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90615.0 (22)申请日 2015.12.05 (71)申请人 天津市茂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凝侯村 津青农场西500米 (72)发明人 季延滨 李涛 侯继明 (51)Int.Cl. A23K 50/80(2016.01) A23K 10/37(2016.01) A23K 10/30(2016.01) A23K 10/22(2016.01) A23K 10/18(2016.01) A23K 10/26(2016.01) A2。
2、3K 20/147(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包 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花生藤蔓10-30份; 次粉10-20份; 小麦粉10-20份; 鱼粉5-20份; 豆粕 5-15份; 菜粕5-10份; 饲料酵母3-8份; 槐叶粉3-8 份; 蚌壳粉3-20份; 玉米蛋白粉4-10份; 食盐0.5- 2份。 本发明的淡水白鲳饲料各原料间相互作用, 更有利于鱼的消化吸收, 使鱼肉味道更佳鲜美可 口, 使用本发明的淡水白鲳饲料具有增强鱼类免 疫力、 提高成活率、 降低发病率、 提升诱食效果、 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等优点。。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819610 A 2017.06.13 CN 106819610 A 1/1 页 2 1.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其特征在于 : 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其特征在于 : 由包括如下重量份 数的原料制成 : 3.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其特征在于 : 由包括如下重 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819610 A 2 1/3 页 3 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料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4、。 背景技术 0002 淡水白鲳, 学名短盖巨脂鲤, 原产南美亚马逊河, 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 具有食性杂、 生长快、 个体大、 病害少、 易捕捞、 肉厚剌少、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等特点, 在扩 大池塘养殖对象,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 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淡 水白鲳于 1982 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 之后人工繁殖成功, 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 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 1987 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 以后逐渐推广全国, 成为年 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饲料是喂养好淡水白鲳的关键, 但目前淡水白鲳饲料存在营养 成分较为单一, 消化率不高的问题。。
5、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淡水白鲳免疫力、 提高成活率、 降低发病率、 提升诱食效果的淡水白鲳饲料。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包 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0005 0006 优选的, 所述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0007 说 明 书 CN 106819610 A 3 2/3 页 4 0008 更优选的, 所述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0009 0010 0011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原料均可市售得到, 制备方法为本行业的常用方法, 如先将原。
6、 料制备预混料, 然后粉碎, 最后制备鱼类饲料。 0012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 0013 本发明的淡水白鲳饲料是根据淡水白鲳的生长习性及生理特征, 针对性的提供适 合淡水白鲳生长所需的营养, 各原料间相互作用, 更有利于鱼的消化吸收, 使鱼肉味道更佳 鲜美可口, 使用本发明的淡水白鲳饲料具有增强鱼类免疫力、 提高成活率、 降低发病率、 提 升诱食效果、 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5 实施例 1 0016 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0017 说 明 书 CN 106819610 A 4 3/3 页 5 0018 实施例 2 0019 一种用于淡水白鲳的饲料, 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 0020 0021 0022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 例, 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 等, 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681961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