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11014.6 (22)申请日 2016.11.30 (73)专利权人 云南菁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江东鸣 翠园7幢1单元401号 (72)发明人 倪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代理人 张景根 (51)Int.Cl. A01G 31/02(2006.01) A01G 2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
2、生长水循环系统, 采用第一水箱储存营养液, 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 连接, 用于在第二水箱液位低时向第二水箱内注 水, 第二水箱内的营养液通过雾化器进行雾化 后, 输入到植物氧吧的底座内, 对植物根系提供 雾化水, 大部分的雾化水被植物根系吸收, 少部 分雾化水吸附聚集后落到底座内, 落入底座内的 水流入净水箱进行净化后流入集水箱, 集水箱中 的集水通过泵抽入第一水箱中, 该净水系统能够 长时间给植物提供雾化水进行供水和提供营养 液, 而且水还能循环使用, 节约用水, 在第一水箱 中添加营养液即可长时间对植物供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260458 U 2017.06。
3、.20 CN 206260458 U 1.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水箱(1), 所述第一水箱(1)的下部 通过第一水管(2)与设置在第二水箱(3)下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二水箱(3)与所述第一 水箱(1)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水管(4), 所述第二水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水箱(1)顶部, 第二水管(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水箱(3)的底部, 所述第二水箱(3)底部设置的出水口 通过第三水管(5)与雾化器(6)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雾化器(6)的出水口输出雾化后的营养 液到植物氧吧的底座(7)内对植物根系进行供水和供养分; 所述植物氧吧的底座(7)的底部 通过第四水管(8)。
4、与净水箱(9)顶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净水箱(9)底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 与集水箱(10)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集水箱(10)的出水口与泵(11)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泵 (11)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1)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箱(1)的高度 大于第二水箱(3)的高度, 所述第二水管(4)的另一端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箱(3)下部 的进水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箱(3)的顶部 设置有加水口, 该加水口上安装有第一盖, 在第一盖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第二水箱(3)的 内部。
5、还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水箱(3)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2), 该加热器(12) 与安装到第二水箱(3)外壁的接线端(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箱(9)内叠加铺 设有三层过滤层, 三层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是第一过滤层、 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 所述 第一过滤层为粗沙, 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细沙, 所述第三过滤层为PP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箱(10)的出水口 处还安装有过滤网(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箱(10)内壁上还 安装有用于检测。
6、水位的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连 接, 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所述泵(11)的控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箱(1)的侧壁 上还开有用于观察第一水箱(1)内液位的观察孔(17), 该观察孔(17)内安装有密封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箱(1)的顶部 设置有注水口, 该注水口安装有密封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箱(10)的顶部扣 有顶盖。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第一水箱(1)的 背面安装有悬挂支耳, 该悬挂支耳与安装在墙体上的挂钩配合, 用于将第一水箱(1)悬挂在 墙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60458 U 2 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植物氧吧水循环系统), 采用对植物进行供水和提供 营养元素, 提供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元素。 现有的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都是直接通过 水管进行供水, 供水量大, 植物根系泡在水中大量吸水, 大量水分被植物用于蒸腾作用。 但 是现有的这种供水方式, 需要较大。
8、的储水装置。 在室内使用植物氧吧, 会使得植物生长水循 环系统体积和重量较大, 挪动不便, 而且需要经常加水, 如果忘记加水还可能造成植物缺水 枯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体积较小, 节约用水, 便于长时间供 水, 使用方便。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水箱, 所述第一水箱的下部通过 第一水管与设置在第二水箱下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第一水箱之间还连接 有第二水管, 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水箱顶部, 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 二水箱的底部, 所。
9、述第二水箱底部设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与雾化器的进水口连接, 所 述雾化器的出水口输出雾化后的营养液到植物氧吧的底座内对植物根系进行供水和供养 分; 所述植 物氧吧的底座的底部通过第四水管与净水箱顶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净水箱底 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集水箱的出水口与泵的进水口连接, 所 述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0006 显著效果: 第一水箱用于储存营养液。 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连接, 用于在第二水箱 液位低时向第二水箱内注水。 第二水箱内的营养液通过雾化器进行雾化后, 输入到植物氧 吧的底座内, 对植物根系提供雾化水, 大部分的雾化水被植物根系。
10、吸收, 少部分雾化水吸附 聚集后落到底座内, 落入底座内的水流入净水箱进行净化后流入集水箱, 集水箱中的集水 通过泵抽入第一水箱中。 该净水系统能够长时间给植物提供雾化水进行供水和提供营养 液, 而且水还能循环使用, 节约用水, 在第一水箱中添加营养液即可长时间对植物供水。 0007 进一步, 所述第一水箱的高度大于第二水箱的高度, 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水平 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箱下部的进水口的高度。 0008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水箱下部 的进水口的高度, 在第二水箱液位低于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水平高度后, 第二水箱和第一水 箱连通, 第二水箱和第一水箱。
11、内部气压平衡, 由于第二水箱的高度小于第一水箱的高度, 因 此第一水箱中的水流入第二水箱中, 直到第二水箱中的液位高度达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水 平高度, 便于在第二水箱液位较低时不断的补充雾化水。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60458 U 3 0009 进一步, 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 该加水口上安装有第一盖, 在第一盖 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第二水箱的内部还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水箱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 的加热器, 该加热器与安装到第二水箱外壁的接线端连接。 0010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通过第二水箱顶部的加水口, 便于向第二水箱 内添加雾化水(营养液)。 第。
12、二水箱加水口上安的第一盖上设置有通气孔, 便于进气保持第 二水箱与大气连通, 保持气压稳定。 第二水箱的内 部安装对所述第二水箱内的营养液进行 加热的加热器, 通过接线端 0011 便于保持营养液温度维持在25左右, 促进植物在寒冷的室内环境下也能够良好 的生长。 0012 进一步, 所述净水箱内叠加铺设有三层过滤层, 三层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是第一 过滤层、 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 所述第一过滤层为粗沙, 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细沙, 所述 第三过滤层为PP棉。 0013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净水箱设置三层过滤层, 便于过滤水中的杂质, 防止堵塞。 0014 进一步, 所述集水箱的出水。
13、口处还安装有过滤网。 0015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过滤网用于过滤, 防止堵塞。 0016 进一步, 所述集水箱内壁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水位的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 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泵的控制端连接。 0017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集水箱内液位较低时, 不启动泵, 只有在集水箱 的液位达到一定液位时控制器控制泵启动, 抽取集水箱内的水到第一水箱内。 0018 进一步, 所述第一水箱的侧壁上还开有用于观察第一水箱内液位的观察孔, 该观 察孔内安装有密封玻璃。 0019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第一水箱设置观察孔, 便于观察。
14、第一水箱内的 液位。 0020 进一步, 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 该注水口安装有密封盖。 0021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第一水箱顶部可以加注营养液, 在拧紧密封盖 后能够将第一水箱密封。 0022 进一步, 所述集水箱的顶部扣有顶盖。 0023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集水箱的顶部扣有顶盖, 便于打开清洗集水箱。 0024 进一步, 所述第一水箱的背面安装有悬挂支耳, 该悬挂支耳与安装在墙体上的挂 钩配合, 用于将第一水箱悬挂在墙上。 0025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第一水箱便于安装在墙体上, 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 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60458 U 4 0028 如图1所示, 一种植物生长水循环系统, 包括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3, 第一水箱1的 背面安装有悬挂支耳, 该悬挂支耳与安装在墙体上的挂钩配合, 将第一水箱1悬挂在墙上。 第一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 该注水口安装有密封盖。 第一水箱1的高度大于第二水箱3 的高度。 第一水箱1的下部通过第一水管2与设置在第二水箱3下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二 水箱3与所述第一水箱1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水管4, 。
16、所述第二水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水箱 1顶部, 第二水管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水箱3的底部, 第二水管4的另一端水平高度高于 所述第二水箱3下部的进水口的高度。 在第二水箱3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 该加水口上安装 有第一盖, 在第一盖上设置有通气孔, 便于保持第二水箱3内的气压稳定。 第二水箱3底部设 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管5与雾化器6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雾化器6的出水口输出雾化后的 营养液到植物氧吧的底座7内对植物根系进行供水和供养分; 所述植物氧吧的底座7的底部 通过第四水管8与净水箱9顶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净水箱9底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 箱10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集水箱10的出水口与。
17、泵11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泵11的出水口通过 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1的 进水口连接。 0029 第二水箱3的内部还安装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水箱3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12, 该加热器12与安装到第二水箱3外壁的接线端13连接, 接线端直接与电源连接, 对第二 水箱3内的营养液进行加热, 控制第二水箱3内的营养液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 0030 净水箱9内叠加铺设有三层过滤层, 三层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是第一过滤层、 第二 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 第一过滤层为粗沙, 过滤体积较大的杂质; 第二过滤层为细沙, 过滤 体积较小的杂质; 第三过滤层为PP棉, 过滤水中的悬浮颗粒。 在集水箱10的出水口处还。
18、安装 有过滤网15, 能够进一步过滤, 防止堵塞整个水循环系统。 0031 在集水箱10内壁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水位的液位传感器14, 液位传感器14的输出 端与控制器16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所述泵11的控制端连接; 在集水箱 10内液位较低时, 不启动泵11, 只有在集水箱10的液位达到一定液位时控制器控制泵11启 动, 抽取集水箱内的水到第一水箱1内。 0032 在第一水箱1的侧壁上还开有用于观察第一水箱1内液位的观察孔17, 该观察孔17 内安装有密封玻璃。 通过观察孔17可以观察第一水箱1内的液位, 便于及时添加营养液。 0033 在集水箱10的顶部扣有顶盖, 便于打开清洗集水箱10的内部, 防止细菌滋生, 保持 循环水(营养液)干净。 003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60458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260458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