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709356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7445.6

申请日:

20150209

公开号:

CN104642369B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7/38,A01N25/04,A01P3/00,A01N43/28

主分类号:

A01N47/38,A01N25/04,A01P3/00,A01N43/28

申请人:

安徽海日农化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峰,梅永洁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湖光路与井岗路交叉口红皖家园16栋1004室

优先权:

CN20151006744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水稻稻瘟病菌防治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由12份咪鲜胺、36份稻瘟灵、3.75份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75份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7.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37份二甲苯制成。将咪鲜胺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混用所复配的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其特征在于:本乳油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咪鲜胺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稻瘟病菌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 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水稻稻瘟病菌的农药,例如中国专利“CN101617687A”公开了 一种“杀菌复配剂”,其中以咪鲜胺和稻瘟灵作为有效成分,其中咪鲜胺和稻瘟灵的重量比 为5~25:20~40。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该杀菌复配剂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通过对上述杀菌复配剂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发现对水稻稻瘟病菌 的防治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针对上述杀菌复配剂所公开的几种剂型,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问题 的缺陷。例如,可湿性粉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或堵塞喷头,在喷雾器 中道理沉淀等现象,造成喷洒不匀,易使水稻叶等局部产生药害。

3)、复配问题,通过对上述杀菌复配剂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热贮稳 定性试验以及混配共毒系数测定发现,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该乳油的剂型设计合 理,对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治效果佳,且可实现咪鲜胺和稻瘟灵联合协同达到明显增效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咪鲜胺(prochloraz)别名扑霉灵、丙灭菌、施保克,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 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 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 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咪鲜胺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 用,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作用,对 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表达, 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常规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叶斑病。还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 等。柑橘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香蕉炭疽病、叶斑病,芒果炭疽病,花生叶斑病,辣 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叶斑病, 蘑菇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属于低毒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内吸杀菌剂,是防治水稻 稻瘟病的特效药剂。对稻瘟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并累积到叶部 组织,从而发挥药效,耐雨水冲刷并可兼治飞虱。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 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从而抑制病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病菌生长,起到预防与治 疗作用。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通过合理设计两者之间的配比,对水稻稻瘟 病菌实现较好的防治,并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合协同达到明显增效作用。因此,两者混配防治 水稻稻瘟病菌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制备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在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热贮 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2)、通过实验验证,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混用所复配的48%咪鲜胺和稻瘟灵 复配乳油,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 围。同时,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 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3)、本发明制备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两者混配后,由于各自的用量降低 了,因此,助剂的用量也相应地降低了,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将咪鲜胺 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 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 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易于工业化 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一、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乳油的各项技术指 标的检测结果、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1

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咪鲜胺 12 2 --> 稻瘟灵 36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7.5 二甲苯 37

制备方法:将咪鲜胺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 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 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实施例2

48.5%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47.5%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咪鲜胺 11.5 稻瘟灵 36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7.5 二甲苯 37.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49%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3 --> 咪鲜胺 11 稻瘟灵 38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7.5 二甲苯 3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47%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成分 重量份 咪鲜胺 13 稻瘟灵 34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7.5 二甲苯 3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所制备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如 表1所示,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5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5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在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热贮稳 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所制备的产品。

二、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联合作用测定

1.试验条件

1.1试验靶标

水稻稻瘟病由安徽美兰植病教研室提供。

1.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1mg)、超净工作台、生物培养箱、Φ9cm培养皿、移液管、接种环、 打孔器、卡尺等。

2.试验设计

2.1试验准备

试验用病原真菌在马铃薯、琼脂、葡萄糖等混合培养基上培养备用。锥形瓶、玻璃 棒、移液管、培养皿、打孔器、接种环等灭菌后备用。

2.2药剂

咪鲜胺Pyraclostrobin原药,含量95%(安徽省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原药,含量95%(安徽省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3试验步骤

2.3.1药剂配制:咪鲜胺与稻瘟灵分别用丙酮溶解制成高浓度的母液,并按实施例 1-5配比配制5组混液。

2.3.2药剂处理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45ml加入无菌锥形瓶 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5ml,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 3个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 复。

2.3.3接种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 菌饼,用接种环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每只培养皿放入1个菌饼,盖上皿 盖,置于(25±0.5)培养皿中培养。

3.调查

接种培养21d后,根据目标菌落扩展情况检查结果,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 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

4.数据统计与分析

4.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1)、(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单位为百分率(%)。

D=D1-D2..........................................................(1)

式中:D为菌落增长直径,D1为菌落直径,D2为菌饼直径。

I=(D0-Dr)/D0×100................................................(2)

式中:I为菌丝生长抑制率,D0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r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 直径。

4.2统计分析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 EC50;根据孙云沛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见表3。

表3咪鲜胺、稻瘟灵及其复配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

5.结果分析与讨论

咪鲜胺和稻瘟灵两种药剂作用机理存在差异,复配使用有利于克服或延缓病菌抗 药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通过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混用所复 配的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共毒系数达到135.8890),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同时,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 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三、毒理学资料

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均大于5000mg/kg.b.wt.。该样品对雌雄性SD 大鼠均属低等毒性。

2.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皮LD50值均大于2000mg/kgb.wt.。该样品对雌雄性SD大鼠 均属低等毒性。

3.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雌雄性SD大鼠急性吸入LC50均大于2000mg/m3。该样品对雌雄性SD大鼠均属于低 等毒性。

4.豚鼠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刺激为轻度刺激性。

5.家兔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送检样品对家兔眼睛轻度刺激性。

6.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采用局部封闭涂皮法,根据致敏强度分级标准,该样品属轻度致敏物。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067445.6 (22)申请日 2015.02.09 A01N 47/38(2006.01) A01N 25/04(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43/28(2006.01) (73)专利权人 安徽海日农化有限公司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湖光路与 井岗路交叉口红皖家园 16 栋 1004 室 (72)发明人 汪峰 梅永洁 (54) 发明名称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涉 及水稻稻瘟病菌防治技术领域, 按照重量份。

2、由 12 份咪鲜胺、 36 份稻瘟灵、 3.75 份三苯乙烯基苯酚 聚氧乙烯醚、 3.75 份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 聚氧乙烯醚、 7.5 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 37 份二 甲苯制成。将咪鲜胺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 拌待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 烯醚、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 取 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静置、 过滤、 包装、 再次取样分 析含量, 合格后入库。 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 混用所复配的 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可 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 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51)I。

3、nt.Cl. 审查员 曹慧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4642369 B 2016.03.30 CN 104642369 B 1.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其特征在于: 本乳油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咪鲜胺 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二苯乙烯 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 取样分析含 量, 合格后静置、 过滤、 包装、 再次取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入库。 权 。

4、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642369 B 2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稻瘟病菌防治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 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用于水稻稻瘟病菌的农药, 例如中国专利 “CN 101617687 A” 公开了 一种 “杀菌复配剂” , 其中以咪鲜胺和稻瘟灵作为有效成分, 其中咪鲜胺和稻瘟灵的重量比 为525:2040。 0003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 该杀菌复配剂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0004 1)、 通过对上述杀菌复配剂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 发现对水稻稻瘟病菌 的。

5、防治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0005 2)、 针对上述杀菌复配剂所公开的几种剂型, 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问题 的缺陷。 例如, 可湿性粉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 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 或堵塞喷头, 在喷雾器 中道理沉淀等现象, 造成喷洒不匀, 易使水稻叶等局部产生药害。 0006 3)、 复配问题, 通过对上述杀菌复配剂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 热贮稳 定性试验以及混配共毒系数测定发现, 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该乳油的剂型设计合 理, 对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治效果佳, 且可实现咪鲜胺和稻瘟灵联合协同达到明显。

6、增效作用。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按照重量份由以下组分制成: 0010 0011 咪鲜胺(prochloraz)别名扑霉灵、 丙灭菌、 施保克, 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对多种作 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 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 杀菌剂、 杀虫 剂、 除草剂混用,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大田作物、 水果蔬菜、 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 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咪鲜胺为高效、 广谱、 低毒型杀菌剂, 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4642369 B 3 用, 内含咪鲜胺为。

7、咪唑类广谱杀菌剂。 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 无内吸作用, 对 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 采用基因诱导技术, 激活植物抗病基因表达,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 常规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 叶斑病。 还可防治水稻恶苗病、 稻瘟病 等。 柑橘炭疽病、 蒂腐病、 青霉病、 绿霉病, 香蕉炭疽病、 叶斑病, 芒果炭疽病, 花生叶斑病, 辣 椒、 茄子、 甜瓜、 番茄等蔬菜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 水稻恶苗病、 稻瘟病, 油菜菌核病、 叶斑病, 蘑菇褐斑病, 苹果炭疽病, 梨黑星病等。 0012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属于低毒杀菌剂, 是一种高效内吸杀菌剂, 是防治。

8、水稻 稻瘟病的特效药剂。 对稻瘟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能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 并累积到叶部 组织, 从而发挥药效, 耐雨水冲刷并可兼治飞虱。 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 特别 集中于穗轴与枝梗, 从而抑制病菌侵入, 阻碍病菌脂质代谢, 抑制病菌生长, 起到预防与治 疗作用。 0013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通过合理设计两者之间的配比, 对水稻稻瘟 病菌实现较好的防治, 并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合协同达到明显增效作用。 因此, 两者混配防治 水稻稻瘟病菌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0014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5 1)、 本发明制备的咪鲜胺和稻。

9、瘟灵复配乳油在乳液稳定性、 低温稳定性以及热贮 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0016 2)、 通过实验验证, 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混用所复配的48咪鲜胺和稻瘟灵 复配乳油, 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 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 围。 同时, 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 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 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0017 3)、 本发明制备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两者混配后, 由于各自的用量降低 了, 因此, 助剂的用量也相应地降低了, 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001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

10、一种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 将咪鲜胺 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二苯乙烯 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 取样分析含 量, 合格后静置、 过滤、 包装、 再次取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入库。 0019 本发明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 制备工艺较为简便, 易于工业化 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1 一、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的制备, 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乳油的各项技术指 标的检测结果、 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0022 实施例1 0023。

11、 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24 成分重量份 咪鲜胺12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4642369 B 4 稻瘟灵36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5 二甲苯37 0025 制备方法: 将咪鲜胺和稻瘟灵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 然后加入三苯乙烯 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通过反应 釜搅拌混合均匀, 取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静置、 过滤、 包装、 再次取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入库。 0026 实施例2 0027 48.5咪鲜胺和稻瘟灵复。

12、配乳油,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28 0029 003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1 实施例3 0032 47.5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33 成分重量份 咪鲜胺11.5 稻瘟灵36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5 二甲苯37.5 003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5 实施例4 0036 49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37 成分重量份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4642369 B 5 咪鲜胺11 稻瘟灵38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

1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5 二甲苯36 003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9 实施例5 0040 47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如下: 0041 成分重量份 咪鲜胺13 稻瘟灵34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3.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5 二甲苯38 004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3 实施例15所制备的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如 表1所示, 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44 表1 5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0045 00。

14、46 表2 5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0047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4642369 B 6 0048 0049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 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在乳液稳定性、 低温稳定性以及热贮稳 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所制备的产品。 0050 二、 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联合作用测定 0051 1.试验条件 0052 1.1试验靶标 0053 水稻稻瘟病由安徽美兰植病教研室提供。 0054 1.2仪器设备 0055 电子天平(感量0.1mg)、 超净工作台、 生物培养箱、 9cm培养皿、 移液管、 接种环、 打孔器、 卡尺等。 0056 2.试验设计 0057 2。

15、.1试验准备 0058 试验用病原真菌在马铃薯、 琼脂、 葡萄糖等混合培养基上培养备用。 锥形瓶、 玻璃 棒、 移液管、 培养皿、 打孔器、 接种环等灭菌后备用。 0059 2.2药剂 0060 咪鲜胺Pyraclostrobin原药, 含量95(安徽省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61 稻瘟灵Isoprothiolane原药, 含量95(安徽省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62 2.3试验步骤 0063 2.3.1药剂配制: 咪鲜胺与稻瘟灵分别用丙酮溶解制成高浓度的母液, 并按实施例 1-5配比配制5组混液。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4642369 B 7 0064。

16、 2.3.2药剂处理 0065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 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45ml加入无菌锥形瓶 中,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5ml, 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 充分摇匀, 然后等量倒入 3个培养皿中, 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 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每处理3次重 复。 0066 2.3.3接种 0067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 自菌落边缘切取 菌饼, 用接种环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 菌丝面朝上, 每只培养皿放入1个菌饼, 盖上皿 盖, 置于(250.5)培养皿中培养。 0068 3.调查 0069 接种培养21d后, 根。

17、据目标菌落扩展情况检查结果, 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 量直径各一次, 取其平均值。 0070 4.数据统计与分析 0071 4.1计算方法 0072 根据调查结果, 按公式(1)、 (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 单位为百分率()。 0073 DD1-D2 (1) 0074 式中: D为菌落增长直径, D1为菌落直径, D2为菌饼直径。 0075 I(D0-Dr)/D0100 (2) 0076 式中: I为菌丝生长抑制率, D0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Dr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 直径。 0077 4.2统计分析 0078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作回。

18、归分析, 计算各药剂的 EC50; 根据孙云沛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 结果见表3。 0079 表3咪鲜胺、 稻瘟灵及其复配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 0080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4642369 B 8 0081 0082 5.结果分析与讨论 0083 咪鲜胺和稻瘟灵两种药剂作用机理存在差异, 复配使用有利于克服或延缓病菌抗 药性的发展, 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咪鲜胺和稻瘟灵以1:3配比混用所复 配的48咪鲜胺和稻瘟灵复配乳油, 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共毒系数达到135.8890), 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 均无法。

19、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同时, 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 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 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0084 三、 毒理学资料 0085 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0086 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均大于5000mg/kg.b.wt.。 该样品对雌雄性SD 大鼠均属低等毒性。 0087 2.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0088 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皮LD50值均大于2000mg/kg b.wt.。 该样品对雌雄性SD大鼠 均属低等毒性。 0089 3.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0090 雌雄性SD大鼠急性吸入LC50均大于2000mg/m3。 该样品对雌雄性SD大鼠均属于低 等毒性。 0091 4.豚鼠皮肤刺激试验: 0092 皮肤刺激为轻度刺激性。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4642369 B 9 0093 5.家兔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0094 送检样品对家兔眼睛轻度刺激性。 0095 6.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0096 采用局部封闭涂皮法, 根据致敏强度分级标准, 该样品属轻度致敏物。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4642369 B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