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09092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46720.7

申请日:

20161123

公开号:

CN106550867A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3/00

主分类号:

A01G33/00

申请人: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发明人:

丁刚,吴海一,高永刚,辛美丽,郭文

地址:

266104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号

优先权:

CN20161104672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圆孔配设有皮塞,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本发明操作简便,仅需“一拔一提一塞”和“一拔一摁一塞”,即可实现苗帘在水层的水层调节;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冲刷、干露、药浴等工作的次数,扩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3),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4),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其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孔(2),其直径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塞(4),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上,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4)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5)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2mm;所述的聚乙烯苗绳B的直径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苗帘(5)的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鼠尾藻中间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鼠尾藻是我国沿岸常见的大型海洋褐藻,属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性海藻,在国内的沿海地区,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的硇州岛,均有鼠尾藻的广泛分布,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褐藻。鼠尾藻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的暴露于日光下,均可生长。鼠尾藻应用领域广泛,在医药领域、食品领域、化工领域、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水产动物养殖领域主要作为以海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过程中的优质饵料。近年来,鼠尾藻作为海参、鲍鱼等海洋珍品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海参、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需求量增速迅猛。

鼠尾藻的养殖尚未大规模开展,目前仅山东省和浙江省有部分养殖海面,受限于规模小、成本高,总体养殖产量很低,不能形成产业。日益增大的需求量,导致了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解决鼠尾藻的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藻类和水产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总体来看,国内较为成熟的增殖方式是将野生鼠尾藻的离体小枝,或离体固着器夹到养殖绳上进行筏式养殖。鼠尾藻筏式养殖苗源多采自自然生长的幼苗,或收集假根再生苗种,要大面人工积养殖鼠尾藻仅依靠上述两种采苗方法,既无法保证苗种数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也制约了筏式养殖鼠尾藻增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寻找新的苗种解决途径已成为当前鼠尾藻人工增养殖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科研工作者开展的人工养殖主要采集野生苗种或收集假根再生种苗进行夹苗养殖,这种人工养殖手段的苗种获取代价较高,会对天然的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不能保障种苗数量,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鼠尾藻有性繁殖的优势,进行人工育苗,从而获得人工苗种,人工苗种将会逐步成为鼠尾藻人工养殖业的主要苗种来源。

作为经济海藻,鼠尾藻一直在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之中,近几年更是加大了 对其研究力度,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在采苗时间、附着基、采苗后下海时间、苗帘挂养水层等方向获得了宝贵的资料,但目前可获得的鼠尾藻幼苗在规格及产量等方面都未达到生产性筏式养殖的要求,限制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半人工方法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实现苗帘的定期干露,有利于幼苗生长,并可适度处理杂藻和敌害生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方案: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其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

优选的,所述的圆孔,其直径为1cm。

优选的,所述的皮塞,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层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上,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便于接收充足的阳光照射且避免阳光直晒;

(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从而去除苗帘上附着的杂藻和敌 害生物,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提一塞”;

(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的筏架上,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摁一塞”。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2mm;所述的聚乙烯苗绳B的直径为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苗帘的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对干露装置的半自动控制,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不仅可以减少将苗帘摘下及重新悬挂的劳动量,还可以合理控制苗帘干露时间,有效去除苗帘上的附着物等敌害,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扩大了管理规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皮塞塞进圆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配合苗帘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1-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2-圆孔 3-挂钩 4-皮塞 5-苗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 有凸起的挂钩3,圆孔配设有皮塞4;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圆孔的直径为1cm;皮塞的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层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直径为2mm)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相互对立的两端的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直径为4mm)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

(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4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提一塞”;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的筏架上,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摁一塞”。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在北方沿海,鼠尾藻苗种繁育时间大约在5月份进行。苗种在室内培育的时间大约为2-3周,然后进行海上中间培育。鼠尾藻幼苗的中间培育过程中,容易在苗帘上沉积污物和附着有杂藻、敌害生物等,需要定期清理。由于清理间 隔时间较短,因而劳动量需求较大。

借助于本发明,可以将鼠尾藻苗帘进行半自动干露,从而降低劳动量。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苗帘和塑料浮球提前固定,一般采用直径为2mm的聚乙烯苗绳,每个苗帘上固定有4个塑料浮球,这样既能提供充足的浮力,又能保证苗帘的平衡。

在中间培育开始的时候,将苗帘和浮球固定在浮绠上,首次放苗帘,将苗帘背面向上,避免阳光直晒。悬挂2-3天后,再将苗帘正面朝上。此时可进行半自动调节。

每天进行调节1次,干露时间以1-2小时为宜,尽量在每天早上7-8点之前完成干露,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依据本发明的半自动干露装置进行鼠尾藻幼苗苗帘的中间培育,大约3-4个月,幼苗可以生长出2-3条直立枝,其长度可达4cm左右,同时劳动力需求较少,减少了清理杂藻、敌害和污物的工作量。

本发明设计的半自动干露装置,采用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便,仅需“一拔一提一塞”和“一拔一摁一塞”,即可实现苗帘在水层的水层调节。

2.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冲刷、干露、药浴等工作的次数,扩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模。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46720.7 (22)申请日 2016.11.23 (71)申请人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地址 266104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 号 (72)发明人 丁刚 吴海一 高永刚 辛美丽 郭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01G 3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 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

2、半 自动干露装置, 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 与圆孔相对的 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 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 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 圆孔配设有皮塞, 用以 堵住浮球上的圆孔。 本发明操作简便, 仅需 “一拔 一提一塞” 和 “一拔一摁一塞” , 即可实现苗帘在 水层的水层调节;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 本发 明降低了劳动量, 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 冲刷、 干露、 药浴等工作的次数, 扩大了管理人员 的管理规模。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6550867 A 2017.04.05 CN 106550867 A 1.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

3、育半自动干露装置, 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 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 (3), 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4), 用以堵 住浮球上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 其直径为 10cm, 壁厚为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圆孔(2), 其直径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皮塞(4), 材质为橡胶, 其直径为 1cm、 长度为3cm。 5.权利要求1-4任。

4、一项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 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 然后按照传 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 培育2周; 培育结束后, 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 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 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 上, 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 将固定有圆形空心 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 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 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 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 且苗帘背面朝上; (2)通过 “一拔一提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

5、干露: 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 将苗帘 正面朝上, 进行干露调节: 将皮塞(4)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 使其中残留的 水完全倒出, 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 然后, 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 让圆形空心 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 此时, 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 并将圆形空 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 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 实现苗帘的干露; (3)通过 “一拔一摁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入水: 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 将皮塞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 让其内部充满海水, 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 水下; 然后将皮。

6、塞塞紧, 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 此时将 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 苗帘则沉入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 固定在苗帘(5)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 每边固定两个圆形 空心塑料浮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 2mm; 所述的聚乙烯苗绳B的直径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所述的苗帘(5)的干露时间为 1-2小时, 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权 。

7、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550867 A 2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属于鼠尾藻 中间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鼠尾藻是我国沿岸常见的大型海洋褐藻, 属褐藻门, 马尾藻科, 马尾藻属, 是北太 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性海藻, 在国内的沿海地区, 北起辽东半岛, 南至雷州半岛的硇州岛, 均有鼠尾藻的广泛分布, 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褐藻。 鼠尾藻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 石上, 或高、 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 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的暴露于日光下, 均可生 长。 。

8、鼠尾藻应用领域广泛, 在医药领域、 食品领域、 化工领域、 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 在水产动物养殖领域主要作为以海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过程中的优质饵料。 近年来, 鼠尾藻作为海参、 鲍鱼等海洋珍品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海参、 鲍鱼养殖 规模的不断扩展, 需求量增速迅猛。 0003 鼠尾藻的养殖尚未大规模开展, 目前仅山东省和浙江省有部分养殖海面, 受限于 规模小、 成本高, 总体养殖产量很低, 不能形成产业。 日益增大的需求量, 导致了野生资源已 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 解决鼠尾藻的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藻类和水产学界 关注的热点问题。 0004 目前, 我国已。

9、有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 总体来看, 国内较为成熟的增殖方 式是将野生鼠尾藻的离体小枝, 或离体固着器夹到养殖绳上进行筏式养殖。 鼠尾藻筏式养 殖苗源多采自自然生长的幼苗, 或收集假根再生苗种, 要大面人工积养殖鼠尾藻仅依靠上 述两种采苗方法, 既无法保证苗种数量、 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也制约了筏式养殖鼠尾藻增 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对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 寻找新的苗种解决途径已成为当 前鼠尾藻人工增养殖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0005 科研工作者开展的人工养殖主要采集野生苗种或收集假根再生种苗进行夹苗养 殖, 这种人工养殖手段的苗种获取代价较高, 会对天然的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

10、严重破坏, 且 不能保障种苗数量, 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鼠尾藻有性繁殖的优势, 进行人工 育苗, 从而获得人工苗种, 人工苗种将会逐步成为鼠尾藻人工养殖业的主要苗种来源。 0006 作为经济海藻, 鼠尾藻一直在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之中, 近几年更是加大了 对其研 究力度, 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在采苗时间、 附着基、 采苗后下海时间、 苗帘挂养水层等方向获 得了宝贵的资料, 但目前可获得的鼠尾藻幼苗在规格及产量等方面都未达到生产性筏式养 殖的要求, 限制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 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11、, 采用半人工方法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 实现苗帘的定期干 露, 有利于幼苗生长, 并可适度处理杂藻和敌害生物。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550867 A 3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方案: 0009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 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 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 挂钩 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 用以堵住浮球上的 圆孔。 0010 优选的,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其直径为10cm, 壁厚为0.5cm。 0011。

12、 优选的, 所述的圆孔, 其直径为1cm。 0012 优选的, 所述的皮塞, 材质为橡胶, 其直径为1cm、 长度为3cm。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 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 层调节, 包括以下步骤: 0014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 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上, 然后按照传 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 培育2周; 培育结束后, 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 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 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上, 每 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 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 球的苗帘转移。

13、到海上进行培育, 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 端拴在浮绠上, 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 且苗帘背面朝上, 便于接收充足的阳光照射且避 免阳光直晒; 0015 (2)通过 “一拔一提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干露: 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 将 苗帘正面朝上, 进行干露调节: 将皮塞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 使其中残留的 水完全倒出, 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 然后, 将皮塞塞入圆孔中, 让圆形空心塑 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 此时, 将苗帘放入水中并拉平,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 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 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 实现苗。

14、帘的干露, 从而去除苗帘上附着的 杂藻和敌 害生物, 此操作过程可简称 “一拔一提一塞” ; 0016 (3)通过 “一拔一摁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入水: 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 将皮塞 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 让其内部充满海水, 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 沉入水下; 然后将皮塞塞紧, 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 此 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 苗帘则沉入水中; 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 的筏架上, 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 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此操 作过程可简称 “一拔一摁一塞” 。 0017 上述技术。

15、方案中, 步骤(1)中, 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的相互对立的 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 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0018 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1)中, 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2mm; 所述的聚乙烯苗 绳B的直径为4mm。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2)中, 所述的苗帘的干露时间为1-2小时, 且在早晨7-8点 之前完成干露, 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002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通过对干露装置的半自 动控制, 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 不仅可以减少将苗帘摘下及重新悬挂的劳动量, 还可以合理控。

16、制苗帘干露时间, 有效去除苗帘上的附着物等敌害, 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 扩 大了管理规模。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550867 A 4 附图说明 0021 图1: 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 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皮塞塞进圆孔时的结构示意 图; 0023 图3: 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配合苗帘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4 其中, 1-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2-圆孔 3-挂钩 4-皮塞 5-苗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 容, 为。

17、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26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 主体为一个圆形空 心塑料浮球1, 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 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 有凸起的挂钩3, 圆 孔配设有皮塞4; 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直径为10cm、 壁厚为0.5cm; 圆孔的直径为1cm; 皮塞的 材质为橡胶, 其直径为1cm、 长度为3cm。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 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 层调节, 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 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 然。

18、后按照 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 培育2周; 培育结束后, 将聚乙烯苗绳A(直径为2mm) 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 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 相互对立的两端的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 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 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 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 通过聚乙烯苗绳B(直径为4mm)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 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 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 且苗帘背面朝上; 0029 (2)通过 “一拔一提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干露: 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

19、挂2-3天后, 将 苗帘正面朝上, 进行干露调节: 将皮塞4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 使其中残留的 水完全倒出, 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 然后, 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 让圆形空心塑 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 此时, 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 并将圆形空心塑 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 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 实现苗帘的干露, 此操作过程可简称 “一拔一提一塞” ; 干露时间为1-2小时, 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0030 (3)通过 “一拔一摁一塞” 工艺进行苗帘入水: 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 将皮塞 拔出, 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 让其内。

20、部充满海水, 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 沉入水下; 然后将皮塞塞紧, 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 此 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 苗帘则沉入水中; 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 的筏架上, 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 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此操 作过程可简称 “一拔一摁一塞” 。 003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2 实施例1 0033 在北方沿海, 鼠尾藻苗种繁育时间大约在5月份进行。 苗种在室内培育的时间大约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550867 A 5 为2-3周, 然后进行海上中间培育。。

21、 鼠尾藻幼苗的中间培育过程中, 容易在苗帘上沉积污物 和附着有杂藻、 敌害生物等, 需要定期清理。 由于清理间 隔时间较短, 因而劳动量需求较 大。 0034 借助于本发明, 可以将鼠尾藻苗帘进行半自动干露, 从而降低劳动量。 在本发明使 用过程中, 需要将苗帘和塑料浮球提前固定, 一般采用直径为2mm的聚乙烯苗绳, 每个苗帘 上固定有4个塑料浮球, 这样既能提供充足的浮力, 又能保证苗帘的平衡。 0035 在中间培育开始的时候, 将苗帘和浮球固定在浮绠上, 首次放苗帘, 将苗帘背面向 上, 避免阳光直晒。 悬挂2-3天后, 再将苗帘正面朝上。 此时可进行半自动调节。 0036 每天进行调节1。

22、次, 干露时间以1-2小时为宜, 尽量在每天早上7-8点之前完成干 露, 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0037 依据本发明的半自动干露装置进行鼠尾藻幼苗苗帘的中间培育, 大约3-4个月, 幼 苗可以生长出2-3条直立枝, 其长度可达4cm左右, 同时劳动力需求较少, 减少了清理杂藻、 敌害和污物的工作量。 0038 本发明设计的半自动干露装置, 采用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0039 1.操作简便, 仅需 “一拔一提一塞” 和 “一拔一摁一塞” , 即可实现苗帘在水层的水 层调节。 0040 2.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 本发明降低了劳动量, 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 冲刷、 干露、 药浴等工作的次数, 扩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模。 0041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 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550867 A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6550867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