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墙体.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1158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9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389237.4

申请日:

20161216

公开号:

CN206274851U

公开日:

2017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02

主分类号:

A01G9/02

申请人:

深圳北林地景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广清

地址: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滨河路爱地大厦公寓写字楼25A、25B、25F

优先权:

CN20162138923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外并排设置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组,每一所述支撑杆组上挂接有种植盒,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组升降的驱动装置。当需要对植被进行更换时,通过驱动装置将支撑杆组降下,因为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当支撑杆组下降时,支撑杆组上的种植盒也下降,从而满足了种植盒自动下降的作用,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更换,同时支撑杆组设置有若干组,使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分布,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垂直绿化墙体,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外并排设置竖直杆(11),所述竖直杆(11)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组(2),每一所述支撑杆组(2)上挂接有种植盒,所述墙体(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组(2)升降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性在于:所述支撑杆组(2)包括上支撑杆(21)与下支撑杆(22),所述上支撑杆(21)的两端设置有与竖直杆(11)套设的套管(23),所述套管(23)内设置有直线轴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包括盒体(3),所述盒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配合的卡环(31),所述卡环(31)上设置供卡环(31)与支撑杆脱离的开口(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21)位于盒体(3)开口(32)位置且内部中空连通有水泵,所述上支撑杆(21)上开设有朝向盒体(3)开口(32)设置的注水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22)位于盒体(3)的底部,所述卡环(31)上设置有与盒体(3)内部连通的第一渗液孔(26),所述下支撑杆(22)内设置有排液腔(27),所述下支撑杆(22)与第一渗液孔(2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渗液孔(28),所述第二渗液孔(28)与排液腔(27)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套管(23)的传动带(41)、与传动带(41)配合的卷绕轮(42)、驱动卷绕轮(42)转动的转动部(43),所述转动部(43)设置在墙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向外延伸有支撑架(12),所述竖直杆(11)的顶部与支撑架(12)铰接,所述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与竖直杆(11)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轴套(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3)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14),所述卡接口(14)上铰接有使卡接口(14)打开和闭合的盖板(15),所述竖直杆(11)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滚动部(1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3)内设置有若干层可撕离层(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垂直绿化墙体。

背景技术

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一般种植在墙体、阳台、屋顶等位置,用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或者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度,既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又提高了环境质量。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国就开始了立体绿化的推广,包括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也越来越中时垂直绿化。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92980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水景构造,其通过在几何体形状的房屋表面设置有营养土和植被,从而实现了绿化的作用,作为墙体铺设的绿色植被一般采用灌木或草本植物等向上生长的植物,但是为了垂直绿化墙体在四季中都具有观赏价值,所以墙体上的植物在一年中需要更换几次;由于墙体的高度通常在4米以上,所以操作者需要借助爬梯等设备才能进行更换,操作不便,同时十分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从而方便对植被进行更换的垂直绿化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垂直绿化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外并排设置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组,每一所述支撑杆组上挂接有种植盒,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组升降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植被进行更换时,通过驱动装置将支撑杆组降下,因为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当支撑杆组下降时,支撑杆组上的种植盒也下降,从而满足了种植盒自动下降的作用,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更换,同时支撑杆组设置有若干组,使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分布,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竖直杆对支撑杆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支撑杆组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对种植盒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同时在更换植被后,通过驱动装置可使种植盒上升,实现了自动升降的作用,方便对植被进行更换;种植盒是挂接在支撑杆组上的,当需要将种植盒内的植物移栽时,可将种植盒取下,提高更换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与竖直杆套设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直线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根支撑杆避免了种植盒在高度方向上发生旋转,使得盒体的支撑更加稳定;直线轴承在套管与竖直杆发生上下滑移时,起到了减少摩擦力的作用,方便套管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配合的卡环,所述卡环上设置供卡环与支撑杆脱离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上的开口使得盒体卡在支撑杆上,盒体也通过卡环上的开口与支撑杆脱离,开口使盒体与支撑杆之间的固定和脱离更加快捷,同时固定效果和支撑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杆位于盒体开口位置且内部中空连通有水泵,所述上支撑杆上开设有朝向盒体开口设置的注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水灌入中空的上支撑杆内,水顺着注水孔向盒体内流动,完成了对种植盒内的自动浇灌,无需操作者后续浇水。

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撑杆位于盒体的底部,所述卡环上设置有与盒体内部连通的第一渗液孔,所述下支撑杆内设置有排液腔,所述下支撑杆与第一渗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渗液孔,所述第二渗液孔与排液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天气或者水泵的灌水量较大时,盒体内的液体通过卡环上的第一渗液孔向第二渗液孔流动,使得渗液堆积在下支撑杆内的排液腔中,避免渗液向下流动,影响墙体下方的环境,避免渗液滴落在行人身上。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套管的传动带、与传动带配合的卷绕轮、驱动卷绕轮转动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设置在墙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组通过传动带保持在竖直杆上不动,即通过转动部、卷绕轮和传动带实现了支撑杆组的固定,同时转动部设置在墙体上,即将支撑力传递至墙体上,通过转动部的旋转,传动带的发生了上下移动,即实现了支撑杆组和盒体的升降,传动平稳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墙体上向外延伸有支撑架,所述竖直杆的顶部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竖直杆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轴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套拆卸后,将竖直杆向外转动,然后将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从竖直杆上拆卸,实现了种植盒、支撑杆组与墙体之间的脱离,方便垂直绿化墙体的维修。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上铰接有使卡接口打开和闭合的盖板,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滚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部不仅对竖直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同时在向外移动竖直杆时,避免竖直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导致竖直杆无法移动的问题;同时通过打开和闭合的盖板,实现了对轴套内的竖直杆的固定,避免竖直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向外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若干层可撕离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盒体内的植被进行更换时,通过设置有若干层可撕离层,起到了隔绝土壤和盒体内侧的效果,将一层可撕离层撕除后,即暴露出崭新的下一层可撕离层,避免杂质残留在盒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对植被进行更换时,通过驱动装置将支撑杆组降下,因为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当支撑杆组下降时,支撑杆组上的种植盒也下降,从而满足了种植盒自动下降的作用,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更换,同时支撑杆组设置有若干组,使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分布,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各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侧视图,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的连接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与竖直杆之间的剖面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支撑杆组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竖直杆;12、支撑架;13、轴套;14、卡接口;15、盖板;16、滚动部;17、可撕离层;18、销钉;2、支撑杆组;21、上支撑杆;22、下支撑杆;23、套管;24、直线轴承;25、注水孔;27、排液腔;28、第二渗液孔;3、盒体;31、卡环;32、开口;26、第一渗液孔;41、传动带;42、卷绕轮;43、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垂直绿化墙体,包括竖直的墙体1,如图1和图2所示,墙体1的外表面并排设置有两根竖直设置的竖直杆11,竖直杆11的长度根据墙体1的高度选择,在墙体1上设置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为四根垂直墙体1向外延伸的金属杆,位于竖直杆11顶部附近的金属杆与竖直杆11通过销钉18铰接,位于竖直杆11底部附近的金属杆向外延伸出轴套13,如图5所示,轴套13向外设置有卡接口14,卡接口14的一侧铰接有使卡接口14打开和闭合的盖板15,盖板15呈弧形,盖板15的一侧与卡接口14铰接,盖板15的另一端通过销钉18固定在轴套13上,如图1和图2所示,竖直杆11的底部设置有滚动部16,滚动部16为与地面接触的滚轮,滚轮与竖直杆11的底部铰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竖直杆11之间套设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杆组2,支撑杆组2包括与竖直杆11套设的卡环31,如图3所示,卡环31呈圆环形,卡环31内设置有直线轴承24,支撑杆组2包括上支撑杆21与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与下支撑杆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环31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墙体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板组升降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1表面或者墙体1顶部的转动部43,转动部43为电机,电机的主轴连接有卷绕轮42,卷绕轮42上卷绕有传动带41,传动带41卷绕在卷绕轮42上,且传动带41的一端与卷绕轮42固定,传动带41与套管23之间焊接,通过卷绕轮42的转动,实现传动带41上的支撑杆组2的升降。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组支撑杆组2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挂接有种植盒,种植盒包括盒体3,盒体3内铺设有PET材料制成的若干层薄膜,相邻的薄膜之间通过胶水粘接,从而薄膜在盒体3内形成有若干层可撕离层17;盒体3的朝上的一端呈开口32设置,盒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挂接的卡环31,卡环31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卡环31向下形成供卡环31与支撑杆脱离的开口32,开口32的弧形角小于180度,起到了较好的卡嵌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组支撑杆组2的上支撑杆21位于盒体3开口32位置,支撑杆的内部中空且侧面设置有与水泵连通的水管,相邻支撑杆组2上的水管可以是并联的,同时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管打开和关闭的流量控制阀,例如电控蝶阀,上支撑杆21上开设有朝向盒体3开口32设置的注水孔25,注水孔25与内部中空的支撑杆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下支撑杆22位于盒体3的底部或者盒体3侧面接近底部的位置,下方的卡环31上设置有与盒体3内部连通的第一渗液孔26,第一渗液孔26在卡环31上分布有若干个,下支撑杆22内设置有排液腔27,排液腔27通过水管连通有负压风机,下支撑杆22与第一渗液孔2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排液腔27连通的第二渗液孔28。

使用过程:通过电机驱动卷绕轮42转动,传动带41带动支撑杆组2向上移动,直至所有种植盒均匀分布在墙体1上,实现垂直绿化墙体的分布;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水泵对盒体3内注水,然后多余的水通过负压风机被吸出盒体3;需要更换盒体3内的植物时,通过电机驱动卷绕轮42转动,,同时将盖板15打开,使竖直杆11向外移动,然后传动带41将支撑杆组2顺着竖直杆11向下移动,操作者将盒体3和支撑杆组2更换,方便的实现了垂直绿化墙体内植物的更换。

垂直绿化墙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垂直绿化墙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垂直绿化墙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垂直绿化墙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直绿化墙体.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89237.4 (22)申请日 2016.12.16 (73)专利权人 深圳北林地景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地址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滨河路 爱地大厦公寓写字楼25A、 25B、 25F (72)发明人 李广清 (51)Int.Cl. A01G 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垂直绿化墙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墙体, 包括 墙体, 所述墙体外并排设置竖直杆, 所述竖直杆 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组, 每一所述 支撑。

2、杆组上挂接有种植盒, 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驱 动支撑杆组升降的驱动装置。 当需要对植被进行 更换时, 通过驱动装置将支撑杆组降下, 因为种 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 当支撑杆组下降时, 支 撑杆组上的种植盒也下降, 从而满足了种植盒自 动下降的作用, 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 更换, 同时支撑杆组设置有若干组, 使植被在一 定范围内均匀分布, 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06274851 U 2017.06.27 CN 206274851 U 1.一种垂直绿化墙体, 包括墙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1)外并排设置竖直杆 (11), 所述竖直杆(。

3、11)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组(2), 每一所述支撑杆组(2)上 挂接有种植盒, 所述墙体(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组(2)升降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性在于: 所述支撑杆组(2)包括上支撑杆 (21)与下支撑杆(22), 所述上支撑杆(21)的两端设置有与竖直杆(11)套设的套管(23), 所 述套管(23)内设置有直线轴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盒包括盒体(3), 所述盒 体(3)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配合的卡环(31), 所述卡环(31)上设 置供卡环(31)与支撑杆脱离的。

4、开口(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撑杆(21)位于盒体(3) 开口(32)位置且内部中空连通有水泵, 所述上支撑杆(21)上开设有朝向盒体(3)开口(32) 设置的注水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支撑杆(22)位于盒体(3) 的底部, 所述卡环(31)上设置有与盒体(3)内部连通的第一渗液孔(26), 所述下支撑杆(22) 内设置有排液腔(27), 所述下支撑杆(22)与第一渗液孔(2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渗液孔 (28), 所述第二渗液孔(28)与排液腔(27)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绿化。

5、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套管(23) 的传动带(41)、 与传动带(41)配合的卷绕轮(42)、 驱动卷绕轮(42)转动的转动部(43), 所述 转动部(43)设置在墙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1)上向外延伸有支撑 架(12), 所述竖直杆(11)的顶部与支撑架(12)铰接, 所述支撑架(12)上设置有与竖直杆 (11)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轴套(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13)的一侧设置有卡接 口(14), 所述卡接口(14)上铰接有使卡接口(14)打开和闭合的盖板(15), 所述。

6、竖直杆(11) 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滚动部(1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墙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3)内设置有若干层可 撕离层(17)。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74851 U 2 垂直绿化墙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垂直绿化墙体。 背景技术 0002 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 一般种植在墙体、 阳台、 屋顶等位置, 用以增加绿化覆盖 率, 或者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度, 既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又提高了环境质量。 早在20世 纪50年代初期, 德国就开始了立体绿化的推广, 包括新加坡、 日本、 美国等国家也越来。

7、越中 时垂直绿化。 0003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有技术中, 公告号为 “CN204929803U” 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水景构造, 其通过在几何体形状的 房屋表面设置有营养土和植被, 从而实现了绿化的作用, 作为墙体铺设的绿色植被一般采 用灌木或草本植物等向上生长的植物, 但是为了垂直绿化墙体在四季中都具有观赏价值, 所以墙体上的植物在一年中需要更换几次; 由于墙体的高度通常在4米以上, 所以操作者需 要借助爬梯等设备才能进行更换, 操作不便, 同时十分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 从而方便对植被进行更换的。

8、垂直绿化墙 体。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垂直绿化墙 体, 包括墙体, 所述墙体外并排设置竖直杆, 所述竖直杆在高度方向上套设有若干组支撑杆 组, 每一所述支撑杆组上挂接有种植盒, 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杆组升降的驱动装置。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需要对植被进行更换时, 通过驱动装置将支撑杆组降 下, 因为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 当支撑杆组下降时, 支撑杆组上的种植盒也下降, 从而 满足了种植盒自动下降的作用, 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更换, 同时支撑杆组设置 有若干组, 使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分布, 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 。

9、竖直杆对支撑杆起到了 导向的作用, 同时避免支撑杆组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对种植盒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 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同时在更换植被后, 通过驱动装置可使种植盒上升, 实现了自动升降的 作用, 方便对植被进行更换; 种植盒是挂接在支撑杆组上的, 当需要将种植盒内的植物移栽 时, 可将种植盒取下, 提高更换的效率。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 所述上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 与竖直杆套设的套管, 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直线轴承。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上、 下两根支撑杆避免了种植盒在高度方向上发生旋转, 使得盒体的支撑更加稳定; 直线轴承在套管与竖直杆发生。

10、上下滑移时, 起到了减少摩擦力 的作用, 方便套管的上下移动。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种植盒包括盒体, 所述盒体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 配合的卡环, 所述卡环上设置供卡环与支撑杆脱离的开口。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274851 U 3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卡环上的开口使得盒体卡在支撑杆上, 盒体也通过卡环 上的开口与支撑杆脱离, 开口使盒体与支撑杆之间的固定和脱离更加快捷, 同时固定效果 和支撑效果好。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上支撑杆位于盒体开口位置且内部中空连通有水泵, 所述上支撑 杆上开设有朝向盒体开口设置的注水孔。 0012 通过采用上述。

11、技术方案, 水泵将水灌入中空的上支撑杆内, 水顺着注水孔向盒体 内流动, 完成了对种植盒内的自动浇灌, 无需操作者后续浇水。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下支撑杆位于盒体的底部, 所述卡环上设置有与盒体内部连通的 第一渗液孔, 所述下支撑杆内设置有排液腔, 所述下支撑杆与第一渗液孔对应的位置设置 有第二渗液孔, 所述第二渗液孔与排液腔连通。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雨水天气或者水泵的灌水量较大时, 盒体内的液体通 过卡环上的第一渗液孔向第二渗液孔流动, 使得渗液堆积在下支撑杆内的排液腔中, 避免 渗液向下流动, 影响墙体下方的环境, 避免渗液滴落在行人身上。 0015 作为优选, 所。

12、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套管的传动带、 与传动带配合的卷绕轮、 驱动卷 绕轮转动的转动部, 所述转动部设置在墙体上。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支撑杆组通过传动带保持在竖直杆上不动, 即通过转动 部、 卷绕轮和传动带实现了支撑杆组的固定, 同时转动部设置在墙体上, 即将支撑力传递至 墙体上, 通过转动部的旋转, 传动带的发生了上下移动, 即实现了支撑杆组和盒体的升降, 传动平稳性强。 0017 作为优选, 所述墙体上向外延伸有支撑架, 所述竖直杆的顶部与支撑架铰接, 所述 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竖直杆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轴套。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轴套拆卸后, 将竖直杆向外转动, 然后。

13、将上支撑杆和下 支撑杆从竖直杆上拆卸, 实现了种植盒、 支撑杆组与墙体之间的脱离, 方便垂直绿化墙体的 维修。 0019 作为优选, 所述轴套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 所述卡接口上铰接有使卡接口打开和 闭合的盖板, 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滚动部。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滚动部不仅对竖直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同时在向外移 动竖直杆时, 避免竖直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 导致竖直杆无法移动的问题; 同时通过 打开和闭合的盖板, 实现了对轴套内的竖直杆的固定, 避免竖直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向外 移动。 0021 作为优选, 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若干层可撕离层。 0022 通过采用上述。

14、技术方案, 在盒体内的植被进行更换时, 通过设置有若干层可撕离 层, 起到了隔绝土壤和盒体内侧的效果, 将一层可撕离层撕除后, 即暴露出崭新的下一层可 撕离层, 避免杂质残留在盒体内。 002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需要对植被进行更换时, 通过驱动装 置将支撑杆组降下, 因为种植盒设置在支撑杆组上, 当支撑杆组下降时, 支撑杆组上的种植 盒也下降, 从而满足了种植盒自动下降的作用, 操作者无需向上攀登进行植被的更换, 同时 支撑杆组设置有若干组, 使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分布, 达到了绿化墙体的作用。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274851 U 4 附图说明。

15、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用于体现各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侧视图, 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的连接状态;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与竖直杆之间的剖面状态图;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支撑杆组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 0029 图中, 1、 墙体; 11、 竖直杆; 12、 支撑架; 13、 轴套; 14、 卡接口; 15、 盖板; 16、 滚动部; 17、 可撕离层; 18、 销钉; 2、 支撑杆组; 21、 上支撑杆; 22、 下支撑杆; 23、 套管; 24、 直线轴承; 25、 注水孔;。

16、 27、 排液腔; 28、 第二渗液孔; 3、 盒体; 31、 卡环; 32、 开口; 26、 第一渗液孔; 41、 传 动带; 42、 卷绕轮; 43、 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2 如图1所示, 一种垂直绿化墙体, 包括竖直的墙体1, 如图1和图2所示, 墙体1的外表 面并排设置有两根竖直设置的竖直杆11, 竖直杆。

17、11的长度根据墙体1的高度选择, 在墙体1 上设置有支撑架12, 支撑架12为四根垂直墙体1向外延伸的金属杆, 位于竖直杆11顶部附近 的金属杆与竖直杆11通过销钉18铰接, 位于竖直杆11底部附近的金属杆向外延伸出轴套 13, 如图5所示, 轴套13向外设置有卡接口14, 卡接口14的一侧铰接有使卡接口14打开和闭 合的盖板15, 盖板15呈弧形, 盖板15的一侧与卡接口14铰接, 盖板15的另一端通过销钉18固 定在轴套13上, 如图1和图2所示, 竖直杆11的底部设置有滚动部16, 滚动部16为与地面接触 的滚轮, 滚轮与竖直杆11的底部铰接。 0033 如图1和图2所示, 相邻的竖直杆。

18、11之间套设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杆组2, 支撑杆组2 包括与竖直杆11套设的卡环31, 如图3所示, 卡环31呈圆环形, 卡环31内设置有直线轴承24, 支撑杆组2包括上支撑杆21与下支撑杆22, 上支撑杆21与下支撑杆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 与两个卡环31固定连接。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 墙体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板组升降的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设 置在墙体1表面或者墙体1顶部的转动部43, 转动部43为电机, 电机的主轴连接有卷绕轮42, 卷绕轮42上卷绕有传动带41, 传动带41卷绕在卷绕轮42上, 且传动带41的一端与卷绕轮42 固定, 传动带41与套管23之间焊接, 通过卷绕轮42。

19、的转动, 实现传动带41上的支撑杆组2的 升降。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 每一组支撑杆组2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挂接有种植盒, 种植盒包括盒体3, 盒体3内铺设有PET材料制成的若干层薄膜, 相邻的薄膜之间通过胶水粘 接, 从而薄膜在盒体3内形成有若干层可撕离层17; 盒体3的朝上的一端呈开口32设置, 盒体 3的侧面设置有与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挂接的卡环31, 卡环31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 卡 环31向下形成供卡环31与支撑杆脱离的开口32, 开口32的弧形角小于180度, 起到了较好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274851 U 5 卡嵌效果。 0036 。

20、如图3和图4所示, 每一组支撑杆组2的上支撑杆21位于盒体3开口32位置, 支撑杆 的内部中空且侧面设置有与水泵连通的水管, 相邻支撑杆组2上的水管可以是并联的, 同时 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管打开和关闭的流量控制阀, 例如电控蝶阀, 上支撑杆21上开设有朝 向盒体3开口32设置的注水孔25, 注水孔25与内部中空的支撑杆连通。 0037 如图3和图4所示, 下支撑杆22位于盒体3的底部或者盒体3侧面接近底部的位置, 下方的卡环31上设置有与盒体3内部连通的第一渗液孔26, 第一渗液孔26在卡环31上分布 有若干个, 下支撑杆22内设置有排液腔27, 排液腔27通过水管连通有负压风机, 下支撑杆2。

21、2 与第一渗液孔2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排液腔27连通的第二渗液孔28。 0038 使用过程: 通过电机驱动卷绕轮42转动, 传动带41带动支撑杆组2向上移动, 直至 所有种植盒均匀分布在墙体1上, 实现垂直绿化墙体的分布; 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水泵对盒 体3内注水, 然后多余的水通过负压风机被吸出盒体3; 需要更换盒体3内的植物时, 通过电 机驱动卷绕轮42转动, , 同时将盖板15打开, 使竖直杆11向外移动, 然后传动带41将支撑杆 组2顺着竖直杆11向下移动, 操作者将盒体3和支撑杆组2更换, 方便的实现了垂直绿化墙体 内植物的更换。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274851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206274851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206274851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206274851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206274851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206274851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