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10337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7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3152.0

申请日:

1999.02.15

公开号:

CN1227960A

公开日:

1999.09.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2.15|||公开

IPC分类号:

H01H50/54; H01H50/64; H01H50/14

主分类号:

H01H50/54; H01H50/64; H01H50/14

申请人:

埃利斯塔替续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W·福施

地址:

瑞士贝德拉加兹

优先权:

1998.02.18 EP 98810132.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长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隔板两侧具有接触元件以及具有可以垂直隔板插入的插塞接头的继电器,通过使设置在隔板顶端的接触元件相对设置在底座侧的接触元件而偏移,以及使插塞接头穿过隔板并处于设置在底座侧的导电部件之间,可以获得非常紧凑的结构。由于带有接触构件的插塞接头在中线(M)上偏移,可以在插塞接头之间可以有很大的距离,满足不同电势安全隔离的所有最小需要。在电路元件和驱动构件之间用于空气和损耗的曲径可以通过也满足这些需求的隔板,挡板,顶盖和套环在继电器内部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继电器,包括: 至少两个由绝缘隔板分开的接触元件,其中,每个接触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带 有接触端部的接触构件,所述接触元件中至少一个是平行于所述隔板定向拉伸的 接触弹簧,其接触端部可平行于隔板移动以形成或断开接触;及 用于移动所述接触端部的驱动构件和用于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插塞接头,该插 塞接头可以垂直插入隔板,所述继电器包括至少一个: 设置在位于接触端部对面的接触弹簧的端部的所述隔板一侧所述接触构件的 所述插塞接头,以及所述隔板另一侧的所述接触构件的所述插塞接头,它从第一 插塞接头向所述接触端部偏移,并且离开所述接触弹簧一段距离设置在所述接触 弹簧的移动方向上;及 连接部件,它从所述隔板一侧的接触构件到所述隔板另一侧上的相关插塞接 头而穿过所述隔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穿过所述隔板的所述连接部件从 所述隔板一侧的所述接触构件到所述隔板另一侧的所述相关插塞接头在至少一种 情况之间穿过: 设置在所述隔板另一侧的接触构件;及 导电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隔板一侧的接触元件相对所 述隔板另一侧的接触元件平行于所述隔板设置且大致垂直于所述接触弹簧的长度 偏移。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设置在所述接触弹簧固定端的所 述插塞接头穿过所述隔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包括: 外壳,该外壳包括顶盖以及包围所述接触元件的底座部件,隔板和驱动构 件,其中底座部件的底座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且具有用于所述插塞接头的开口, 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隔板的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隔板的底部附近至少被与所述 隔板连接的套环和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形成的套环部分地包围,其中一个所述套环 围绕所述另一个套环设置,结果在与所述一侧接触构件连接的所述连接部件和与 所述另一侧接触构件连接的部件之间的损耗和空气路径具有至少一个指定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接触弹簧和滑动装置接合, 该滑动装置可以通过所述驱动构件来移动,所述滑动装置具有两个伸长的小平 板,由狭缝分开并设置在板条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板条与所述驱动部件接触且 所述隔板关于所述狭缝中所述小平板垂直设置,及 T-型横截面的顶盖,在所述小平板和所述外壳之间与小平板平行设置,托杆 垂直于所述横断面插入所述隔板凹槽中,结果所述小平板保持在和所述接触弹簧 接合的位置,其中由所述隔板分开的所述接触元件之间的空气和损耗路径具有至 少一个指定尺寸。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驱动构件是带有围绕铁芯的 线圈的电磁铁,其中用于垂直所述隔板插入的所述线圈的一个插塞接头设置在所 述线圈的两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接触元件固 定在至少一个所述隔板上,并且固定在构成所述隔板的支承部件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驱动构件可以插入所述支承 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驱动构件是带有斜置电枢的 电磁铁,其铁芯大致与所述接触弹簧线性平行,且其中所述斜置电枢的倾斜轴设 置在与靠近所述接触弹簧的所述可移动的接触端部的磁极位置相对的磁极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在所述隔板另一个侧面的所述接 触构件的所述插塞接头从所述插塞接头偏移大致所述接触弹簧的长度的一半。

说明书


继电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至少两个由绝缘隔板分开的接触元件的继电器,其中每个接触元件包括至少两个接触构件,其中至少一个接触构件是沿平行隔板方向拉伸的接触弹簧,其接触端可平行于隔板移动以形成或断开接触,具有用于移动接触端部的驱动构件以及用于连接继电器的插塞接头,该插塞接头可以垂直隔板插入。

    由于插塞接头能以继电器最小尺寸的方向插入,这种继电器可以水平插在支承板上。对水平继电器有个要求,因为继电器是设置在支承板上的最大部件之一。由于希望继电器有最低可能的结构高度,即尽可能少地伸出支承板,导致支承板目前尽可能紧凑地排布在一起。而且,支承板最好占据尽可能小的空间。

    设计水平继电器的一般方式是在外壳外面将作为接触弹簧延伸部分伸出外壳的立式继电器的插塞接头弯折90°,其中在隔板一侧的接触元件围绕其它插塞接头被接触。这种布置需要为插塞接头之间的空间尺寸留出额外的地方。在此情况下,有可能在继电器插入的支承板和继电器之间仅在后者的一个侧面造成连接是不利的。由于振动对继电器造成的压力随相应大的损耗起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开端所提及地尽可能小型的继电器。另外,应当同时满足在接触元件之间或不同电势的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用于可靠分离的空气和损耗路径的标准。继电器也应当可以用于所说的最小安全电压必须与网络电势绝缘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本发明来实现,其中:在隔板一测的接触构件的插塞接头设置在位于接触弹簧对面的接触端,隔板另一侧的接触构件的插塞接头从第一插塞接头向接触端部最好大致偏移接触弹簧长度的一半,并且在接触弹簧的运动方向上离开接触弹簧一段距离设置,和/或从隔板一侧的接触构件到隔板另一侧有关的插塞接头的连接部件穿过隔板。

    因为连接部件穿过隔板,避免了穿绕隔板以及要求所需的额外空间。所以插塞接头总要占用继电器所需空间。通过使隔板这侧的插塞接头在平行于接触弹簧的方向上相对于隔板另一侧的插塞接头偏移,提供插塞接头之间的一段距离,就很容易满足有关损耗和空气路径的最小需求。而且,由于插塞接头之间距离相对变大,继电器和支承板之间的连接对振动的灵敏性降低。而且,由于插塞接头设置的偏心程度更低,所以作用在其上的弯曲力更小。另外,插塞接头向中央偏移总要占用继电器所需空间,导致插塞接头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因为其插塞接头落在由接触弹簧长度确定的继电器尺寸内,且同时插塞接头间的距离可以很容易地制成充分大,结果确保间隔保持10mm空间,所以具有两个特征的继电器实施例为最佳。

    为了避免在穿过隔板的连接部件和隔板另一侧的导电部件之间发生冲突,连接部件从隔板一侧的接触构件穿过隔板到达隔板另一侧的有关插塞接头,连接部件在设置在隔板和/或导电部件另一侧的接触构件之间穿过,其与后者相接触。

    假设隔板一侧和另一侧的接触元件恰好彼此相对放置,这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连接部件被设计成字母Z的形状并且偏移使它们恰好在隔板的插塞接头侧的导电部件之间穿过。结果,连接部件可以被推进支承部件中或分别穿过隔板从两侧的方向被固定在夹紧凹槽中,但最好是隔板一侧的接触元件相对于隔板另一侧的接触元件与隔板平行设置并大致垂直地偏移接触弹簧的长度,并且连接部件具有平坦表面。随着接触元件的这种偏移设置,为了在插塞接头侧接触元件的导电部件之间穿过,简化设计的连接部件可以在接触弹簧的水平面上穿过隔板。

    与接触弹簧端部相对设置的插塞接头以有利的方式穿过隔板。反之也是可能的,即穿过隔板的连接部件几乎在相对于接触弹簧穿过导电部件之间的隔板并最终穿过外壳的垂直延伸的中心水平线上被连接,插塞接头侧的另一插塞接头只是直接在位于接触端部对面的接触弹簧端部从外壳引出。但由于接触弹簧是可移动的,所以在它们之间的可用空间就更少了,该空间用于使连接部件穿过,并随与可移动的接触端相对固定的端部与接触弹簧的距离的增加而使它们绝缘。因此,要求在固定端部附近连接部件的通道最好为紧凑结构。

    假设继电器外壳包括顶盖和包围接触元件的底座部件,隔板以及驱动构件,其中底座部件的底座与隔板平行设置并且具有用于插塞接头的开口,穿过隔板的连接部件在隔板底部附近至少部分地被与隔板连接的套环以及与底座部件连接的套环包围。在本例中,将一个套环恰当地围绕另一个套环设置,结果在与一侧接触构件连接的部件和与另一侧接触构件连接的部件之间的损耗和空气路径具有至少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值。内套环最好与固定插塞接头侧接触元件设在同一个部件上。如果插塞接头侧接触元件固定在底座部件上,内套环最好设置在底座部件上,但如果所有接触元件都设在隔板上,它就设在隔板上。

    如果接触弹簧与滑动装置或可通过驱动构件移动的托板接合,滑动装置最好有两个伸长的小平板,它由狭缝分开并设置在板条同一水平面上。这些小平板与接触弹簧的极端接触,狭缝与驱动构件接触。如果可移动的接触弹簧比另一接触弹簧稍长,小平板可以有裂缝用于接触元件电路布置的所有变形。隔板在狭缝中垂直于小平板设置,在它们之间,横截面为T型的顶盖设置为横向面与在后者和外壳之间与小平板平行并且用垂直于横向面的托杆将其插入隔板的凹槽中,结果小平板保持在它们与接触弹簧接合的位置上,而且其中由隔板分开的接触元件之间的空气和损耗路径具有至少一个指定尺寸。这允许在隔板上非常简单地装配接触元件。接触弹簧也用最大可能的杠杆效果操纵,因此,移动弹簧只需很小的力。

    如果驱动构件由绕有线圈的铁芯的电磁铁构成,用于可以垂直插入隔板的线圈的各个插塞接头最好设在线圈两端,因此,这些插塞接头应尽可能远地彼此分开,结果继电器可以和宽基准面上的支承板连接,阻止振动。

    隔板两侧的接触元件最好固定在隔板上或者固定在构成隔板的支承部件上。这样,继电器的内部可以被合并为具有高精确度的一个构件且只需要外壳的保护。这种应用甚至可以是这样的,假设驱动构件可以插入该支承部件。

    如果驱动构件由带有斜置电枢的电磁铁构成,其铁芯与接触弹簧大致平行排列,斜置电枢的倾斜轴最好设置在位于靠近接触弹簧的可移动接触端的磁极对面的磁极上。因此,如果必要的话,通过滑动装置移动接触弹簧的斜置电枢的驱动杆具有可用磁性铁芯的整个长度。所以由铁芯吸引或释放的斜置电枢的驱动杆可以具有减小磁力所需的短路径。因此磁铁的尺寸可以更小。而且,继电器外壳的相应尺寸仅由接触弹簧的长度来确定。线圈和移动接触弹簧的斜置电枢的驱动杆不需在接触弹簧所确定的尺寸以外额外扩展外壳。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结合附图阅读下面描述的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实施例所述继电器的部分顶视剖面图,

    图2是继电器的仰视图,其中底座被去除,

    图3是从内部看到的底座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I-I线的底座剖面图,

    图5是沿图1和2中II-II线的底座剖面图;

    图6是图1和2中III-III线的底座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所述继电器的剖面,其中没有连接部件穿过隔板;

    图8是实施例所述继电器的剖面,其中Z-型的连接部件穿过隔板,及

    图9是继电器实施例,其中连接到向中心偏移的插塞接头的连接部件穿过隔板。

    图1至5涉及实施例11。下面首先结合图1和图2来描述继电器11。图1是继电器11的俯视图。因为插塞接头设置在背面,所以被遮住了。因此,继电器11可以在可视方向上被插入。图2表示从底座方向看到的继电器11,即从图1中不可见的与图1相反的方向或者带有插塞接头的背面方向。但是,图2中没有表示出底座,表示出底座和支承部件13之间的部分。和底座部件连接的部件以及穿过底座的插塞接头由剖面图示出。

    继电器包括支承部件13和固定在其上的部件,以及由底座部件17和顶盖19构成的外壳。外壳包围除插塞接头21,22,23以外的继电器的全部其他部件。顶盖19包围被围绕侧面25,26,27,28和顶盖侧面29(图5和6)。底座部件17覆盖底座侧面30(图5和6)并在侧面26,27,28延伸到顶盖19下面。顶盖19和底座部件17在该重叠区域被锁紧。

    支承部件13形成了与底座侧面30和顶盖侧面29平行的中央隔板31。在隔板31两侧在侧面26附近垂直形成夹紧凹槽33和34,其中设置接触弹簧35,35′,37,37′,39,39′。各两个接触弹簧35/35′,37/37′以及39/39′一起构成一个接触元件。夹紧凹槽33偏移夹紧凹槽34大致为构成接触元件的接触弹簧之间距离的一半。这样,从侧面25到接触弹簧35′的距离大于到接触弹簧37′的距离。但是,隔板31顶盖侧的接触弹簧35,35′之间的距离等于隔板31的底座侧接触弹簧37,37′或39,39′之间的相应距离。接触弹簧35,35′,37,37′,39,39′中每一个都分别鉚接到连接部件41,43上,组成插塞接头21,22。

    连接部件41在接触弹簧37,37′,39,39′之间或在接触弹簧39′和驱动构件44之间相对于接触弹簧35,35′垂直地穿过隔板31,使得接触元件35/35′,37/37′,39/39′的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大,且结构尽可能地紧凑,损耗和空气路径以曲径方式延伸。因此,围绕连接部件41在支承部件13上形成与隔板31连接的套环45,连接部件本身被形成于底座部件17上的套环47,47′包围。损耗和空气路径,例如从弹簧37′到邻接的插塞接头21,从顶盖19延伸到隔板31并围绕套环47背面到顶盖19。

    将连接部件43弯曲成平滑的Z型线。横向相对于接触弹簧(Z型线的高度),连接部件43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与接触元件35/35′相对于接触元件37/37′或39/39′的偏移相对应。因为该插塞接头22大致在接触弹簧37和37′或39和39′之间。与接触弹簧(Z型线的宽度)平行的连接部件43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于接触弹簧35,35′,37,37′,39,39′长度的一半。

    因为连接部件43中的这些偏移,使得连接部件比接触弹簧37和39插塞接头22之间规定的所谓安全隔离距离更加靠近接触弹簧39。但结果损耗和空气路径仍然能有期望的长度,在这些导电部件43,22和39之间的底座部件17以及隔板31上用环绕连接部件43分别形成挡板51或53以及环形板55。环形板55装有连接部件43,另外提供后者的支承并在接触部件的两个接触弹簧之间分别构成档板57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形板55与部件52″一起构成夹紧凹槽34。

    由滑动臂59操纵的接触弹簧35,37,39与由伸过小接触头61的弹簧部件63操纵的接触弹簧35′,37′,39′不同,用小接触头将弹簧插入滑动臂59的狭缝中。两个滑动臂59和狭缝65一起构成滑动装置。隔板31设置在滑动臂59之间的狭缝中。狭缝65具有凹陷,该凹陷由电磁铁44的斜置电枢69的驱动杆67填入。

    在运行期间,通过线圈71中流动的电流在铁芯73中建立磁场。由此铁芯73吸引该斜置电枢69,导致驱动杆67倾斜着离开线圈71并取代滑动装置59,65。插入带有伸过小接触头61的弹簧部件63的滑动装置59,65的接触弹簧35,37,39随滑动臂59在其贴着接触弹簧35′,37′或离开接触弹簧39′的接触侧端部移动。通过这种方式,三个接触器闭合,一个接触器打开。如果线圈中电流中断,在弹簧压力的影响下,斜置电枢退出接触弹簧35,37,39,接触器35/35′及37/37′打开,同时接触器39/39′闭合。

    图3和4表示从内部看到的底座部件17的平面图以及沿I-I线的剖面图。在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插塞接头的排布。左侧是用于电磁铁44的插塞接头23的两个开口75。在底座附近用于接触元件37/37′和39/39′的插塞接头22的两个开口77在中线M上彼此相邻。远离底座的接触元件35/35′的成对的插塞接头21穿过开口79,开口79也成对排布在较低边缘。用于延伸损耗和空气路径的套环47的高度与底座部件17的底座17′和隔板31之间的继电器的结构高度相对应。在侧面28和26从底座17′伸出的板81上形成凸块83,咬进顶盖19。

    图5和6表示继电器彼此垂直延伸的两个剖面图,即图5是沿图1和2中II-II线,图6是沿图1和2中III-III线。带有铁芯73和线圈71的电磁铁44由图6左侧的虚线表示。也能够看出,电磁铁44的磁轭85插入支承部件13中的凹槽。整个驱动部件44可以从侧面28(见图1,2,6)插入支承部件13。也很明显的是,直接设置在透明顶盖19下面的接触元件35/35′相对于设置在隔板底部的接触元件37/37′和39,39′偏移大致接触元件的两个接触弹簧之间距离的一半。而且,通过档板53和51以及套环45,47和构成夹紧凹槽34的部件52″和55来表示路径延伸。

    图6为在插塞接头21穿过彼此插入的两个套环45和47的同一路径延伸的简化剖面图。内套环45设置在支承部件13上,外套环47设置在底座部件17上。空气和损耗路径从底座17′延伸到隔板31,再从隔板31向底座方向直到导电部件39。除此之外是套环45,47的板厚度以及套环47和导电部件39之间的距离。此外,通过滑动装置59,65可移动的接触端部之间的曲径延伸围绕隔板31的滑动侧边缘表示出来。滑动装置59,65通过顶盖87与接触弹簧35,37,39接合。设置在顶盖87中的托杆89插入在隔板31中形成的凹槽91。

    图7至9为上述实施例的三个变形,其中,尽管结构和形状不同,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件。图7为穿过继电器11′的剖面图,其中在带插塞接头21的顶盖侧的接触弹簧的连接部件41围绕隔板31。底座侧接触弹簧39的插塞接头22朝接触头61的方向偏移设置。此外,设置在底座侧的接触元件39/39′固定在底座部件17中,接触元件35/35′固定在带有隔板31的支承部件13中。支承部件13和底座部件17彼此插入其中。

    图8为具有Z型连接部件41的变形继电器11′。接触部件35/35′以及37/37′或39/39′位置彼此相对地设置在隔板31的两侧。连接部件41插入支承部件13的彼此垂直延伸的部件52,52′之间的夹紧凹槽33中。在不同的接触元件35/35′以及37/37′或39/39′的导电部件之间的曲径通过套环45,47以及构成夹紧凹槽34的部件52″和55设置在继电器靠近底座的部分。

    图9为继电器11*,其中设置在顶盖侧的接触元件35/35′的插塞接头21穿过隔板31并相对于接触头61偏移,底座侧接触元件39/39′的插塞接头22在隔板31底部直接穿过底座部件17的底座17′。本例中,底座部件17在底座侧支承接触元件37/37′,39/39′。因此,在底座部件17上设置内套环45,在隔板31上设置外套环47。为了延伸空气和损耗路径,档板51作为第三板57′围绕套环45,47延伸。滑动臂59′设计为倾角。倾角59′的齿59*与接触弹簧端部63接合。

    总之可以说,通过使设置在隔板31顶盖侧的接触元件35/35′的连接部件41相对于设置在底座侧的接触元件37/37′,39/39′偏移,并使通向插塞接头21的连接部件41的通道穿过隔板31并处于设置在底座侧的导电部件43,37/37′,39/39′之间,可以获得非常紧凑的继电器。由于在中线M带有连接部件43的插塞接头22的偏移,在插塞接头21,22之间距离非常大,满足了所有电势安全隔离的最低需要。通过也满足这些需要的档板51,52,52′,53,55,顶盖87,89以及套环45,47在继电器内部生成用于空气和损耗路径的曲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背离其主题或必要特征的其他具体形式来实施。在本发明中对所公开的实施例从附图的各个方面加以考虑,但不受附图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来限制,而不是包含在其中的其等价范围及含义内的实施例及其所有变形。

继电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继电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继电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电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电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隔板两侧具有接触元件以及具有可以垂直隔板插入的插塞接头的继电器,通过使设置在隔板顶端的接触元件相对设置在底座侧的接触元件而偏移,以及使插塞接头穿过隔板并处于设置在底座侧的导电部件之间,可以获得非常紧凑的结构。由于带有接触构件的插塞接头在中线(M)上偏移,可以在插塞接头之间可以有很大的距离,满足不同电势安全隔离的所有最小需要。在电路元件和驱动构件之间用于空气和损耗的曲径可以通过也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