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11650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76941.9

申请日:

20120522

公开号:

CN105265442A

公开日:

201601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54,A01N47/06,A01P7/04,A01N43/40

主分类号:

A01N43/54,A01N47/06,A01P7/04,A01N43/40

申请人: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秋芳

地址:

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北环路中段

优先权:

CN20121016021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环虫腈,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环虫腈,活性成分B选自烯啶虫胺、吡丙醚、螺虫乙酯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虫腈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30~30︰1;环虫腈与吡丙醚的重量比为1︰30~10︰1;环虫腈与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1︰4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剂、可溶性液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棉铃象。

说明书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专 利申请“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原申请的申请号为︰ 2012101602150,原申请日为2012.05.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在农 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环虫腈(dicyclanil)化学名称:4,6-二氨基-2-环丙基氨基嘧啶-5- 腈,分子式:C8H10N6。环虫腈干扰昆虫脱皮,被昆虫生殖系统吸收 后,阻止幼虫化蛹或变成虫。

烯啶虫胺(nitenpyram)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基甲基)-N- 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分子式:C11H15ClN4O2。本品 属烟酰亚胺类农药剂,广泛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叶,防治多种 害虫。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称: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 基氨基)-1,2,4-3(2H)-酮,分子式:C10H11N5O。本品可用于防治大部分 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害虫,适 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

吡丙醚(pyriproxyfen)化学名称: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 基氧)丙基醚,分子式:C20H19NO3。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 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吡丙醚还具有内吸性转移活 性,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幼虫。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影响 昆虫蜕变和繁殖。对斜纹夜蛾的毒理试验表现,吡丙醚在血淋巴中高 浓度的存留,加速昆虫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吡丙 醚能使昆虫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或 生成没有生活能力的卵,从而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化学名称:4-(乙氧基羰基氧基)-8-甲氧 基-3-(2,5-二甲苯基)-1-氮杂螺[4,5]-癸-3-烯-2-酮,分子式:C21H27NO5。 螺虫乙酯是一种新型特创酸类农药剂,农药谱广,持效期长。它是通 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由 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农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 同时可作为烟碱类农药剂抗性管理的重要品种。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 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 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 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 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 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 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 增效作用,并且关于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 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 好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提出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 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 环虫腈,活性成分B选自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中 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60~40︰1; 更优选为环虫腈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30~30︰1,环虫腈与吡蚜 酮的重量比为1︰40~10︰1,环虫腈与吡丙醚的重量比为1︰30~10 ︰1,环虫腈与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1︰40~10︰1。

所述的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粮食作物、 纤维作物、豆类作物、观赏植物、草坪、森林上害虫的用途。

所述的害虫包括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 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 铃虫、棉铃象。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通常组合物 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 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 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 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 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 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 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 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 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 型,其中较优选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 水乳剂、微乳剂、水剂、可溶性液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 剂,还可以制成可溶性粒剂、可溶性粉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 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 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 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 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5%~50%、 活性成分B0.5%~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 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5%~50%、 活性成分B0.5%~50%、分散剂2%~10%、消泡剂0.01%~2%、溶剂 0~15%、增稠剂0~2%、乳化剂2%~1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 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 活性成分B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 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 活性成分B1%~50%、溶剂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8%、 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 活性成分B1%~50%、助溶剂2%~6%、湿润剂1%-10%、抗冻剂0~8%、 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性液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 A1%~60%、活性成分B1%~80%、乳化剂1%~10%、助溶剂2%~6%、 溶剂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 1%~10%、有机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 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 1%~12%、湿润剂1%~8%、有机溶剂1%~15%、乳化剂1%~6%、消 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 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可溶性液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复配后,具 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对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纤维作物、 豆类作物、观赏植物、草坪、森林上的害虫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 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 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 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12可湿性粉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 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 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2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13~24水分散粒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 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 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 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3~24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25~33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 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环虫腈、活性成分B,在 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 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25~33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34~43悬乳剂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 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环虫腈,在球磨机中球磨2~3 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环虫腈悬浮剂,然后将活 性成分B、溶剂(可加可不加)、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 接乳化到悬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 剂产品,具体见表4、5。

表4实施例34~37各组分及重量份

表5实施例38~43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44~50水乳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 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 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 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 6、7。

表6实施例44~46各组分及重量份

表7实施例47~50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51~54微乳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 稳定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 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 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 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8。

表8实施例51~54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8中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互换,可制得 新制剂。

实例55~57水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湿润剂、助溶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 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 剂产品,具体见表9。

表9实施例55~57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58~60可溶性液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乳化剂、助溶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 余量用溶剂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剂产品,具体见表 10。

表10实施例58~60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9、10中烯啶虫胺可换成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同样 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61、62微囊悬浮剂

将环虫腈、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 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 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 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 产品。具体见表11。

表11实施例61、62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例63、64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 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 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 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环虫腈,在球磨机中球磨 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 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 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2实施例63、64各组分及重量份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 (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 >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 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 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 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 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 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 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 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 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 环虫腈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环虫腈的TI×P环虫腈+有效活性成分B 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环虫腈为环虫腈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B选自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棉花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3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复配对棉花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ug/mL) 共毒系数(CTC) 环虫腈 — 1.98 — 烯啶虫胺 — 2.12 — 环虫腈︰烯啶虫胺 60:1 1.13 175.41 环虫腈︰烯啶虫胺 50:1 1.08 183.57 环虫腈︰烯啶虫胺 40:1 1.03 192.54 环虫腈︰烯啶虫胺 30:1 0.90 220.47 环虫腈︰烯啶虫胺 15:1 0.85 233.91 环虫腈︰烯啶虫胺 5:1 0.81 247.17 环虫腈︰烯啶虫胺 1:1 0.76 269.43 环虫腈︰烯啶虫胺 1:5 0.82 255.54 环虫腈︰烯啶虫胺 1:15 0.89 237.17 环虫腈︰烯啶虫胺 1:30 0.94 225.03 环虫腈︰烯啶虫胺 1:40 1.07 197.80 环虫腈︰烯啶虫胺 1:60 1.12 189.08 环虫腈︰烯啶虫胺 1:80 1.18 179.52

由表13可知,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对棉花蚜虫配比在1︰80~60︰ 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 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烯啶虫胺的配比在1︰30~30︰1时,增 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0。其中当环虫腈与烯啶虫 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 发现环虫腈与烯啶虫胺配比为30:1、20:1、15:1、12:1、10:1、 9:1、8:1、7:1、6:1、5:1、4:1、3:1、2:1、1:1、1:2、 1:3、1:4、1:5、1:6、1:7、1:8、1:9、1:10、1:12、1: 14、1:15、1:20、1:30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 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 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棉铃象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 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吡蚜酮原药及二者不同配 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4环虫腈与吡蚜酮复配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ug/mL) 共毒系数(CTC) 环虫腈 — 1.76 — 吡蚜酮 — 6.68 — 环虫腈︰吡蚜酮 60:1 1.02 174.66 环虫腈︰吡蚜酮 40:1 0.98 182.88 环虫腈︰吡蚜酮 20:1 0.94 194.04 环虫腈︰吡蚜酮 10:1 0.87 216.82 环虫腈︰吡蚜酮 5:1 0.89 225.42 环虫腈︰吡蚜酮 1:1 1.16 240.16 环虫腈︰吡蚜酮 1:4 1.59 269.45 环虫腈︰吡蚜酮 1:10 2.21 241.00 环虫腈︰吡蚜酮 1:20 2.58 228.48

环虫腈︰吡蚜酮 1:40 2.85 219.40 环虫腈︰吡蚜酮 1:50 3.24 195.44 环虫腈︰吡蚜酮 1:60 3.48 183.53 环虫腈︰吡蚜酮 1:80 3.69 174.97

由表14可知,环虫腈与吡蚜酮对水稻稻飞虱配比在1︰80~60︰ 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 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吡蚜酮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 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15。其中当环虫腈与吡蚜酮重 量比为1:4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 环虫腈与吡蚜酮配比为10:1、9:1、8:1、7:1、6:1、5:1、4: 1、3:1、2:1、1:1、1:2、1:3、1:4、1:5、1:6、1:7、1: 8、1:9、1:10、1:12、1:14、1:15、1:20、1:30、1:40时 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 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 棉铃象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甘蓝甜菜夜蛾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吡丙醚原药及二者不同配 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5环虫腈与吡丙醚复配对甘蓝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ug/mL) 共毒系数(CTC) 环虫腈 — 2.05 — 吡丙醚 — 5.98 — 环虫腈︰吡丙醚 60:1 1.16 178.65 环虫腈︰吡丙醚 40:1 1.10 189.40 环虫腈︰吡丙醚 20:1 1.09 194.15

环虫腈︰吡丙醚 10:1 1.01 215.87 环虫腈︰吡丙醚 5:1 0.98 234.91 环虫腈︰吡丙醚 1:1 1.25 244.27 环虫腈︰吡丙醚 1:3 1.55 260.81 环虫腈︰吡丙醚 1:8 1.98 248.99 环虫腈︰吡丙醚 1:15 2.26 236.30 环虫腈︰吡丙醚 1:30 2.56 219.99 环虫腈︰吡丙醚 1:40 2.93 194.98 环虫腈︰吡丙醚 1:60 3.12 185.83 环虫腈︰吡丙醚 1:80 3.26 179.20

由表15可知,环虫腈与吡丙醚对甘蓝甜菜夜蛾配比在1︰80~60 ︰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 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吡丙醚的配比在1︰30~10︰1时,增 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15。其中当环虫腈与吡丙醚 重量比为1: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 现环虫腈与吡丙醚配比为10:1、9:1、8:1、7:1、6:1、5:1、 4:1、3:1、2:1、1:1、1:2、1:3、1:4、1:5、1:6、1:7、 1:8、1:9、1:10、1:15、1:20、1:25、1:30时,对多种作物 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 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棉铃象的 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番茄烟粉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虫腈与螺虫乙酯原药及二者不同 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6环虫腈与螺虫乙酯复配对番茄烟粉虱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配比 LC50(ug/mL) 共毒系数(CTC) 环虫腈 — 1.80 — 螺虫乙酯 — 7.12 — 环虫腈︰螺虫乙酯 60:1 0.98 185.95 环虫腈︰螺虫乙酯 40:1 0.95 192.99 环虫腈︰螺虫乙酯 20:1 0.90 207.38 环虫腈︰螺虫乙酯 10:1 0.82 235.51 环虫腈︰螺虫乙酯 5:1 0.84 244.77 环虫腈︰螺虫乙酯 1:1 1.12 256.57 环虫腈︰螺虫乙酯 1:4 1.65 271.21 环虫腈︰螺虫乙酯 1:10 2.23 251.67 环虫腈︰螺虫乙酯 1:20 2.57 242.87 环虫腈︰螺虫乙酯 1:40 2.86 232.22 环虫腈︰螺虫乙酯 1:50 3.27 205.82 环虫腈︰螺虫乙酯 1:60 3.49 194.59 环虫腈︰螺虫乙酯 1:80 3.67 187.18

由表16可知,环虫腈与螺虫乙酯对番茄烟粉虱配比在1︰80~60 ︰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 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环虫腈与螺虫乙酯的配比在1︰40~10︰1时, 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30,其中当环虫腈与螺虫 乙酯重量比为1:4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 验发现环虫腈与螺虫乙酯配比为10:1、9:1、8:1、7:1、6:1、 5:1、4:1、3:1、2:1、1:1、1:2、1:3、1:4、1:5、1:6、 1:7、1:8、1:9、1:10、1:12、1:14、1:15、1:20、1:30、 1:40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稻飞虱、介壳虫、 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黑尾叶蝉、蓟马、 棉铃虫、棉铃象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六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 虫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 烯啶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 醚乳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十字花科蔬菜蚜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 施药后3天、7天、15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 示:

表17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十字 花科蔬菜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七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烯啶 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醚乳 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 天、10天、2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 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 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 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 烯啶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 醚乳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小麦蚜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 天、7天、15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蚜虫, 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 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 烯啶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 醚乳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棉花棉铃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 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由表20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棉花 棉铃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 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介壳虫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烯啶 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醚乳 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柑橘介壳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 天、10天、2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介壳虫药效试验

由表21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 介壳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 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菊花蓟马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某苗圃,试验药剂由陕西汤普森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环虫腈悬浮剂(自配)、10% 烯啶虫胺水剂(市购)、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市购)、10.8%吡丙 醚乳油(自配)、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菊花蓟马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 天、10天、2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2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菊花蓟马药效试验

由表22可以看出,环虫腈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菊花蓟马, 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 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环虫腈与烯啶虫胺、吡 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烟粉虱、白粉 虱、稻飞虱、介壳虫、梨木虱、潜叶蛾、茶小绿叶蝉、甜菜夜蛾、小 菜蛾、黑尾叶蝉、蓟马、棉铃虫、棉铃象等常见害虫的防效均在95% 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虫腈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环虫腈,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烯啶虫胺、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