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12830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066432.9

申请日:

20120227

公开号:

CN202635089U

公开日:

2013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D13/00,A01D33/00,A01D33/06

主分类号:

A01D13/00,A01D33/00,A01D33/06

申请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发明人:

彭宝良,吕小莲,胡志超,王海鸥,陈友庆,张会娟,王建楠,顾峰玮,曹明珠,高景魁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优先权:

CN201220066432U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朝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扶秧机构和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收获台的前部和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收获台的前部和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衔接;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右夹持输送链构成,左、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右夹持输送链的中段由分链导轨分开,分链导轨的右侧具有与左夹持输送链的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形成对秧苗杆的柔性夹持,粗秧杆不会被拉断,细秧杆不会漏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收获台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机构和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右夹持输送链构成,所述左、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所述右夹持输送链的中段由分链导轨分开,所述分链导轨的左侧具有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输送装置对应所述分链导轨右侧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中段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状拨杆的对齐输送链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装有与所述对齐输送链形成柔性夹持的下压禾毛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外部套装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台的机架一侧装有将一组导轨压簧作用力施加于左夹持输送链的压链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右侧抵靠于分链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一侧装有电机驱动的圆盘割草刀,且所述对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装有朝所述圆盘割草刀延伸的压禾导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秧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技术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由申请号为 CN200810242913.9、名称为《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收获台》以及申请号为CN201010204891.4、名称为《大蒜联合收获机》的中国专利所公开。前者公开的大蒜联合收获机收获台它包括扶秧机构、挖掘铲、去土机构、果秧分离机构、以及处于挖掘铲、去土机构和果秧分离机构上方的夹持链输送机构,所述果秧分离机构为圆盘割刀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皮带夹持输送机构,所述皮带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夹持链输送机构下方并向下倾斜,其下端位于圆盘割刀分离机构的下方。后者公开的大蒜联合收获机含有位于机架前端的左、右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左、右挖掘铲两侧的左、右分禾器;左、右挖掘铲上方为由前向后延伸到机架后端的左、右夹持输送链;左、右输送链分别形成回环,邻近边夹持对合;机架的后端接有抛秧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机架中下部装有与输送链衔接的对齐链切秧装置;对齐链切秧装置含有由前向后延伸的回环对齐链;对齐链上间隔装有钩状拨爪,且其回环平面与输送链的输送平面形成由前向后倾斜的夹角;对齐链的后端出口处固定有切割刀片。 

实践表明,这些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大蒜之类土下果实作物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基本问题,但由于输送机构中的夹持输送机构由刚性构件组成,夹持间隙不可调,因此适应性较差。当夹持较粗的秧杆使其对齐时,容易将其拉断,而夹持较细的秧杆使其对齐时,难以夹住,容易漏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适应性强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从而可以满足粗细不一土下果实作物的收获需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收获台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机构和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衔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右夹持输送链构成,所述左、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所述右夹持输送链的中段由分链导轨分开,所述分链导轨的左侧具有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的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 

这样,当秧杆输送到对齐输送装置处时,其带有茎果的下端处于对齐输送装置下,原先高低不一的秧杆在对齐输送装置与主输送装置同步且倾斜输送作用下,被向下拉拽对齐。由于对齐输送装置上方的上压禾毛刷与左夹持输送链中段之间形成对秧苗杆的柔性夹持,因此粗秧杆不会因上部夹死而被拉断,细秧杆不会因上部夹不住而被下拉漏出,从而以合理的结构,巧妙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对齐输送装置对应所述分链导轨右侧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中段的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状拨杆的对齐输送链和左支架,所述左支架上装有与所述对齐输送链形成柔性夹持的下压禾毛刷。这样,原先高低不齐茎果在输送过程中,通过相邻拨杆的间隔作用向下拉拽,实现对齐,从而有利于之后的茎果整齐切割分离。由于采用直拨杆,有利于切割分离后果实在重力作用下掉落,避免了果实在对齐输送链的回带现象。在此过程中,由于对齐输送装置处也形成了柔性夹持,毛刷将茎杆推向对齐输送链的一侧,这样有利于茎杆的准确对位,同时有效避免了秧杆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拨杆的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外部套装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这样在拨杆中间段形成管状空气囊。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对茎、果的柔性推送和拉拽,有效避免果实被挤压受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中的C-C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向视图。 

图5为图4中的D-D视图(旋转90°)。 

图6为图4中的E-E视图(旋转90°)。 

图7为图4中对齐输送链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F-F视图。 

以上图中1、收获台;   2、主输送装置;3、对齐输送装置;4、切割装置;6、前轨道;7、导禾杆;8、分链导轨;9、压链导轨;10、右夹持输送链;11、左夹持输送链;12、上压禾毛刷;13、导轨压簧;14、安装耳(1);15、对齐输送链;16、外导轨;17、对齐链支架;18、主动链轮;19、安装耳(2);20、安装耳(3);21、电机;22、圆盘割草刀;23、压禾导杆;24、左支架;25、下压禾毛刷;26、安装耳(4);27、入口导向杆;28、对齐链轨道;29、对齐链条;30、拨杆;31、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类同,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位于收获台1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机构和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1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切割装置4构成的分离机构。收获台1的前部和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2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收获台1的前部和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2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3衔接。

其中主输送装置1如图2所示,由分别回环的左、右夹持输送链11、10构成,左、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右夹持输送链10的中段由固定在收获台1机架上的分链导轨8分开。如图3所示,分链导轨8的左侧具有与左夹持输送链11的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12。为了保持左夹持输送链11与上压禾毛刷12的稳定柔性夹持,收获台1的机架一侧装有将一组导轨压簧13作用力施加于左夹持输送链11的压链导轨9,并且左夹持输送链11的(链板)右侧抵靠于分链导轨8,因此左夹持输送链11在运行过程中得以始终保持平稳。 

对齐输送装置3安装在对齐链支架17上,由主动链轮18带动,具体结构如图4至图8所示,对应分链导轨8与左夹持输送链11中段的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状拨杆30的对齐输送链15和左支架24,左支架24(见图5、图6)上装有与对齐输送链15形成柔性夹持的下压禾毛刷25。拨杆30如图7、图8所示,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外部套装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31。 

此外,在对齐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一侧装有电机21驱动的圆盘割草刀22,且在对齐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装有朝圆盘割草刀22延伸的压禾导杆23,因此可以将输送至此的土下果实作物茎、果可相互分离。 

工作时,机具在前行过程中,收获台1前端的扶禾机构和挖掘铲将作物扶起并松土,然后由主输送装置2夹持后拔起向后输送。当输送至主输送链中段时,在导禾杆7作用下,主输送装置2由原左、右夹持输送链11、10夹持转变为由左夹持输送链11和上压禾毛刷12夹持,在转变夹持后,位于主输送装置1下侧的茎果在对齐输送装置3前端入口导向杆27和对齐输送链15作用下,依次进入对齐输送装置3,且块状果实在对齐输送装置3下侧。主输送装置2和对齐输送装置3呈喇叭口布置并同步运转,将果、茎向后输送同时,下压禾毛刷25将左右不齐的茎杆推向对齐链条29一侧对齐,高低不齐的块状果实将先后抵住安装在对齐输送链15上的拨杆30,在相邻拨杆30的拉拽作用下,块状果实实现上端对齐。在果、茎输送至对齐输送装置3末端位置时,安装于此位置的切割装置4和压禾导杆23共同作用切断茎杆,块状果实落下,茎杆在主输送装置2作用下继续向后输送。至此完成了块状土下果实的对齐和果秧分离工作。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分离装置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主输送装置在中段对齐过程中采用输送链与毛刷配合柔性夹持可较大范围适应不同直径的秧茎,防止了秧茎的损伤,并保证了夹持力度的一致,避免了漏夹或夹断。 

2、对齐输送装置采用拨杆和毛刷配合工作可有效保证不同粗细的秧茎在左右方向对齐,并避免了茎杆的损伤。 

3、拨杆中部采用瓶颈状缩径状,外部套装天然胶管护套,缩径部形成管状空气囊,块状果实抵住此弹性气囊实现对齐,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果实的保护。 

4、切割装置采用圆盘割草刀和压禾导杆配合工作,因此在保证切秧的同时,回转的圆盘割草刀还可主动排出枯烂秧叶等杂物。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63508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1.02 CN 202635089 U *CN202635089U* (21)申请号 201220066432.9 (22)申请日 2012.02.27 A01D 13/00(2006.01) A01D 33/00(2006.01) A01D 3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 柳营 100 号 (72)发明人 彭宝良 吕小莲 胡志超 王海鸥 陈友庆 张会娟 王建楠 顾峰玮 曹明珠 高景魁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

2、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何朝旭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 分离装置, 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该装置包括扶 秧机构和挖掘铲, 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 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 收获台 的前部和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输 送机构衔接, 收获台的前部和分离机构之间通过 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 装置衔接 ; 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 右夹持 输送链构成, 左、 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 边夹持对合, 右夹持输送链的中段由分链导轨分 开, 分链导轨的右。

3、侧具有与左夹持输送链的中段 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采用本实用新型可 以形成对秧苗杆的柔性夹持, 粗秧杆不会被拉断, 细秧杆不会漏出, 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 题。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包括分别位于收获台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 机构和挖掘铲, 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 所 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

4、述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 所述收获台的 前部和所述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衔接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 右夹持输送链构成, 所述左、 右夹持输送链 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 所述右夹持输送链的中段由分链导轨分开, 所述分链导轨 的左侧具有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对齐输 送装置对应所述分链导轨右侧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中段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 状拨杆的对齐输送链和左支架, 所述左支架上装有与所。

5、述对齐输送链形成柔性夹持的下压 禾毛刷。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拨杆的 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 外部套装弹性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收获台 的机架一侧装有将一组导轨压簧作用力施加于左夹持输送链的压链导轨。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左夹持 输送链右侧抵靠于分链导轨。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对齐输 送装置的输出端一侧装有电机驱动的圆盘割草刀, 且。

6、所述对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装有朝所 述圆盘割草刀延伸的压禾导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35089 U 2 1/3 页 3 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秧分离装置, 尤其是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 置, 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据 申 请 人 了 解, 现 有 技 术 的 土 下 果 实 收 获 果 秧 对 齐 分 离 装 置 由 申 请 号 为 CN200810242913.9、 名 称 为 一 种 大 蒜 联 合 收 获 机 收 获 台以 及 申 请 号 为 CN201010204891.4、 名称为 大蒜联。

7、合收获机 的中国专利所公开。前者公开的大蒜联合收 获机收获台它包括扶秧机构、 挖掘铲、 去土机构、 果秧分离机构、 以及处于挖掘铲、 去土机构 和果秧分离机构上方的夹持链输送机构,所述果秧分离机构为圆盘割刀分离机构,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皮带夹持输送机构,所述皮带夹持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夹持链输送机构下方 并向下倾斜 , 其下端位于圆盘割刀分离机构的下方。后者公开的大蒜联合收获机含有位于 机架前端的左、 右挖掘铲,以及分别位于左、 右挖掘铲两侧的左、 右分禾器;左、 右挖掘铲上 方为由前向后延伸到机架后端的左、 右夹持输送链;左、 右输送链分别形成回环,邻近边夹 持对合 ; 机架的后端接有抛秧装置。

8、 ; 其改进之处在于 : 机架中下部装有与输送链衔接的对 齐链切秧装置;对齐链切秧装置含有由前向后延伸的回环对齐链;对齐链上间隔装有钩状 拨爪,且其回环平面与输送链的输送平面形成由前向后倾斜的夹角;对齐链的后端出口处 固定有切割刀片。 0003 实践表明, 这些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大蒜之类土下果实作物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基 本问题, 但由于输送机构中的夹持输送机构由刚性构件组成, 夹持间隙不可调, 因此适应性 较差。当夹持较粗的秧杆使其对齐时, 容易将其拉断, 而夹持较细的秧杆使其对齐时, 难以 夹住, 容易漏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提出。

9、一种适应性强的土 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从而可以满足粗细不一土下果实作物的收获需要。 0005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包括分别位于 收获台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机构和挖掘铲, 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 装置和圆盘割刀分离机构, 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抛秧装置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构成的 输送机构衔接, 所述收获台的前部和所述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输送装置中段下方且倾 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衔接 ; 其改进之处在于 : 所述主输送装置由分别回环的左、 右夹持 输送链构成, 所述左、 右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 所述右夹持输送链的中。

10、 段由分链导轨分开, 所述分链导轨的左侧具有与所述左夹持输送链的中段形成柔性夹持的 上压禾毛刷。 0006 这样, 当秧杆输送到对齐输送装置处时, 其带有茎果的下端处于对齐输送装置下, 原先高低不一的秧杆在对齐输送装置与主输送装置同步且倾斜输送作用下, 被向下拉拽对 说 明 书 CN 202635089 U 3 2/3 页 4 齐。 由于对齐输送装置上方的上压禾毛刷与左夹持输送链中段之间形成对秧苗杆的柔性夹 持, 因此粗秧杆不会因上部夹死而被拉断, 细秧杆不会因上部夹不住而被下拉漏出, 从而以 合理的结构, 巧妙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 所述对齐输送装置。

11、对应所述分链导轨右侧与所述左 夹持输送链中段的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状拨杆的对齐输送链和左支架, 所述左 支架上装有与所述对齐输送链形成柔性夹持的下压禾毛刷。这样, 原先高低不齐茎果在输 送过程中, 通过相邻拨杆的间隔作用向下拉拽, 实现对齐, 从而有利于之后的茎果整齐切割 分离。 由于采用直拨杆, 有利于切割分离后果实在重力作用下掉落, 避免了果实在对齐输送 链的回带现象。 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齐输送装置处也形成了柔性夹持, 毛刷将茎杆推向对齐 输送链的一侧, 这样有利于茎杆的准确对位, 同时有效避免了秧杆的损伤。 0008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 : 所述拨杆的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

12、, 外部套装弹性 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 这样在拨杆中间段形成管状空气囊。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对茎、 果的柔 性推送和拉拽, 有效避免果实被挤压受损。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2 为图 1 中的 A 向视图。 0012 图 3 为图 2 中的 C-C 视图。 0013 图 4 为图 1 中的 B 向视图。 0014 图 5 为图 4 中的 D-D 视图 (旋转 90) 。 0015 图 6 为图 4 中的 E-E 视图 (旋转 90) 。 0016 图 7 为图 4 中对齐输送链的放大示。

13、意图。 0017 图 8 为图 7 中的 F-F 视图。 0018 以上图中 1、 收获台 ; 2、 主输送装置 ; 3、 对齐输送装置 ; 4、 切割装置 ; 6、 前轨 道 ; 7、 导禾杆 ; 8、 分链导轨 ; 9、 压链导轨 ; 10、 右夹持输送链 ; 11、 左夹持输送链 ; 12、 上压禾 毛刷 ; 13、 导轨压簧 ; 14、 安装耳 (1) ; 15、 对齐输送链 ; 16、 外导轨 ; 17、 对齐链支架 ; 18、 主动 链轮 ; 19、 安装耳 (2) ; 20、 安装耳 (3) ; 21、 电机 ; 22、 圆盘割草刀 ; 23、 压禾导杆 ; 24、 左支架 ; 。

14、25、 下压禾毛刷 ; 26、 安装耳 (4) ; 27、 入口导向杆 ; 28、 对齐链轨道 ; 29、 对齐链条 ; 30、 拨杆 ; 31、 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一 0020 本实施例的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类同, 如图 1 所示, 包括分别位于收获台 1 前部上方和下方的扶秧机构和挖掘铲, 以及分别位于收获台 1 后部上方和下方的抛秧装置和切割装置 4 构成的分离机构。收获台 1 的前部和抛秧装置 之间通过主输送装置 2 构成的输送机构衔接, 收获台 1 的前部和分离机构之间通过位于主 输送装置 2 中段下方且倾斜设置的对齐输送装置 3 衔。

15、接。 0021 其中主输送装置 1 如图 2 所示, 由分别回环的左、 右夹持输送链 11、 10 构成, 左、 右 说 明 书 CN 202635089 U 4 3/3 页 5 夹持输送链的前段及后段邻近边夹持对合, 右夹持输送链10的中段由固定在收获台1机架 上的分链导轨 8 分开。如图 3 所示, 分链导轨 8 的左侧具有与左夹持输送链 11 的中段形成 柔性夹持的上压禾毛刷 12。为了保持左夹持输送链 11 与上压禾毛刷 12 的稳定柔性夹持, 收获台1的机架一侧装有将一组导轨压簧13作用力施加于左夹持输送链11的压链导轨9, 并且左夹持输送链 11 的 (链板) 右侧抵靠于分链导轨 。

16、8, 因此左夹持输送链 11 在运行过程 中得以始终保持平稳。 0022 对齐输送装置 3 安装在对齐链支架 17 上, 由主动链轮 18 带动, 具体结构如图 4 至 图 8 所示, 对应分链导轨 8 与左夹持输送链 11 中段的位置分别设置具有间隔分布悬臂状拨 杆 30 的对齐输送链 15 和左支架 24, 左支架 24(见图 5、 图 6) 上装有与对齐输送链 15 形成 柔性夹持的下压禾毛刷 25。拨杆 30 如图 7、 图 8 所示, 中部呈瓶颈状缩径状, 外部套装弹性 材料制成的圆管护套 31。 0023 此外, 在对齐输送装置 3 的输出端一侧装有电机 21 驱动的圆盘割草刀 2。

17、2, 且在对 齐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装有朝圆盘割草刀22延伸的压禾导杆23, 因此可以将输送至此的土 下果实作物茎、 果可相互分离。 0024 工作时, 机具在前行过程中 , 收获台 1 前端的扶禾机构和挖掘铲将作物扶起并松 土 , 然后由主输送装置 2 夹持后拔起向后输送。当输送至主输送链中段时 , 在导禾杆 7 作 用下, 主输送装置 2 由原左、 右夹持输送链 11、 10 夹持转变为由左夹持输送链 11 和上压禾 毛刷 12 夹持, 在转变夹持后, 位于主输送装置 1 下侧的茎果在对齐输送装置 3 前端入口导 向杆 27 和对齐输送链 15 作用下, 依次进入对齐输送装置 3, 且块状果。

18、实在对齐输送装置 3 下侧。主输送装置 2 和对齐输送装置 3 呈喇叭口布置并同步运转, 将果、 茎向后输送同时, 下压禾毛刷 25 将左右不齐的茎杆推向对齐链条 29 一侧对齐, 高低不齐的块状果实将先后 抵住安装在对齐输送链15上的拨杆30, 在相邻拨杆30的拉拽作用下, 块状果实实现上端对 齐。 在果、 茎输送至对齐输送装置3末端位置时, 安装于此位置的切割装置4和压禾导杆23 共同作用切断茎杆, 块状果实落下, 茎杆在主输送装置 2 作用下继续向后输送。至此完成了 块状土下果实的对齐和果秧分离工作。 0025 实践证明, 本实施例的分离装置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 1、 主输送装置在中段对。

19、齐过 程中采用输送链与毛刷配合柔性夹持可较大范围适应不同直径的秧茎, 防止了秧茎的损 伤, 并保证了夹持力度的一致, 避免了漏夹或夹断。 0026 2、 对齐输送装置采用拨杆和毛刷配合工作可有效保证不同粗细的秧茎在左右方 向对齐, 并避免了茎杆的损伤。 0027 3、 拨杆中部采用瓶颈状缩径状, 外部套装天然胶管护套, 缩径部形成管状空气囊, 块状果实抵住此弹性气囊实现对齐, 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果实的保护。 0028 4、 切割装置采用圆盘割草刀和压禾导杆配合工作, 因此在保证切秧的同时, 回转 的圆盘割草刀还可主动排出枯烂秧叶等杂物。 0029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635089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089 U 6 2/3 页 7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089 U 7 3/3 页 8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35089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