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188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 CN 103718813 A (21)申请号 201310756682.4 (22)申请日 2013.12.30 A01G 1/00(2006.01) A01G 7/06(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林业大学 地址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 159 号 (72)发明人 郝明灼 李群 彭方仁 梁有旺 王昆荣 (54) 发明名称 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 培方法, 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该发明选取种源优 良、 苗高12米、 苗龄12。
2、年生、 生长健壮、 无病 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按双行大行距小 株距的栽培模式定植, 当年芽菜采摘2到3次后采 用捆绑的方法对主干进行斜拉, 促进其多发侧枝, 培养多主枝矮化树形, 并配合整形修剪技术将树 高控制在合理高度。该方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 消耗, 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 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 培养周期, 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 提高工作效率, 并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树体发生病 虫害的概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
3、申请公布号 CN 103718813 A CN 103718813 A 1/1 页 2 1. 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具体步骤为 : a、 良种壮苗 : 优选种源优良、 苗龄 1 2 年生、 苗高 1 2 米、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红 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 b、 栽培模式 : 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 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 ; c、 主干斜拉 : 一般实生苗定植后, 首次芽菜采摘 2 到 3 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 利用 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 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 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 并 互相捆绑在一起, 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
4、角 ; d、 多主枝树形的培养 : 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当年秋天, 每根主干上会出现 3 到 7 个直立生长的侧枝, 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 采取摘心处理, 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 长 ; e、 树高的控制 : 主干拉弯的第二年, 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 在夏季, 主干上 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 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 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 除整形修剪外, 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 使其转化为 芽菜的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b 中的栽培模式, 株行距配置有特殊要求,。
5、 行距为 1.2 1.8 米, 株距 40 60 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c 中的主干拉弯后主干与地面的角度应控制在 30 度 50 度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枝 生长到 50 厘米以上时, 采取摘心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树高 控制在 2.5 米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18813 A 2 1/3 页 3 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种植。
6、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香椿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 是我国特有的 “森林蔬菜” 树种, 该树种 分布范围广, 适应性强, 树体高大, 其幼嫩的芽叶富含可溶性糖、 蛋白质、 维生素、 多种氨基 酸和黄酮等营养物质, 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 香椿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能 够治疗或减缓外感风寒、 风湿痹痛、 胃痛、 痢疾等疾病。目前国内田间种植香椿主要是作为 菜用。但是, 香椿本身是一种高大乔木, 生长速度快, 在传统模式栽培下, 1 年生播种苗 2 3年后树高就超过3米, 且独干独头, 产量低, 采摘困难, 管理用工量非常大。 近。
7、年来, 国内主 要采用截干配合整形修剪的方法来实现矮化密植栽培, 该方法对树体伤害大, 对地力要求 高, 培养成多主枝的树形最少要 3 到 5 年, 且截干后树体伤口处容易感染, 病虫害现象较为 严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该方 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消耗, 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 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培养周期, 同时还 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 提高工作效率, 并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树体发生病虫害的概 率。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8、其具体步骤为 : 0006 步骤 1、 良种壮苗 : 优选种源优良、 苗龄 1 2 年生、 苗高 1 2 米、 生长健壮、 无病 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 0007 步骤 2、 栽培模式 : 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 正方形或三角形配 置 ; 0008 步骤 3、 主干斜拉 : 一般实生苗定植后, 首次芽菜采摘 2 到 3 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 斜拉, 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 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 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 对拉弯, 并互相捆绑在一起, 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 ; 0009 步骤 4、 多主枝树形的培养 : 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当年秋天, 。
9、每根主干 上会出现 3 到 7 个直立生长的侧枝, 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 采取摘心处理, 保证多个侧枝齐 头并进的生长 ; 0010 步骤 5、 树高的控制 : 主干拉弯的第二年, 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 在夏 季, 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 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 此时要注意 控制树高, 除整形修剪外, 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 使 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0011 所述步骤 2 中的栽培模式, 株行距配置有特殊要求, 行距为 1.2 1.8 米, 株距 说 明 书 CN 103718813 A 3 2/3 页 4 40 60 厘米。 。
10、0012 所述步骤 3 中的主干拉弯后主干与地面的角度应控制在 30 度 50 度之间。 0013 所述侧枝生长到 50 厘米以上时, 采取摘心处理。 0014 所述树高控制在 2.5 米内。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通过双行配置、 合理调控密度和主干斜拉等方法, 创新菜 用香椿的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 促使香椿长叶不长枝, 提高香椿树的发芽枝头数量, 控制 树体的生长高度, 提高香椿芽菜采摘产量, 同时大大降低采摘难度, 提高了田间管理工作效 率。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发明香椿树主干拉弯培育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本发明香椿树主干上的侧枝与侧枝拉弯培育示意图。 。
11、0018 图中 : 1- 主干 ; 2- 侧枝。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 如图 1 所示, 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 : 0021 、 树苗的选取 : 优选种源优良、 苗龄 1 2 年生, 苗高 1 2 米、 生长健壮、 无病虫 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 0022 、 栽培模式 : 按行距为 1.2 1.8 米, 株距 40 60 厘米的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 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 ; 0023 、 主干斜拉 : 一般实生苗定植后, 首次芽菜采摘 。
12、2 到 3 次后即可对主干 1 进行斜 拉, 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 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 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 拉弯, 并互相捆绑在一起, 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 30 50 度之间的夹角 ; 0024 、 多主枝树形的培养 : 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当年秋天, 每根主干上会 出现 3 到 7 个直立生长的侧枝, 若侧枝生长到 50 厘米以上时, 采取摘心处理, 保证多个侧枝 齐头并进的生长 ; 0025 、 树高的控制 : 主干拉弯的第二年, 主干上的侧枝 2 树形已经基本形成, 在夏季, 主干1上的部分侧枝2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 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 此时要。
13、注意 控制树高, 一般树高控制在树高控制在 2.5 米内, 除整形修剪外, 可采用侧枝 2 与侧枝 2 相 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 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0026 实施案例一 0027 2010 年 2012 年, 泰兴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了江苏省 林业三项工程项目 “香椿产业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1ysx201045) 进行了主干斜 拉矮化密植栽培实验, 定植密度为 40 厘米 120 厘米, 斜拉时间为 2011 年 5 月下旬, 一个 生长季过后于2011年9月上旬测定平均发枝数量、 侧枝长度和粗度等指标。 2012年四月下 旬, 测定了单株芽。
14、菜产量, 结果见表 1。试验结果表明, 主干拉弯栽培模式下, 每株拉弯的香 椿树树苗, 当年即可萌发出 2 7 个直立生长的侧枝, 未经过折弯的香椿树树苗, 均为独干 说 明 书 CN 103718813 A 4 3/3 页 5 独头, 即只有一个芽头。通过该方法所栽培的香椿树, 不仅实现了矮化, 多主枝树形的培养 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又增加了香椿芽菜的产量。试验中, 单株芽菜产量显著提高, 平均单株 增产率在。为香椿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提供了创新模式。 0028 表 1 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侧枝数量和第二年单株芽菜产量统计 0029 0030 说明 : 单株增产率参照种源为四川成都、 株行距 6060 厘米、 截干高度 60 厘米、 2 年生苗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试验调查数据。 003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3718813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81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