连接,将过滤后的天然海水提供给配水池(9);第一砂滤池(6)与咸水井(4)连接,将咸水井(4的地下咸水过滤后提供给配水池(9);配水池(9)分别与供给淡水和地热水的淡水井(5)、地热井(3)通过管道连接;在配水池9里用天然海水、地热水、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于养鱼的温度和盐度的水;该配水池(9)通过输水管道(30)与养鱼车间(10)连接,并向养鱼车间(10)供水;(3)养鱼车间(10):包括高位给水池(16)和彼此由隔墙间隔而成的多个养鱼池(11);高位给水池(16)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30)与配水池(9)连接,其出水口装有供水主管道(29),通过供水主管道(29)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鱼池(11)连接;其中,高位给水池(16)高于养鱼池(11),两池的高度差为800-1200mm;养鱼池(11)的池底中央设置回水管道,该回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连接;(4)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包括一级固液分离池(20)、二级固液分离池(17)、前端分水池(22)、水泵槽(18)、循环水泵(19)、三级固液分离池(13)、末端分水池(23)、回水主管道(21)、污水管道(24)、生物滤池(12)、曝气增氧池(14)和紫外线消毒池(15);其中:一级固液分离池(20)是将养鱼池(11)通过回水管道排放出的回水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分离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33)进行净化,分离后的净化水通过回水主管道(21)进入二级固液分离池(17)进行固液第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再次送入到污水处理系统(33)进行净化,将分离后的净化水流入水泵槽(18),通过循环水泵(19)输送到前端分水池(22)后再输送到三级固液分离池(13)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分离后的级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输送到污水处理池系统(33)进行净化,最后将分离后的净化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23),通过末端分水池(23)上的过水口将净化水输送到生物滤池(12);生物滤池(12)为渠道式,在生物滤池(12)内装满立体弹性生物填料,将净化水通过生物滤池(12)处理后输送到曝气增氧池(14);曝气增氧池(14)与紫外线消毒池(15)连通,曝气增氧池(14)的底部安装曝气机;紫外线消毒池(15)与养鱼车间(10)的高位给水池(16)连通,紫外线消毒池(15)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5)污水处理系统(33):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二级污水处理池塘(27);其中: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24)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连接,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内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26)流入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草和藻类;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处理后的净化水经砂滤墙、水泥管道(28)送入蓄水沉淀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一级固液分离池(20)的池壁为圆形,池底为圆锥形,池壁直径为1000mm,锥度为4,池壁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池壁内圆的切线方向,彼此形成一定间距;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二级固液分离池(17)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5000mm,锥度为10,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6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三级固液分离池(13)高于养鱼池(11),两池的高度差为1000mm;三级固液分离池(13)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2000mm,锥度为4,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的进、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其宽为300mm,高为1000mm;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三级固液分离池(13)位于生物滤池内,连续设置多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其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生物滤池(12)为渠道式,池总长为45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生物滤池(12)每平方米悬挂生物填料100根,每根直径150mm,有效长度1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曝气增氧池(14)为长方形池,池长为3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下部设有边长500mm正方形的过水口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在与紫外线消毒池(15)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紫外线消毒池(15)为长方形池,池长为1000mm,池宽为600mm,池深为2000mm,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其中:紫外线灯管为75瓦,共21根,分3列配置,每列7根,每列单独控制;石英套管的直径为25mm;防水箱用PVC板制作,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孔径为26mm,孔距为80mm,将安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孔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业化的领域,具体说是涉及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主要利用天然海水、地下咸水、地下淡水和地热水调配并循环使用建造生产无公害健康海鲜食品工业化养殖基地。

背景技术

在所公开的技术中,其专利号为200910128325.7 ,名称为“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主要利用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和配水车间;养鱼车间建养鱼池,在养鱼池外侧建回水渠道进行沉淀分离,利用两级生物滤池净化水质,通过管道经紫外线消毒后向养鱼池供水;养鱼过程排出的污水经两级污水处理池塘净化,污水净化达标后流入蓄水沉淀池再次利用。在该专利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不足。

1、一级生物滤池为砂滤,容易堵塞,每天需要3-4次人工反冲洗,每人每次反冲洗1个砂滤池需要时间50-60分钟;在反冲洗时需要停止水循环,养鱼池中水的溶解氧是靠流水补充的,流水停止,溶解氧含量消耗性下降,导致鱼类的生活环境变动较大,不利于鱼类的代谢和生长;反冲洗时耗费水较多,工人劳动强度大;更加严重的弊病,就是当工人反冲洗时,容易将砂层下的防止漏砂的筛网弄破,砂子漏网,在底部淤积,变黑变臭,污染水质,影响鱼的生长和降低鱼的成活率,即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紫外线消毒器在给水管道中设计的一个筒状结构,这样的紫外线消毒器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安装难度大,维修麻烦;二是石英套管内装紫外线灯,石英套管外壁粘脏后遮挡紫外线,降低消毒效果,必须定期取出石英套管,清洗其外壁的脏物,很不方便。 

3、利用回水渠道进行沉淀分离存在弊端,回水渠道长达60000mm,宽度500mm,颗粒物沉积分散,清扫面积大,清污操作工作量大;回水渠道需要每天清扫,1名操作工清扫1条回水渠道需要时间30分钟以上,且不易清扫干净,在回水渠道上残留颗粒物,影响水质,同时清扫时还要排干渠道内的水,很浪费水。

4、增氧方式,使用液态氧时,每个养殖系统配置一套气液混合泵,功率0.7千瓦~1.5千瓦,或安装专用散气装置,养鱼池进水口溶解氧含量15mg/L~20mg/L,养鱼池出水口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气液混合泵和散气装置只是增加水中氧气,功能单一,不具备分离净化作用。

5、分级的生物滤池界墙附近有一个三角形的水流死角区,死角不利于水质交换,也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通过渠道式生物滤池、不分级、全贯通的流水方式,以及紫外线消毒、曝气增氧池的方式,不仅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养鱼的影响,而且也降低养鱼成本,有效提高养鱼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包括:

(1)养鱼水源: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在蓄水沉淀池附近打地热井,咸水井,淡水井;由蓄水沉淀池、地热井、咸水井、和淡水井向配水车间供水;

(2)配水车间:包括第一砂滤池、第二砂滤池、配水池、输水管道;第二砂滤池通过管道与蓄水沉淀池连接,将过滤后的天然海水提供给配水池;第一砂滤池与咸水井连接,将咸水井的地下咸水过滤后提供给配水池;配水池分别与供给淡水和地热水的淡水井、地热井通过管道连接;在配水池里用天然海水、地热水、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于养鱼的温度和盐度的水,该配水池通过输水管道与养鱼车间连接,并向养鱼车间供水;

(3)养鱼车间:包括高位给水池和彼此由隔墙间隔而成的多个养鱼池;高位给水池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配水池连接,其出水口装有供水主管道,通过供水主管道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鱼池连接;其中,高位给水池高于养鱼池,两池的高度差为800-1200mm;养鱼池的池底中央设置回水管道,该回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连接;

(4)固液分离净化设施:包括一级固液分离池、二级固液分离池、前端分水池、水泵槽、循环水泵、三级固液分离池、末端分水池、回水主管道、污水管道、生物滤池、曝气增氧池和紫外线消毒池;其中:

一级固液分离池是将养鱼池通过回水管道排放出的回水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分离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分离后的净化水通过回水主管道进入二级固液分离池进行固液第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再次送入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将分离后的净化水流入水泵槽,通过循环水泵输送到前端分水池后再输送到三级固液分离池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池系统进行净化,最后将分离后的净化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通过末端分水池上的过水口将净化水输送到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为渠道式,在生物滤池内装满立体弹性生物填料,将净化水通过生物滤池处理后输送到曝气增氧池;

曝气增氧池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曝气增氧池的底部安装曝气机;

紫外线消毒池与养鱼车间的高位给水池连通,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5)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二级污水处理池塘;其中:

一级污水处理池塘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连接,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塘内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流入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二级污水净化池塘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草和藻类;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处理后的净化水经砂滤墙、水泥管道送入蓄水沉淀池。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一级固液分离池的池壁为圆形,池底为圆锥形,池壁直径为1000mm,锥度为4,池壁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池壁内圆的切线方向,彼此形成一定间距;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二级固液分离池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5000mm,锥度为10,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6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的三级固液分离池高于养鱼池,两池的高度差为1000mm;三级固液分离池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2000mm,锥度为4,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的进、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其宽为300mm,高为1000mm;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三级固液分离池位于生物滤池内,连续设置多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其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的生物滤池12为渠道式,池总长为45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生物滤池12每平方米悬挂生物填料100根,每根直径150mm,有效长度1800mm。

本发明中的步骤4中,所述的曝气增氧池为长方形池,池长为3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下部设有边长500mm正方形的过水口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在与紫外线消毒池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

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的紫外线消毒池为长方形池,池长为1000mm,池宽为600mm,池深为2000mm,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其中:

紫外线灯管为75瓦,共21根,分3列配置,每列7根,每列单独控制;

石英套管的直径为25mm;

防水箱用PVC板制作,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孔径为26mm,孔距为80mm,将安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孔内。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和积极效果是:

1、设置连续多个三级固液分离池,进行系统性的分离颗粒物代替一级生物滤池的砂滤。三级固液分离池13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2000mm,锥度为4,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的进、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其宽为300mm,高为1000mm;三级固液分离池建于生物滤池内,连续设多个三级固液分离池,池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有利于颗粒物的拦截和下沉,集中沉淀在圆锥形底的中心,排污每天排放1次,每次排放5-10秒钟即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影响。

同时生物填料也起到生物滤池净化水质的作用。多级连续沉淀净化,水质一级比一级更清洁,固液分离池的净化效率优于砂滤池。

2、设置紫外线消毒池,紫外线消毒池为长方形池,池长为1000mm,池宽为600mm,池深为2000mm,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这种紫外线消毒器安装方便,只是悬挂在消毒池内即可,一旦石英套管粘脏,拔出来即可擦洗干净,擦净后再插入,简单易行。

3、在每个养鱼池旁设置一级固液分离池取代回水渠道;采用该一级固液分离池,颗粒物集中沉积在底部,打开底部阀门5-10秒即可排出,不需要清扫,操作简单,节水、省时。

4、设置曝气增氧池,曝气增氧池为长方形池,池长为3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曝气增氧池安装离心式曝气机及在与紫外线消毒池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该曝气机具有两个功能,一是起增氧作用,在曝气机的吸气口通入纯氧,溶解氧含量达到20mg/L以上,若同时通入臭氧,又兼备消毒灭菌功能。

这样,与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相比,在气液混合泵和散气装置上节省液态氧50%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二是曝气机运行时产生大量泡沫,泡沫表面吸附水中杂质,泡沫进入泡沫分离漏斗,杂质随泡沫被分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设计生物滤池为渠道式、不分级、全贯通的流水方式,解决了 “分级的生物滤池界墙附近有一个三角形的水流死角区,死角不利于水质交换,也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的弊端;渠道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延长流水路径,其流程比原来的生物滤池延长一倍多,显著提高净化效率,减少级数,减少流水死角,降低成本,提高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图1的设施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包括养鱼水源、配水车间、养鱼车间、固液分离净化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

如图2给出了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设施的配置。包括:

1、建立养鱼水源31:选择良好环境条件的天然海水沿岸,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1,并在海水进入蓄水沉淀池的对应方向设有一个水闸2,建池面积20000m2以上。蓄水沉淀池1是沙土结构,应予护坡,避免因风浪冲击而浑水。蓄水沉淀池1的容水深度应在3m以上,有利于保持稳定的水质。

在蓄水沉淀池1附近打地热井3,咸水井4,淡水井5;由蓄水沉淀池1 、咸水井4、淡水井5和地热井3向配水车间8供水。

2、建立配水车间8:包括两个第一砂滤池6、两个第二砂滤池7、两个配水池9、输水管道30;

蓄水沉淀池1提供的天然海水含有泥沙等杂质,需要经过第二砂滤池7两次过滤后再输入到配水池9。

咸水井4的提供的地下咸水多含对鱼类有伤害铁、锰等金属离子,经过第一砂滤池6两次过滤,有效去除铁、锰等金属离子后,再输入到配水池9。

地热井3和淡水井5提供的水有害物质较少,不需过滤,直接输入到配水车间8的配水池9。

配水池9,其高度3m,每个配水池的容水量为200m3,在配水池9里用天然海水、地热水、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宜的温度和盐度的养鱼用水,通过输水管道30自流到养鱼车间10。

3、建立养鱼车间10:包括两个高位给水池16和20个养鱼池11;

高位给水池16为长方形池,长为1000mm,宽为600mm,深为2000mm。高位给水池16比养鱼池11高1000mm,高位给水池16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30与配水池9连接,其出水口装有供水主管道29,通过供水主管道29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鱼池11连接;其中,高位给水池16高于养鱼池11,两池的高度差为1000mm;可以顺利地经管径为200mm的供水主管道29将水输入到养鱼池11。

养鱼池11,养鱼池为正方形池,边长为6000mm,四角为圆形,池底为圆锥形,锥度为50。养鱼池11的池壁偏心位置设有进水管与供水主管道29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相连,这样进水时会使养鱼池内的水形成旋流变成活水。养鱼池11的池底设回水管道,预埋于池底,管径为110mm,通过该回水管道将养鱼回水排到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

4、建立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包括一级固液分离池20、二级固液分离池17、前端分水池22、水泵槽18、循环水泵19、三级固液分离池13、末端分水池23、回水主管道21、污水管道24、生物滤池12、曝气增氧池14和紫外线消毒池15;其中:

一级固液分离池20为砖混结构,池壁为圆形,池底为圆锥形,池壁直径为1000mm,锥度为4,池壁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池壁内圆的切线方向,彼此形成一定间距;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一级固液分离池20位于相邻2个养鱼池外角的的相交处;从养鱼池11的回水管道排出的回水含有鱼类的粪便、残余饵料等颗粒物,该回水进入到一级固液分离池20形成旋流达到固液分离目的,分离后产生的污水由一级固液分离池20的底部排污管排出,经污水管道24流入到养鱼车间外的污水处理系统33进行净化;一级固液分离的净化水通过管径为315mm的回水主管道21流入二级固液分离池17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

所述二级固液分离池(17为正方形池,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为圆锥形,池边长为5000mm,锥度为10,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6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第二次固液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送入到污水处理系统33净化,二级固液分离池17比水泵槽18高500mm,分离后的净化水溢流进入水泵槽18。

水泵槽18为长方形,长为5000mm,宽为1000mm,深为1500mm,水泵槽18旁设循环水泵19。

循环水泵19,采用混流泵,直径200mm,扬水量每小时200mm3,功率5500瓦,并安装变频器,可以节约能源;通过循环水泵19将水泵槽18中的水输送到前端分水池22。

前端分水池22为长方形,长为2000mm,宽为1000mm,深为2000mm,该前端分水池22的功能是消减由循环水泵19输送过来的水的冲力;在临近三级固液分离池13的前端分水池22的池壁上部1/3处设置1个过水口,该分水口设计为侧扁形,分水口宽为500mm,高为1000mm。水经由分水口流入三级固液分离池13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

三级固液分离池13,该三级固液分离池13比养鱼池11高1000mm;该三级固液分离池13为正方形池,边长为2000mm,四角为大圆角,池底位圆锥形,锥度为4,池壁设有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的进、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其宽为300mm,高为1000mm;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管径110mm,其上设有排污阀门;三级固液分离池13位于生物滤池内,连续设置5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其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水经三级固液分离池的对角流入和流出,形成离心式旋流沉淀分离,经过5个三级固液分离之后,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输送到污水处理池系统33进行净化,分离后的净化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23。

末端分水池23为长方形池,长为2000mm,宽为1000mm,深为2000mm。在末端分水池临近生物滤池12的一侧池壁上设置1个敞开式过水口,其宽为1000mm,高为2000mm。末端分水池23内的水经过水口流入生物滤池12。

生物滤池12,生物滤池12为渠道式,不分级、全贯通,池总长为45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生物滤池12内每平方米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100根左右,该立体弹性生物填料是由聚乙烯丝制成的,形状似试管刷,每根直径150mm,其有效长度(有丝部分)为1800mm。生物滤池12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填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膜分解水中溶解性的氨氮、亚硝酸盐。水流经生物滤池12,水质进一步净化和清洁。生物滤池12比曝气增氧池14高200mm,生物滤池的水溢流进入曝气增氧池14。

曝气增氧池14为长方形池,池长为3000mm,池宽为2000mm,池深为2000mm;在靠近生物滤池12的曝气池底部安装1台2.2千瓦的曝气机,利用曝气机增氧,在曝气机进气管内通入纯氧,使循环水的溶解氧含量达到20mm/L以上,以保证养鱼池内有足够的氧气。开动曝气机,使池水达到沸腾状态,表面形成泡沫,在与紫外线消毒池15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分离泡沫。增氧的水通过设在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下部边长500mm正方形过水口进入紫外线消毒池15。

紫外线消毒池15为长方形池,池长为1000mm,池宽为600mm, 池深为2000mm,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其中:

紫外线灯管为75瓦,共21根,分3列配置,每列7根,每列单独控制;

石英套管的直径为25mm;

防水箱用PVC板制作,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孔径为26mm,孔距为80mm,将安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孔内。这样能直接插入或拔出,便于安装和擦洗。

经过紫外线消毒之后,可以杀灭水中的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至此水完成了全系统的净化处理。紫外线消毒池15与养鱼车间10的高位给水池16连通,将净化的水送入高位给水池16。

5、建立污水处理系统33: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二级污水处理池塘27;其中:

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24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32连接,所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池塘面积10000m2,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如螠蛏、四角蛤蜊等多种贝类,通过贝类的自然滤水习性,将浑浊的污水过滤净化。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25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26流入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

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池塘面积10000m2。在二级净化池塘27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草和藻类,如川蔓藻等大型藻类,这些藻类吸收利用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降解净化,使水达到可再养鱼的标准。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27处理后的净化水经砂滤墙、水泥管道28送入蓄水沉淀池1。

至此,养鱼回水完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循环,这样的养鱼方式,既保护了内部养殖环境,又保护了外部环境,达到零排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养鱼池11也可是圆形池,一级固液分离池20也可是方形池(四角为圆形),二级固液分离池17也可是圆形池,三级固液分离池13也可是圆形池。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85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8.14 CN 103238554 A *CN103238554A* (21)申请号 201310186590.7 (22)申请日 2013.05.20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市兴盛海淡水养殖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300480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杨家泊镇 付庄村 (72)发明人 王志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代理人 戴辉 (54) 发明名称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 方法。主要利用天然海水、 地下咸水、 地下淡水和 地热水调配并使用建造生产无公害健康海鲜食品 工业化养殖基地。 以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代替生物 滤池砂滤, 再经过生物滤池中生物填料上的生物 膜降解氨氮、 亚硝酸氮, 水体颗粒物的总净化率达 到 99以上。设置曝气池对养殖水体进行曝气增 氧, 使养鱼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保持 8-14mg/L, 最 后经紫外线消毒灭菌, 将清洁的生态水输入养鱼 池, 养鱼池回水反复净化, 循环利用。养殖系统排 出的污水, 经过露天池塘净化后流回到蓄水沉淀 池, 实现零排放的完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鱼类 养殖。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

3、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8554 A CN 103238554 A *CN103238554A* 1/2 页 2 1. 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包括 : (1) 养鱼水源 (31) : 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 (1), 在蓄水沉淀池 (1) 附近打 地热井 (3) 、 咸水井 (4) 和淡水井 (5) ; 由蓄水沉淀池 (1) 、 地热井 (3) 、 咸水井 (4) 和淡水井 (5) 向配水车间 (8) 供水 ; (2) 配水车间。

4、 (8) : 配水车间 (8) 包括第一、 第二砂滤池 (6, 7) 、 配水池 (9) 、 输水管道 (30) ; 第二砂滤池 (7) 通过管道与蓄水沉淀池 (1) 连接, 将过滤后的天然海水提供给配水池 (9) ; 第一砂滤池 (6) 与咸水井 (4) 连接, 将咸水井 (4 的地下咸水过滤后提供给配水池 (9) ; 配水池 (9) 分别与供给淡水和地热水的淡水井 (5) 、 地热井 (3) 通过管道连接 ; 在配水池 9 里用天然海水、 地热水、 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于养鱼的温度和盐度的水 ; 该配水池 (9) 通过输水管道 (30) 与养鱼车间 (10) 连接, 并向养鱼车间 (10。

5、) 供水 ; (3) 养鱼车间 (10) : 包括高位给水池 (16) 和彼此由隔墙间隔而成的多个养鱼池 (11) ; 高位给水池 (16) 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 (30) 与配水池 (9) 连接, 其出水口装有供水主管道 (29) , 通过供水主管道 (29) 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鱼池 (11) 连 接 ; 其中, 高位给水池 (16) 高于养鱼池 (11) , 两池的高度差为 800-1200mm ; 养鱼池 (11) 的 池底中央设置回水管道, 该回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连接 ; (4) 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 包括一级固液分离池 (20) 、。

6、 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 前端分 水池 (22) 、 水泵槽 (18) 、 循环水泵 (19) 、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 末端分水池 (23) 、 回水主管 道 (21) 、 污水管道 (24) 、 生物滤池 (12) 、 曝气增氧池 (14) 和紫外线消毒池 (15) ; 其中 : 一级固液分离池 (20) 是将养鱼池 (11) 通过回水管道排放出的回水进行第一次固液分 离, 分离后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 (24) 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 (33) 进行净化, 分离后的净 化水通过回水主管道 (21) 进入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进行固液第二次分离, 分离后的污水 通过污水管道 。

7、(24) 再次送入到污水处理系统 (33) 进行净化, 将分离后的净化水流入水泵 槽 (18) , 通过循环水泵 (19) 输送到前端分水池 (22) 后再输送到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进行 第三次固液分离, 分离后的级污水通过污水管道 (24) 输送到污水处理池系统 (33) 进行净 化, 最后将分离后的净化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 (23) , 通过末端分水池 (23) 上的过水口将净 化水输送到生物滤池 (12) ; 生物滤池 (12) 为渠道式, 在生物滤池 (12) 内装满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将净化水通过生 物滤池 (12) 处理后输送到曝气增氧池 (14) ; 曝气增氧池 (14) 与。

8、紫外线消毒池 (15) 连通, 曝气增氧池 (14) 的底部安装曝气机 ; 紫外线消毒池 (15) 与养鱼车间 (10) 的高位给水池 (16) 连通, 紫外线消毒池 (15) 内安 装紫外线消毒器 ; (5) 污水处理系统 (33) : 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 二级污水处理池塘 (27) ; 其中 : 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 (24) 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连接, 所 述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内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 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处理后 的净化水通过管道 (26) 流入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27) ; 二级污水净。

9、化池塘 (27)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草和藻类 ; 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27) 处理后的净化水经砂滤墙、 水泥管道 (28) 送入蓄水沉淀池 (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38554 A 2 2/2 页 3 级固液分离池 (20) 的池壁为圆形, 池底为圆锥形, 池壁直径为 1000mm, 锥度为 4, 池壁上分 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池壁内圆的切线方向, 彼此形 成一定间距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

10、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 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为圆锥形, 池边长为 5000mm, 锥度 为 10, 池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6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 的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高于养鱼池 (11) , 两池的高度差为 1000mm ;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为圆锥形, 池边长为 。

11、2000mm, 锥度为 4, 池壁设有进、 出水 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所述的进、 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其宽为 300mm, 高 为 1000mm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位于生物滤池内, 连续设置多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 其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的 生物滤池 (12) 为渠道式, 池总长为 45000mm, 池宽为 2000mm, 池深为 2000mm ; 生物滤池 (12) 每平方米悬挂生物填料 10。

12、0 根, 每根直径 150mm, 有效长度 1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的 曝气增氧池 (14) 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3000mm, 池宽为2000mm, 池深为2000mm ; 曝气增氧池的 池壁下部设有边长 500mm 正方形的过水口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 在与紫外线消毒池 (15) 相 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的 紫外线消毒池 (15) 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1000mm, 池宽为 600mm, 池深为 200。

13、0mm, 紫外线消毒 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 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 ; 其中 : 紫外线灯管为 75 瓦, 共 21 根, 分 3 列配置, 每列 7 根, 每列单独控制 ; 石英套管的直径为 25mm ; 防水箱用 PVC 板制作, 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 孔径为 26mm, 孔距为 80mm, 将安 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孔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38554 A 3 1/6 页 4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业化的领域, 具体说是涉及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 法。 主要利用天然海水。

14、、 地下咸水、 地下淡水和地热水调配并循环使用建造生产无公害健康 海鲜食品工业化养殖基地。 背景技术 0002 在所公开的技术中, 其专利号为 200910128325.7 , 名称为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 养鱼方法” 。主要利用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和配水车间 ; 养鱼车间建养鱼池, 在养鱼池外侧建回水渠道进行沉淀分离, 利用两级生物滤池净化水质, 通过管道经紫外线 消毒后向养鱼池供水 ; 养鱼过程排出的污水经两级污水处理池塘净化, 污水净化达标后流 入蓄水沉淀池再次利用。在该专利实施过程中, 发现了以下不足。 0003 1、 一级生物滤池为砂滤, 容易堵塞, 每天需要 3-4 次人。

15、工反冲洗, 每人每次反冲洗 1 个砂滤池需要时间 50-60 分钟 ; 在反冲洗时需要停止水循环, 养鱼池中水的溶解氧是靠流 水补充的, 流水停止, 溶解氧含量消耗性下降, 导致鱼类的生活环境变动较大, 不利于鱼类 的代谢和生长 ; 反冲洗时耗费水较多, 工人劳动强度大 ; 更加严重的弊病, 就是当工人反冲 洗时, 容易将砂层下的防止漏砂的筛网弄破, 砂子漏网, 在底部淤积, 变黑变臭, 污染水质, 影响鱼的生长和降低鱼的成活率, 即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0004 2、 紫外线消毒器在给水管道中设计的一个筒状结构, 这样的紫外线消毒器存在两 个弊端, 一是安装难度大, 维修麻烦 ; 二是石英套管。

16、内装紫外线灯, 石英套管外壁粘脏后遮 挡紫外线, 降低消毒效果, 必须定期取出石英套管, 清洗其外壁的脏物, 很不方便。 0005 3、 利用回水渠道进行沉淀分离存在弊端, 回水渠道长达 60000mm, 宽度 500mm, 颗 粒物沉积分散, 清扫面积大, 清污操作工作量大 ; 回水渠道需要每天清扫, 1 名操作工清扫 1 条回水渠道需要时间 30 分钟以上, 且不易清扫干净, 在回水渠道上残留颗粒物, 影响水质, 同时清扫时还要排干渠道内的水, 很浪费水。 0006 4、 增氧方式, 使用液态氧时, 每个养殖系统配置一套气液混合泵, 功率 0.7 千瓦 1.5 千瓦, 或安装专用散气装置,。

17、 养鱼池进水口溶解氧含量 15mg/L20mg/L, 养鱼池出水口 溶解氧含量不低于 5mg/L。气液混合泵和散气装置只是增加水中氧气, 功能单一, 不具备分 离净化作用。 0007 5、 分级的生物滤池界墙附近有一个三角形的水流死角区, 死角不利于水质交换, 也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 发明内容 0008 鉴于上述现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通过渠道式生 物滤池、 不分级、 全贯通的流水方式, 以及紫外线消毒、 曝气增氧池的方式, 不仅降低了人为 因素对养鱼的影响, 而且也降低养鱼成本, 有效提高养鱼效率。 0009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18、, 包括 : 说 明 书 CN 103238554 A 4 2/6 页 5 (1) 养鱼水源 : 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 在蓄水沉淀池附近打地热井, 咸水 井, 淡水井 ; 由蓄水沉淀池、 地热井、 咸水井、 和淡水井向配水车间供水 ; (2) 配水车间 : 包括第一砂滤池、 第二砂滤池、 配水池、 输水管道 ; 第二砂滤池通过管道 与蓄水沉淀池连接, 将过滤后的天然海水提供给配水池 ; 第一砂滤池与咸水井连接, 将咸水 井的地下咸水过滤后提供给配水池 ; 配水池分别与供给淡水和地热水的淡水井、 地热井通 过管道连接 ; 在配水池里用天然海水、 地热水、 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于养鱼。

19、的温度和盐 度的水, 该配水池通过输水管道与养鱼车间连接, 并向养鱼车间供水 ; (3) 养鱼车间 : 包括高位给水池和彼此由隔墙间隔而成的多个养鱼池 ; 高位给水池的 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配水池连接, 其出水口装有供水主管道, 通过供水主管道上引出的 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鱼池连接 ; 其中, 高位给水池高于养鱼池, 两池的高 度差为 800-1200mm ; 养鱼池的池底中央设置回水管道, 该回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连 接 ; (4) 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 包括一级固液分离池、 二级固液分离池、 前端分水池、 水泵槽、 循环水泵、 三级固液分离池、 末端分水池、 回水主管道、。

20、 污水管道、 生物滤池、 曝气增氧池和 紫外线消毒池 ; 其中 : 一级固液分离池是将养鱼池通过回水管道排放出的回水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 分离后 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 分离后的净化水通过回水主管道 进入二级固液分离池进行固液第二次分离, 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再次送入到污水处 理系统进行净化, 将分离后的净化水流入水泵槽, 通过循环水泵输送到前端分水池后再输 送到三级固液分离池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 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池 系统进行净化, 最后将分离后的净化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 通过末端分水池上的过水口将 净化水输送到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为渠道。

21、式, 在生物滤池内装满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将净化水通过生物滤池处 理后输送到曝气增氧池 ; 曝气增氧池与紫外线消毒池连通, 曝气增氧池的底部安装曝气机 ; 紫外线消毒池与养鱼车间的高位给水池连通, 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 (5) 污水处理系统 : 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二级污水处理池塘 ; 其中 : 一级污水处理池塘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连接, 所述一级污水处理 池塘内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 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流入二级 污水净化池塘 ; 二级污水净化池塘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草和藻类 ; 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处理后的 净化水经砂滤墙、 水泥管道。

22、送入蓄水沉淀池。 0010 本发明的步骤 4 中, 所述一级固液分离池的池壁为圆形, 池底为圆锥形, 池壁直径 为 1000mm, 锥度为 4, 池壁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 池壁内圆的切线方向, 彼此形成一定间距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 设有排污阀门。 0011 本发明的步骤 4 中, 所述二级固液分离池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为圆锥 形, 池边长为 5000mm, 锥度为 10, 池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 在圆锥形 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6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说 。

23、明 书 CN 103238554 A 5 3/6 页 6 0012 本发明的步骤 4 中, 所述的三级固液分离池高于养鱼池, 两池的高度差为 1000mm ; 三级固液分离池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为圆锥形, 池边长为 2000mm, 锥度为 4, 池 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所述的进、 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其 宽为 300mm, 高为 1000mm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 三 级固液分离池位于生物滤池内, 连续设置多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 其内悬挂立体弹性 生物填料。 0013 本发明的步骤 4。

24、 中, 所述的生物滤池 12 为渠道式, 池总长为 45000mm, 池宽为 2000mm, 池深为 2000mm ; 生物滤池 12 每平方米悬挂生物填料 100 根, 每根直径 150mm, 有效 长度 1800mm。 0014 本发明中的步骤 4 中, 所述的曝气增氧池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3000mm, 池宽为 2000mm, 池深为 2000mm ; 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下部设有边长 500mm 正方形的过水口与紫外线 消毒池连通, 在与紫外线消毒池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 0015 本发明的步骤 4 中, 所述的紫外线消毒池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1000mm, 池宽为。

25、 600mm, 池深为 2000mm, 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 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 ; 其中 : 紫外线灯管为 75 瓦, 共 21 根, 分 3 列配置, 每列 7 根, 每列单独控制 ; 石英套管的直径为 25mm ; 防水箱用 PVC 板制作, 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 孔径为 26mm, 孔距为 80mm, 将安 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孔内。 0016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和积极效果是 : 1、 设置连续多个三级固液分离池, 进行系统性的分离颗粒物代替一级生物滤池的砂 滤。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

26、为圆锥形, 池边长为 2000mm, 锥度 为 4, 池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所述的进、 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 形, 其宽为 300mm, 高为 1000mm ; 三级固液分离池建于生物滤池内, 连续设多个三级固液分 离池, 池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 有利于颗粒物的拦截和下沉, 集中沉淀在圆锥形底的中 心, 排污每天排放 1 次, 每次排放 5-10 秒钟即可,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降低人为因素影响。 0017 同时生物填料也起到生物滤池净化水质的作用。多级连续沉淀净化, 水质一级比 一级更清洁, 固液分离池的净化效率优于砂滤池。 0018 2、 设置紫。

27、外线消毒池, 紫外线消毒池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1000mm, 池宽为 600mm, 池深为 2000mm, 紫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 紫外线 灯管及防水箱。这种紫外线消毒器安装方便, 只是悬挂在消毒池内即可, 一旦石英套管粘 脏, 拔出来即可擦洗干净, 擦净后再插入, 简单易行。 0019 3、 在每个养鱼池旁设置一级固液分离池取代回水渠道 ; 采用该一级固液分离池, 颗粒物集中沉积在底部, 打开底部阀门 5-10 秒即可排出, 不需要清扫, 操作简单, 节水、 省 时。 0020 4、 设置曝气增氧池, 曝气增氧池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3000mm, 。

28、池宽为 2000mm, 池深 为 2000mm ; 曝气增氧池安装离心式曝气机及在与紫外线消毒池相邻的曝气增氧池的池壁 上安装泡沫分离漏斗。 该曝气机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起增氧作用, 在曝气机的吸气口通入纯 氧, 溶解氧含量达到 20mg/L 以上, 若同时通入臭氧, 又兼备消毒灭菌功能。 说 明 书 CN 103238554 A 6 4/6 页 7 0021 这样, 与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相比, 在气液混合泵和散气装置上节省液态氧 50% 以 上, 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二是曝气机运行时产生大量泡沫, 泡沫表面吸附水中杂质, 泡沫 进入泡沫分离漏斗, 杂质随泡沫被分离, 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00。

29、22 5、 设计生物滤池为渠道式、 不分级、 全贯通的流水方式, 解决了 “分级的生物滤池 界墙附近有一个三角形的水流死角区, 死角不利于水质交换, 也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 的弊 端 ; 渠道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延长流水路径, 其流程比原来的生物滤池延长一倍多, 显著提高 净化效率, 减少级数, 减少流水死角, 降低成本, 提高水质。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 图 2 是图 1 的设施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具体说明。 0025 如图 1 所示的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包括养鱼水源、 配水 车间、 养鱼车间。

30、、 固液分离净化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 0026 如图 2 给出了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设施的配置。包括 : 1、 建立养鱼水源 31 : 选择良好环境条件的天然海水沿岸, 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 沉淀池1, 并在海水进入蓄水沉淀池的对应方向设有一个水闸2, 建池面积20000m2以上。 蓄 水沉淀池 1 是沙土结构, 应予护坡, 避免因风浪冲击而浑水。蓄水沉淀池 1 的容水深度应在 3m 以上, 有利于保持稳定的水质。 0027 在蓄水沉淀池 1 附近打地热井 3, 咸水井 4, 淡水井 5 ; 由蓄水沉淀池 1 、 咸水井 4、 淡水井 5 和地热井 3 向配水车间 8 供水。 0028 。

31、2、 建立配水车间8 : 包括两个第一砂滤池6、 两个第二砂滤池7、 两个配水池9、 输水 管道 30 ; 蓄水沉淀池 1 提供的天然海水含有泥沙等杂质, 需要经过第二砂滤池 7 两次过滤后再 输入到配水池 9。 0029 咸水井 4 的提供的地下咸水多含对鱼类有伤害铁、 锰等金属离子, 经过第一砂滤 池 6 两次过滤, 有效去除铁、 锰等金属离子后, 再输入到配水池 9。 0030 地热井 3 和淡水井 5 提供的水有害物质较少, 不需过滤, 直接输入到配水车间 8 的 配水池 9。 0031 配水池 9, 其高度 3m, 每个配水池的容水量为 200m3, 在配水池 9 里用天然海水、 地。

32、 热水、 淡水和地下咸水调配成适宜的温度和盐度的养鱼用水, 通过输水管道 30 自流到养鱼 车间 10。 0032 3、 建立养鱼车间 10 : 包括两个高位给水池 16 和 20 个养鱼池 11 ; 高位给水池 16 为长方形池, 长为 1000mm, 宽为 600mm, 深为 2000mm。高位给水池 16 比 养鱼池 11 高 1000mm, 高位给水池 16 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 30 与配水池 9 连接, 其出水口 装有供水主管道 29, 通过供水主管道 29 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与靠近各池隔墙部位的养 鱼池 11 连接 ; 其中, 高位给水池 16 高于养鱼池 11, 两池的高度差。

33、为 1000mm ; 可以顺利地经 说 明 书 CN 103238554 A 7 5/6 页 8 管径为 200mm 的供水主管道 29 将水输入到养鱼池 11。 0033 养鱼池 11, 养鱼池为正方形池, 边长为 6000mm, 四角为圆形, 池底为圆锥形, 锥度 为 50。养鱼池 11 的池壁偏心位置设有进水管与供水主管道 29 上引出的各分支输水管相 连, 这样进水时会使养鱼池内的水形成旋流变成活水。养鱼池 11 的池底设回水管道, 预埋 于池底, 管径为 110mm, 通过该回水管道将养鱼回水排到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0034 4、 建立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 包括一级固液分。

34、离池 20、 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前端 分水池 22、 水泵槽 18、 循环水泵 19、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末端分水池 23、 回水主管道 21、 污 水管道 24、 生物滤池 12、 曝气增氧池 14 和紫外线消毒池 15 ; 其中 : 一级固液分离池 20 为砖混结构, 池壁为圆形, 池底为圆锥形, 池壁直径为 1000mm, 锥度 为 4, 池壁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靠近池壁内圆的切线 方向, 彼此形成一定间距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一 级固液分离池 20 位于相邻 2 个养鱼池外角的的相交处。

35、 ; 从养鱼池 11 的回水管道排出的回 水含有鱼类的粪便、 残余饵料等颗粒物, 该回水进入到一级固液分离池 20 形成旋流达到固 液分离目的, 分离后产生的污水由一级固液分离池20的底部排污管排出, 经污水管道24流 入到养鱼车间外的污水处理系统33进行净化 ; 一级固液分离的净化水通过管径为315mm的 回水主管道 21 流入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进行第二次固液分离。 0035 所述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为正方形池,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为圆锥形, 池边长为 5000mm, 锥度为 10, 池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 污管, 管径160mm。

36、,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第二次固液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送入到污 水处理系统33净化, 二级固液分离池17比水泵槽18高500mm, 分离后的净化水溢流进入水 泵槽 18。 0036 水泵槽 18 为长方形, 长为 5000mm, 宽为 1000mm, 深为 1500mm, 水泵槽 18 旁设循环 水泵 19。 0037 循环水泵19, 采用混流泵, 直径200mm, 扬水量每小时200mm3, 功率5500瓦, 并安装 变频器, 可以节约能源 ; 通过循环水泵 19 将水泵槽 18 中的水输送到前端分水池 22。 0038 前端分水池 22 为长方形, 长为 2000mm, 宽为 10。

37、00mm, 深为 2000mm, 该前端分水池 22 的功能是消减由循环水泵 19 输送过来的水的冲力 ; 在临近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的前端分 水池 22 的池壁上部 1/3 处设置 1 个过水口, 该分水口设计为侧扁形, 分水口宽为 500mm, 高 为 1000mm。水经由分水口流入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 0039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该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比养鱼池 11 高 1000mm ; 该三级固液分 离池 13 为正方形池, 边长为 2000mm, 四角为大圆角, 池底位圆锥形, 锥度为 4, 池壁设有进、 出水口, 进、 出水口相对错位设置, 所述的进。

38、、 出水口的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其宽为 300mm, 高为 1000mm ; 在圆锥形池底中心设排污管, 管径 110mm, 其上设有排污阀门 ; 三级固液分离 池13位于生物滤池内, 连续设置5个相同的三级固液分离池, 其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水经三级固液分离池的对角流入和流出, 形成离心式旋流沉淀分离, 经过 5 个三级固液分 离之后, 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24输送到污水处理池系统33进行净化, 分离后的净化 水输送到末端分水池 23。 0040 末端分水池 23 为长方形池, 长为 2000mm, 宽为 1000mm, 深为 2000mm。在末端分水 池临近生物滤池 12 的一。

39、侧池壁上设置 1 个敞开式过水口, 其宽为 1000mm, 高为 2000mm。末 说 明 书 CN 103238554 A 8 6/6 页 9 端分水池 23 内的水经过水口流入生物滤池 12。 0041 生物滤池 12, 生物滤池 12 为渠道式, 不分级、 全贯通, 池总长为 45000mm, 池宽为 2000mm, 池深为 2000mm。生物滤池 12 内每平方米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 100 根左右, 该立 体弹性生物填料是由聚乙烯丝制成的, 形状似试管刷, 每根直径 150mm, 其有效长度 (有丝部 分) 为 1800mm。生物滤池 12 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填料表面生长的微生物膜。

40、分解水中溶 解性的氨氮、 亚硝酸盐。水流经生物滤池 12, 水质进一步净化和清洁。生物滤池 12 比曝气 增氧池 14 高 200mm, 生物滤池的水溢流进入曝气增氧池 14。 0042 曝气增氧池 14 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3000mm, 池宽为 2000mm, 池深为 2000mm ; 在靠 近生物滤池 12 的曝气池底部安装 1 台 2.2 千瓦的曝气机, 利用曝气机增氧, 在曝气机进气 管内通入纯氧, 使循环水的溶解氧含量达到 20mm/L 以上, 以保证养鱼池内有足够的氧气。 开动曝气机, 使池水达到沸腾状态, 表面形成泡沫, 在与紫外线消毒池 15 相邻的曝气增氧 池的池壁上安装。

41、泡沫分离漏斗分离泡沫。增氧的水通过设在曝气增氧池的池壁下部边长 500mm 正方形过水口进入紫外线消毒池 15。 0043 紫外线消毒池 15 为长方形池, 池长为 1000mm, 池宽为 600mm, 池深为 2000mm, 紫 外线消毒池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 该紫外线消毒器包括石英套管、 紫外线灯管及防水箱 ; 其 中 : 紫外线灯管为 75 瓦, 共 21 根, 分 3 列配置, 每列 7 根, 每列单独控制 ; 石英套管的直径为 25mm ; 防水箱用 PVC 板制作, 在防水箱上开有分布的安装孔, 孔径为 26mm, 孔距为 80mm, 将安 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石英套管插入防水箱的安装。

42、孔内。这样能直接插入或拔出, 便于安装和 擦洗。 0044 经过紫外线消毒之后, 可以杀灭水中的病毒、 细菌和原生动物。 至此水完成了全系 统的净化处理。紫外线消毒池 15 与养鱼车间 10 的高位给水池 16 连通, 将净化的水送入高 位给水池 16。 0045 5、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33 : 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二级污水处理 池塘 27 ; 其中 : 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进水端通过污水管道 24 与固液分离净化设施 32 连接, 所述一 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池塘面积 10000m2, 养殖用于净化水的贝类, 如螠蛏、 四角蛤蜊等多种贝 类, 通过贝类的自然滤。

43、水习性, 将浑浊的污水过滤净化。经过一级污水处理池塘 25 处理后 的净化水通过管道 26 流入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27 ; 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27, 池塘面积 10000m2。在二级净化池塘 27 内培植用于净化水的水 草和藻类, 如川蔓藻等大型藻类, 这些藻类吸收利用水中的富营养物质, 将水中的污染物质 降解净化, 使水达到可再养鱼的标准。通过二级污水净化池塘 27 处理后的净化水经砂滤 墙、 水泥管道 28 送入蓄水沉淀池 1。 0046 至此, 养鱼回水完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循环, 这样的养鱼方式, 既保护了内部养殖 环境, 又保护了外部环境, 达到零排放。 0047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例中, 养鱼池 11 也可是圆形池, 一级固液分离池 20 也 可是方形池 (四角为圆形) , 二级固液分离池 17 也可是圆形池, 三级固液分离池 13 也可是圆 形池。 说 明 书 CN 103238554 A 9 1/1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8554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