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81286.9 (22)申请日 2016.11.03 (73)专利权人 云南顶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6753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 县栋川镇白龙寺村委会中屯三、 四小 组 (72)发明人 杨顶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代理人 叶健 (51)Int.Cl. A0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 喷淋系统的大棚, 。
2、具体涉及一种大棚, 包括拱形 棚顶以及棚底, 棚顶与棚底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且 形成容腔, 棚底及棚顶均为蔽光材料制成, 还包 括位于棚顶与棚底之间的用于灌溉人工菌的喷 淋系统; 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管道、 控制阀、 位 于棚底两侧的供水槽及连接在供水槽一端的水 泵, 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泵的一端, 所述水 泵的出水端连接到所述喷淋管道内, 所述喷淋管 道附着于所述棚顶。 本实用新型的大棚具有节约 能源以及易控制水流量以达到培育人工菌需要 的湿度环境的功能, 保证了大棚内人工菌的湿 度, 促进了人工菌的生长, 有利于提高人工菌的 产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63027。
3、82 U 2017.07.07 CN 206302782 U 1.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包括拱形棚顶(1)以及中空且一端开口的 棚底(3), 所述棚顶(1)与棚底(3)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个能够容纳人工菌的容腔, 所 述棚底(3)及棚顶(1)均为蔽光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恒定棚内温度的控温装置(4), 所述控温装置(4)与棚底(3)相连通; 以及位 于棚顶(1)与棚底(3)之间的用于灌溉人工菌的喷淋系统(5); 所述棚顶(1)内部中空且朝向棚底(3)一侧设有开口(11), 所述开口(11)与棚底(3)相 通, 所述棚底(3)设有用于放置人工菌的搁置板(31);。
4、 所述控温装置(4)包括加热装置(41)以及输送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泵(42)、 中 空且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4)以及喷头(45), 所述输送泵(42)分别与第一管道(420)和第二 管道(421)连通, 所述喷头(45)与连接板(44)背向棚底(3)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420)另一端开口处位于棚底(3)内, 所述第二管道(421)另一端与连接 板(44)朝向棚底(3)一端连通; 所述喷淋系统(5)包括喷淋管道(51)、 水压控制阀(52)、 位于棚底(3)两侧的供水槽 (53)及连接在供水槽(53)一端的水泵(54), 所述水压控制阀(52)安装在所述水泵(54)的一 端, 所。
5、述水泵(54)的出水端连接到所述喷淋管道(51)内, 所述喷淋管道(51)附着于所述棚 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 (45)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CO2发生装置, 所述CO2发生装置位于棚顶(1)和棚底(3)围合形成的容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CO2 发生装置包括反应产生CO2的药液以及储放药液的蓄液池(43), 所述蓄液池(43)安装于加 热装置(41)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6、种用于提高人工菌产量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置板 (31)设有贯通其上、 下两端面的通槽(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 置板(31)背向棚底(3)一端设有用于方便堆积人工菌的隔板(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 水槽(53)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 淋管道(51)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淋花洒(55), 所述喷淋花洒(55)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 喷淋管道(51)的出水端。 9.根据权利要。
7、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 水槽(53)与喷淋管道(51)之间还设有过滤器(5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水泵(54)与所述喷淋花洒(55)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57)。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02782 U 2 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 具体为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培育的人工菌作为一种味道鲜美, 高蛋白, 低脂肪、 低热量的健康食品, 已经 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随着。
8、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工菌的药用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 近年 来的研究证明, 人工菌富含多种氨基酸、 维生素和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 是天然的抗癌 药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人工菌年消费量按35左右的速度增长, 世界人工 菌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大。 据有关资料报道, 人工菌消费较多的国家除法国外, 其余国家国 内生产量均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消费需要, 必须从其他国家主要是从亚洲国家进口。 因此, 人工菌的国际市场非常广阔。 0003 人工菌因其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十分畅销, 进而大棚种植面积逐年 扩大。 在人工菌温棚栽培过程中,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和风速直接影响人。
9、工菌的产量 和质量。 其中菇棚的湿度和培养料含水量的高低, 对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起至关重 要的作用。 水分不足, 菌丝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子实体暗无光泽, 单菇重量减少; 水分过高 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 子实体容易出现红根、 锈斑等现象, 亦易导致病虫害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使用大棚培植人工菌时湿度不足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 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该大棚一方面节约能源; 另一方面易控制水流量以达 到培育人工菌需要的湿度环境。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种植人工菌的带有喷淋系统的大棚, 包括拱形棚顶。
10、以及中空且一端开口的棚 底, 所述棚顶与棚底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个能够容纳人工菌的容腔, 所述棚底及棚 顶均为蔽光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 0007 还包括用于恒定棚内温度的控温装置, 所述控温装置与棚底相连通; 以及位于棚 顶与棚底之间的用于灌溉人工菌的喷淋系统; 0008 所述棚顶内部中空且朝向棚底一侧设有开口, 所述开口与棚底相通, 所述棚底设 有用于放置人工菌的搁置板; 0009 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以及输送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泵、 中空且平 行设置的连接板以及喷头, 所述输送泵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喷头与连接 板背向棚底一端连通; 0010 所述第一管道。
11、另一端开口处位于棚底内, 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与连接板朝向棚底 一端连通; 0011 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管道、 水压控制阀、 位于棚底两侧的供水槽及连接在供水 槽一端的水泵, 所述水压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泵的一端, 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到所述喷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302782 U 3 淋管道内, 所述喷淋管道附着于所述棚顶。 0012 其中,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淋系统, 采用喷淋管道、 水压控制阀、 水泵等结构装置 对大棚内进行灌溉, 保证了大棚内人工菌的湿度, 促进了人工菌的生长, 有利于提高人工菌 的产量。 0013 输送泵循环将棚底的水输送至中空的棚顶, 即通过输送泵。
12、将棚底的水从棚顶的一 端进入, 从棚顶另一端流出至棚底, 并且, 加热装置将水加热至适宜温度, 因水的比热容较 大, 故使用循环流动的水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时, 大棚内的温度更加趋于稳定, 则对于处于不 同生长阶段的人工菌而言, 促生长效果更佳。 0014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淋系统,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喷头的覆盖面更广, 即可以 使得整个棚顶内部都有温水流淌, 从而使大棚内各处温度相对均匀, 避免影响人工菌的产 量。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还包括CO2发生装置, 所述CO2发生装置位于棚顶和棚底围 合形成的容腔中。 在菌丝体生长过程中, 适当。
13、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其快速生 长。 对人工菌的高产具有很大的帮助。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CO2发生装置包括反应产生CO2的药液以及储放药液 的蓄液池, 所述蓄液池安装于加热装置上方。 当菌丝体处于生长阶段时, 蓄液池内可以放置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放置于加热装置的上方, 可以分解出CO2, 使大 棚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浓度, 有利于菌丝体的快速生长。 待该人工菌处于子实体生长的阶 段, 可以减少或者停止向储液池内加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即可实现人工菌的高产。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搁置板设有贯通其上、 下两端面的通槽。 底棚内时。
14、刻 蒸发的水分可以通过通槽向大棚内流动, 使得大棚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 更加有利于人 工菌的生长。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搁置板背向棚底一端设有用于方便堆积人工菌的隔 板。 隔板的设计使得人工菌在放置过程中不易倾倒, 以免倾倒的人工菌堆积在一起, 而导致 不利于其生长。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供水槽沿大棚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大棚长度足够长 的情况下, 如果设置单一的水槽会影响灌溉的效率, 因此水槽沿着大棚长度方向设置, 可设 置在大棚外侧部, 也可以设置在内侧部。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喷淋管道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淋花洒, 所述喷 淋花洒的进。
15、水端连接在所述喷淋管道的出水端。 喷淋花洒的设计避免了水流的集中, 若用 传统的水管进行灌溉, 易造成个别人工菌植株水分过多, 导致烂根的情况, 降低人工菌的产 量。 喷淋花洒与人工菌接触的面积更大, 从而使人工菌加湿更加均匀, 效果更加明显。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供水槽与喷淋管道之间还设有过滤器。 过滤器的设 置降低了水中杂质对人工菌的污染。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水泵与所述喷淋花洒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 从而可 以根据人工菌对水量的需求, 来控制水流的流量。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5 1、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喷淋系统, 具有工艺性能强, 结。
16、构紧凑的特点, 供水槽沿大棚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302782 U 4 外侧长度方向设置, 避免了大棚内空间的浪费。 该大棚一方面节约能源; 另一方面易控制水 流量以达到培育人工菌需要的湿度环境 0026 2、 该系统还设有控温装置, 能有效调节大棚内的温度, 促进人工菌的生长, 提高人 工菌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提高人工菌产量的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提高人工菌产量的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提高人工菌产量的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图3中沿A-A线剖面图; 0031 图5为图3中沿B。
17、-B线剖面图; 0032 图6为本实施例中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 1、 棚顶, 11、 开口, 3、 棚底, 31、 搁置板, 32、 通槽, 33、 隔板, 4、 控温装置, 41、 加 热装置, 42、 输送泵, 420、 第一管道, 421、 第二管道, 43、 蓄液池, 44、 连接板, 45、 喷头; 5、 喷淋 系统; 51、 喷淋管道; 52、 水压控制阀; 53、 供水槽; 54、 水泵; 55、 喷淋花洒; 56、 过滤器; 57、 流 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
18、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6 如图1至图6所示, 一种用于提高人工菌产量的大棚, 包括拱形棚顶1以及中空且一 端开口的棚底3, 棚顶1与棚底3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个可以容纳人工菌的容腔, 棚底 3及棚顶1均为蔽光材料制成; 0037 还包括用于恒定棚内温度的控温装置4, 控温装置4与棚底3相连通; 以及位于棚顶 1与棚底3之间的用于灌溉人工菌的喷淋系统5; 。
19、0038 棚顶3内部中空且朝向棚底3一侧设有开口11, 所述开口11与棚底3相通, 棚底3设 有用于放置人工菌的搁置板31; 0039 控温装置4包括加热装置41以及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泵42、 中空且平行设 置的连接板44以及喷头45, 输送泵42分别与第一管道420和第二管道421连通, 喷头45与连 接板44背向棚底3一端连通; 0040 第一管道420另一端开口处位于棚底3内, 第二管道421另一端与连接板44朝向棚 底3一端连通; 0041 所述喷淋系统5包括喷淋管道51、 水压控制阀52、 位于棚底3两侧的供水槽53及连 接在供水槽53一端的水泵54, 所述水压控制阀52安。
20、装在所述水泵54的一端, 所述水泵54的 出水端连接到所述喷淋管道51内, 所述喷淋管道51附着于所述棚顶1。 0042 本实施例设置的控温装置4与棚底3相通, 采用输送泵42循环将棚底3的水输送至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302782 U 5 中空的棚顶1, 即通过输送泵42将棚底3的水从棚顶1的一端进入, 从棚顶1另一端流出至棚 底3, 并且, 加热装置41将水加热至适宜温度, 因水的比热容较大, 故使用循环流动的水控制 大棚内的温度时, 大棚内的温度更加趋于稳定, 则对于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菌而言, 促 生长效果更佳。 0043 如图4所示, 喷头45的数量为多个。 多。
21、个喷头45的覆盖面更广, 即可以使得整个棚 顶3内部都有温水流淌, 从而使大棚内各处温度相对均匀, 避免影响人工菌的产量。 0044 如图2所示, 还包括CO2发生装置, CO2发生装置位于棚顶和棚底围合形成的容腔中。 在菌丝体生长过程中, 适当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其快速生长。 对人工菌的高 产具有很大的帮助。 0045 如图2所示, CO2发生装置包括反应产生CO2的药液以及储放药液的蓄液池, 蓄液池 安装于加热装置41上方。 当菌丝体处于生长阶段时, 蓄液池43内可以放置饱和的碳酸氢钠 溶液,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放置于加热装置41的上方, 可以分解出CO2, 使大棚内的CO2浓度。
22、 高于外界浓度, 有利于菌丝体的快速生长。 待该人工菌处于子实体生长的阶段, 可以减少或 者停止向储液池内加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即可实现人工菌的高产。 0046 如图2所示, 搁置板31设有贯通其上、 下两端面的通槽32。 底棚3内时刻蒸发的水分 可以通过通槽32向大棚内流动, 使得大棚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 更加有利于人工菌的生 长。 0047 如图2所示, 搁置板31背向棚底3一端设有用于方便堆积人工菌的隔板33。 隔板33 的设计使得人工菌在放置过程中不易倾倒, 以免倾倒的人工菌堆积在一起, 而导致不利于 其生长。 0048 如图6所示, 喷淋管道51上等距离安装有若干个喷淋花洒55,。
23、 喷淋花洒55的进水端 连接在所述喷淋管道51的出水端, 水泵54与喷淋花洒55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57, 在需要对 大棚内的人工菌进行灌溉时, 可以打开设置在喷淋管道51上的水压控制阀52以使供水槽53 内的水进入喷淋管道51对人工菌进行加湿处理。 0049 流量调节阀57的设置有利于对水流量的控制, 避免大棚内湿气过重抑制人工菌的 生长, 进而降低产量。 0050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302782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6302782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6302782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6302782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6302782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6302782 U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6302782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