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47841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 CN 103478414 B (21)申请号 201310408999.9 (22)申请日 2013.09.11 A23K 1/02(2006.01) A23K 1/14(2006.01) A23K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湖南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高科技食品工业 基地 (望城县) 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常德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彭艺 邢廷杰 赵爱平 柯福林 贺建华 方热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2、(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饲料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 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 将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 蜜、 葵花籽油调浆制成发酵液, 升温浸泡灭菌后, 加入植物乳杆菌, 一次液体发酵后制成共轭亚油 酸液体发酵饲料, 再混入谷物豆粕类饲料, 二次固 态发酵后低温干燥。该共轭亚油酸发酵饲料富含 共轭亚油酸、 小肽、 乳酸和乳酸菌, 具有氨基酸丰 富平衡、 营养高、 易消化、 适口性好和抗营养因子 含量低等特点, 能够明显提高畜禽瘦肉率、 增加畜 禽采食量, 显著促进畜禽生长。 (51)Int.Cl. 审查员 唐亚楠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478414 B CN 103478414 B 1/1 页 2 1. 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 : 将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蜜、 葵花 籽油调浆制成发酵液, 升温浸泡灭菌后, 加入植物乳杆菌, 一次液体发酵后制成共轭亚油酸 液体发酵饲料, 再混入谷物豆粕类饲料, 二次固态发酵后低温干燥,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 1) 、 按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蜜、 葵花籽油和水以重量比26:26:2050:12:100 调浆制成发酵液 ; 2) 、 升温至 95 1。
4、05浸泡灭菌 2 4h ; 3) 、 降温到3240, 加入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在pH值2-10条件下一次液体发酵12 148h 后, 制得共轭亚油酸液体发酵饲料 ; 4) 、 向步骤 3) 得到的共轭亚油酸液体发酵饲料中混入谷物豆粕类饲料, 二次固态发酵 12 148h 后, 制得共轭亚油酸固态发酵饲料, 所述谷物豆粕类饲料含有玉米、 豆粕、 麸皮、 葵花籽油和预混料, 重量比为 100 : 10 40 : 10 20 : 10 20 : 2 8 ; 5) 、 将其低温干燥制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发酵饲料。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植物乳杆菌菌种。
5、液与 发酵液的重量比为 0.5 20:100。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植物乳杆菌菌种液与 发酵液的重量比为 4 8 : 10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液体发酵温度为 36 38, 发酵 pH 值为 5-7, 发酵时间为 72 108h。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液体发酵饲料和谷物 豆粕类饲料的重量比为 1 100 : 100。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液体发酵饲料和谷物 豆粕类饲料的重量比为。
6、 50 80 : 100。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物豆粕类饲料含有玉米、 豆 粕、 麸皮、 葵花籽油和预混料, 重量比为 100 : 20 30 : 12 18 : 12 18 : 3 6。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固态发酵时间为 48 96h。 9. 权利要求 18 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78414 B 2 1/4 页 3 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饲料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共轭亚油。
7、酸的饲料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养殖业大国。2012 年, 畜牧业产值达 2.5 万亿元, 肉类、 禽 蛋、 牛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 8384 万吨、 2861 万吨、 3744 万吨和 5373 万吨。伴随着养殖业 的发展, 饲料工业发展速度惊人, 2012 年全国商业饲料产量近 2 亿吨。预计到十二五末, 全 国饲料产能将达到 3.5 亿吨, 产量将达到 2.5 亿吨。我国生猪养殖大国。2012 年我国生猪 出栏 6.96 亿头, 母猪存栏 5000 多万头, 猪肉产量达到 5335 万吨, 实际年需要猪饲料近 2.0 亿吨。 0003 近年来, 随着激。
8、素类和 - 兴奋剂类生长促进剂的禁用, 寻求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 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来提高猪生产性能、 增强免疫力, 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药残, 已成为畜牧 业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 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 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及 增强免疫的潜力。 0004 共轭亚油酸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共轭亚油酸 ) 是指亚油酸的不饱和双 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一类同分异构体混合物, 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据报道共轭亚油 酸 有抗癌、 抗动脉粥状硬化、 降低胆固醇、 促进生长、 抑制脂肪沉积、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 功能。国外大量研究表明, 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潜在的必。
9、需营养素, 对仔猪的生物学效应 体现在提高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研究表明, 在猪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可明显提高瘦肉率、 增加采食量, 显著促进生长, 降低料肉比。在猪日粮中添加 CLA 可明显降低脂肪层厚度, 增加眼肌面积, 大幅度提高了瘦肉率。Wiegand 等 (2001) 报道, 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 0.75CLA, 试验猪的第10肋处背膘厚从2.84降到2.34cm, 最后肋处背膘厚从2.72降低到 2.46cm, 对眼肌面积无明显影响。Dunshea(2002) 研究表明, 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 1 CLA, 试验猪的脂肪沉积减少 20, 背膘厚度下降 24, 瘦肉率增加 9。此外,。
10、 日粮中添加共轭 亚油酸还可以影响猪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提高增强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0005 可见, 共轭亚油酸应用效果是确切的, 同时也是安全的, 国家农业部已经批准使 用。但是, 由于共轭亚油酸是发酵转化或化工异构而合成, 生产成本偏高。因此, 寻找一种 便于操作、 成本低廉的共轭亚油酸生产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 首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 : 将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蜜、 葵花籽油调浆制成发酵液, 升温浸泡灭菌后, 加入植物乳杆菌, 一次液体发酵 。
11、后制成共轭亚油酸液体发酵饲料, 再混入谷物豆粕类饲料, 二次固态发酵后低温干燥。 0008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 : 说 明 书 CN 103478414 B 3 2/4 页 4 0009 1) 、 按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蜜、 葵花籽油和水以重量比 1 20:1 20:1 80:0.1 10:100 调浆制成发酵液 ; 0010 2) 、 升温至 95 105浸泡灭菌 2 4h ; 0011 3) 、 降温到3240, 加入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在pH值2-10条件下一次液体发酵 12 148h 后, 制得共轭亚油酸液体发酵饲料 ; 0012 4) 、 向。
12、步骤 3) 得到的共轭亚油酸液体发酵饲料中混入谷物豆粕类饲料, 二次固态 发酵 12 148h 后, 制得共轭亚油酸固态发酵饲料 ; 0013 5) 、 将低温干燥制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发酵饲料。 0014 其中, 所述步骤 1) 中紫苏籽粉、 玉米粉、 糖蜜、 葵花籽油和水的重量比优选为 2 6:2 6:20 50:1 2:100。 0015 其中, 所述步骤 3) 中植物乳杆菌菌种液与发酵液的重量比优选为 0.5 20:100, 更优选为 4 8 : 100。 0016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本发明并不限定植物乳杆菌的菌株类型, 本领域常规 使用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均可以用于本发明, 可市售。
13、获得, 如购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0017 其中, 所述步骤 3) 中液体发酵温度优选为 36 38, 发酵 pH 值优选为 5-7, 发酵 时间优选为 72 108h。 0018 其中, 所述步骤 4) 中液体发酵饲料和谷物豆粕类饲料的重量比优选为 1 100 : 100, 更优选为 50 80 : 100。 0019 其中, 所述的谷物豆粕类饲料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谷物豆粕类饲料, 如玉米 - 豆 粕型饲料, 优选的, 所述谷物豆粕类饲料含有玉米、 豆粕、 麸皮、 葵花籽油和预混料, 重量比 优选为 100 : 10 40 : 10 20 : 10 20 : 2 8, 更优选为重量比 。
14、100 : 20 30 : 12 18 : 12 18 : 3 6。 0020 其中, 所述步骤 4) 中固态发酵时间为 48 96h。 0021 本发明还提供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饲料。 0022 本发明利用植物乳酸菌发酵紫苏籽粉和玉米粉、 糖蜜和葵花籽油混合物, 不仅能 够产生丰富的共轭亚油酸, 消除抗营养因子, 而且还能够提高畜禽瘦肉率、 增加畜禽采食 量, 显著促进畜禽生长。 该共轭亚油酸发酵饲料富含共轭亚油酸、 小肽、 乳酸和乳酸菌, 具有 氨基酸丰富平衡、 营养高、 易消化、 适口性好和抗营养因子含量低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
15、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 实施例 1 0025 将紫苏籽粉6kg、 玉米粉4kg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40kg糖蜜、 5kg葵花籽油和150kg 干净水, 调制成发酵液, 升温至 95浸泡和灭菌 4h 后降温, 待温度降到 36时加入 12kg 植 物乳杆菌菌种液, 控制 pH 值在 7.0, 一次液体发酵 96h 后, 混入 200kg 玉米粉、 30kg 豆粕粉、 30kg 麸皮、 20kg 葵花籽油和 10kg 4% 预混料, 再二次固态发酵 72h 后, 低温干燥制成富含共 轭亚油酸的固体发酵饲料。 0026 实施例 2 0027 将紫苏籽粉 50kg、 玉米粉 50kg 混合均。
16、匀后, 再加入 350kg 糖蜜、 50kg 葵花籽油和 说 明 书 CN 103478414 B 4 3/4 页 5 1600kg 干净水, 调制成发酵液, 升温至 95浸泡和灭菌 4h 后降温, 待温度降到 37时加 入 150kg 植物乳杆菌菌种液, 控制 pH 值在 6.5, 一次液体发酵 96h 后, 混入 2000kg 玉米粉、 300kg豆粕粉、 200kg麸皮、 100kg葵花籽油和80kg 4%预混料, 再二次固态发酵96h后, 低温 干燥制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固体发酵饲料。 0028 实施例 3 0029 将紫苏籽粉 100kg、 玉米粉 20kg 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 10。
17、0kg 糖蜜、 20kg 葵花籽油 和 1500kg 干净水, 调制成发酵液, 升温至 95浸泡和灭菌 4h 后降温, 待温度降到 37时加 入 120kg 植物乳杆菌菌种液, 控制 pH 值在 5.5, 一次液体发酵 96h 后, 混入 1800kg 玉米粉、 250kg豆粕粉、 300kg麸皮、 100kg葵花籽油和80kg 4%预混料, 再二次固态发酵96h后, 低温 干燥制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固体发酵饲料。 0030 实施例 4 0031 将紫苏籽粉 10kg、 玉米粉 5kg 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 50kg 糖蜜、 5kg 葵花籽油和 100kg 干净水, 调制成发酵液, 升温至 95。
18、浸泡和灭菌 4h 后降温, 待温度降到 37时加入 20kg 植物乳杆菌菌种液, 控制 pH 值在 6.0, 一次液体发酵 96h 后, 混入 150kg 玉米粉、 20kg 豆粕粉、 15kg 麸皮、 5kg 葵花籽油和 6kg 4% 预混料, 再二次固态发酵 96h 后, 低温干燥制成 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固体发酵饲料。 0032 实施例 5 0033 将紫苏籽粉 20kg、 玉米粉 50kg 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 200kg 糖蜜、 10kg 葵花籽油和 800kg 干净水, 调制成发酵液, 升温至 95浸泡和灭菌 4h 后降温, 待温度降到 37时加入 60kg 植物乳杆菌菌种液, 一次液。
19、体发酵 96h 后, 控制 pH 值在 5.0, 混入 800kg 玉米粉、 150kg 豆粕粉、 120kg 麸皮、 50kg 葵花籽油和 30kg 4% 预混料, 再二次固态发酵 96h 后, 低温干燥制 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固体发酵饲料。 0034 试验例 1 0035 选取 20kg0.5 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肥育猪 480 头, 按体重基本一致、 品种一致, 性别各半的原则随机分成 8 组, 每组 6 个重复, 每个重复 10 头生长猪。对照组 1 为实施例 1 的紫苏籽粉替换为麸皮的发酵饲料, 对照组 2 将实施例 1 的紫苏籽粉直接与谷物豆粕类饲 料混合, 试验组 15 为实施例 1。
20、5 制备的共轭亚油酸固体发酵饲料, 试验期 45 天。 0036 试验 45 天后, 五个试验组比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日增重、 采食量均有提高, 料肉比 均有下降, 说明共轭亚油酸固体发酵饲料中活性物质含量高, 能提高小猪阶段生长猪的生 产性能。 0037 其中, 效果最好的试验组 3 日增重比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分别提高了 11.68 (P 0.01) 和 9.85 (P 0.01), 采食量比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分别提高了 8.66 (P 0.01) 和 7.40% (P 0.01), 料肉比比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分别降低了 2.70 (P 0.05) 和 2.32%(P 0.05)(详见下表 1) 。 0038 说 明 书 CN 103478414 B 5 4/4 页 6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478414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