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及电子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及电子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5998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2.07 CN 202059987 U *CN202059987U* (21)申请号 201120043023.2 (22)申请日 2011.02.21 A24F 47/00(2006.01) G05B 19/042(2006.01) (73)专利权人 邱英萍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民治 村向南二区 53 栋 504 室 (72)发明人 邱英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7 代理人 胡朝阳 孙洁敏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及电子烟 (57。
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 旨 在提供一种可对充电进行完全控制的电子烟控制 电路, 其包括一单片机和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外围 电路, 所述外围电路包括一充电电路, 所述充电电 路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 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池相连, 其源极与所述第 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 其栅极与所述第二场效 应管的栅极连接后与所述单片机的充电控制脚相 连,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充电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子烟控制电 路的电子烟。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电子烟及其 控制电路。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
3、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202059996 U1/1 页 2 1. 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 包括一单片机和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外围电路, 所述外围电路 包括一充电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 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池相连, 其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 其栅极与所述第 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后与所述单片机的充电控制脚相连,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充 电输入端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烟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 漏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一偏置电阻,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
4、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二 偏置电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烟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均与所 述第二场效应管源极连接的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 且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另一端 接地, 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充电检测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烟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围电路还包括一充电 电压检测电路, 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一电压检测器,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输入端 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一电容,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输入端通过一电阻与单片机的充电电压输 出端相连,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检测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充电电压控制。
5、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属的电子烟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压检测器为BL8506, 所 述单片机为 PIC12F508。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烟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围电路还包括两个反 向并联连接的 LED 指示灯。 7. 一种具有权利要求 1 至 6 任一项所述电子烟控制电路的电子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59987 U CN 202059996 U1/3 页 3 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 尤其是涉及电子烟的充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电子烟控制电路一般包括单片机、 与单片机管脚。
6、连接的充电电路和其它外围 电路, 其充电电路如图2所示。 充电电路主要包括一与所述单片机IC连接的场效应管Q, 场 效应管 Q 用于在单片机 IC 的控制下导通或关断, 以控制充电输入端 RL+ 对通过场效应管 Q 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VCC 对电池的充电。充电电源从充电输入端 RL+ 经场效应管 Q 对电池 充电。为了在检测到有充电电源输入时, 单片机 IC 自动控制场效应管 Q 导通对电池充电, 特在输入端连接一端接地的检测电阻R, 检测电阻R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连接。 但是, 由于 场效应管 Q 漏极与源极之间必然存在的寄生二极管 QD 的存在, 二极管 QD 在电池与充电输 入端之间形。
7、成回路, 使得场效应管 Q 不能完全对充电进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电子烟的充电电路由于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 间的寄生二极管的存在, 使得场效应管不能完全对充电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提供了一种 电子烟控制电路及电子烟。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电子烟控制电路, 包括一单片机和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外围电路, 所述外围电路包括一充电电路, 所述充电电 路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池相连, 其源极与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 其栅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后与所述单片机的 充电控制。
8、脚相连,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充电输入端相连。 0005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一偏置电阻, 所述第二场效应 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二偏置电阻。 0006 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均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源极连接的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 测电阻, 且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 充电检测脚连接。 0007 所述外围电路还包括一充电电压检测电路, 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一电压检 测器,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一电容,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输入 端通过一电阻与单片机的充电电压输出端相连,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检测输。
9、出端与所述 单片机的充电电压控制端相连。 0008 所述电压检测器为 BL8506, 所述单片机为 PIC12F508。 0009 所述外围电路还包括两个反向并联连接的 LED 指示灯。 00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电子烟控制电路的电子烟。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电子烟控制电路的充电电路中增加一场效应管, 且使所述 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池相连, 其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 其栅极与所述 说 明 书 CN 202059987 U CN 202059996 U2/3 页 4 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后与所述单片机的充电控制脚相连。 从而使第一场效应管的寄生 二极管与第。
10、二场效应管的寄生二极管形成反向串联, 两寄生二极管之间不再能形成通路, 从而可通过两个场效应管对充电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 001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 0014 图 2 是现有技术电子烟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请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控制电路包括一单片机U1和连接在单片机上的外 围电路, 所述外围电路包括一充电电路和一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其中 : 0016 充电电路包括一第一场效应管 Q1 和第二场效应管 Q2。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漏极 与电池相连, 其源极与所述第二场。
11、效应管 Q2 的源极相连, 其栅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 极连接后与所述单片机 U1 的充电控制脚 3 脚相连。漏极为输出端, 其输出电压 VCC 对电池 BT1 充电。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栅极与漏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一偏置电阻 R3, 所述第二场效 应管 Q2 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二偏置电阻 R5, 以保证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 应管正常工作电压。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充电输入端 RL+ 相连, 充电电源通过充电输入 端 RL+ 输入充电电路, 再通过充电电路输出电压 VCC 对电池 BT1 充电。第二场效应管 Q2 的 源极连接有第一检测电阻 R4 和第二检测电阻 R6, 且所述第一。
12、检测电阻 R4 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检测电阻 R6 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 U1 的充电检测脚 4 脚连接。由于该等连接, 使得第一场效应管 Q1 的寄生二极管 QD1 与第二场效应管 Q2 的寄生二极管 QD2 形成反向串 联, 两寄生二极管之间不再能形成通路, 从而可通过两个场效应管对充电进行控制, 改进了 现有技术一个场效应管因存在寄生二极管而无法对充电进行完全控制的缺点。 0017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场效应管为 P 型场效应管, 当然, 也可以替换为 N 型场效 应管。 0018 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一电压检测器 U2,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输入端 I 与接地 端 G 之间连接。
13、有一电容 C2, 电压检测器的输入端 I 通过一电阻 R7 与单片机 U1 的充电电压 输出端 5 脚相连, 所述电压检测器的电压检测输出端 O 与所述单片机 U1 的充电电压控制端 7 脚相连。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由于在电压检测器上增加由电容 C2 和电阻 R7 构成的低通 滤波电路, 可实现对电压的连续检测。比传统仅设置一个电压检测器只能检测充电电压的 一个固定值具有明显的优点, 便于进行充电管理。 0019 当然, 也可以将充电控制脚、 充电检测脚、 充电电压控制端设置在单片机 U1 的其 它I/O脚, 如将充电控制脚、 充电检测脚、 充电电压控制端分别设置在单片机U1的7脚、 3脚 和 。
14、4 脚,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充电控制脚、 充电检测脚、 充电电压控制端分别设置在单片机 的哪一脚, 只需要设置在单片机的 I/O 脚即可。 0020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单片机为 PIC12F508, 所述电压检测器为 BL8506。当然, 所述单片机可以为其它单片机, 如 SN8P2501 等。 0021 为了指示控制电路工作状态, 在单片机 U1 的 5 脚和 6 脚之间连接有两个反向并联 说 明 书 CN 202059987 U CN 202059996 U3/3 页 5 的 LED 指示灯 LED1 和 LED2。由于两 LED 指示灯采用反向并联的方式连接, 取代传统的两 LED。
15、 同向并联结构, 使通过每一个 LED 的电流方向相反, 独立控制, 若采用一定的软件方法 如分时扫描控制, 即可实现 LED 亮度一致和双色指示功能。由于双 LED 的设置, 可实现双色 或者组合色显示, 以指示不同充电状态或工作状态。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 单片机的 3 脚、 4 脚、 5 脚、 6 脚、 7 脚均为单片机的 I/O 脚。 0023 本实用新型电子烟的控制电路可用于各种电子烟。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059987 U CN 202059996 U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59987 U CN 202059996 U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5998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