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在录取电视节目时,能够识别节目内容,只录取必要的部分,同时使图像的衔接处不产生失真现象的录取方法。 在录取电视节目时,往往必须要将不需要的部分删除,只录取需要的部分。例如,在向民间播放的节目中,常常会在中途插入一些商业性广告,录像时需要将这些商业性广告删除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这种要求,以往的方式是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音识别信号(两种语言、立体声),在接收到立体声发射信号时,使正在录像的磁带录像机(VTR)暂时停止,借以删除商业性广告。这种删除方法是着眼于商业性广告节目内容大都是采用立体声播放而设计的。
如上所述,利用商业性广告内容大都是立体声的这一特点,删除这部分内容的方法,虽然能够取需要的部分,但录取的不完整。
这就是说,除了通报节目开始的部分,在节目播放过程中的“以上所看到的节目是由某某赞助播放的”等的部分、以及在节目终了后预先下一个节目等商业性地内容以外,其他的全都录下来了。例如,利用定时装置,预先设定开始录像的时间,等到准备录制的节目突然开始时,一般在最初都是一开始先报告开始放节目的商业性通知。由于这种播放是用两种语言播放的,在接收到立体声播放信号时,便使正在录像的VTR暂时停止,以这种方式使录像中断。另外,在上述的节目中间的播放、以及在节目终了预告下个节目时的播放也都是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所以在采用以往既用的方式时,也将录像关断。
这样,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音识别信号,在接收到立体声播放信号时,采用使正在录像的VTR暂时停止的这种以往既用的方式时,其缺点是:它并不能在对应于各种节目的同时只将所需要的部分录取下来。
还有,在进行上述电视录像时,还常用以前使用过的磁带,将不需要的部分倒回去,在以前录过像的磁带上再重新录制所希望录取的内容,这就是所谓后加录像。
在对电视播放的节目进行录像过程中,如上所述,为了删除商业性等内容,要将VTR暂时停止,此后,再录像时,就会将停止信号以后相当于若干个帧的不必要的部分录制下来,所以再开始录像时,必须将这部分磁带倒回,即每次都要经过从录像到停止、倒带、再进入录像状态这样的操作顺序。
然而,现代家庭用的VTR全是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录像磁头与消像磁头之间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录像磁头和消像磁头之间的这部分磁带上原先录制的图像信号,在下次录像时并未被消像磁头消除,便录取了下次的图像信号,因此会引起这两个信号之间的干扰,使图像产生失真。
防止上述现象的方法,称之为浮动消像(ワライイングイレ-ス,flying erase)方式,即在录像磁头的磁鼓上安装一个消像磁头,这种解决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
鉴于录制播放电视节目时的种种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能正确且容易地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只录制所需要的部分,同时在以前录过像的磁带部分后加录像时,在不改变原有机械装置的状态下,就能消除连接部分的图像失真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是将由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的声音信号数字化以后存入的数字信号作为识别数据,将其与播放电视时电波中含有的声音信号经过数字化以后得到的数字信号的数据进行比较,当判定这两个数据一致时,便开始录像。
第二种方法是将由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的图像信号数字化以后存入的数字信号作为识别数据,将其与由电视播放时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经过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信号的数据进行比较,当断定这两个数据一致时,便开始录像。
第三种方法是从电视发射电波中的图像信号中采样,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将由相当于电视一帧的数字信号数据与由其下一个连续输入的相当于一帧的数字信号数据在同一位置的各个像素进行比较,求出其相关值,在各帧之间依次算出相当于1帧合计值的各像素的相关值,判断一下该值是否与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一致,如果断定一致时,则输出上述图像信号,从而检出真正的图像部分。
第四种方法是在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的VTR中,在以前录过像的磁带部分进行后加录像时,不通过固定的消像磁头,就能消除在固定消像磁头和旋转磁鼓上的录像磁头之间的磁带部分上由于以前录制的图像信号与后来录制的图像信号之间的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的方法,即在重新录像开始之前,在尚无图像信号输入之前,先将录像磁头与消像磁头间这段磁带倒回,然后再开始重新录像。
第五种方法是在上述重新录像开始前,所有无图像信号输入时的录像、已录像部分的倒带、以及录像过程,都是通过录像停止信号进行的。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就能将商业性等不需要的部分从电视播放节目中删除,而只正确备检出准备录取的节目,从而进行有选择的录像。如果采用第三种方法,则能将不需要的部分从电视播放节目中删除去,仅只正确地检出纯真的图像部分,进行有选择的录像。如果采用第四种或第五种方法,则在以前录过像的部分上开始后加录像时,或者在对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录像时,在录像停止后,下次录像开始之前,能够消除由于图像信号与下次录取的图像信号之间的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明,能将不需要的商业性部分从电视播放的节目中删除,而只正确地且容易检出准备录取的节目,具有能够选择录像的效果。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则能将不需要的部分从电视播放节目中删除,仅只正确地且容易检出纯真的图像部分,具有能选择录像的效果。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使用螺旋扫描方式的VTR在以前录过像的磁带部分上开始后加录像时,能够消除在固定磁头与旋转磁鼓上的录像磁头之间的一段磁带上由于以前录制的图像信号与以后录取的图像信号之间的干涉而产生的图像失真现象,能使图像的连接平稳自然。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录制所需要的图像过程中,在停止录像以后,下次录像开始之前,通过按键或其它操作方式产生录像停止信号,使录像停止信号以后录制的最后不需要的图像部分被删除掉,从而在衔接部分的图像不失真的状态下进行以后的录像。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对播放的电视内容识别顺序的与权利要求的对应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一种方法的程序图,用来表示实施例1中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的识别顺序,
图3是用来进行上述方法中的一系列动作用的装置方块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一种方法的程序图,用来表示实施例2中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的识别顺序,
图5是用来进行上述方法中的一系列动作用的装置方框图,
图6是用来说明在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过程中,采样数据与判别数据的比较状态简要图,
图7是用来说明在向图6上方所示的采样数据存储器中输入下一个新的采样数据状态的简要图,
图8是用来说明按照NTSC(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图像结构的简要图,
图9是从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中采样,然后,将此信号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存储用的帧存储器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在对各像素的相关值(像素单位相关值)进行1帧加法运算,用来求两帧之间的相关值的过程中,用来存储采样数据的存储器与用来存储判别数据的存储器的对比示意图,
图1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播放电视图像部分的检出顺序与权利要求的对应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播放电视图像部分的检出顺序的程序图,
图13所示是从图12开始继续进行的一系列顺序的程序图,
图14是用于进行上述一系列动作的装置方块图,
图15是用来说明从O帧到N帧对采样数据相关值的合计值的大小状态进行对比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按比NTSC制式播放电视图像时,电影胶片的帧与电视帧的对应状态示意图,
图17是表示采用NTSC制式在播放电视图像时相关值变化图形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在使用螺旋扫描方式的VTR录像时,消除在停止录像时因惯性而录下的末尾部分进行再录像产生的图像失真现象,准备进行下次录像时按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的工作顺序程序图,
图19是采用上述方法时的VTR的方块图。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首先对于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识别的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中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方法是利用电视发射波中含有的声信号以及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的两种方法。图2与图1相比,是利用程序方框图的方式更具体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声信号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顺序图。图4与图1相比是利用程序方框图的方式更具体地表示另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图像信号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顺序图。图3、图5是用方框图分别表示图2、图4所示装置的一系列动作。
图11~图17是用来说明实施例3中利用图像信号仅只检出电视播放的电视图像部分的说明图。图12、图13与图11相比是利用程序方框图更详细地表示图像部分的检测顺序。图13表示从图12开始继续进行的一系列顺序。图14是用方框图表示上述装置的一系列动作。
以下根据这些程序图及方框图依次详细说明上述3个实施例。
首先说明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内容的方法。
之所以仅只利用声信号就能识别播放的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因为即使不看电视图像,只要听到节目开头的声音,就能在瞬时判断出从商业性节目向本节目的转换,将其具有特征的开头部分的声信号数字化,用数字信号作为判断的数据,事先进行存储,然后将其与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经过数字化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形成的数据进行比较,便能正确且容易地判别电视播放中的节目内容。即,通过图3中以1所示的声信号采样装置将具有固有背景噪声的节目或以特定的主题音乐开始的节目的特征性开头部分的声信号进行数字化(变成数字量),同时进行采样(图2中的步骤S101)。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作为声信号采样装置1,就是一个示例。
在将经过数字化后的这种信号作为识别的数据预先存储在图3中用2表示的声音数据存储装置中。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数据存储器的容量为N时,在该存储器中存储了如图6下方所示的O-N个识别数据。另外,将识别数据存储在声数据存储装置2中时,声信号采样装置1与图3中的A端电路导电连通。
这样,在电视播放节目开始部分或节目转换时,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的固有背景噪声、或每次以相同的主题音乐开始等,将具有该节目独特特征的开始部分的声信号数字化,并将数字信号作为识别数据预先存储起来,通过声信号采样装置1对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进行连续采样,同时进行数字化(变成数字量)。如果这时数据存储量的容量为N,每经过适当的时间单位(例如5000分之1秒)进行一次声信号采样,则在该存储器中采取了如图6上方所示的O-N数据的样品。
在两个存储器的同一位置,对如此得到的经过一次采样的数据同预先存储在声数据存储器2中的识别数据进行比较。即,如图6所示,对存储器中全部O-N分别进行1对1的比较。然后通过图3中用3表示的相关值比较装置,求出O-N的各个相关值(图2中的步骤S102),再由图3中用4表示的相关值加法运算装置对各相关值进行O-N部分的加法运算(图2中的步骤S103)。所谓O-N的各相关值,是指在两个存储器的同一位置上,即O-N的各存储值之差的绝对值,可由下式表示:
相关值=|(采样数据)-(识别数据)|
再者,当分别求出由声信号采样装置1的采样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声数据存储装置2中的识别数据之间的相关值时,声信号采样装置1与图3中的B端由路导电连通。当进行声信号的采样、并存储到声数据存储装置2的存储器中时,通过图3中用6表示的定时及存储地址控制装置对其进行定时控制。
在图2中的步骤S103中,如果获得O-N的相关值的合计(相关合计值)时,通过图3中用5表示的判断装置判断该值是否在标准值以下(图2中的步骤S105)。当断定相关值合计值在标准值以下时,则可断定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高(即两数据一致)(图2中的步骤S106)。这里所说的标准值,是指从相当于准备检出的声音的数据获得的特定数值,作为与该数据近似的值为预先设定的数值。
所谓断定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一致,是指能确认该次采样的声信号是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这时如果让磁带录像机(VTR)开始录像,就可以在磁带录像机(VTR)的磁带上只录取除商业性等不需要的部分以外的所希望录制的节目。
在图2中的步骤S103中,在求相关值合计值的情况下,确认是否已经将采样数据和识别数据分别存储在各自的存储器中的存储值全部都进行了从O-N的比较(图2中的步骤S104),如果断定未全部进行过O-N的比较,则进入图2中的步骤S107,将读出存储数据输到地址进1,返回步骤S102,按照步骤S102以下的顺序求出剩下的同一位置处的数据间的相关值。
另一方面,在图2中的步骤S105中,当断定相关值的合计(相关合计值)不在标准值以下时,便进入步骤S108。在该步骤S108中,判断一下是否按照目标次数进行过采样,如果判定进行过这样的采样,则进入步骤S109。这时虽然按照目标次数进行过采样,但相关值的合计(相关值合计值)不在标准值以下,所以这次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当然不会一致,结果就在步骤S109中做出了那样的判断。
反之,在图2中的步骤S108中,如果判定并未按照目标次数进行采样,则进入图2中的步骤S110,将采样数据全部上移1个格位,返回步骤S101,然后再进行一次采样。这就是说,由于在前一次进行的采样中,经过将该数据与识别数据比较,结果断定两数据不一致,所以通过图3中用1表示的声信号采样装置,用与前次同样的时间单位对以后的新声信号进行采样,判断该信号是否是相当于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在进行这种采样时,如图7中下方所示,将上次存储的采样值So-Sn在采样数据存储器中将O-N的位置推移1格,抹去旧数据,将新数据存入该空格中。然后,经过图2中的步骤S102-S105的顺序,在与前次同样的2个存储器的同一位置上将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存储在声数据存储装置2中)进行比较。
在这次采样中,如果断定相关值的合计(相关值合计值)在标准值以下,则断定这次采取的声信号样品形成的数据与判别数据一致(图2中的步骤S106),但若仍然未判断出这样的结果,则要在尚未取得这样的结果之前,继续在每单位时间内对新的声信号重新进行采样。在这些情况下进行的采样,就要按照与上一次同样的方式,将采样推移1个位置,每一次都抹去旧数据,将后来的新数据存入该空格中,如此反复进行。
这样,一边对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声信号进行采样,一边对该数据与声音数据存储装置2中预先存储的识别数据进行比较,则可判断出输送来的声信号是否相当于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
下面说明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判别电视播放中的节目内容的方法。
现在日本所使用的电视发射电波中的图像信号为NTSC方式(由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规定的方式),通过图5中用11表示的图像信号采样装置,将该信号数字化(变成数字量),同时采样。可以采用模拟/数字转换器作为图像信号连续选择装置1之用。
上述所谓NTSC方式是在信号发射端将图像变成光信号,而将该光信号以电波发射的方式,电视的1帧(1个图像)如图8所示,由总计由525条扫描线排列构成,与图像信号一起同时发射行同步与帧同步信号,以便能获得与信号发射端的摄像完全相同的发射与接收图像。
在该行同步与帧同步信号中,行同步信号是表示525条扫描线的各自先头位置的信号,帧同步信号是表示电视1帧(一个图像)的先头位置的信号。因此,例如通过图5中用12表示的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检出帧同步信号时,亮度不同的光点在图8中如扫描线O所示,光点从图像的左上端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而且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12检测行同步信号时,如图8中扫描线1所示,光点移到图像中的1的前端(左端),然后与前一过程的情况相同,依次向右移动。在NTSC方式中,这一过程反复进行525次,扫描线经过525条扫描构成1帧(1个图像)。然后在进行下次帧同步信号检测时,下一个新帧(图像)开始,与前一过程的情况相同,构成下一帧(图像)。在NTSC方式中以1秒钟反复30次的速率构成这样的图像质量。
每一次都以这样的形态发射图像信号,但在从商业性内容切换到本节目的时候,则将具有特征性的开头部分的图像信号经过数字化,然后将数字信号作为判别数据预先存储起来,通过对该数据与由将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经过数字化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形成的数据进行比较,便能正确且容易地判别电视播放中的节目内容。即利用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12检出具有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最初的帧同步信号(图4中的步骤S201),通过图5中用11表示的图像信号采样装置将该1帧的图像信号数字化(变成数字量),同时进行采样(图4中的步骤S203)。
然后,将数字化的这种信号作为识别数据,预先存储在图5中用13表示的图像数据存储装置中。对于该图像数据存储装置13,可以举出图9所示的帧存储器为例,1帧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帧存储器的每一个像素中。这里所说的像素是指图9中的帧存储器的各个方格,其数据每次都存储在与电视帧(图像)的扫描线上的各光点对应的像素中。例如,扫描线O上的X方向的点O的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的m=n=0处,即图9中的坐标为(0,0)的像素处。扫描线O上的后面的数据,逐个依次存储在m=1、2中、即存在图9中坐标为(1,0)、(2,0)的y轴上坐标为0的各个像素中。对上述信号连续采取m个样品,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12检出行同步信号,将下一个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的m=0,n=1,即图9中的坐标为(0,1)的像素中,以后沿X轴方向采取m个样品。而每当检出行同步信号时,则沿y轴方向逐个推进,将数据存储在一个帧存储器的全部像素中。
这样一来,从具有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开始按1帧为单位进行数据采样,并存储到帧存储器中。也就是将1帧的数据作为判别数据,预先存储在图10中用10表示的帧存储器中。另外,在将识别用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装置13中时,图像信号采样装置11与图5中的A端电路导电连通。
另一方面,与将1帧部分的数据作为判别数据预先存储在帧存储器10中的情况相同,通过图像信号采样装置11对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按1帧为单位(一个图像)进行采样,同时将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中。即如图4中的步骤S201所示,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12对播放电视节目的1帧(1个图像)开头信号的帧同步信号进行检测的同时,便开始对该数据的采样(图4中的步骤S203)。
然后,在同一位置的各个像素中,按1帧为单位将该采样数据与图像数据存储装置13中存储的上述识别数据(存储在图10中用10表示的帧存储器中)进行比较,求出其相关值。这里所说的相关值,是指采样数据与帧存储器10的同一位置的像素(x,y)中的存储值之差的绝对值,可用下式表示:
1像素相关值=|采样值-帧存储值|
这个相关值可用图5中用14表示的像素单位相关值检测装置检出。在求像素单位相关值时,图像信号采样装置11与图5中的B端电路导电连通。
另外,在对图像信号进行采样、向帧存储器中进行存储以及对像素单位相关值进行检测时,要按如图4中的步骤S202所示,按顺序预先读出帧存储器10中地址m、n的数据。其定时操作要利用图5中用17表示的定时及存储器地址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接着,由图5中用15表示的像素单位相关值加法运算装置对求得的各像素的相关值(像素单位相关值)以1帧为单位进行加法运算,即按照m×n个合计,求出两个帧之间的相关值(图4中的步骤S205,S206)。两帧间的相关值的合计值(相关值合计值S)可用下式表示:
相关值合计值S=Σy=0n·Σx=0m]]>|采样值(x,y)-帧存储值(x,y)|
由图5中用16表示的判断装置来判断该相关值合计值S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相关值合计值S小,意味着两个帧之间的相关性高(无图像差异)。反之,所说相关值合计值S大,则意味着两个帧之间的相关性低(有图像差异)。在判断该相关值合计值S的大小时,预先设定从检测出的、与图像相当的数据求出的特定数值。然后对相关值合计值S与预先设定的该数值进行比较,当断定相关值合计值S比该数值小时,则断定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的相关性高(即两数据一致)。
然后,在图4中的步骤S207中,得出“相关性高”的判断结果时,则断定采样数据与识别数据一致(图4中的步骤S208)。反之,在步骤S207中如果得出所谓“相关性低”的判断结果时,则断定采样数据与判别数据不一致(图4中的步骤S209)。
所谓断定采样数据与判别数据一致,是说可以确认该次采取的以1帧为单位(1个图像)的图像信号就是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这时如果让磁带录像机(VTR)开始录像,则磁带录像机(VTR)的磁带可以仅只录取除商业性等不需要的部分以外的准备录制的节目。
再者,在图4中步骤S205中,当对像素单位相关值进行加法运算时,还要确认是否于以1帧为单位的全部数据进行过采样,(图4中的步骤S206),当断定按1帧为单位对全部数据进行加法运算时,则进入图4中的步骤S210,读出存储数据,将地址推移1格后返回步骤S202,对剩余的像素部分的数据进行采样,再进行步骤S202等以下的程序。
如果判定这次采样的相关值的合计值(相关值合计值)小,两个帧之间的“相关性高”,则可判定由这次采样的图像信号形成的数据与识别数据一致(图4中的步骤S208),但若未得出这样的判断结果时,就要继续在以1帧为单位对新的图像信号进行采样,直至得出一致的结果为止。即,如图10中的所标10、102、……10N所示,在取得判定为一致的结果之前,继续以1帧(一个图像)为单位对新的图像信号进行采样,并对该次每一个帧存储器中存储的采样数据与帧存储器10中存储的数据反复进行比较。
这样,通过一边采取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的样品,一边将其在与图像数据存储装置13中预先存储的识别数据进行比较,就能断定输送来的图像信号是否是相当于具有电视播放节目特征的开头部分。
下面说明利用电视发射电波中含有的图像信号对电视播放中的图像部分进行检测的实施例。
如上所述,现在日本使用的电视发射电波中的图像信号是按NTSC方式(由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规定的方式)规定的信号,通过图14中用21表示的图像信号采样装置,将该信号变成数字量,同时进行采样。模拟/数字转换器就可以作为图像信号采样装置21使用的一个示例。
如上所述,上述的NTSC方式是在信号发射端将图像变成光信号,并将该信号以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的一种方式,如图8所示,电视的1帧(一个图像)由总计525条扫描线排列构成,与图像信号一起同时发射行同步和帧同步信号,以便能获得与发射端摄像完全相同的发射、接收图像。
在该行、帧同步信号中,行同步信号是表示525条扫描线的各自先头位置的信号。帧同步信号则是表示电视的1帧(一个图像)的先头位置的信号。因此,例如在图14中,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检出帧同步信号时,亮度不同的光点在图8中如扫描线O所示,光点从图像在上端开始向右沿水平方向移动。然后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22检出行同步信号,如图8中扫描线1所示,光点移到图像中的1的开头处(左端)。然后与前一过程的情况相同,依次向右移动。在NTSC方式中,这一过程反复进行525次,扫描线经过525条扫描后构成1帧(一个图像)。然后,下次检出帧同步信号时,下一个新帧(图像)开始,与前一过程相同,构成下一个帧(图像)。在NTSC方式中,这种图像的构成在1秒钟内反复30次。
图像信号每次都以这样的形式发射,但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22检出帧同步信号时(图12中的步骤S401),由图像信号采样装置21将图像信号变成数字量,同时进行采样(步骤S403),并存入采样数据的存储装置23中,例如存储在与图9所示相同的帧存储器的各像素中。本文所说的像素,是指图9中帧存储器的各个方格。该数据每次都存入与电视帧(图像)的扫描线上的各光点相对应的像素中。例如,扫描线O上的X轴方向的点O的数据存储在帧存储器的m=n=0处,即存储在图9中的坐标为(0,0)的像素中。扫描线O后面的数据,逐个按顺序存入m=1,2,即图9中坐标为(1,0),(2,0)沿Y轴方向坐标为O的各像素中。对上述信号采取m个样品后,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检出行同步信号,下次的数据存入存储器的m=0,n=1,即图9中的坐标为(0,1)的像素中,以后沿X轴方向采取m个样品。然后,每当检出行同步信号时,将沿Y轴方向的各n的数据收集起来存入一个帧存储器的全部像素中。
就这样以电视1帧为单位对数据进行采样并且存入帧存储器中,而在由行、帧同步信号检测装置22进行下次行、帧同步信号检测时,便开始下次的电视帧数据的采样。这时的数据也和前次的情况相同,按顺序存入帧存储器的各像素中,但因帧存储器中已输入了上一次的采样数据,所以在将新数据存入该帧存储器中时,要在同一位置的各像素中对前次采取的以1帧为单位的样品数据同此次的以1帧为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求出其相关值,将下一次帧的新数据以更新方式依次存入帧存储器中(步骤S404)。本文所说的相关值,是指帧存储器中的同一位置的像素(X,Y)中的存储值之差的绝对值,可用下式表示:
1像素相关值=|连续选择值-帧存储值|
该相关值可由图14中用24表示的像素单位相关值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在进行数据的采样、在帧存储器中存储入数据,以及像素单位相关值的检测过程中,如图12中步骤S402所示,要按顺序预先读出帧存储器中地址m,n的数据。定时工作由图14中用25表示的定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接着通过图14中用26表示的像素单位相关值加法运算装置对所求得的各像素的相关值(像素单位相关值)以1帧为单位进行加法运算,即求出总共m×n个各帧之间的相关值(步骤S405、S406)。帧之间的相关值的合计值(相关值合计值S)可以用与前面的实施例2中所示相同的数字式表示。
如果说该相关值合计值S小,就意味着两个帧之间的相关性高(图像无差异),反之,如果说相关值合计值S大,则意味着两个帧之间的相关性低(图像有差异0。
如图15所示,求出从帧O到帧N许多帧的该相关值合计值S的大小,将各帧间比较过的各个值(SO-SN)存入图14中用27表示的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中,即存在寄存器中。
在步骤S406中,如果未对以1帧为单位的全部像素单位相关值进行加法运算,则进入步骤S407,将采样数据存储起来,同时逐个增加帧存储器的读出位置,然后返回步骤S402,对未加算过的剩余像素部分的相关值进行加法运算。
在比较从帧O到帧N的全部相关值合计值S的大小时,在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中写入N个部分的数据,但要通过图14中用28表示的相关值变化图像判断装置进行判断,查明规定数量准备全的相关值合计值是否与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一致。
若为电影胶片,其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入图14中用29表示的、供电影胶片用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中,即存储在微机的程序存储器中。按规定数量准备齐全的相关值合计值与有关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之间的比较,是按照该程序存储器中写入的控制程序,在微机的控制部分D中进行的。
另外,在步骤S408中,如果相关值合计值未求到N帧,则转入步骤S409,将读出帧存储数据位置重新设定至m=n=0,使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寄存器)移进1位,再返回到步骤S401,算出剩余的以帧为单位的相关值合计值,并将该值存储在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寄存器)中。
可是,在对规定数量准备齐全的相关值合计值与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的比较顺序进行说明之前,需要先说明在电视中按NTSC方式播放电影时的相关值变化图谱是什么样的。这种相关值变化的图样,在按照NTSC方式在电视中播放电影时,根据消除帧数不足的方式容易推断。
按照电视方法播放电影时,原来的电影是制作在胶片上,其帧的传送速度为1秒钟24帧。另一方面,采用NTSC方式播放电视时,则以1秒钟30帧的速度播放。也就是说,采用NTSC方式的电视播放时帧的传送速度为1秒钟30帧。
因此,在电视中播放电影时,1秒钟缺少6帧,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的部分,实际上是在传送4帧后,在第5帧重新传送第4帧的图像,这样在1秒钟内反复6次。现根据图16对此加以说明。电影胶片的帧传送速度为1秒24帧(0-23),与其相对应,采用NTSC方式作电视播放时为1秒钟30帧(0-29),电影胶片第4帧(帧编号3)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4帧和第5帧(帧编号3和4),电影胶片第8帧(帧编号7)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9帧和第10帧(帧编号8和9),电影胶片第12帧(帧编号11)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14帧和第15帧(帧编号13和14),电影胶片第16帧(帧编号15)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19帧和第20帧(帧编号18和19),电影胶片第20帧(帧编号19)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24帧和第25帧(帧编号23和24),电影胶片第24帧(帧编号23)的图像在电视帧中先后分别传送给第29帧和第30帧(帧编号28和29),这样在电视帧中每隔4帧出现一次相同的图像。也就是说,在电视帧中,电影胶片每4幅增补1帧,这种增补在1秒钟内重复6次,通过这种播放方式来消除帧的不足量。
通过对于电影胶片和电视帧之间的这种比较可知,在NTSC方式中,将电影胶片转换成电视图像时,每隔4帧便出现一个相同的图像。也就是说,电视帧编号为3和4,8和9,13和14,18和19,23和24,28和29的图像都相同(换句话说,前后两帧画面之间的相关性高)。将这一情况变换成相关值后的形式用图形表示,如图17所示。也就是说,在图17中,如帧编号3、8所示,该部分的相关值变小,另外,图17中未示出的电视帧编号13、18、24、28也和3、8的情况相同,其相关值变小。
这样,在按NTSC方式用电视播放电影时,该图谱不断地重复,在本发明中,将该相关值变化图谱预先存储在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29中。从电视发射电波中的图像信号算出的相关值合计值(上述的)及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29中预先存入的电影胶片时的相关值变化图谱,都由微机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判断装置28检查。如果判定电视播放中每隔4帧前后的两个图像相同时,就可断定所播放的是电影。
下面说明:通过微机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判断装置28,对电视各帧间的相关值合计值与存入电影胶片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29中的相关值变化图谱进行比较的顺序。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410中,读出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的值,再根据写入微机的程序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在控制部分D中判断该值比图17所示的标准值高还是低,(步骤S411)。
如果判定从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中读出的数据在标准值以下,如步骤S414所示,将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即寄存器)进1位,读出下个值。然后,在步骤S415中,如果判定该值在标准值以上,则转入步骤S416,增加计数,在相关值小的数据之后继续增计4个数。在步骤S417中,如果判定计数为4,也就是说,当判定在相关值小的数据之后,连续为4个相关值高的数据时,因该相关值变化图谱与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29中存储的变化图谱(图17)相同,所以可判定电视播放的图像是电影胶片的图像(步骤S419)。
另一方面,在步骤S411中,如果判定从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读出的数据不在标准值以下时,则进入步骤S412,检查相关值合计值存储装置27中所存的数据,一直检查到N,判断其中是否有相关值小的地方,如果一直检查到寄存器N,而判定没有相关值小的地方,则判定播放的电视图像不是电影胶片图像(步骤S420)。另外,在步骤S412中,如果判定未查到寄存器N时,如步骤S413,所示,寄存器进1位,再回到步骤S410,读出该寄存器的数据,并按照与前面过程相同的顺序进行。
在步骤S415中,如果判定数据不在标准值以上,如步骤S418所示,计数器回0,返回到步骤S411的判断结果为NO(否)的顺序,沿着从步骤S412到步骤S420或到步骤S413的顺序进行。在步骤S417中,如果判定计数不是4时,则返回到步骤S414,沿步骤S415以下的顺序进行。
这样,利用微机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判断装置28,对各电视帧之间的相关值合计值与电影胶片的相关值变化图谱存储装置29中存储的相关值变化图谱进行比较,就能断定播放的电视节目是否是电影。然后,当判定播放的电视节目是电影时,如果输出图像信号,就能在磁带录像机(VTR)的磁带上只录取纯真的电影部分。
上述的各种判别方法也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原来采用的由声音识别信号完成的电视播放节目的部分选择录像的方式相结合。
以下说明利用上述各种判别方法,只检出录像部分,以便在录像时不致在录像的衔接部分产生图像失真的录像方法。
图18是表示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采用螺旋扫描式VTR录取准备录制的对象(电视播放的电影、音乐、体育等节目、或转录时的原录像带等)的过程中出现不需要的对象(电视播放的CM、或录像带中不需要的部分)时,使录像暂时停止,并准备再行录像的程序图,图19是使用该方法的VTR方块图。
在图19中,41是输入转换开关,用来通过来自控制部分45的信号,在接收来自发射接收信号部分等的图像/声音输入信号的同时,将该输入信号转换到输入端L或无信号端M。42是信号记录、再生电路,用来在磁带T上录取来自输入转换开关41的图像/声音信号,以及再生时输出磁带T上录制的信号。43是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用来控制VTR机械部分46中的旋转磁头46b或输带辊电机的旋转,通过(键盘等的)操作部分44中的按键操作,在接收到驱动控制部分45的CPU(中央处理机)的指令后,控制VTR机械部分46中的磁带运行。另外,停止位置存储器47,利用操作部分44中的停止录像用的按键操作,通过控制部分45,将磁带的停止位置存储起来。控制部分45中装有以下程序,即接收由停止录像用的按键操作产生的录像停止信号后,一方面将磁带停止位置存入上述存储器47中,另一方面使输入转换开关41切断图像/声音输入,驱动VTR机械部分46,使其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处于无信号状态,进行录像后,将磁带41倒回原先存储的录像停止位置,再转动输入转换开关41,转换到图像/声音输入状态。
下面通过程序图(图18)来说明利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的上述VTR,在录取准备录制的对象(电影节目等)过程中,使录像暂时停止,并准备再行录像时的顺序。在录取准备录制的电影节目过程中,按下操作部分44的录像停止键,录像停止信号便从操作部分44传递到控制部分45,控制部分45对该停止信号进行判断,向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43发出中止旋转的指令(步骤S501),一方面通过控制部分43的控制使VTR机械部分46停止动作,另一方面,发出上述停止信号时的磁带的停止位置被存入停止位置存储器47中(步骤S502)。这时,通过控制部分45的指令,在输入转换开关41中,开关被转换到无信号的M端,使图像/声音信号的输入端无输入(OFF)(步骤S503),根据控制部分45的指令,通过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43,驱动VTR机械部分46,同时通过录制信号再生电路42,使图像/声音信号处于无输入状态,开始录像(步骤S504)。然后由控制部分45判断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包括停止信号发出后电子电路或机械惯性花费的录像时间、磁带在消像磁头46a和旋转磁头46b之间运行的时间)后(步骤S505),根据来自控制部分45的指令,通过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43,使VTR机械部分46停止驱动,录像停止(步骤S506)。然后,控制部分45通过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43,驱动VTR机械部分46,将磁带倒回从停止位置存储器47中读出的原先存储的录像停止位置(步骤S507),将输入转换开关41的开关转换到输入端L,使图像/声音信号处于输入状态(ON)(步骤S508),再给旋转磁头、输带辊电机控制部分43下达指令,使之处于录像待机状(步骤S509)。
遵循上述顺序,就能在录像过程中按下录像停止键后,VTR机械部分接收到停止信号后到停止之前,磁带因惯性作用走动,结果录上了图像,最后不需要的录像部分(再录像时后加的录像部分)在无信号状态下录带,所以在下次进行录像时,不会引起录像信号之间的干扰,从而能够使图像的连接处不产生失真,且使该连接处平稳自然。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当录取播放的电视电影节目等,或不从电视中、而是从录像带上转录时,在录像过程中使录像停止,准备下次录像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录过像的磁带倒回任意长度,接着前面的录像进行录像,这时同样将倒带位置存储起来,在预先设定时间内无信号状态下录像,将该部分倒回到存储位置,再开始进行下次录像,也能消除衔接处的图像失真。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若在以前录过像的部分后加录像时,能消除以往那种在后加录像时所发生的前一次的录像部分与后一次的录像部分之间衔接处的图像失真现象,有助于图像的连接平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