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01683.8 (22)申请日 2016.11.08 (73)专利权人 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经济区 (72)发明人 耿鹏飞 (51)Int.Cl. A01C 2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罐 体内设有隔板, 隔板将罐体内部分为混合腔和出 肥腔, 混合腔和出肥腔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进料 口和进水口均设于混合腔顶部, 进料管通过。
2、进料 口连接设于混合腔内部的送料管路, 送料管路连 接出料管, 进水管通过进水口连接设于混合腔内 部的送水管路, 送水管路连接出水管, 出肥口设 于出肥腔顶部, 出肥管通过出肥口连接设于出肥 腔内部的送肥管路, 送肥管路底端设有过滤网, 混合腔内还设有第一通气装置和第二通气装置, 第一通气装置和第二通气装置均与所述气泵连 接, 由混合腔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流至出肥腔内, 可极大的保证了进入管路的废料浓度均匀一致, 通过控制进料阀门的开合, 来改变肥料浓度, 使 用范围更广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6353970 U 2017.07.28 CN 206353970 U 1。
3、.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包括罐体, 所述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 进水口和出肥口, 所 述罐体底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滚轮, 所述进料口连接进料管, 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 进水管路, 所述出肥口通过三通分别连接出肥管和排气阀, 所述出肥管连接出水管路, 所述 进料管上设有进料阀门,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 所述出肥管上设有出肥阀门, 所述进 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通过主管路阀门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左空 腔和右空腔, 所述左空腔内设有气泵, 所述右空腔内设有连通通道, 所述罐体内还设有隔 板, 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内部分为混合腔和出肥腔, 所述混合腔靠近所述左空腔, 所述出。
4、肥 腔靠近所述右空腔, 所述混合腔和所述出肥腔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水 口均设于所述混合腔顶部, 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进料口连接设于所述混合腔内部的送料管 路, 所述送料管路连接出料管, 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设于所述混合腔内部的送 水管路, 所述送水管路连接出水管, 所述出肥口设于所述出肥腔顶部, 所述出肥管通过所述 出肥口连接设于所述出肥腔内部的送肥管路, 所述送肥管路底端设有过滤网, 所述混合腔 内还设有第一通气装置和第二通气装置,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气装置均与所述 气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
5、所 述第二通气装置均一端固定于所述左空腔上, 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隔板上, 所述第一通气装 置设于所述混合腔中部,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设于所述混合腔底部,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为水 平放置的通气板,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为两侧面 连接竖直通气板的水平放置的通气板,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内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水管路、 所述送 料管路和所述送肥管路均为竖直设置, 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为水平设置, 所述送料 管路和所述送水管路均穿过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气装置, 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 水管均设于所述。
6、第二通气装置中水平通气板和两竖直通气板形成的内腔内, 所述出料管和 所述出水管上均匀的设有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为竖直设置, 底端固定于所述罐体内部, 顶端距离所述罐体顶部3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肥管路设于靠近 所述右空腔一侧, 所述送肥管路长度与所述送料管路、 所述送水管路一致, 所述连通通道高 度与所述过滤网高度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容量为所述 出肥腔容量的2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
7、53970 U 2 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肥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施肥过程中, 通过施肥罐将肥料加到节水灌溉管道中, 以实现节水节肥灌 溉的目的, 传统施肥罐在施肥时, 先将肥料加到罐体中, 水从进水管进入到罐体, 肥料与水 混合后, 形成液体肥料, 在进水管水压的推动下, 液体肥料从出水口流入到灌溉管道中, 利 用这种方式, 管道中的水连续不断的注入肥料管中, 水和肥料直接相混, 随着水不断的注 入, 使肥料罐中肥料的浓度逐渐减小, 肥料从最初配制的最大逐渐趋于零, 且此变化是不规 则的, 无法控制, 而。
8、在施肥时, 农作物对施肥浓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若施肥浓度太大, 会把 农作物烧死, 若施肥浓度太小, 就需要多次试飞或增加施肥罐的体积, 增加了成本同时降低 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肥料浓度均匀一致且浓度 可调的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包括罐体, 所述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 进水口和出肥口, 所述罐体底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滚轮, 所述进料口连接进料管, 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 接进水管路, 所述出肥口通过三通分别连接出肥管和排气阀, 所述出肥管连。
9、接出水管路, 所 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阀门,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 所述出肥管上设有出肥阀门, 所述 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通过主管路阀门连接, 所述罐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左空腔和右空 腔, 所述左空腔内设有气泵, 所述右空腔内设有连通通道, 所述罐体内还设有隔板, 所述隔 板将所述罐体内部分为混合腔和出肥腔, 所述混合腔靠近所述左空腔, 所述出肥腔靠近所 述右空腔, 所述混合腔和所述出肥腔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所述进料口和所述进水口均设于 所述混合腔顶部, 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进料口连接设于所述混合腔内部的送料管路, 所述 送料管路连接出料管, 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设于所述混合腔内部的送。
10、水管路, 所述送水管路连接出水管, 所述出肥口设于所述出肥腔顶部, 所述出肥管通过所述出肥口 连接设于所述出肥腔内部的送肥管路, 所述送肥管路底端设有过滤网, 所述混合腔内还设 有第一通气装置和第二通气装置,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气装置均与所述气泵连 接。 0006 在上述等浓度压差施肥罐中,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气装置 均一端固定于所述左空腔上, 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隔板上,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设于所述混合 腔中部,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设于所述混合腔底部,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为水平放置的通气板,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为两侧面连接竖直通气板。
11、的 水平放置的通气板, 所述第二通气装置内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353970 U 3 0007 在上述等浓度压差施肥罐中, 进一步的, 所述送水管路、 所述送料管路和所述送肥 管路均为竖直设置, 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为水平设置, 所述送料管路和所述送水管 路均穿过所述第一通气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气装置, 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设于所述第 二通气装置中水平通气板和两竖直通气板形成的内腔内, 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均匀 的设有透孔。 0008 在上述等浓度压差施肥罐中, 进一步的, 所述隔板为竖直设置, 底端固定于所述罐 体内部, 顶端距离所述罐体顶部。
12、3cm-5cm。 0009 在上述等浓度压差施肥罐中, 进一步的, 所述送肥管路设于靠近所述右空腔一侧, 所述送肥管路长度与所述送料管路、 所述送水管路一致, 所述连通通道高度与所述过滤网 高度相对应。 0010 在上述等浓度压差施肥罐中, 进一步的, 所述混合腔容量为所述出肥腔容量的2 倍。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2 1、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混合腔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流至出肥腔内, 可极大的保证了进 入管路的废料浓度均匀一致。 0013 2、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二通气装置可对流入混合腔的肥料和水进行气体混合, 再 由第一通气装置进行充分混合, 有利于肥料和水的混合均匀。 。
13、0014 3、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料阀门的开合, 来改变肥料浓度, 使用范围更广泛。 0015 4、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过滤网可有效防止杂质或颗粒进入施肥管道。 0016 5、 本实用新型的连通通道可对过滤网进行定期更换, 防止阻塞。 附图说明 0017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是 应当知道, 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 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 此外, 除非特别指出, 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 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 绘制。 0018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 。
14、图中: 0021 1.罐体、 2.支撑杆、 3.滚轮、 4.混合腔、 5.出肥腔、 6.隔板、 7.排污口、 8.右空腔、 9. 左空腔、 10.气泵、 11.连通通道、 12.第一通气装置、 13.第二通气装置、 14.出气口、 15.送料 管路、 16.送水管路、 17.出料管、 18.出水管、 19送肥管路、 20.过滤网、 21.透孔、 22.进料口、 23.进料管、 24.进料阀门、 25.进水口、 26.进水管、 27.进水阀门、 28.出肥口、 29.出肥管、 30. 出肥阀门、 31.三通、 32.排气阀、 33.进水管路、 34.主管路阀门、 35.出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
15、022 首先,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等浓度压差施 肥罐的具体结构、 特点和优点等, 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 而不应将其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 此外, 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353970 U 4 技术特征, 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 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 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 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 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另外, 为了简化图面起见, 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 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00。
16、23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等浓度压差施肥罐, 包括罐体1, 罐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22、 进水口25和出肥口28, 罐体1底部通过支撑杆2连接有滚轮3, 进料口22连接进料管23, 进水 口25通过进水管26连接进水管路33, 出肥口28通过三通31分别连接出肥管29和排气阀32, 出肥管29连接出水管路35, 进料管23上设有进料阀门24, 进水管26上设有进水阀门27, 出肥 管29上设有出肥阀门30, 进水管路33和出水管路35通过主管路阀门34连接, 罐体1内两侧分 别设有左空腔8和右空腔9, 左空腔9内设有气泵10, 右空腔8内设有连通通道11, 罐体1内还 设有隔板6, 隔板6将。
17、罐体1内部分为混合腔4和出肥腔5, 混合腔4靠近左空腔9, 出肥腔5靠近 右空腔8, 混合腔4和出肥腔5底部均设有排污口7, 进料口22和进水口25均设于混合腔4顶 部, 进料管23通过进料口22连接设于混合腔4内部的送料管路15, 送料管路15连接出料管 17, 进水管26通过进水口25连接设于混合腔4内部的送水管路16, 送水管路16连接出水管 18, 出肥口28设于出肥腔5顶部, 出肥管29通过出肥口28连接设于出肥腔5内部的送肥管路 19, 送肥管路19底端设有过滤网20, 混合腔4内还设有第一通气装置12和第二通气装置13, 第一通气装置12和第二通气装置13均与气泵10连接。 00。
18、24 第一通气装置12和第二通气装置13均一端固定于左空腔9上, 另一端固定于隔板6 上, 第一通气装置12设于混合腔4中部, 第二通气装置13设于混合腔4底部, 第一通气装置12 为水平放置的通气板, 第一通气装置12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14, 第二通气装置13为两侧 面连接竖直通气板的水平放置的通气板, 第二通气装置13内表面均匀的设有出气口14。 0025 送水管路16、 送料管路15和送肥管路19均为竖直设置, 出料管17和出水管18均为 水平设置, 送料管路15和送水管路16均穿过第一通气装置12和第二通气装置13, 出料管17 和出水管18均设于第二通气装置13中水平通气板和两竖直。
19、通气板形成的内腔内, 出料管17 和出水管18上均匀的设有透孔21。 0026 隔板6为竖直设置, 底端固定于罐体1内部, 顶端距离罐体1顶部3cm-5cm, 送肥管路 19设于靠近右空腔8一侧, 送肥管路19长度与送料管路15、 送水管路16一致, 连通通道11高 度与过滤网20高度相对应, 混合腔4容量为出肥腔5容量的2倍。 0027 具体工作过程为: 主管路阀门34的开口大小影响灌溉管路中的水流量的大小, 在 水经过主管路阀门34时, 会在主管路阀门34前后的进水管路33和出水管路35中产生水流压 力差, 主管路阀门34前侧的进水管路33中水流压力较大, 水流将会从进水管路33经过进水 。
20、阀门27、 进水管26、 进水口25、 送水管路16到达出水管18, 出水管18表面设有透孔21, 水流从 透孔21中喷出, 液体肥料通过进料管23、 进料口22、 送料管路15到达出料管17, 出料管17表 面设有透孔21, 肥料从透孔21中喷出, 开启气泵10, 气泵10不断向第二通气装置13鼓气, 由 出料管17和出水管18喷出的肥料和水在罐体1底部不断翻滚, 使罐体1内的肥料和水的自由 度增大, 间接的增大了肥料和水的碰撞率, 使肥料和水混合均匀, 水和肥料在罐体1内经过 第二通气装置13混合后, 再由第一通气装置12进行充分混合, 当液面上升至隔板6高度时, 混合均匀的肥料由混合腔4。
21、流至出肥腔5内, 出肥腔5内的肥料液面逐渐上升至送肥管路19 处, 经过过滤网20的过滤, 经出肥口28、 出肥管29和出肥阀门30流回出水管路35, 和灌溉管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353970 U 5 路中的水一起灌溉施肥, 通过控制进料阀门24的大小, 可以改变肥料的浓度, 通过连通通道 11可对过滤网20进行更换, 防止堵塞, 排污口7可以对混合腔4和出肥腔5内的废物进行清 理。 0028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二通气装置可对肥料和水进行气体混合, 再由第一通气装置进 行充分混合, 由混合腔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流至出肥腔内, 可极大的保证了进入管路的废料 浓度均匀一致, 通过控制进料阀门的开合, 来改变肥料浓度, 使用范围更广泛。 0029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 施例, 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 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353970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635397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