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栖菜腌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羊栖菜的贮存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将新鲜的羊栖菜直接晒干后存放,二是腌制后存放,腌制的工艺是:新鲜羊栖菜→热水漂烫→加盐盐渍→压紧贮存。以上两种方式贮存的羊栖菜都是作为后续加工的原料。而这两种原料羊栖菜的无机砷含量均超标(大于1.5mg/kg),干品羊栖菜的无机砷含量是腌制羊栖菜的7-10倍。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现有的脱砷方法都是在后续的加工中用各种化学试剂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浸泡处理一段时间。这些脱砷方法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品羊栖菜原料脱砷效果不佳,最终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不能达标;二是部分用于脱砷的化学试剂本身不在国标GB2760中规定的加工助剂目录内;三是增加了生产操作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脱砷效果、缩短周期的脱砷羊栖菜腌制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砷羊栖菜腌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新鲜羊栖菜用水清洗;
(2)、将沥干的羊栖菜脱砷;
(3)、清洗脱砷后的羊栖菜;
(4)、将脱砷并清洗后的羊栖菜用食盐腌制;
(5)、将腌制后的羊栖菜入池压紧贮存。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采用将沥干的羊栖菜浸入1%~10%质量浓度的乳酸水溶液,在75℃~100℃条件下浸泡羊栖菜的方法脱砷。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其用羊栖菜质量22%~31%的食盐腌制。
本发明将脱砷操作前移到原料腌制预处理阶段,即在漂烫同时完成脱砷,将漂烫液由原来的清水换成乳酸水溶液,其他工艺不变,脱砷时间仅需1~6分钟。本发明不仅缩短了脱砷时间,而且,与传统的腌制+腌制后后续加工前脱砷的工艺相比,腌制步骤不增加,却省去了腌制后后续加工前的脱砷步骤。且与传统的腌制+腌制后后续加工前脱砷的工艺相比,本发明脱砷效果好,腌制后羊栖菜无机砷含量达标,无机砷的脱除率达到87%~95%,有效地降低了羊栖菜中无机砷的含量,以此为原料的后续加工无需再进行脱砷处理。本发明能有效地保留对羊栖菜的营养成分,加工出来的腌制羊栖菜常温存放一年不变质,不改变羊栖菜原有风味和色泽,为羊栖菜的后加工提供了合格的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脱砷羊栖菜腌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讲新鲜羊栖菜用流动水清洗,然后沥干;再将沥干的羊栖菜浸入1%~10%质量浓度的乳酸水溶液,在75℃~100℃条件下浸泡的方法脱砷,浸泡时间1~6分钟;用常温流动水清洗脱砷后的羊栖菜;再用羊栖菜质量22%~31%的食盐腌制,(5)、将腌制后的羊栖菜入池压紧贮存即可。
以软包装即食羊栖菜加工为例,本发明与现有的生产工艺相比,将脱砷工序与漂烫工序合并,不仅保证了脱砷效果,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2-3.5小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现有生产工艺:新鲜羊栖菜→挑选→漂烫(75℃~100℃条件下 1~2分钟)→清水冲洗冷却→加盐盐渍→压紧贮存→盐渍羊栖菜→原料挑选→清洗→清水浸泡(脱盐)→柠檬酸水溶液中浸泡脱砷(常温,2~4小时)→冲洗→沥干→调味→包装→蒸煮→灭菌→冷却检验。
本发明工艺:新鲜羊栖菜→挑选→脱砷漂烫(75℃~100℃条件下 1~6分钟)→清水冲洗冷却→加盐盐渍→压紧贮存→盐渍羊栖菜→原料挑选→清洗→清水浸泡(脱盐)→冲洗→调味→包装→蒸煮→灭菌→冷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