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9530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3530.0

申请日:

1990.05.18

公开号:

CN1056792A

公开日:

1991.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H05G1/02; H05G1/08

主分类号:

H05G1/02; H05G1/08

申请人: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五研究所;

发明人:

刘宇; 许振华; 张戊寅; 姜均炎; 张同江

地址:

710100陕西省长安县七号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兵器工业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文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透视诊断、工业探伤、安全检查等用途的便携式X光透视仪。它由液固体复合封装的X光源,含铅玻璃放大镜和转象镜,图象同步记录系统等组成。具有透视能力强,便于携带,寿命长,安全可靠,可观察与记录等特点,其中装有多级增强的超级正象管,使整机更具图象清晰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由X光源,图象转换、增强器,光学系统和电源组成,其特征是: a、X光源采用液固体复合封装结构,包括浸入高压绝缘液体内的X光管,以及由高压绝缘固体材料浇注成形密封的电源升压组件与X光管浸液部分的外壳, b、光学系统中包括含铅玻璃制成的放大镜和分光转向组件, c、观察窗包括直视观察窗口与同步监视记录窗口,以及配接在同步记录窗口上的记录功能部件。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其特征是图象转换、增强器是合并制成的二次倒象、多次增强的超级正象管,超级正象管含有大面积输入窗,射线阴极层,聚焦电极组,微通道板,过渡荧光屏,光阴极,输出荧光屏和输出窗,以及用绝缘真空材料制成的壳体和小型高压电源。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其特征是所指的高压绝缘液体是耐高压的绝缘油。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其特征是所指的记录功能部件是微型摄象系统,该系统含微型摄象头,与之电缆连接的微型监视器和录相机,及其驱动电源。

说明书


本发明为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可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探伤、安全检查等领域。

    美国专利4142101中公布了一种低强度X射线和伽马射线成象装置。中国专利CN87207274U中公布的手提式袖珍X光透视仪,其结构与美国专利类似。目的是制成一种不需暗室及交流电源在室外均可方便透视观察的医疗诊断或检测内伤的轻型仪器。共同特征是图象转换器与可见光象增强器是分离式。CN87207274U的特征是分离的光学纤维锥型耦合转换器,象增强器为第二代静电聚焦型微光象增强器(即二代倒象管),及1.0×1.0(mm×mm)焦点的小X光管作X光发射器件。

    综合分析这类仪器有以下不足之处:a)X光机有的是全油浸式,其缺点是易漏油,机械性能复杂,体积大,重量重等,可靠性不好,不便于携带;有的是全固体式结构,这种结构会带来X光管散热性能不好,管流小、寿命短。b)上述美国专利4142101与CN207274U的图象转换与增强均是采用单级可见光象增强器外加分离的不具象增强功能的X光图象转换器。其主要图象增强功能的部件是微通道板,通过增加微通道板数目或通过提高微通道板电压、荧光屏电压并加大微通道板与荧光屏的间距(以承受高压差)来提高增益。其主要缺点是整管噪声大、信噪比低。微通道板与荧光屏间距加大的整管分辨率较低。又因通道具有饱和效应,会降低图象对比,降低整管输出屏亮度和传递函数。c)一般在已有技术中X光源、图象转换增强器、光学系统、观察窗口均为直视同轴光路,X光透视后的残余部分对人眼不利,况且,光路与观察窗口必须同轴也不适用于透视装置多方位透视的要求。d)目前用有射线图象增强器的轻便型X光透视仪,或者只能直视观察,或者只能拍片、摄象记录,不能进行同步实时观察与记录(照相或录像)。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改善输出亮度和清晰度,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安全、可实时观察和同步记录的小型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X光源采用液固体复合封装结构,包括浸入高压绝缘液体内X光管,以及由高压绝缘固体浇注成型密封的电压升压组件与X光管浸液部分的外壳。

    光学系统采用含铅玻璃制成的放大镜和分光转向组件。

    观察窗包括直视观察窗口和同步监视记录窗口,以及配接在同步记录窗口上的记录功能部件。

    为改善整机输出亮度和清晰度,采用图象转换、增强器合并制成二次倒象、多次增强的超级正象管。超级正象管含有大面积输入窗,射线阴极层(指单一的射线阴极或者是由转换屏与光电阴极地复合层),聚焦电极组,微通道板,过渡荧光屏,光阴极,输出荧光屏,输出窗等,管壳用绝缘真空材料如陶瓷或玻璃制成,配有小型高压电源。

    为使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中的X光管散热性能好,可使用耐高压的绝缘油作为耐高压的绝缘液体。

    本发明具备透视与记录功能,为便于携带,本发明的记录功能部件可采用微型摄象系统,该系统含有微型摄象头,与之电缆连接的微型监视器和录相机及其驱动电源。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液固体复合封装的X光源,既具有全部油浸式的散热性能好,可在较大的管电流、管电压下长时间稳定工作,透视能力强的优点。也因固体浇注成形,油不易泄露。小体积,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便于携带,不怕颠波冲击,可靠性好。

    2、光学系统采用含铅玻璃材料后除具有常规光学系统功能外,同时兼有屏蔽射线、消除或减少射线对人和仪器的不必要的辐射。

    3、使用分光转向装置后,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同样也能减少射线对观察者的辐射,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损伤。

    4、增加记录功能后,除了可直接观察外,还能方便地同步记录透视结果,便于日后的复查和诊断。

    本发明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结构示意图

    1-X光源,2-X光窗口,3-被透物体,4-图象转换、增强器件,5-含铅玻璃镜片的放大镜,6-分光转向组件,7-记录部件,8-观察窗口,9-手柄,10-电源。

    图2是X光发生器示意图

    11-固定阳极X光管,12-高压绝缘液体,13-外壳,14-升压组件,15-组件固体绝缘材料壳体。

    图3是超级正象管结构示意图

    16-输入窗口,17-射线阴极层,18-聚焦极组,19-微通道板,20-过渡荧光屏,21-光学纤维器件,22-光阴极,23-输出荧光屏,24-输出窗口,25-管壳,26-小型高压电源。

    现结合附图1-附图3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X光源中,焦点为0.3×0.3(mm×mm)的X-739A型管11全部浸入高压绝缘油12中,工程塑料的外壳13将X-739A型管和高压绝缘油12固定,并与升压组件14用硅橡胶(或环氧树脂、石腊等)15浇注固化成形。体积约为200mm×50mm×100mm,重1.6Kg。超级正象管的玻璃输入窗16上蒸镀有Csl、Au(或者是La2O2S与Sb-Cs等)的射线阴极层17,这是将射线转换成光电子的部分。聚焦极组18,使射线阴极层17上产生的光电子高速、准确地轰击微通道板19,紧贴其后的是过渡荧光屏20,它由ZnS∶Ag(P11或ZnCdS∶Ag材料的P20,P39)等制成,涂覆在光学纤维器件21上。光学纤维器件的另一端面镀有Sb-Cs(S-11)或Sb-K-Na-Cs(S-20,S-20R或S-25)等材料的光阴极22,最后是输出荧光屏23,由P20、P39或P11制成。输出窗口24为玻璃或光纤面板。各电极均与陶瓷或玻璃的外壳25采用铟封等方式连接。所有电极的供电由外包的瓦片状小型高压电源26提供。本实施例中的超级正象管输入有效口径为φ80mm,输出有效口径为φ25mm,总长度~180mm,总外径为φ96mm,总重~820g。

    超级正象管也可用一级前置射线象增强器(含微通道板、缩小倍率,倒象)与一个第一代微光管耦合级联而成。

    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装有4片含铅玻璃镜片的放大镜5和半透半反镜(黄绿光透30~50%,反射70~50%)6,记录部件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用珠江S-207型,普通135照相胶卷。整个装置主体总~5.1Kg。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记录部件采用微型摄象机系统,如MINTRON  1801、CCD摄象头,装置主体重~4.0Kg。分离(电缆连接)的监视器为12cm(4.5英寸)SGH-1206型,并连接改装的JVC、GR-C9摄录相机作录像记录。

    记录与直视观察的同步是通过半透半反镜(或棱镜)6分光实现的,也可以直接由照相机取景或电视显视屏观察来实现同步观察与记录。其机械结构的连接采用拆卸方便的并易于旋转的结合方式,如有圆环状的槽及手柄式松紧止螺等形式。手柄9连接着X光源1和图象转换接收组件(4,5,6,7,8)。整个装置由低压直流电源10驱动。采用常断控制开关。外壳及各部件采用金属和塑料。主体体积约为560mm×210mm×100mm,驱动电压为15±20%V、DC  X光管电压两挡可调(60KV,30KV、恒压),X光管焦点与装置接收窗间距为250mm。

    本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工作时,接通驱动电源10,X光源1预热,闭合常断控制开关,产生X光,通过窗口2,并穿过被透物体3,到达转换增强器件4。采用超级正象型射线象增强时,则首先是打在射线阴极层17上,在射线阴极17上产生光电子图象,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被加速穿过聚焦极组18,准确地分布打到微通道板19上,由微通道板19倍增后,轰击过渡荧光屏20,而呈现增强了的可见光图象,该可见光象又经过光学纤维器件21传到其另一端面上的光阴极22上,由它变成光电子,再高速轰击输出荧光屏23,在输出窗口24上输出增强后的适合人眼观察和仪器记录的明亮可见光图象。该图象通过含铅玻璃放大镜5和半透半反镜片6,分别到达记录部件7和观察窗口8实现人眼实时观察和同步记录图象(照相或录像)。整机由工程材料结构件连接,在X光源和接收窗处都有射线屏蔽材料。

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X光透视记录仪.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透视诊断、工业探伤、安全检查等用途的便携式X光透视仪。它由液固体复合封装的X光源,含铅玻璃放大镜和转象镜,图象同步记录系统等组成。具有透视能力强,便于携带,寿命长,安全可靠,可观察与记录等特点,其中装有多级增强的超级正象管,使整机更具图象清晰的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