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09069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11853.0

申请日:

20161117

公开号:

CN106550640A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21/00,A01B79/02,A01G17/00

主分类号:

A01C21/00,A01B79/02,A01G17/00

申请人:

华侨大学

发明人:

刘建福,李丹丹,王明元,田奥磊,黄寿生,张斌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

优先权:

CN201611011853A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松亭;姜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由于活性炭的稀疏多孔性和碱性,可通过强烈的吸附作用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氢离子等,可直接中和土壤的酸性缓解土壤的酸化趋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具体开沟方式如下: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5~10cm,沟深15-20cm;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10~15cm,沟深20~25cm;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沟深20~30cm;每亩茶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尿素35~50kg,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18kg,活性炭190~260k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38~50kg、过磷酸钙42~56kg、硫酸钾12~16kg、活性炭200~250k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为1~2年生幼龄茶树或3~4年生幼龄茶树,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38kg、过磷酸钙42kg、硫酸钾12kg、活性炭200kg。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为成龄茶树,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50kg,过磷酸钙56kg,硫酸钾16kg,活性炭250k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季节进行追肥,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该氮磷钾肥中N∶P∶K=2.8~3.2∶0.8~1.2∶0.8~1.2,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25~0.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季节进行追肥,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该氮磷钾肥中N∶P∶K=3∶1∶1,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是福建地区广泛种植的作物,一经种植后,数年不得更换,由于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种类作物,导致茶园土壤易产生连作障碍。茶树是菌根植物,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菌根代谢产物的积累促进土壤的酸化,另外,茶园施用的有机化肥残留也促进了土壤中酸性有机物的积累,上述两种作用长期作用于茶园土壤会导致土壤酸度过高。土壤过酸化影响根系与菌根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茶树营养吸收和生长代谢,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通气性变差,土壤养分利用率降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茶叶品质变差甚至减产。针对茶园土壤过度酸化的情况,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具体开沟方式如下: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5~10cm,沟深15-20cm;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10~15cm,沟深20~25cm;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沟深20~30cm;

每亩茶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尿素35~50kg,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18kg,活性炭190~260kg。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38~50kg、过磷酸钙42~56kg、硫酸钾12~16kg、活性炭200~250kg。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茶树为1~2年生幼龄茶树或3~4年生幼龄茶树,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38kg、过磷酸钙42kg、硫酸钾12kg、活性炭200kg。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茶树为成龄茶树,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50kg,过磷酸钙56kg,硫酸钾16kg,活性炭250kg。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生产季节进行追肥,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该氮磷钾肥中N∶P∶K=2.8~3.2∶0.8~1.2∶0.8~1.2,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25~0.35%。

进一步优选的,生产季节进行追肥,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该氮磷钾肥中N∶P∶K=3∶1∶1,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的栽培方法,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由于活性炭的稀疏多孔性和碱性,可通过强烈的吸附作用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氢离子等,可直接中和土壤的酸性缓解土壤的酸化趋势。茶园中施用活性炭,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壤淋溶作用;活性炭与肥料混合也可促进有机肥料的分解并直接吸附无法被吸收的有机金属离子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N、P、K各种元素的用量根据茶园所需的最优配比,选用铵态氮肥等非酸性原料防止肥料分解或互相反应加重土壤酸化,避免N素过多或者过少对茶树及土壤造成的负担,也使各种肥料互相促进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某地的2年生幼龄茶树,于冬季结合茶园深耕翻土时在距离根颈5-10cm处土壤开沟,沟深15-20cm,沟宽20-30cm。

称取含N≥46%的尿素约38kg,含P2O514%-20%的过磷酸钙约42kg,含K2O50%的硫酸钾约12kg,活性炭200kg,搅拌均匀,制成活性炭混合肥。此用量为一亩茶园的用量。

将制备完成的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一亩茶园的沟内,直接覆土即可。

根据茶园的实际的营养需求,在施活性炭混合肥前已铺足够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此外,更大面积的茶园以及生产季节的三次追肥即春肥、夏肥、秋肥,所施用的活性炭混合肥亦根据以上配方原则对氮磷钾肥的比例进行调控,即N∶P∶K=3∶1∶1,并且每亩施活性炭40kg。

实施例2

某地的4年以上成龄茶树,于冬季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的土壤中开沟,沟深25cm,宽约30-35cm。

称取含N≥46%的尿素约50kg,含P2O514%-20%的过磷酸钙约56kg,含K2O50%的硫酸钾约16kg,活性炭250kg,搅拌均匀,制成活性炭混合肥。此用量为一亩茶园的用量。

将制备完成的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一亩茶园的沟内,直接覆土即可。

根据茶园的实际的营养需求,在施活性炭混合肥前已铺足够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此外,更大面积的茶园以及生产季节的三次追肥即春肥、夏肥、秋肥,所施用的活性炭混合肥亦根据以上配方原则对氮磷钾肥及活性炭的比例进行调控,即N∶P∶K=3∶1∶1。

实施例3

于施肥处理一年后采收茶叶进行上述实施例与相应对照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分析,具体如下:

表1为添加固定量活性炭下不同施肥比例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其中T1、T2、T3分别为3个不同N、P、K比例配方的施肥处理,CK作为对照组每亩施用红马牌复合肥75kg;T1配方为尿素41kg、过磷酸钙46kg、硫酸钾17kg,即N、P、K的比例约为4∶1∶1,同时最高施N量为每亩19kg;T2配方为尿素50kg、过磷酸钙56kg、硫酸钾16kg,即N、P、K的比例约为3∶1∶1,同时最高施N量为每亩24kg;T3配方为尿素65kg、过磷酸钙83kg、硫酸钾28kg,即N、P、K的比例约为6∶2∶3,同时最高施N量为每亩30kg。由表1中可以看出,T2处理的茶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组处理,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等作为茶叶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茶叶营养的有效成分,其含量皆高于另外3组处理,因此,复合肥配方N∶P∶K=3∶1∶1时,即最高施N量为每亩24kg,茶叶品质成分最优。

表1活性炭混合肥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由表2中看出,实施例2中,在高效复合肥础上添加不同重量活性炭处理后,在0.3%浓度的活性炭处理下叶鲜重较对照CK增加了5.94%,叶干重增加了4.16%,地上部总鲜重较对照增加了13.31%,地上部总干重增加了8.82%,可见,在土壤中添加活性炭可以吸附土壤中的有害有机残留物,也能有效改善土壤状况,并且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助于茶树对肥料营养的吸收。表明活性碳的添加量为土壤重量的0.3%时能有效增加茶叶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

表2活性炭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单位:g)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范围内变化时,仍然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具体开沟方式如下: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5~10cm,沟深15-20cm;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10~15cm,沟深20~25cm;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沟深20~30cm;

每亩茶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尿素35~50kg,过磷酸钙40~60kg,硫酸钾10~18kg,活性炭190~260kg。优选的,每亩茶园中,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尿素38~50kg、过磷酸钙42~56kg、硫酸钾12~16kg、活性炭200~250kg。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该氮磷钾肥中N∶P∶K=2.8~3.2∶0.8~1.2∶0.8~1.2,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25~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11853.0 (22)申请日 2016.11.17 (71)申请人 华侨大学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 (72)发明人 刘建福 李丹丹 王明元 田奥磊 黄寿生 张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 姜谧 (51)Int.Cl. A01C 21/00(2006.01) A01B 79/02(2006.01) A01G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

2、的栽培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 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 翻, 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 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 撒入沟内作为基肥, 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 肥挥发, 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 增施适量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由于活 性炭的稀疏多孔性和碱性, 可通过强烈的吸附作 用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 氢离子等, 可直接中 和土壤的酸性缓解土壤的酸化趋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550640 A 2017.04.05 CN 106550640 A 1.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于。

3、每年秋冬季结合土 壤深翻, 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 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 随即盖土以防止活 性炭混合肥挥发, 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熟 的粪肥; 具体开沟方式如下: 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 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 距离根颈510cm, 沟深15-20cm; 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1015cm, 沟深20 25cm; 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 沟深2030cm; 每亩茶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 尿素3550kg, 过磷酸钙 4060kg, 硫酸钾1018kg, 活性炭190260kg。 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 分的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3850kg、 过磷酸钙4256kg、 硫酸钾1216kg、 活性炭200 250k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树为12年生幼龄茶树或34年 生幼龄茶树,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38kg、 过磷酸 钙42kg、 硫酸钾12kg、 活性炭200kg。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树为成龄茶树, 每亩茶园中, 所述 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50kg, 过磷酸钙56kg, 硫酸钾1。

5、6kg, 活性炭 250k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 该追肥所用肥料为 氮磷钾肥和活性炭, 该氮磷钾肥中N P K2.83.2 0.81.2 0.81.2, 该活性炭的用量 为土壤重量的0.250.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 该追肥所用肥料为 氮磷钾肥和活性炭, 该氮磷钾肥中N P K3 1 1, 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3。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550640 A 2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6、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 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茶树是福建地区广泛种植的作物, 一经种植后, 数年不得更换, 由于长期大面积种 植单一种类作物, 导致茶园土壤易产生连作障碍。 茶树是菌根植物, 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菌根 代谢产物的积累促进土壤的酸化, 另外, 茶园施用的有机化肥残留也促进了土壤中酸性有 机物的积累, 上述两种作用长期作用于茶园土壤会导致土壤酸度过高。 土壤过酸化影响根 系与菌根的正常生长, 进而影响茶树营养吸收和生长代谢, 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通气性变 差, 土壤养分利用率降低。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茶叶品质变差甚至减产。 针对茶园土壤过 度酸化的情况, 对土壤中有。

7、机污染物进行有效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提供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 栽培方法。 0004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 在 茶树行间根部开沟, 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 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 肥挥发, 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0006 具体开沟方式如下: 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 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 位置距离根颈510cm, 沟深15-20cm; 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

8、颈1015cm, 沟 深2025cm; 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 沟深2030cm; 0007 每亩茶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 尿素3550kg, 过磷 酸钙4060kg, 硫酸钾1018kg, 活性炭190260kg。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 体用量如下: 尿素3850kg、 过磷酸钙4256kg、 硫酸钾1216kg、 活性炭200250kg。 0009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茶树为12年生幼龄茶树或34年生幼龄茶树,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38kg、 过磷酸钙4。

9、2kg、 硫酸钾12kg、 活性 炭200kg。 0010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茶树为成龄茶树,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肥中各组分的 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50kg, 过磷酸钙56kg, 硫酸钾16kg, 活性炭250kg。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 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 肥和活性炭, 该氮磷钾肥中N P K2.83.2 0.81.2 0.81.2, 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 重量的0.250.35。 0012 进一步优选的,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 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 该氮磷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550640 A 3 钾肥。

10、中N P K3 1 1, 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3。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发明的的栽培方法, 于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 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 将活性 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 随即盖土以防止活性炭混合肥挥发, 在施用上述活性炭 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熟的粪肥。 由于活性炭的稀疏多孔性和 碱性, 可通过强烈的吸附作用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 氢离子等, 可直接中和土壤的酸性缓 解土壤的酸化趋势。 茶园中施用活性炭, 可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孔隙度; 降低土壤水分 蒸发,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降低土壤淋溶作用; 活性炭与肥料混合也可促。

11、进有机肥料的分解 并直接吸附无法被吸收的有机金属离子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N、 P、 K各种元素的用量根据 茶园所需的最优配比, 选用铵态氮肥等非酸性原料防止肥料分解或互相反应加重土壤酸 化, 避免N素过多或者过少对茶树及土壤造成的负担, 也使各种肥料互相促进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0016 实施例1 0017 某地的2年生幼龄茶树, 于冬季结合茶园深耕翻土时在距离根颈5-10cm处土壤开 沟, 沟深15-20cm, 沟宽20-30cm。 0018 称取含N46的尿素约38kg, 含P2O514-20的过磷酸钙约42kg,。

12、 含K2O50的 硫酸钾约12kg, 活性炭200kg, 搅拌均匀, 制成活性炭混合肥。 此用量为一亩茶园的用量。 0019 将制备完成的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一亩茶园的沟内, 直接覆土即可。 0020 根据茶园的实际的营养需求, 在施活性炭混合肥前已铺足够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 熟的粪肥。 0021 此外, 更大面积的茶园以及生产季节的三次追肥即春肥、 夏肥、 秋肥, 所施用的活 性炭混合肥亦根据以上配方原则对氮磷钾肥的比例进行调控, 即N P K3 1 1, 并且每亩 施活性炭40kg。 0022 实施例2 0023 某地的4年以上成龄茶树, 于冬季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的土壤中开沟, 沟深25c。

13、m, 宽约30-35cm。 0024 称取含N46的尿素约50kg, 含P2O514-20的过磷酸钙约56kg, 含K2O50的 硫酸钾约16kg, 活性炭250kg, 搅拌均匀, 制成活性炭混合肥。 此用量为一亩茶园的用量。 0025 将制备完成的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一亩茶园的沟内, 直接覆土即可。 0026 根据茶园的实际的营养需求, 在施活性炭混合肥前已铺足够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 熟的粪肥。 0027 此外, 更大面积的茶园以及生产季节的三次追肥即春肥、 夏肥、 秋肥, 所施用的活 性炭混合肥亦根据以上配方原则对氮磷钾肥及活性炭的比例进行调控, 即N P K3 1 1。 0028 实施例。

14、3 0029 于施肥处理一年后采收茶叶进行上述实施例与相应对照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分析, 具体如下: 0030 表1为添加固定量活性炭下不同施肥比例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其中T1、 T2、 T3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550640 A 4 分别为3个不同N、 P、 K比例配方的施肥处理, CK作为对照组每亩施用红马牌复合肥75kg; T1 配方为尿素41kg、 过磷酸钙46kg、 硫酸钾17kg, 即N、 P、 K的比例约为4 1 1, 同时最高施N量为 每亩19kg; T2配方为尿素50kg、 过磷酸钙56kg、 硫酸钾16kg, 即N、 P、 K的比例约为3 1 1, 同时。

15、 最高施N量为每亩24kg; T3配方为尿素65kg、 过磷酸钙83kg、 硫酸钾28kg, 即N、 P、 K的比例约 为6 2 3, 同时最高施N量为每亩30kg。 由表1中可以看出, T2处理的茶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普 遍高于其他组处理, 其中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黄酮等作为茶叶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也 是茶叶营养的有效成分, 其含量皆高于另外3组处理, 因此, 复合肥配方N P K3 1 1时, 即 最高施N量为每亩24kg, 茶叶品质成分最优。 0031 表1活性炭混合肥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0032 0033 由表2中看出, 实施例2中, 在高效复合肥础上添加不同重量活性炭处理后。

16、, 在 0.3浓度的活性炭处理下叶鲜重较对照CK增加了5.94, 叶干重增加了4.16, 地上部总 鲜重较对照增加了13.31, 地上部总干重增加了8.82, 可见, 在土壤中添加活性炭可以 吸附土壤中的有害有机残留物, 也能有效改善土壤状况, 并且促进肥料的分解, 有助于茶树 对肥料营养的吸收。 表明活性碳的添加量为土壤重量的0.3时能有效增加茶叶产量并改 善茶叶品质。 0034 表2活性炭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单位: g) 0035 003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范围内变化时, 仍然能够得 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效果, 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7。

17、 一种改良茶园土壤并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于每年秋冬季结合 土壤深翻, 在茶树行间根部开沟, 将活性炭混合肥均匀撒入沟内作为基肥, 随即盖土以防止 活性炭混合肥挥发, 在施用上述活性炭复合肥之前或同时可增施适量的有机肥、 饼肥或腐 熟的粪肥; 0038 具体开沟方式如下: 根据茶树生长年龄确定开沟尺寸, 12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550640 A 5 位置距离根颈510cm, 沟深15-20cm; 34年生幼龄茶树的开沟位置距离根颈1015cm, 沟 深2025cm; 成龄茶树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沟, 沟深2030cm; 0039 每亩茶。

18、园所用的上述活性炭混合肥由如下比例的组分组成: 尿素3550kg, 过磷 酸钙4060kg, 硫酸钾1018kg, 活性炭190260kg。 优选的, 每亩茶园中, 所述活性炭混合 肥中各组分的具体用量如下: 尿素3850kg、 过磷酸钙4256kg、 硫酸钾1216kg、 活性炭 200250kg。 0040 生产季节进行追肥, 该追肥所用肥料为氮磷钾肥和活性炭, 该氮磷钾肥中N P K 2.83.2 0.81.2 0.81.2, 该活性炭的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250.35。 004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即 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550640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