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挂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伞挂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049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31 CN 202504942 U *CN202504942U* (21)申请号 201220103905.8 (22)申请日 2012.03.20 A47G 25/12(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林溪 地址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白云 路40号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高一23 班 (72)发明人 李林溪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王汝银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雨伞挂架 (57) 摘要 一种雨伞挂架, 属于一种支架类, 主要解决雨 。
2、雪天气时多人雨伞的安全存放的问题。其结构包 括支架、 挂钩和集水槽, 所述的支架由两个立板连 接构成, 所述的两个立板的一侧垂直连接, 在两个 立板的底端设置有一 “L” 型的集水槽, 所述的支 架的两个立板的内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挂钩, 对应每个挂钩上部分别设有标识。本实用新型结 构简单, 放在墙角等位置不占用空间, 能够更加安 全方便地将使用后的雨伞进行晾干并将雨水进行 收集, 有效减少和避免了雨伞混乱、 损坏和雨水的 任意滴淌现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
3、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雨伞挂架, 其特征是, 包括支架、 挂钩和集水槽, 所述的支架由两个立板连接构 成, 所述的两个立板的一侧垂直连接, 在两个立板的底端设置有一 “L” 型的集水槽, 所述的 支架的两个立板的内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挂钩, 对应每个挂钩上部分别设有标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504942 U 2 1/2 页 3 一种雨伞挂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架, 具体地说是一种雨伞挂架。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一些会议室和教室来说, 遇到雨天, 工作人员和学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带进室 内会对地面造成极大的污染, 影响工作、 学。
4、习环境的整洁, 地面湿滑还容易使人摔倒, 存在 安全隐患 ; 即使有些地方设置了统一的雨具放置区域, 残留在伞上的雨水也很不容易干, 极 易造成雨伞锈蚀、 损坏, 影响使用, 同时也会减少雨伞的使用寿命, 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 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伞挂架, 该挂架能够更加方便地将雨伞上残留 的雨水快速排干并将雨水进行收集, 防止多把雨伞混淆。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雨伞挂架, 其结构包括支 架、 挂钩和集水槽, 所述的支架由两个立板连接构成, 所述的两个立板的一侧垂直连接, 在 两个立板的底端设置有一 “L” 型。
5、的集水槽, 所述的支架的两个立板的内侧上部分别设置有 多个挂钩, 对应每个挂钩上部分别设有标识。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使用时, 将雨伞倒置, 伞柄部分挂在挂钩上, 多人使用 时记住自己雨伞挂钩所对应的数字或字母标识, 防止与他人的雨伞混淆, 此时雨伞上的残 留水珠顺伞面滑下, 滴落在集水槽内 ;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放在墙角等位置不占用空间, 能够更加安全方便地将使用后的雨伞进行晾干并将雨水进行收集, 改善室内环境的同时实 现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有效减少和避免了雨伞混乱、 损坏和雨水的任意滴淌现象。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 图中 。
6、: 1 支架, 2 挂钩, 3 集水槽, 4 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 1 所示。一种雨伞挂架, 其结构包括支架 1、 挂钩 2 和集水槽 3, 所述的支架 1 由两个立板连接构成, 所述的两个立板的一侧垂直连接, 在两个立板的底端设置有一 “L” 型 的集水槽 3, 所述的支架 1 的两个立板的内侧上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挂钩 2, 对应每个挂钩 2 上部分别设有标识 4, 可以分别贴有数字或字母 0009 使用时, 将雨伞倒置, 伞柄部分挂在挂钩 2 上, 多人使用时记住自己雨伞挂钩 2 所 对应的数字或字母标示, 防止与他人的雨伞混淆, 此时雨伞上的残留水珠顺伞面滑下, 滴落 在集水槽3内 ; 由于支架1的两个立板垂直连接使支架形成三角形, 方便放在墙角等位置不 占用空间, 能够更加安全方便地将使用后的雨伞进行晾干并将雨水进行收集, 改善室内环 说 明 书 CN 202504942 U 3 2/2 页 4 境的同时实现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有效减少和避免了雨伞混乱、 损坏和雨水的任意滴淌 现象, 尤其适用于放置在人口较为密集的教室或会议室的门口处。 说 明 书 CN 202504942 U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504942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