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播种机.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11933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209527.7

申请日:

20110621

公开号:

CN202135477U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7/00

主分类号:

A01C7/00

申请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发明人:

陈长林,梁苏宁,闵启超,唐宗义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优先权:

CN201120209527U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朝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播种机,属于农业种植机械领域。该机的机架通过牵引架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机架上方安装种箱,种箱的下部为排种器,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接种斗,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机架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牵引架与机架之间还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阻力棒的下端向后倾斜。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本实用新型突破直接在旋耕刀具本身进行改进的思路,通过增设阻力棒的简单结构改进,达到了有效简接控制硬土作业时旋耕刀具入土深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型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通过牵引架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所述机架上方安装种箱,所述种箱的下部为排种器,所述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接种斗,所述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所述机架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所述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还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所述阻力棒的下端向后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所述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管有上段播种软管与下段播种导管构成,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镇压辊的辊轴通过链传动与排种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通过方管插装阻力棒,所述阻力棒的上部垂直段具有间隔分布的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镇压辊的两端和中间间隔分布径向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田间播种设备,尤其是一种与小功率(4~6kW)动力相配套的微型播种机,属于农业种植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我国适用于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的旋耕、播种、施肥等作业机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山区农作物种植机械化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其田块小而不规则,坡陡弯多,梯田多等特点,大中型农业机械受自然条件的因素制约而难以推广运用。同时山区间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农艺差别明显,经济水平落后,加上人工成本的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山区的农业生产稳定和提高,制约了区域间均衡发展。

目前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农机具不成熟,特别是以4-6kw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存在诸多问题,本发明专利针对专利号200720081103.0及200720081104.5的技术难题提出改进和创新,其主要有如下问题:一是在硬土作业时旋耕刀辊入土困难,难于控制耕作深度。二是种子经排种器自由下落后到落地过程中种子失去了控制,与开沟器产生碰撞后,不能准确进入沟底部,影响播种质量。三是机架高度和开沟器高度不可调整,因而播种深度调整不方便。四是播种行距不可调整。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有效控制硬土作业时旋耕刀具入土深度的微型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使种子准确进入所需播种位置的微型播种机。

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通过牵引架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所述机架上方安装种箱,所述种箱的下部为排种器,所述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接种斗,所述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所述机架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所述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还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所述阻力棒的下端向后倾斜。

申请人在试验研究中发现,硬土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因此牵引机在硬土上行进时速度较快,旋耕刀具与硬土表面有趋于纯滚动的趋势,难以深入土层中达到所需的耕作深度。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改进后,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阻力棒的升降位置,改变其下端插入土层的深度,从而达到通过调节牵引机行进阻力调控其进行速度的目的,结果由于减缓行进速度而使旋耕刀具可以充分发挥其旋转翻耕的作用,达到所需的耕作深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突破直接在旋耕刀具本身进行改进的思路,通过增设阻力棒的简单结构改进,达到了有效简接控制硬土作业时旋耕刀具入土深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所述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播种时,开沟导种铲在旋耕过的土地上犁出一道沟槽,种子通过开沟导种铲后部的播种管落在沟槽内,因此准确达到所需播种位置,保证播种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微型播种机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3通过牵引架1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图中未示)钩挂连接。牵引架1与机架3之间通过方管插装有阻力棒2,该阻力棒的下端向后倾斜,上部的垂直段具有间隔分布的螺栓孔,因此可通过选择螺栓孔,实现升降调节。牵引架1与机架3之间也可以选择螺栓孔,实现播种深度的粗调节。机架3上方安装种箱11,种箱11的下部为排种器9。排种器9采用外槽轮式,通过旋拧播种调节器15,使得排种轴14产生轴向移动,改变外槽轮的容种长度空间,达到控制播量。排种器9出口下方装有接种斗,该接种斗的下口与通过U型螺栓5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播种管可通过松紧U型螺栓5,自由上下或左右调节播种管位置,达到调节行距和精调播深的目的。该播种管由上段播种软管7与下段播种导管6构成。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4,该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机架3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10,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的镇压辊17,镇压辊17的两端和中间间隔分布径向齿8,镇压辊的辊轴通过链传动18与排种轴14传动连接。

机架与牵引架由调节螺栓连接,阻力棒安装在机架与牵引架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调节切土阻力的大小,通过改变入土深度调节调控旋耕深度。种箱固定在机架上,排种器安装在种箱下方,可以实现玉米、小麦等作物种子的播种。开沟导种铲安装在排种器的播种管下方,呈“人”字形,能在土壤上划出一条窄沟,便于种子准确入土。镇压辊位于机具的后下方,能实现沟边土回填,完成覆土、镇压性能,镇压辊作为播种驱动轮,通过小链轮、链条、大链轮的传递,驱动播种排种轴的转动,完成排种功能,镇压辊安装有三组径向齿,可以提高扒土能力,减少滑移系数,保证播种密度。

归纳起来,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1.在牵引架中间方管中设置有一排孔的阻力棒,由螺栓将阻力棒与牵引架连接,通过调节阻力棒的入土深度来调节机具的前进阻力,从而解决在硬土上作业旋耕刀具入土深度难于控制的问题。

2.牵引架与机架改整体式为分体式,有利于播种深度的粗调节,维持机组的平衡,同时可以适应多种型式的微耕机配制,有利于田间转移、爬坡越坎。

3.可移动的播种导管上段为播种软管,下段通过播种导管连结开沟导种铲,播种导管由U型螺栓固定于机架上,可上下、也可左右自由调节,达到调节播深和行距的目的。

4.“人”字形开沟导种铲,可以解决根部堆土影响下种的问题,并能将种子准确地送达沟底。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微型播种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型播种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型播种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播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播种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3547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2.08 CN 202135477 U *CN202135477U* (21)申请号 201120209527.7 (22)申请日 2011.06.21 A01C 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 100 号 (72)发明人 陈长林 梁苏宁 闵启超 唐宗义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何朝旭 (54) 实用新型名称 微型播种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播种机, 属于农业。

2、 种植机械领域。该机的机架通过牵引架与装有旋 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 ; 机架上方安装种箱, 种 箱的下部为排种器, 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 接种斗, 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 相通 ; 机架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 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 ; 牵引架与机架 之间还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 阻力棒的下端 向后倾斜。 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 开 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 与前进方 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本实用新型 突破直接在旋耕刀具本身进行改进的思路, 通过 增设阻力棒的简单结构改进, 达到了有效简接控 制硬土作业时旋耕刀具入土深度的目的。 。

3、(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202135483 U1/1 页 2 1. 一种微型播种机, 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通过牵引架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 ; 所述机架上方安装种箱, 所述种箱的下部为排种器, 所述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接种 斗, 所述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 ; 所述机架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 伸的支架, 所述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还 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 所述。

4、阻力棒的下端向后倾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型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 导种铲, 所述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 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 的人字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微型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播种管有上段播种软管 与下段播种导管构成, 通过 U 型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微型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镇压辊的辊轴通过链传动与 排种轴传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微型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通过方管 插装阻力棒, 所述阻力棒的上部垂直段具有间隔。

5、分布的螺栓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微型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镇压辊的两端和中间间隔分 布径向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135477 U CN 202135483 U1/3 页 3 微型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田间播种设备, 尤其是一种与小功率 (4 6kW) 动力相配套 的微型播种机, 属于农业种植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据申请人了解, 我国适用于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的旋耕、 播种、 施肥等作业机 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山区农作物种植机械化受诸多条件的限制, 其田块小而不规则, 坡陡弯多, 梯田多等特点, 大中型农业机械受自然。

6、条件的因素制约而难以推广运用。 同时山 区间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农艺差别明显, 经济水平落后, 加上人工成本的逐年上升, 已经严重 影响山区的农业生产稳定和提高, 制约了区域间均衡发展。 0003 目前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农机具不成熟, 特别是以 4-6kw 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存在 诸多问题, 本发明专利针对专利号 200720081103.0 及 200720081104.5 的技术难题提出改 进和创新, 其主要有如下问题 : 一是在硬土作业时旋耕刀辊入土困难, 难于控制耕作深度。 二是种子经排种器自由下落后到落地过程中种子失去了控制, 与开沟器产生碰撞后, 不能 准确进入沟底部, 影响播种质量。 。

7、三是机架高度和开沟器高度不可调整, 因而播种深度调整 不方便。四是播种行距不可调整。 0004 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 : 通过结构改进, 提出一种有效控制硬土作业时旋耕 刀具入土深度的微型播种机。 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 : 提出一种可以使种子准确进入所需播种位置的微 型播种机。 0007 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播种机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通过牵引 架与装有旋耕刀具牵引机钩挂连接 ; 所述机架上方安装种箱, 所述种箱的下部为排种器, 所 述排种器的下部出口下方装有接种斗, 所述接种斗的下口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 ; 所述机架两侧分。

8、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 所述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镇压辊 ; 其改 进之处在于 : 所述牵引架与机架之间还装有可升降调节的阻力棒, 所述阻力棒的下端向后 倾斜。 0008 申请人在试验研究中发现, 硬土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因此牵引机在硬土上行进 时速度较快, 旋耕刀具与硬土表面有趋于纯滚动的趋势, 难以深入土层中达到所需的耕作 深度。 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改进后, 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阻力棒的升降位置, 改变 其下端插入土层的深度, 从而达到通过调节牵引机行进阻力调控其进行速度的目的, 结果 由于减缓行进速度而使旋耕刀具可以充分发挥其旋转翻耕的作用, 达到所需的耕作深度。 由此可见,。

9、 本实用新型突破直接在旋耕刀具本身进行改进的思路, 通过增设阻力棒的简单 结构改进, 达到了有效简接控制硬土作业时旋耕刀具入土深度的目的。 0009 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 所述 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 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播 说 明 书 CN 202135477 U CN 202135483 U2/3 页 4 种时, 开沟导种铲在旋耕过的土地上犁出一道沟槽, 种子通过开沟导种铲后部的播种管落 在沟槽内, 因此准确达到所需播种位置, 保证播种质量。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

1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一 0014 本实施例的微型播种机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机架 3 通过牵引架 1 与装有旋耕刀具 牵引机 (图中未示) 钩挂连接。牵引架 1 与机架 3 之间通过方管插装有阻力棒 2, 该阻力棒 的下端向后倾斜, 上部的垂直段具有间隔分布的螺栓孔, 因此可通过选择螺栓孔, 实现升降 调节。牵引架 1 与机架 3 之间也可以选择螺栓孔, 实现播种深度的粗调节。机架 3 上方安 装种箱 11, 种箱 11 的下部为排种器 9。排种器 9 采用外槽轮式, 通过旋拧播种调节器。

11、 15, 使 得排种轴 14 产生轴向移动, 改变外槽轮的容种长度空间, 达到控制播量。排种器 9 出口下 方装有接种斗, 该接种斗的下口与通过U型螺栓5固定在机架上的播种管相通, 播种管可通 过松紧 U 型螺栓 5, 自由上下或左右调节播种管位置, 达到调节行距和精调播深的目的。该 播种管由上段播种软管7与下段播种导管6构成。 播种管下端固定犁形的开沟导种铲4, 该 开沟导种铲的前端形成朝下倾斜的尖角, 与前进方向垂直剖面呈朝两侧倾斜的人字形。机 架 3 两侧分别装有朝后下方延伸的支架 10, 两侧支架的下端之间支撑的镇压辊 17, 镇压辊 17 的两端和中间间隔分布径向齿 8, 镇压辊的辊。

12、轴通过链传动 18 与排种轴 14 传动连接。 0015 机架与牵引架由调节螺栓连接, 阻力棒安装在机架与牵引架之间, 可以根据不同 土壤特性, 调节切土阻力的大小, 通过改变入土深度调节调控旋耕深度。种箱固定在机架 上, 排种器安装在种箱下方, 可以实现玉米、 小麦等作物种子的播种。开沟导种铲安装在排 种器的播种管下方, 呈 “人” 字形, 能在土壤上划出一条窄沟, 便于种子准确入土。镇压辊位 于机具的后下方, 能实现沟边土回填, 完成覆土、 镇压性能, 镇压辊作为播种驱动轮, 通过小 链轮、 链条、 大链轮的传递, 驱动播种排种轴的转动, 完成排种功能, 镇压辊安装有三组径向 齿, 可以提。

13、高扒土能力, 减少滑移系数, 保证播种密度。 0016 归纳起来,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 0017 1. 在牵引架中间方管中设置有一排孔的阻力棒, 由螺栓将阻力棒与牵引架连接, 通过调节阻力棒的入土深度来调节机具的前进阻力, 从而解决在硬土上作业旋耕刀具入土 深度难于控制的问题。 0018 2. 牵引架与机架改整体式为分体式, 有利于播种深度的粗调节, 维持机组的平衡, 同时可以适应多种型式的微耕机配制, 有利于田间转移、 爬坡越坎。 0019 3. 可移动的播种导管上段为播种软管, 下段通过播种导管连结开沟导种铲, 播种 导管由 U 型螺栓固定于机架上, 可上下、 也可左右自由调节, 达到调节播深和行距的目的。 0020 4.“人” 字形开沟导种铲, 可以解决根部堆土影响下种的问题, 并能将种子准确地 送达沟底。 说 明 书 CN 202135477 U CN 202135483 U3/3 页 5 0021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135477 U CN 202135483 U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35477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