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集成语音手写汉字输入工具,属于电脑文字处理技术领域。 到目前为止,电脑汉字输入的输入工具,已由过去的键盘逐渐发展为用笔或直接与电脑对话(通过话筒)作为输入设备(工具)。人类正试图通过后两种工具中其中的一种,代替键盘,以便以最快、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输入汉字,并熟练方便地使用电脑。用笔输入(笔式输入)汉字以巨人集团的便携式电脑的笔式输入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中自智能系统公司的汉王笔为典型。应用较为普遍的中自公司的带手写板的汉王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电脑可根据人在手写板上写的文字字迹,进行识别,从而确定所输入的文字。笔式输入能识别手写输入的正楷、连笔、繁体、简体等字,并不受笔划顺序的影响。但笔式输入还存在识别有误的问题,输出的一些文字常为该字的近形字。通常情况下,其一次性输入识别率为80%到95%,出现的错误则需要通过按键盘,输入拼音或汉字编码找到所需要的汉字后,进行修改。另一种能使人类代替键盘地汉字输入工具的语音输入(通过话筒),以北京四达技术开发中心的四达-863汉字语音系统为典型,其语音输入是根据语音识别、语音理解技术,使电脑可根据语音输入人的读音进行识别,并确定要输入的正确文字。但由于人的读(发)音是一个随机量(可变量),即人在读同一字时多次读音都不一样,汉语中一个音又对应多个汉字,再加之技术上的原因,电脑语音理解有时出现错误,即对有的字识别有误,反映在编辑窗里通常是该字的近音字。从对发音基本稳定正确的人使用语音输入汉字统计看,一次性错误率通常为5%到30%,其改正错误的方式和用笔输入改正错误方式一样,是靠键盘。
现有的语音和笔式输入工具分属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是独立使用的,不能相互切换并调用,若要用语音输入则要退出当前的笔式输入操作系统,反之,则要退出语音输入操作系统,这样就使得二者在纠正错误时,需要依靠键盘,不能使汉字输入做到完全摆脱键盘;而单靠其中一种输入工具,输入的中文文稿就不能保证绝对的正确。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语音输入和笔式输入不在同一操作系统,而不能互相调用,单独使用又都不能达到绝对正确输入汉字,而需要使用键盘纠正错误的问题,从而使两种输入工具互为手段,互为补充,当用语音输入汉字,出现错误时,不用切换,便可直接用笔输入汉字进行修改,或用笔输入汉字时,出现错误时,不用切换,便可用语音输入纠正错误,使汉字输入完全摆脱键盘,并且输入正确率达到98%以上。
本发明集成语音手写汉字输入工具其主要技术特征:把同一操作系统下的笔式输入和语音输入采用轮询方式联结起来,即:当用语音输入时,由语音信号处理器(板)进行识别,识别完成后把识别结果(拼音数据)送到PC机上,并设置“有拼音标志”,然后,PC机便进行理解。这一过程完成后,电脑将自动清除“有拼音标志”。电脑通过进行中断查询,知道在进行笔式输入时,便进行识别,识别完成后,设置“有汉字标志”。电脑通过查询这两个标志,知道输入的是什么类型的数据,然后根据不同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如此反复轮询,可随时在同一操作系统下,不用切换使用其中任一一输入工具,使它们互为手段,互为补充,真正做到了电脑汉字输入不用键盘。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把手写板挂接在串口上,把话筒插头插入语音卡插孔。在同一操作系统下使用语音或笔(通过在手写板上书写进入编辑窗)进行汉字输入,比如:输入“把经济立法放在第一位,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句话,用语音输入时,可能输入的是“把经济理发放在第一位,理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显然在该句话中“理发”是错误的,这时不用按键切换到笔式输入状态,便可用笔把“理发”改为“立法”。
同样,当用笔向电脑输入汉字时,如果输入一段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上午应北京和国家教委的邀请,在首都剧场为北京高校和正在国家教委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党政干部一千余人作了形势报告。”可能电脑显示的是:“中共公中央员政治屉季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上午应北京和周家教委的邀请,在首都刷扬为北京高校和正在国家教委高级教盲行政学院学刁的党政干部一千余人作了形势报告”。这时,用语音输入进行改正,把“政治屉”改为“政治局”,“季员”改为“委员”,把“周家”改为“国家”,把“学刁”改为“学习”。在用笔输入汉字时,屏幕编辑窗上有一个小的显示框,显示用笔在手写板上写的字。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
1.只要会中文,不会拼音、汉字编码也可用电脑输入汉字,极大地提高了电脑应用的普及率。
2.本发明使人类在输入汉字时,彻底摆脱了键盘,提高了电脑应用的自动化程度。
3.汉字输入正确率达到98%以上。
4.使用手写和人机直接对话输入汉字,最符合人们的用语习惯。
*注:本发明已在北京超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_知音文书机文字处理系统JANET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