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所涉及的是多插件系统的设备机壳,更具体地说,是有自定位插件的机壳结构,其中当把插件与系统联接时还包括电源及信号传输线接线端子的盲连接。 转让给同一受让人的有关申请是:
W.J.Casanova et al,Ser No.,1988年3月申请(与本申请同时),题目为“System Cable Assembly and Component Packaging”。
在要求顾客自己安装越来越复杂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情况下,使操作方便、不出错及不损伤设备,特别是易损的电气接头是很重要的。简单而为顾客着想的装配设计会使用户得到满意。使电气接头实现盲插而在机械上和电气上都不损坏设备的办法是,给装置安上防止插错方向及部位的键、锁装置,并使自对接插件能自行定位。
除了设备安装过程外,有选择的拆卸也应当是可行的,因为相同配件的补给服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用户若不能很容易而安全地取出被确定有问题的系统部件,那么即使用复杂的诊断工具来隔开和找到单个可替换或可修理的系统部件也不会很有效。再有,这项操作不能损伤设备,特别是电气接头这样最容易受损的系统部件。这点必须要达到,尽管多个部件的存在使公差变得严格。
本发明的结构与方法中包括三个导引与定位步骤,用于用户在不用工具的情况下自行安装插件,实现电气的盲连接。开始的粗定位由导向槽来实现,它包括一个有侧限的入口和一限制较小的导向通道。第二步定位是在装置或插件接近待置放地工作位置时,使插件及其电气接头从粗定位最大公差范围内的任何位置达到细定位。在完成第二步的接近最后工作位置的细定位后,由精密定位结构引导装置及电气接头到目的位置,并使装置闩锁住并保持在完成电气连接的工作位置上。
这种将插件滑向目的位置的盲连接方式不用用户自己完成电气连接,还保证了连接头的配合在装配结构设计的控制范围内。由于用户无需插手联接过程,因此可以避免在电气接头手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械或电气损伤。它使得将插件安装在正确位置与方向的结构限制得以采用。正是上述办法保护了插件及系统的正确安装及电气连接,此外由于无需那些看起来复杂而且说不清楚的指示书就能完成安装,还提高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图1的系统机壳断面侧视图中,示出了电缆支架、机壳框架及盖板的结构,其上有本发明所述的自对接插件。图2示出了放置磁介质的箱体结构、配合架及连接器插头块结构。图3是图2结构中连接头部分的细节。图4是图1系统中逻辑电路箱及书式逻辑电路插件的部分解图。图5与图6是逻辑电路箱及书式逻辑电路插件的相互配合的电气接头的剖面图。图7是把书式逻辑电路插件固定在逻辑电路箱中的闩锁结构的详视图。
图1示出一计算机系统,其侧壁及框架部份剖开,以表明各系统部件的安装。中央电缆托架20在两个部件台架之间。机箱有前后盖板14、15,它们将框架的二端盖住,系统部件是通过这二端装入的。安装插件时,将其沿导向槽推到锁定工作位置,并完成插件上的接头与电缆托架上相配合接头的电气盲连接。插件的简单一插便能将其锁住,并实现电源及信号总线的电气连接。
如图所示,前盖后面可以安放五个磁存储装置,硬盘驱动器或直接存取存储装置(DASD)置于标有22的位置,软盘驱动器24置于最上部位,装置23可以是第四个DASD,也可以是磁带机,软盘驱动器24在盖板14上开有口子,当使用磁带机时也有开口,这样均无需揭盖子就能插入或取出磁介质。
后盖下是逻辑电路箱,固定于机框架11,并与电缆托架20相联。一连串书式逻辑电路插件53(由电路卡组成)插入逻辑电路箱35,在充分插入并锁定的位置上实现电气连接。每个书式逻辑电路插件既可以象一本书那样充分占据书架,也可以是一个基卡,其上如图1所示包含多个子卡。从图1还可看到交流电源24,充分插好后它与电缆托架实现盲连接。交流电源27与系统的交流电输入端相联,其输出是系统所需的直流电压。直流特征电压源30置于前盖板14下,与交流电压源放在一起并与系统电气相联。
磁介质的安装设计要求硬盘(DASD)、磁带及软盘应当无需手接电缆就能由顾客安装到系统上。这就要求相配合的信号总线及电源接线端子能够在磁存储装置安装时自定位并连接。利用这种设计约束的另一个优点是各种存储装置可以有共同的接口,这样不同厂家生产的存储装置都可安装在这种自定位的基本结构上。
图1所示的磁存储插件由图2所示的箱子70所载。每个磁介质箱70的外壳都有一托板71和盖子72。盖子72每侧均有三个附属的有弹性的锁件73,是末端有锁舌(未画出)的浇铸而成的盖子72的不可分部分。锁舌可以嵌入托板71的开口并伸出托板的边缘以固定住盖子。盖子尾端有一开口74,安有通风扇前端还有一系列条口(未示出),供空气沿箱子长度方向通过。
托板71两侧比盖子72宽,成为能被机箱架76上用车床车出的U形导向槽75所容纳的导轨。框架组件76是机箱11的不可分部份。与托板71铸在一起的三个弹性指状物77起防松作用,或者说是在托板与框架之间通过将插件-箱体向对面的导向槽75挤而起作用。托板71还有一垂直突出物78,其上安有电源接头79和信号接头80,用一块金属板81栓住。电源接头79相对突出体是固定的,而信号接头80则可以活动,以备定位不准。接头下是长条形开口82,沿开口四周有宽的倒角表面。
电缆托架20(图3)的壁板85上装有相配合的接头块87,其中包括一个活动的信号接头88、一个活动的电源接头89及一固定的楔形定位舌状物90。定位舌90是接头块91的一部分。信号接头88和电源接头89每一侧都有尺寸偏大的开孔,用以接受接头块91上铸成的圆柱形突出物93,使接头88、89及接头块91可以在突出物与过大开孔间公隙范围内有相对运动。
数据存储装置安放在托板71上,后者则插入机壳框架76的导向槽75中,导向槽75可以限制托板71的垂直与水平运动。将装置进一步插进导向槽75时,一侧的弹性指状物77会迫使装置顶到另一侧导向槽75的配准边缘表面上,成为装置的初步或者说粗定位。
把托板71沿导向槽75再进一步向里推就可以使置于托板71尾部信号总线及电源接头下的定位条孔82与舌状物90(作为相配合的接头块91的一部分)对准。接头块通过电缆托架壁85上的开孔而安装其上,因为开孔尺寸偏大,所以接头块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托板定位器条孔与接头块舌状物接上后(大约12mm)就完成了中间定位步骤,托板71上相配合的接头和接头块91就被正确地对准,以便最后扦入到工作位置上。
中间定位步骤能使相匹配的电气接头达到足够好的定位程度,从而通过精密定位或匹配接头的有倒角的表面产生的定位效果能完成连接。托板71上的信号总线接头80可以在直径比固定孔小的固定针上活动,而电源接头79则由固定针紧紧地束缚住。活动接头块91上的接头安放在直径偏小的固定针上,并由夹子94上的弹性片卡住,这使接头可在其针上有一定量的活动余地。当接头合在一起时,这种可允许的活动余地(随着箱体70移到它的对接位置上)可抵偿掉硬件制造公差上的不同。
在图1所示系统中,逻辑电路箱35安放在框架11上,并与电缆托架20电气连接。电路箱35通过穿过孔36(图4)及框架上的配合孔的螺栓与框架11联接在一起。逻辑电路箱35由上、下铸件40、41,一对侧板13及一块后壁或后板45构成,上下铸件均有一系列的凹槽或导轨42,被对立着的突出物31和一系列突出的闩锁结构43限制而与入口相邻。一闩把63沿着上下铸件40、41的前翼缘伸出。此外,由于冷却风扇(图1)就在逻辑电路箱之下,出于安全目的,铸件41中央部分与旋转叶片重迭的开孔还要有额外的横梁32。后壁45有与系统电缆托架20中电缆相连的接头部分49和与箱35内书式逻辑电路插件安装位置对准的一系列接头48。
每个书式逻辑电路插件53都各有上下一对导轨,有三根导轨60等于书式插件的全长,第四根导轨59预先截短(如所示),与上铸件40中的导向槽42中的一个限制件配合,防止书式插件的反向插入。每个书式逻辑插件53都有一个或几个接头部分34,它们与相对应的安装在箱体后壁45上与书式插件在工作位置时对准的匹配接头部分48相连接。在图5和图6中可以看到,接头部分34每端都有渐细的销子37,可以被后壁上接头部分48中相应的开孔38所接受。每个开孔在入口处都有带倒角的表面39。销钉锥部46及带有倒角的开孔表面39合起来便能产生比导向槽公差加上累积起来的部分公差的总和还要大的校准能力,上述公差提供接头部分啮合平衡之前的中间寻位与定位。
精密寻位与定位的第三个步骤是由完成中间定位步骤后才啮合的接头部分34、48上的倒角边缘44产生的。
如在图7中所见到的,安装在逻辑电路插件53上的闩锁62由弹性材料构成,并绕轴钉54转动。当书式插件接近完全插紧时,闩锁62可以转动使突出体55与突出体43上的凹体啮合,接着闩锁部分56越过闩把63达到所示闩把63后面啮合的固定位置。若要打开闩锁62时,则将二个表面57相对按压以弯曲金属薄片58,并将突出物56从与63啮合的位置转出。
安装书式逻辑电路插件时,粗定位由导轨59、60与箱35内的沟槽42之间的界面来提供。在入口处,突出物31使书式插件的导轨59、60受到比在此插入位置之外的较宽的导向槽42中更多的限制。
在逻辑电路箱的接头或后壁端处,导向槽的尺寸设计要考虑到所有系统公差,象箱体的、后壁的、书式插件的及接头位置处的。在箱体35的插件入口端无需考虑接头与后壁公差。唯一要考虑的是书式插件53的均匀寻位(从外观及空气流动两方面上),并保证闩锁功能不受干扰。与后壁的定位要求相比,这些只不过是很小的约束。最重要的要求是在后壁处能起最佳作用的限制量。为此,导向槽42在后壁45处要逐渐加宽,加宽量由容忍后壁处的系统公差(以上已列举)所要求的自由程度来决定,但这一自由程度不能超出中间定位或寻位步骤所控制的公差范围。
中间定位是通过加到接头部分的结构来完成的。图5中示出的接头部分34、48处在完成粗定位后开始啮合的位置。接头部分34如所示是定位了的,当由于箱体底板上的锥体的缘故书式插件53向下倾斜时,它的定位又很可能被向下转动姿态寻位破坏。为此,接头部分34的二端加了有金字塔形尖46的两个长方形柱37,接头部分48的端部加了相配合的凹体38。锥形端46在接头触到接头凹体38上的斜面39时能使之一半向上拱并自己竖直地居中。
精密定位在接头部分34表面上的斜面44与接头部分48表面上相配合的斜面接触时开始。这些斜表面是接头的共同特征,起着使接头的双方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挤到接头体能完全啮合的位置上。
上面介绍的三步骤定位系统的结果是,能容许较大的公差积累,能完全消除损坏接头的可能性,并使接头系统能自动地独自找到中心,这一切都是在盲连接条件下为顾客着想的。所介绍的系统适用于必须由未经训练人员将多个装置插入另一装置时要求提供指导的情形。
本发明的上述介绍是作为一个例子给出的,应当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条件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各种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