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脚形鞋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仿脚形鞋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6494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8.08 CN 202364944 U *CN202364944U* (21)申请号 201120451478.8 (22)申请日 2011.11.15 A43B 13/14(2006.01) (73)专利权人 贾士荣 地址 8417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21 信箱 308 分箱 (72)发明人 贾士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代理人 李本源 (54) 实用新型名称 仿脚形鞋底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脚形鞋底, 包括内 底、 中底和外底, 所述内底、 中。
2、底和外底由上至下 依次压合成一体, 所述内底上压合有内凹的仿脚 形凹槽, 所述的仿脚形凹槽中设有与人体脚底相 对应的趾骨区、 跖骨区、 脚弓区和跟骨区, 且仿脚 形凹槽凹陷幅度的设置均与人体脚底各区域相吻 合 ; 目前的鞋子由于脚底与鞋底接触面较小, 人 们行走的时候产生局部的高压力, 时间稍长就会 导致脚部接触部位酸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脚 形鞋底可以与人的脚部, 特别是底部, 做到几乎完 全贴合, 最大程度的增加了人体脚部同鞋子的接 触面积, 分散局部压力, 有效缓解人们行走产生的 酸痛感, 从而增加了鞋子的舒适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仿脚形鞋底, 包括内底 (1) 、 中底 (2) 和外底 (3) , 所述内底 (1) 、 中底 (2) 和外底 (3) 由上至下依次压合成一体,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底 (1) 上压合有内凹的仿脚形凹槽 (4) , 所述的仿脚形凹槽 (4) 中设有与人体脚底相对应的趾骨区 (5) 、 跖骨区 (6) 、 脚弓区 (7) 和跟 骨区 (8) , 且仿脚形凹槽 (4) 深浅度的设置均与人体脚底各区域相吻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仿脚形鞋底, 其特征。
4、在于 : 所述仿脚形凹槽 (4) 上的趾骨区 (5) 压合为五个相互独立的一体凹槽区。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仿脚形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仿脚形凹槽 (4) 上的跖骨区 (6) 凹陷深度从内底 (1) 外侧至内侧依次增加。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仿脚形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仿脚形凹槽 (4) 上的脚弓区 (7) 的凹陷深度设置为自内底 (1) 外侧至内侧依次渐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64944 U 2 1/2 页 3 仿脚形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行业领域, 特别是一种仿脚形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 人们对鞋子穿着的舒服性和保健性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 但是人们目前所穿的鞋子, 其鞋底内侧都是曲平面, 它与人们脚底的自然弯曲凹 凸面有太大的差异, 致使行走时, 只有脚趾、 脚掌和脚后跟中央等有限部位与鞋底的接触来 承受人体重量, 但是由于脚底的结构特性, 其脚趾与脚掌之间有凹部, 脚掌与脚后跟之间也 有凹部, 并且, 人体的脚后跟由于有一定的弧形, 导致人体脚底很大一部分无法与鞋底相接 触, 人们在行走的时候, 只有与鞋底相接触的部分支撑人体重量, 并且接触部位受力也很不 均匀, 有大有小, 脚底局部受力大的部位很容易产生疲累感和酸痛感。 如何通过设计鞋底改 善人们行走时候脚底局部的高。
6、压力, 成为鞋子设计舒适度的主要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供了一种仿脚形鞋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脚 形鞋底可以使人体脚底部同鞋底内底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加大, 同时使所以接触面受力 几乎均匀, 从而有效改善人们行走时脚底局部的高压力。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仿脚形鞋底, 包括内底、 中底和外底, 所述内底、 中底和外底由上至下依次压合成一体, 所述内底上压合有内凹的仿 脚形凹槽, 所述的仿脚形凹槽中设有与人体脚底相对应的趾骨区、 跖骨区、 脚弓区和跟骨 区, 且仿脚形凹槽深浅度的设置均与人体脚底各区域相吻合。 0。
7、005 更进一步的, 所述仿脚形凹槽上的趾骨区压合为五个相互独立的一体凹槽区。 0006 更进一步的, 所述仿脚形凹槽上的跖骨区凹陷深度从内底外侧至内侧依次增加。 0007 更进一步的, 所述仿脚形凹槽上的脚弓区的凹陷深度设置为自内底外侧至内侧依 次渐浅。 00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人们在穿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脚形鞋行走的时候, 脚底部 与鞋底实现最大面积的接触, 分散局部压力, 将压力均匀到脚底的各个部位, 有效消除了人 们行走时产生的疲累感和酸痛感, 从而增加了鞋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1 其中。
8、, 1内底, 2中底, 3外底, 4仿脚形凹槽, 5趾骨区, 6趾骨区, 7脚弓区, 8跟骨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2364944 U 3 2/2 页 4 0013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脚形鞋底, 包括内底 1、 中底 2 和外底 3, 所 述内底 1、 中底 2 和外底 3 由上至下依次压合成一体, 所述内底 1 上压合有内凹的仿脚形凹 槽 4, 所述的仿脚形凹槽 4 内的具体区域与人体脚底的趾骨区 5、 跖骨区 6、 脚弓区 7 和跟骨 区 8 逐一相对, 且仿脚形凹槽 4 深浅度的设置均与人体脚底。
9、各区域相吻合。 0014 如图 2 所示, 一种仿脚形鞋底, 包括内底 1、 中底 2 和外底 3, 所述内底 1、 中底 2 和 外底 3 由上至下依次压合成一体, 所述内底 1 上压合有内凹的仿脚形凹槽, 4 所述的仿脚形 凹槽 4 内的具体区域与人体脚底的趾骨区 5、 跖骨区 6、 脚弓区 7 和跟骨区 8 逐一相对, 且 仿脚形凹槽 4 深浅度的设置均与人体脚底各区域相吻合 ; 趾骨区 5 包含五个相互独立的一 体凹槽区, 分别放置五个脚趾 ; 所述跖骨区 6 相对于脚跟到脚尖之间的轴线横向伸展, 凹陷 程度不同, 其中, 拇趾球部分凹陷最深, 这个区域用于承载穿鞋者的脚跖骨区 ; 所。
10、述脚弓区 7 相对于脚跟到脚尖之间的轴线外侧, 用于承载穿鞋者的脚弓区 ; 所述跟骨区 8 与脚弓区相 接, 用于承载穿鞋者脚跟。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仿脚形鞋仿脚形凹槽 4 可以实现与脚的最大面积接触, 缓解行走 时局部受力过大的情况, 通过脚模制作, 可以获得几乎完全贴合脚部的仿脚形鞋, 具体方式 如下 : 将人脚放入模具中, 得到人脚模型, 根据人脚模型制作鞋底, 可以制得完全和人脚相 契合的鞋底, 鞋底边缘的升高边, 使脚侧面也能同鞋子完全接触, 即生产此类鞋就是利用脚 模机将人的脚底形状快速 “克隆” 从而对每个人的脚进行量体定做, 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 鞋。 0016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脚形鞋, 因为其最大程度的增加了人体脚部同鞋子的接 触面积, 分散了局部压力, 有效改善人们行走产生的酸痛感, 使人们穿着鞋子的时候更加舒 适。 0017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 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但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202364944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64944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